方便调节高度的婴儿摇床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6968发布日期:2018-06-28 01:3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方便调节高度的婴儿摇床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摇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方便调节高度的婴儿摇床支架。



背景技术:

婴儿摇床是促进刚出生婴儿睡眠的必备品之一,对婴儿进行摇晃的方式是促进婴儿睡眠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目前,婴儿摇床的支架结构为多个部件通过不同方式铰接而成,支架结构形成为一个整体,且无法调节高度。

现有技术中,婴儿摇床无法调节高度,使得婴儿摇床无法适应不同身高的婴儿父母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方便调节高度的婴儿摇床支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婴儿摇床不能调节高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方便调节高度的婴儿摇床支架,所述支架包括限位板、中间连接件和两个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上支撑边框和下限位边框,两个所述支撑框架的各自所述上支撑边框分别与所述中间连接件铰接;所述限位板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多个相间布置的限位卡件,两个所述支撑框架分别对应定位在所述限位板上,两个所述下限位边框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床垫与所述中间连接件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架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卡件为凹槽,所述下限位边框嵌入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卡件为凸齿,所述下限位边框抵接于所述凸齿上。

进一步的,分布在所述限位板一端的所述限位卡件朝所述限位板的另一端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结构大小相同,且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限位板上呈对称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限位板的侧边向上弯曲延伸,形成爪型弯曲状,所述下限位边框嵌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由长棍状材料弯制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支撑框架分别为梯形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梯形框架为等腰梯形,所述上支撑边框为所述梯形框架的平行边框中的短边框,所述下限位边框为所述梯形框架的平行边框中的短长边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便调节高度的婴儿摇床支架,通过中间连接件对两个支撑框架进行铰接,使得两个支撑框架能够绕中间连接件转动从而形成一定夹角,支架在布置时,上支撑边框位于支撑边框上端,下限位边框位于支撑边框下端,下支撑边框可以与限位板上的多个限位卡件配合,当与不同的限位卡件配合时,两个支撑边框的夹角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夹角的变化则引起支架高度的变化,这样的高度调节方式不仅方便快捷,且具有较强的标识性,即每次调节的高度变化可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便调节高度的婴儿摇床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框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较佳实施例。

方便调节高度的婴儿摇床支架10包括限位板11、中间连接件和两个支撑框架,两个支撑框架是支架10整体主要起到支撑作用的元件,其分别由中间连接件铰接,使得两个支撑框架可以绕中间连接件自由转动。支撑框架包括上支撑边框12和下限位边框13,在铰接时,两个支撑框架的各自上支撑边框12分别与中间连接件铰接;限位板1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第一限位部111包括多个相间布置的限位卡件,两个支撑框架分别对应定位在限位板11上,两个下限位边框13中,一个与第一限位部111配合,另一个与第二限位部112配合。床垫20与中间连接件连接,且位于支架10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便调节高度的婴儿摇床支架10,通过中间连接件对两个支撑框架进行铰接,使得两个支撑框架能够绕中间连接件转动从而形成一定夹角,支架10在布置时,上支撑边框12位于支撑边框12 上端,下限位边框13位于支撑边框12下端,下支撑边框12可以与限位板11 上的多个限位卡件配合,当与不同的限位卡件配合时,两个支撑边框12的夹角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夹角的变化则引起支架10高度的变化,这样的高度调节方式不仅方便快捷,且具有较强的标识性,即每次调节的高度变化可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卡件为凹槽,下限位边框13嵌入凹槽内,凹槽的设置使得限位板11整体变得容易加工,且凹槽可以较好的镶嵌下限位边框13,做到对下限位边框13良好的定位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卡件还可以为凸齿,下限位边框13抵接于凸齿上。

为了能增强限位卡件的定位效果,分布在限位板11一端的限位卡件朝限位板11的另一端倾斜布置。这样,当限位卡件为凹槽时,可以增强限位效果,当限位卡件为凸齿时,还可以增强其凸齿的最大承受力。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调节高度的操作变得更加便捷,可以将其中一个支撑框架的下限位边框13定位在限位板11的一端,仅调节另一个支撑框架的下限位边框13在限位板11另一端的位置。因此,设置为第二限位部112沿限位板11的侧边向上弯曲延伸,形成爪型弯曲状,下限位边框13嵌于第二限位部 112内。嵌于弯曲状的限位部中的下限位边框13可以让限位部自由转动。这样,对支架10高度的调节仅需移动一个下限位边框13的位置即可,并且,在拆装时,仅需将嵌于第二限位部内112内的下限位边框13以一定角度拔出即可,操作过程十分简单便捷。

为了使支撑框架两端均可调节,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112与第一限位部111的结构大小相同,且与第一限位部111在限位板11上呈对称布置,这样,限位板11即为一个两端结构大小相同的对称件,因此,两个支撑框架均可以在两端进行调节。

特别的,支撑框架由长棍状材料弯制一体成型,这样不会使支撑框架上存在太多的节点,简洁轻便的同时也不易发生由于在节点剐蹭而出现皮肤受伤的现象。并且,一体成型的支撑框架更加便于加工,同时也可以增强支撑框架的弹性效果。

为了使得支架10更为稳定,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为梯形框架。

并且梯形框架形成有平行分布的长边框和短边框,长边框为下限位边框13,短边框为上支撑边框12。并且长边框与限位板11接触,短边框与床垫20 接触。这样,床垫20上的婴儿在乱动时不会容易产生侧翻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