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闭推弹组合滑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7520发布日期:2018-08-10 19:2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轨,具体涉及一种自闭推弹组合滑轨。



背景技术:

随着滑轨技术的发展,很多滑轨都已经具备了自动闭合或推弹打开的功能。但从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滑轨来看,其自动开闭功能都只是单一的。也就是说,同一根滑轨要么只具备自动闭合的功能,要么只具备按压式弹开的功能。目前还没有同时具备这两个功能的滑轨,其技术难点在于,由于力的作用是相反的,当滑轨处于闭合状态时,其弹簧是向内的拉力,因而无法起到向外的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滑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闭推弹组合滑轨,同时具备自动闭合以及按压式弹开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闭推弹组合滑轨,包括外框、中框和内框,所述中框套设在所述外框下部的轨道上,所述内框套设在所述中框上;所述外框的内侧壁上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本体、阻尼器和滑块轨道,所述滑块轨道上设置有一个带动滑块,所述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一条第二拉簧安装槽,所述带动滑块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拉簧安装槽之间设置有一根第二拉簧;所述本体的内部开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一个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由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之间的第一压簧组成;所述第一滑动件的后端开设有阻尼器活塞杆安装槽,所述阻尼器的活塞杆的前端设置在所述阻尼器活塞杆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滑动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拉簧爪勾,所述阻尼器的顶部设置有一道第一拉簧安装槽,所述第一拉簧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前端穿入所述本体的通道与所述第一拉簧爪勾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的底部设置有后爪勾,所述后爪勾的外侧开设有启动拨块凸块,所述第二滑动件的底部设置有前爪勾;所述通道的一侧内侧壁的后部开设有一个凹口,所述凹口与所述第二滑动件位于同一侧;当所述滑动机构位于未位于所述凹口上方时,所述第二滑动件受所述通道宽度的限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紧贴,所述前爪勾与所述后爪勾位于同一平面,构成启动拨杆握爪;当所述滑动机构位于所述凹口上方时,所述第二滑动件受所述第一压簧的弹力作用落入所述凹口中,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分离,所述前爪勾与所述后爪勾上下错位,所述启动拨杆握爪失效;所述通道前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促使所述滑动机构翻转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前端呈圆弧状,所述开口的后端下部开设有一个倒三角形的锁止缺口,当所述滑动机构运行至所述通道的最前端时,所述第一滑动件的前端沿所述开口前端上翘,所述第一滑动件的后端落入所述锁止缺口中,所述第一滑动件发生翻转,带动所述后爪勾向前上翘,所述启动拨块凸块呈水平状;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压簧安装槽,所述第二压簧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的前端设置有一个接触挡板;

所述内框上沿的前端设置有与可所述接触挡板配合的启动挡板,所述内框上沿的前部设置有可与所述启动拨杆握爪配合的启动拨杆,所述内框上沿的后部设置有可与所述启动拨块凸块及所述带动滑块配合的启动拨块。

进一步的,所述启动挡板内侧端面向内的深度大于所述接触挡板外侧端面至所述内框外侧端面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启动拨杆内侧端面向内的深度大于所述后爪勾外侧端面至所述内框外侧端面的距离,且所述启动拨杆内侧端面向内的深度小于落入所述凹口时所述前爪勾外侧端面至所述内框外侧端面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启动拨块内侧端面向内的深度大于所述启动拨块凸块外侧端面至所述内框外侧端面的距离,且所述启动拨块内侧端面向内的深度小于所述后爪勾外侧端面至所述内框外侧端面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带动滑块外侧端面至所述内框外侧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启动拨块内侧端面向内的深度。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滑动件在所述开口中发生翻转时,所述后爪勾向前上翘带动所述启动拨块凸块呈水平状,所述启动拨块与所述内框上沿之间形成一条便于所述启动拨块通过的凹槽。

进一步的,当所述自闭推弹组合滑轨完全闭合时,所述前爪勾位于所述凹口的前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当滑轨完全闭合时,所述带动滑块位于所述滑块轨道的最后端,所述启动拨块位于所述带动滑块的前方,所述第二拉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滑动机构位于所述本体内部通道的后部,且所述第二滑动件位于所述凹口的前方,所述第一拉簧处于复位状态,所述第二滑动件处于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相贴合的状态,所述前爪勾与所述后爪勾形成所述启动拨杆握爪,所述启动拨杆位于所述启动拨杆握爪中,所述启动挡板位于所述接触挡板的前方;

2、当滑轨需要打开时,按压所述内框前端,所述内框同时带动所述启动挡板和所述启动拨杆稍稍向后运动,所述启动拨杆带动所述滑动机构至所述凹口正上方,所述第二滑动件因所述第一压簧的作用落入所述凹口中,所述前爪勾一同下落,致使所述启动拨杆握爪失效,由于所述前爪勾不对所述启动拨杆的向前运动形成干涉,因此使得所述第二拉簧的长度得以复位,并给予所述内框一个弹出的力,所述带动滑块通过所述启动拨块带动所述内框弹出;同时,所述启动挡板经所述接触挡板按压所述第二压簧后,也会得到一个反馈力,进一步增大了滑轨的弹出力;

3、当滑轨正式打开时,所述内框向前运动,所述启动挡板与所述接触挡板分离,所述启动拨杆与所述后爪勾及所述前爪勾分离;随着所述内框继续向前运动,所述启动拨块也在所述第二拉簧的拉力作用下在所述滑块轨道上向前运动,直至移动到所述滑块轨道的最前端;然后当所述启动拨块与所述启动拨块凸块接触时,所述启动拨块随之经所述启动拨块凸块带动所述滑动机构在所述本体通道内向前运动;随着所述滑动机构的向前运动,所述第二滑动件首先从所述凹口中滑出,受到所述本体通道空间的影响,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再次贴紧,所述前爪勾与所述后爪勾再次形成所述启动拨杆握爪;当所述滑动机构运动至所述本体通道最前方的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一拉簧被拉紧,同时,所述第一滑动件的前端沿所述开口前端旋转一定角度,所述第一滑动件的后端则落入所述锁止缺口中,形成暂时锁定状态,并且所述第一滑动件带动所述后爪勾旋转一定角度,所述启动拨块凸块呈水平状,且与所述内框上沿之间形成一条便于所述启动拨块通过的凹槽;当所述启动拨块通过后,所述滑轨即可以实现完全打开;

4、当滑轨需要闭合时,所述内框向后运动,所述启动拨块首先向后通过所述启动拨块凸块与所述内框上沿之间的凹槽;随着所述内框继续向后运动,所述启动拨杆与所述后爪勾接触,随之推动所述第一滑动件的后端从所述锁止缺口中滑出,所述滑动机构的整体解锁,所述第一滑动件向下翻转;随着所述第一滑动件向下翻转,所述第一拉簧的长度得以复位,并给予所述内框一个向后拉拽的力;同时,随着所述第一滑动件向下翻转,所述启动拨杆握爪再次夹住所述启动拨杆;然后在所述第一拉簧的带动下,所述启动拨杆握爪夹着带动所述内框继续自动向后运动,当所述启动拨块与所述带动滑块接触时,所述内框经所述启动拨块带动所述带动滑块在所述滑块轨道上向后运动;最终所述内框将所述带动滑块移动至所述滑块轨道的最末端,并将第二拉簧伸长,同时所述内框将所述滑动机构移动至所述本体通道的最末端,且所述第二滑动件位于所述凹口的前方,等待滑轨的下一次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将滑轨的自动闭合和按压式弹开功能合二为一,成功弥补了现有滑轨无法同时具备自动开闭功能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滑轨更具有人性化,使得用户在使用时滑轨时感到更加方便,体验感更佳。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完全闭合状态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本体部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滑动机构在本体中的位置示意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即将释放状态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4中本体部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滑动机构在本体中的位置示意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释放状态且小滑动件未抬起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图7中本体部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滑动机构在本体中的位置示意仰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释放状态且小滑动件已抬起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图10中本体部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滑动机构在本体中的位置示意仰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完全释放状态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14为图13中本体部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滑动机构在本体中的位置示意仰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即将解锁滑动机构状态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17为图16中本体部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6中滑动机构在本体中的位置示意仰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机构处于本体最前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的正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的俯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的立体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框的立体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第一拉簧、阻尼器和第一滑动件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26所示,一种自闭推弹组合滑轨,包括外框1、中框2和内框3,所述中框2套设在所述外框1下部的轨道上,所述内框3套设在所述中框2上;所述外框1的内侧壁上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本体4、阻尼器5和滑块轨道6,所述滑块轨道6上设置有一个带动滑块7,参见图19-20所示,所述本体4的外表面开设有一条第二拉簧安装槽22,所述带动滑块7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拉簧安装槽22之间设置有一根第二拉簧8;所述本体4的内部开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一个滑动机构,参见图23-24所示,所述滑动机构由第一滑动件9、第二滑动件1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件9和所述第二滑动件10之间的第一压簧11组成;所述第一滑动件9的后端开设有阻尼器活塞杆安装槽26,所述阻尼器5的活塞杆的前端设置在所述阻尼器活塞杆安装槽26内;参见图22-26所示,所述第一滑动件9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拉簧爪勾13,所述阻尼器5的顶部设置有一道第一拉簧安装槽,所述第一拉簧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拉簧12,所述第一拉簧12的前端穿入所述本体4的通道与所述第一拉簧爪勾13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9的底部设置有后爪勾14,所述后爪勾14的外侧开设有启动拨块凸块27,所述第二滑动件10的底部设置有前爪勾15;所述通道的一侧内侧壁的后部开设有一个凹口24,所述凹口24与所述第二滑动件10位于同一侧;参见图3,12,15,18所示,当所述滑动机构位于未位于所述凹口24上方时,所述第二滑动件10受所述通道宽度的限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9紧贴,所述前爪勾15与所述后爪勾14位于同一平面,构成启动拨杆握爪;参见图6,9所示,当所述滑动机构位于所述凹口24上方时,所述第二滑动件10受所述第一压簧11的弹力作用落入所述凹口24中,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9分离,所述前爪勾15与所述后爪勾14上下错位,所述启动拨杆握爪失效;参见图19-20所示,所述通道前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促使所述滑动机构翻转的开口16,所述开口16的前端呈圆弧状,所述开口16的后端下部开设有一个倒三角形的锁止缺口25,参见图19所示,当所述滑动机构运行至所述通道的最前端时,所述第一滑动件9的前端沿所述开口前端上翘,所述第一滑动件9的后端落入所述锁止缺口25中,所述第一滑动件9发生翻转,带动所述后爪勾14向前上翘,所述启动拨块凸块27呈水平状;所述本体4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压簧安装槽23,所述第二压簧安装槽23内设置有第二压簧17,所述第二压簧17的前端设置有一个接触挡板18;

参见图25所示,所述内框3上沿的前端设置有与可所述接触挡板18配合的启动挡板19,所述内框上沿的前部设置有可与所述启动拨杆握爪配合的启动拨杆20,所述内框3上沿的后部设置有可与所述启动拨块凸块27及所述带动滑块7配合的启动拨块21。

进一步的,所述启动挡板19内侧端面向内的深度大于所述接触挡板18外侧端面至所述内框3外侧端面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启动拨杆20内侧端面向内的深度大于所述后爪勾14外侧端面至所述内框3外侧端面的距离,且所述启动拨杆20内侧端面向内的深度小于落入所述凹口24时所述前爪勾15外侧端面至所述内框3外侧端面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启动拨块21内侧端面向内的深度大于所述启动拨块凸块27外侧端面至所述内框3外侧端面的距离,且所述启动拨块21内侧端面向内的深度小于所述后爪勾14外侧端面至所述内框3外侧端面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带动滑块7外侧端面至所述内框3外侧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启动拨块21内侧端面向内的深度。

进一步的,参见图14,17所示,当所述第一滑动件9在所述开口中发生翻转时,所述后爪勾14向前上翘带动所述启动拨块凸块27呈水平状,所述启动拨块21与所述内框3上沿之间形成一条便于所述启动拨块21通过的凹槽。

进一步的,参见图15所示,当所述自闭推弹组合滑轨完全闭合时,所述前爪勾15位于所述凹口24的前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参见图1-3所示,当滑轨完全闭合时,所述带动滑块7位于所述滑块轨道6的最后端,所述启动拨块21位于所述带动滑块7的前方,所述第二拉簧8处于拉伸状态,所述滑动机构位于所述本体4内部通道的后部,且所述第二滑动件10位于所述凹口24的前方,所述第一拉簧12处于复位状态,所述第二滑动件10处于与所述第一滑动件9相贴合的状态,所述前爪勾与所述后爪勾14形成所述启动拨杆握爪,所述启动拨杆20位于所述启动拨杆握爪中,所述启动挡板19位于所述接触挡板18的前方;

参见图4-6所示,当滑轨需要打开时,按压所述内框3前端,所述内框3同时带动所述启动挡板19和所述启动拨杆20稍稍向后运动,所述启动拨杆20带动所述滑动机构至所述凹口24正上方,所述第二滑动件10因所述第一压簧11的作用落入所述凹口24中,所述前爪勾15一同下落,致使所述启动拨杆握爪失效,由于所述前爪勾15不对所述启动拨杆20的向前运动形成干涉,因此使得所述第二拉簧8的长度得以复位,并给予所述内框3一个弹出的力,所述带动滑块7通过所述启动拨块21带动所述内框3弹出;同时,所述启动挡板19经所述接触挡板18按压所述第二压簧17后,也会得到一个反馈力,进一步增大了滑轨的弹出力;

参见7-15所示,当滑轨正式打开时,所述内框3向前运动,所述启动挡板19与所述接触挡板18分离,所述启动拨杆20与所述后爪勾14及所述前爪勾15分离;随着所述内框3继续向前运动,所述启动拨块21也在所述第二拉簧8的拉力作用下在所述滑块轨道6上向前运动,直至移动到所述滑块轨道6的最前端;然后当所述启动拨块21与所述启动拨块凸块27接触时,所述启动拨块21随之经所述启动拨块凸块27带动所述滑动机构在所述本体4通道内向前运动;随着所述滑动机构的向前运动,所述第二滑动件10首先从所述凹口24中滑出,受到所述本体4通道空间的影响,所述第二滑动件10与所述第一滑动件9再次贴紧,所述前爪勾15与所述后爪勾14再次形成所述启动拨杆握爪;当所述滑动机构运动至所述本体4通道最前方的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一拉簧12被拉紧,同时,所述第一滑动件9的前端沿所述开口前端旋转一定角度,所述第一滑动件9的后端则落入所述锁止缺口25中,形成暂时锁定状态,并且所述第一滑动件9带动所述后爪勾14旋转一定角度,所述启动拨块凸块27呈水平状,且与所述内框3上沿之间形成一条便于所述启动拨块21通过的凹槽;当所述启动拨块21通过后,所述滑轨即可以实现完全打开;

参见图16-18所示,当滑轨需要闭合时,所述内框3向后运动,所述启动拨块21首先向后通过所述启动拨块凸块27与所述内框3上沿之间的凹槽;随着所述内框3继续向后运动,所述启动拨杆20与所述后爪勾14接触,随之推动所述第一滑动件9的后端从所述锁止缺口25中滑出,所述滑动机构的整体解锁,所述第一滑动件9向下翻转;随着所述第一滑动件9向下翻转,所述第一拉簧12的长度得以复位,并给予所述内框3一个向后拉拽的力;同时,随着所述第一滑动件9向下翻转,所述启动拨杆握爪再次夹住所述启动拨杆20;然后在所述第一拉簧12的带动下,所述启动拨杆握爪夹着带动所述内框3继续自动向后运动,当所述启动拨块21与所述带动滑块7接触时,所述内框3经所述启动拨块21带动所述带动滑块7在所述滑块轨道6上向后运动;最终所述内框3将所述带动滑块7移动至所述滑块轨道6的最末端,并将第二拉簧8伸长,同时所述内框3将所述滑动机构移动至所述本体4通道的最末端,且所述第二滑动件10位于所述凹口24的前方,等待滑轨的下一次打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