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座椅开关控制盒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356发布日期:2018-07-13 16:3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座椅配件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电动座椅开关控制盒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人的身高有高有低,在使用座椅时,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往往需要不同高度的座椅,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座椅的高度都是固定不便的,使用极其不便。现有技术中也有可以调节高度的电动升降座椅,在电动升降座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利用控制盒控制各个电气元件的运行,在控制盒与座椅的架体连接过程中,需要针对两者之间的连接构造额外开设模具,这大大增加了电动升降座椅的制造成本,同时也使得控制盒与座椅的安装极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座椅开关控制盒固定机构,利用螺钉与蘑菇胶钉的配合,便于开关控制盒与外壳快速地组装到一起,降低制造成本且提升组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座椅开关控制盒固定机构,包括外壳及装设于外壳的开关控制盒;还包括与开关控制盒转动连接的控制旋钮,开关控制盒、控制旋钮分别位于外壳的两侧;外壳设有开孔,开孔内容设有蘑菇胶钉,蘑菇胶钉包括柱体及与柱体连接的帽盖,柱体容设于开孔内,帽盖抵接于外壳;开关控制盒设有螺钉,螺钉装设于柱体,帽盖、开关控制盒分别位于外壳的两侧。

其中,所述开关控制盒设有电磁铁,外壳装设有与电磁铁配合的磁性板,磁性板位于开关控制盒与外壳之间。

其中,所述外壳设有彼此间隔的多个限位卡板,多个限位卡板均位于外壳的同一侧,开关控制盒位于多个限位卡板之间。

其中,所述开关控制盒还设置有稳压电路,稳压电路包括电压基准电路、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压输出端连接,电压基准电路的阴极经由第三电阻与电压输入端连接,电压基准电路的阳极经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与电压输出端连接,电压基准电路的比较输入极连接于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电压基准电路的比较输入极经由第二电阻与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由第四电阻连接于第三电阻与电压基准电路的阴极之间,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由第五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第一电阻与电压基准电路的阳极之间,电压基准电路的阳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及第一电阻均连接至接地端。

其中,所述稳压电路还包括电容及第六电阻,电压基准电路的比较输入极经由电容、第六电阻连接于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之间。

其中,所述稳压电路还包括自恢复保险丝,电压输入端经由自恢复保险丝连接至第三电阻及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的制造组装过程中,利用螺钉与蘑菇胶钉的配合,便于开关控制盒与外壳快速地组装到一起,无需另外开模,降低制造成本且提升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压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外壳 2—开关控制盒 3—控制旋钮

4—开孔 5—蘑菇胶钉 6—柱体

7—帽盖 8—螺钉 9—电磁铁

11—磁性板 12—限位卡板 U—电压基准电路

Q1—第一三极管 Q2—第二三极管 R1—第一电阻

R2—第二电阻 R3—第三电阻 R4—第四电阻

R5—第五电阻 C—电容 R6—第六电阻

F—自恢复保险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座椅开关控制盒固定机构,包括外壳1及装设在外壳1的开关控制盒2,实际使用时,外壳1安装在电动座椅的架体上;还包括与开关控制盒2转动连接的控制旋钮3,在使用过程中,控制旋钮3控制电动座椅的自动升降,当然,控制旋钮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控制旋钮3分别控制电动座椅的某一项自动功能;开关控制盒2、控制旋钮3分别位于外壳1的左右两侧,实际使用时,控制旋钮3位于外壳1的外侧,开关控制盒2位于外壳1的内侧;外壳1上设置有开孔4,开孔4贯穿外壳1,开孔4内容设有蘑菇胶钉5,蘑菇胶钉5包括柱体6及与柱体6连接的帽盖7,柱体6容设在开孔4内,帽盖7抵接在外壳1上;开关控制盒2设置有螺钉8,螺钉8装设在柱体6上,帽盖7、开关控制盒2分别位于外壳1的左右两侧,利用螺钉8与柱体6的连接即可将开关控制盒2轻松安装在外壳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的制造组装过程中,将开关控制盒2的螺钉8固定在蘑菇胶钉5的柱体6上,利用螺钉8与蘑菇胶钉5的连接配合,即可实现开关控制盒2与外壳1的轻松安装,便于开关控制盒2与外壳1快速地组装到一起或者拆卸开,无需为开关控制盒2与外壳1之间的连接构造另外开模,降低制造成本且提升组装效率。

所述开关控制盒2设有电磁铁9,外壳1装设有与电磁铁9配合的磁性板11,磁性板11可以为铁板、钴板或镍板,当然,磁性板11亦可为含有铁、钴或镍的合金板体,磁性板11位于开关控制盒2与外壳1之间。当需要开关控制盒2与外壳1安装到一起时,开关控制盒2调控电磁铁9通电,使得电磁铁9产生磁性,利用电磁铁9吸住磁性板11,进而将开关控制盒2预定位在外壳1上,然后即可利用螺钉8与蘑菇胶钉5的连接将开关控制盒2与外壳1固定在一起。

所述外壳1设有彼此间隔的多个限位卡板12,限位卡板12自外壳1的内表面一体凸设而成,多个限位卡板12均位于外壳1的同一侧,开关控制盒2位于多个限位卡板12之间。在开关控制盒2与外壳1的安装过程中,先将开关控制盒2放置在多个限位卡板12之间,利用多个限位卡板12对开关控制盒2进行预定位,确保开关控制盒2位于外壳1上的正确位置,然后即可利用螺钉8与蘑菇胶钉5的连接将开关控制盒2与外壳1固定在一起。

所述开关控制盒2还设置有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用于稳定外界电源施加到开关控制盒2上的电压,防止因电路中的电压波动而损伤开关控制盒2;稳压电路包括电压基准电路U、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及第五电阻R5,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压输出端连接,电压基准电路U的阴极经由第三电阻R3与电压输入端连接,电压基准电路U的阳极经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与电压输出端连接,电压基准电路U的比较输入极连接于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之间,电压基准电路U的比较输入极经由第二电阻R2与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由第四电阻R4连接于第三电阻R3与电压基准电路U的阴极之间,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由第五电阻R5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于第一电阻R1与电压基准电路U的阳极之间,电压基准电路U的阳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及第一电阻R1均连接至接地端。

当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增大时,经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分压的电压也随之增大,该输出电压流入电压基准电路U的比较输入极与电压基准电路U内部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由于该分压增大,会使流入电压基准电路U的阴极的电流增大,就会导致第三电阻R3的电压降增加,进而使第四电阻R4的电压降减少,就会使流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的基极电流减小,经第二三极管Q2放大后,流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的集电极电流亦会减小,由于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电流经第五电阻R5控制第一三极管Q1基极的基极电流,因此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流的减小就会导致经第一三极管Q1放大后从其发射极端流向集电极的集电极电流相应减小,从而使得输出电压相应减小,直至输出电压重新恢复到预先设定的稳压值,从而实现了输出电压的稳定,避免因输出电压变大而损伤开关控制盒2。

反之亦然,当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减小时,则通过与上述过程相反的调控,使得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流向集电极的集电极电流相应增大,从而使得输出电压相应增加至重新恢复到预先设定的稳压值,同样实现了输出电压的稳定,避免因输出电压变小而损伤开关控制盒2。

所述稳压电路还包括电容C及第六电阻R6,电压基准电路U的比较输入极经由电容C、第六电阻R6连接在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之间,电容C位于电压基准电路U的比较输入极与第六电阻R6之间;通过增设电容C与第六电阻R6,改善稳压电路的闭环回路特性,避免稳压电路产生输出振荡,同时改善稳压电路的输出响应特性。

所述稳压电路还包括自恢复保险丝F,电压输入端经由自恢复保险丝F分别连接至第三电阻R3及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当电路短路或者电路中的电流超过预定值时,自恢复保险丝F形成高阻值状态,使得电路的电流迅速减小,从而对电路进行限制和保护,防止开关控制盒2损坏。当故障排除后,自恢复保险丝F重新恢复使得整个电路形成导电通路,此时自恢复保险丝F恢复为低阻状态,从而完成对电路的保护,无须人工更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