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实用的手动剥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9706发布日期:2018-10-12 21:54阅读:54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实用的手动剥笋机。



背景技术:

竹笋是传统的森林蔬菜之一,是天然的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竹笋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多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营养丰富全面、膳食纤维含量高、低糖低热量,对改善胃肠道功能、降脂减肥有很多好处。竹笋作为一种低脂肪、低糖、低热量的天然保健食品,具有“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般的洁净,亦无化学、农药、灰尘的污染,满足了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理,故备受消费者的青睐。据有关报道,常食笋菜有明显的保健疗疾作用。咳嗽多痰、胸膈不利,常吃凉拌笋有疗效;春笋煮粥,可治胃肠有热、小便不利、大便不畅。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便秘等老年性疾病的患者常吃笋菜也有辅助治疗作用。竹笋作为天然保健食品,在日本及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竹笋成了山区人民出口创汇、脱贫致富的拳头产品。

目前,在我国西南偏远高山地区拥有大面积的高山竹种(平竹、油竹、筇竹、方竹),主产小径笋(1~3cm),采摘鲜笋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竹笋在食用前需要先去除外部的笋壳,在当地小径笋剥除笋壳均采用人工手剥,该工序耗时费力、效率低,剥出的鲜笋品相参差不齐,笋的价格大打折扣。传统的手工剥除笋壳与小径笋大批量上市时所要求的加工速度相矛盾,这个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实用的手动剥笋机,用于单个竹农家庭及小径笋鲜笋零食市场等竹笋用量少的场合,以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剥笋效率和鲜笋品相。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简易实用的手动剥笋机,包括底板、顶板,以及平行设置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两块立板,底板远离立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脚,两立板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主动轴、从动轴一和从动轴二,主动轴、从动轴一和从动轴二均通过滚动轴承与两块立板转动连接,主动轴、从动轴一和从动轴二上分别设置有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一和从动齿轮二,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一和从动齿轮二由上至下依次啮合,主动轴的一端设置有摇动把手,从动轴一和从动轴二远离摇动把手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体,连接体远离从动轴一和从动轴二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剥皮插片,立板上位于剥皮插片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连接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侧面开口的盲孔,剥皮插片的一端从开口处嵌入盲孔内,剥皮插片与盲孔远离连接体端部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一,剥皮插片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向内倾斜的锋口。

进一步,支撑板远离立板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挡板,定位挡板的底端设置有滑槽,底板上设置有与滑槽相吻合的滑轨,定位挡板通过滑槽与滑轨的配合作用安装于滑轨上,定位挡板靠近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靠近剥皮插片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向剥皮插片的U型定位框,U型定位框上设置有与剥皮插片相匹配的插口。

进一步,定位挡板的顶端设置有滑杆,顶板上设置有与滑杆相吻合的滑孔,滑孔设置有弹簧二,滑杆的远离定位挡板的一端嵌入滑孔、并与弹簧二构成可压缩的伸缩杆结构。

进一步,滑杆设置有两根、且两根滑杆前后对称设置于定位挡板上,两根滑杆之间设置有U型扶手。

进一步,支撑板的上表面与U型定位框的底面持平,定位槽的底面与支撑板的下表面持平。

进一步,从动齿轮一和从动齿轮二的大小结构完全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挡板内还设置有与滑槽相通的贯通槽,贯通槽的顶端设置有投放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适合单个竹农家庭及小径笋鲜笋零售市场等竹笋用量少的场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价格低廉,老百姓非常容易接受;

2.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手剥剥笋成本低、剥笋效率高,能够满足小径笋大批量上市时的加工速度,同时加工出来的鲜笋品相好,不会出现品相参差不齐的情况,能够提高鲜笋的零售价格;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竹笋放置于定位槽内,并使竹笋的尖端位于U型定位框内,然后推动定位挡板使其向剥皮插片移动,进而使剥皮插片插入竹笋的尖端,同时支撑板从定位槽的底端插入定位槽内,使竹笋尖端以外的部分搁置到支撑板,工作效率更高,并且能避免手工将剥皮插片插入竹笋的尖端的过程中剥皮插片的锋口割伤人手;

4.本实用新型在剥皮插片插入竹笋尖端后可以自动回到初始位置,定位挡板的滑动更加平稳,操作更加简便,工作效率更高,适宜推广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底板1、顶板2、立板3、支撑脚4、主动轴5、从动轴一6、从动轴二7、滚动轴承8、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一10、从动齿轮二11、摇动把手12、连接体13、剥皮插片14、支撑板15、盲孔16、弹簧一17、竹笋18、定位挡板 19、滑槽20、滑轨21、定位槽22、U型定位框23、插口24、滑杆25、滑孔26、弹簧二27、U型扶手2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

一种简易实用的手动剥笋机,包括底板1、顶板2,以及平行设置于底板1 和顶板2之间的两块立板3,底板1远离立板3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脚4,两立板 3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主动轴5、从动轴一6和从动轴二7,主动轴5、从动轴一6和从动轴二7均通过滚动轴承8与两块立板3转动连接,主动轴5、从动轴一6和从动轴二7上分别设置有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一10和从动齿轮二11,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一10和从动齿轮二11由上至下依次啮合,主动轴9的一端设置有摇动把手12,从动轴一10和从动轴二11远离摇动把手12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体13,连接体13远离从动轴一6和从动轴二7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剥皮插片14,立板3上位于剥皮插片14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15;连接体13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侧面开口的盲孔16,剥皮插片14的一端从开口处嵌入盲孔16内,剥皮插片14与盲孔16远离连接体13端部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一17,剥皮插片14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向内倾斜的锋口。在剥笋时,先使从动轴一6和从动轴二7上的四块剥皮插片14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然后将中间两块剥皮插片14同时插入竹笋18的尖端,再通过顺时针旋转摇动把手12,使从动轴一6和从动轴二7相向转动,进而将笋壳撕裂成两部分,并不断卷绕到剥皮插片14上,同时拉动笋体不断从相邻的两块剥皮插片14之间脱出,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同时通过剥皮插片14与弹簧一17的配合作用,能够根据笋体的直径自动调节相邻的两块剥皮插片14之间的间距,进而避免夹伤笋体,并使笋体顺利地从相邻两块剥皮插片14之间脱出。

支撑板15远离立板3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挡板19,定位挡板19的底端设置有滑槽20,底板1上设置有与滑槽20相吻合的滑轨21,定位挡板19通过滑槽 20与滑轨21的配合作用安装于滑轨21上,定位挡板19靠近支撑板15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22,定位槽22靠近剥皮插片14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向剥皮插片14 的U型定位框23,U型定位框23上设置有与剥皮插片14相匹配的插口24。在剥除笋壳时,将竹笋18放置于定位槽22内,并使竹笋18的尖端位于U型定位框23内,然后推动定位挡板19使其向剥皮插片14移动,进而使剥皮插片14插入竹笋18的尖端,同时支撑板15从定位槽22的底端插入定位槽22内,使竹笋 18尖端以外的部分搁置到支撑板15,然后将定位挡板19推回初始位置,转动摇动把手12即可,此种设计不仅工作效率更高,更能避免手工将剥皮插片14插入竹笋18的尖端的过程中剥皮插片14的锋口割伤人手。

定位挡板19的顶端设置有滑杆25,顶板2上设置有与滑杆25相吻合的滑孔26,滑孔26设置有弹簧二27,滑杆25的远离定位挡板19的一端嵌入滑孔 26、并与弹簧二27构成可压缩的伸缩杆结构。此种设计一是使定位挡板19的滑动更加平稳,使剥皮插片14插入竹笋尖端的位置更加准确,二是在剥皮插片14 插入竹笋18尖端后可以自动回到初始位置,使操作更加简便,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滑杆25设置有两根、且两根滑杆25前后对称设置于定位挡板19上,两根滑杆25之间设置有U型扶手28。通过U型扶手28来推动定位挡板19操作更加方便,且更方便于控制定位挡板19运动的平稳性。

支撑板15的上表面与U型定位框23的底面持平,定位槽22的底面与支撑板15的下表面持平。此种设计能够避免支撑板15插入定位槽22时损坏笋壳,使笋壳能够连续卷绕到剥皮插片14上。

从动齿轮一10和从动齿轮二11的大小结构完全相同。此种设计保证从动轴一6上的两块剥皮插片14与从动轴二7上的两块剥皮插片14转速相同,进而使两部分笋壳的卷绕速度相同,使笋体更加平稳的从剥皮插片14之间脱出,避免因两部分笋壳的剥离速度不同而导致的笋体受损。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挡板内还设置有与滑槽相通的贯通槽,贯通槽的顶端设置有投放斗。此种设计可以同时从投放斗投入多根竹笋,并使其单根叠放于贯通槽内,实现连续剥壳的操作,使剥壳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在剥除笋壳时,将竹笋放置于定位槽内,并使竹笋的尖端位于U型定位框内,再使从动齿轮一使从动轴一和从动轴二上的四块剥皮插片位于同一竖直线上,通过U型扶手来推动定位挡板使其向剥皮插片移动,并将从动轴一和从动轴二上相邻的两块剥皮插片插入竹笋的尖端,同时支撑板从定位槽的底端插入定位槽内,使竹笋尖端以外的部分搁置到支撑板,然后松开U型扶手使弹簧二通过滑杆推动定位挡板回到初始位置;顺时针旋转摇动把手,使动轴一和从动轴二相向转动,进而将笋壳撕裂成两部分,并不断卷绕到剥皮插片上,同时拉动笋体不断从相邻的两块剥皮插片之间脱出,然后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