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8771阅读:30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古木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古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古木窗。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古建筑众多,古建筑木窗作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近年来,一些仿古建筑开始逐渐出现,而在仿古建筑的建设中就常用到仿古木窗。

例如的公告号为CN20492063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古建筑木窗结构,包括本体,其中本体包括由木环板组成的框架、由木条组成的可以透光的通花格子以及位于木环板下方的裙板,木环板、木条以及裙板在朝向室内的一面上设置有凹凸不平的纹理层,纹理层上设置有纳米级负离子粉,所述通花格子上粘贴有纸张或者织品,所述纸张或者织品在朝向室内的一面上设置有纳米级负离子粉,所述纹理层为粘贴在木环板、木条以及裙板上的贴纸。

现有技术当中的古建筑木窗一般都采用窗转子和窗框之间的配合进行连接,当启闭木窗时,窗转子和窗框之间发生木质摩擦,会发出巨大的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启闭时出声很小的仿古木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仿古木窗,包括窗框和安装在所述窗框内的两扇窗体,所述窗体设有长方体状的上下两根横梁和左右两根竖梁,所述窗框内部设有用于铰接所述窗体的竖直铁棒,所述铁棒对应所述横梁位置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套嵌有铁环,所述铁环上固定有插杆,所述插杆穿过所述竖梁并插入所述横梁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启闭窗体时,窗体围绕铁棒发生转动,通过插杆和铁棒的作用,在窗体运动的过程中只发生铁环和铁棒之间的摩擦,将铁环和铁棒的接触面打磨光滑,则铁环和铁棒之间的摩擦很小,随之发出的声音也会很小,如此便避免了在窗体启时出现的木质摩擦,达到了降噪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铁棒外还套设有木管,所述木管对应所述环形槽位置空缺,且所述铁环上套接有填补空缺的木套,所述插杆穿过所述木套,与所述木管相近的所述竖梁上设有凹弧槽,所述木管与所述凹弧槽相贴近但并不相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铁棒上套上木管,并在铁环上套设木套,木管和木套都比较薄,将木管和木套表面设计平整,而插杆伸出木套的部分又插入横梁内,则从外观上无法看见铁质结构,使得做出的窗户在外观上皆为木质结构,从而使得窗户更加复古美观;在设置竖梁上的凹弧槽不与木管相接,则在窗体启闭时,竖梁不会与木管之间发生木质摩擦而发出噪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铁环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插杆与所述铁环相接一端设有螺纹,所述插杆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如果插杆和铁环两者之间固定一体,则在安装木套和木管上都具有较大的困难,而将插杆和铁环设计螺纹连接,可以先将铁环套接在铁棒上的环形槽内,然后将铁棒插入对齐后的木管和木套中,再使木套上的穿孔和铁环上的螺纹孔对齐,再将插杆插入穿孔内进行螺纹连接即可,故设计插杆和铁环螺纹连接能便于结构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上穿插有用于固定所述插杆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横贯所述插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插杆插入横梁内后,避免窗体意外受力后而和插杆脱离,故在横梁上设置了固定件,当固定件穿插在横梁和插杆上时,对窗体施力,受到固定件的限位作用,窗体不会轻易地与窗体发生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呈L型,且所述横梁上设有用于安装固定件的安装槽,所述固定件嵌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时的一端面和所述横梁的水平面持平。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如果将固定件设置为竖直的直杆,为了美观在横梁上设置安装孔,当直杆插入安装孔内和横梁表面齐平时,直杆比较难以从安装孔内取出,而将固定件设置为L型之后,固定件的表面和横梁表面保持齐平,但是固定件一端的端面和横梁的水平面齐平,则手指抵接在固定件的水平端面上用力,通过两者间的摩擦力即可取出固定件,从而达到使窗外形美观、固定件取出简单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扇所述窗体闭合时相近的两面分别为朝房内和朝房外的斜面,且此两面于所述窗体闭合时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相较于现有古窗关闭时两扇窗体之间还存留缝隙的情况,本设计先将斜面朝房外的一扇窗体关闭,然后关闭另一扇,关闭后的两扇窗体能够更加紧密的贴合,同时使房外的人不能通过两扇窗体之间的缝隙窥视房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窗框内部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窗体的限位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计限位框对窗体进行限位,当窗体移动到到限位框位置时能够抵接在限位框上受到限位,而两扇窗体皆抵接在限位框上时,两扇窗体刚好处于闭合状态,从而使得窗体关闭时的位置易于把握,避免在关闭窗体时移动过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窗框的下横杆的上平面为靠房外一侧向下倾斜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雨天时,雨水淋到窗户上,雨水容易沿着窗体而流到窗体的下横梁和窗框的下横杆之间的缝隙之间,当雨水残留在两者之间时容易腐蚀木制的窗体和窗框,通过上述设计可以有效排出雨水,避免雨水在两者之间残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为在窗体启闭时发出的声音很小;其二为雨水不易残留而腐蚀窗体和窗框;其三为窗体闭合时的连接比现有的更加紧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 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窗框;2、窗体;3、横梁;4、竖梁;5、铁棒;6、环形槽;7、铁环;8、插杆;9、木管;10、木套;11、凹弧槽;12、螺纹孔;13、固定件;14、安装槽;15、限位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仿古木窗,包括呈方框型的窗框1,在窗框1的框内设置有左右两扇可启闭的窗体2,窗体2框架由上下两根横梁3和左右两根竖梁4拼成,窗体2的中部则镂空雕花辅以窗纸阻挡。窗体2下横梁3的下端呈水平设置,窗框1的下横杆的上表面则为靠房外一侧向下倾斜的斜面,从而使雨水不易残留。

古时候的木窗,采用窗转子使窗户可以转动,但是采用窗转子之后,两扇木窗之间没办法很好的闭合,总残留有意思缝隙。针对这个问题,将两扇窗体2原本相对的竖梁4面设置为一面朝房外、一面朝房内的斜面,且两斜面相互配合,使得两扇窗体2闭合时能够紧密贴合。

在窗框1内侧靠房内的一侧还一体设置有限位框15,当窗体2闭合时能够抵接在限位框15上受到限位。还有,为了防治白蚁,在整个木窗安装之前都进行了白蚁防治药物的事先浸泡处理。

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传统的窗户连接方式,使得窗户在启闭时会发出很大的噪声。针对此问题,在窗框1内侧的左右两侧设置了两根铁棒5,在铁棒5上设置了环形槽6,环形槽6上套接了铁环7,铁环7上设置有螺纹孔12,插杆8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2内,另一端则插在窗体2的横梁3内,每根铁棒5上对应窗体2的横梁3设置有两个铁环7和两根插杆8,且铁环7和铁棒5的相接面被打磨光滑。在窗体2启闭过程中,窗体2的移动带动铁环7的移动,使得铁环7和铁棒5之间发生摩擦,而两者的相接面又被打磨光滑,所以在窗体2启闭时铁环7和铁棒5之间的摩擦发出的声音较小。

采用铁棒5和铁环7结构连接窗体2之后,又因为设计的是仿古木窗,让铁棒5和铁环7直接显露在外毕竟不美观。所以,应对这个问题,在铁棒5的外面套接了木管9用以装饰,对应铁环7的位置则对木管9进行切割,切下的部分作为木套10并套接在铁环7上,并且在木套10上打孔以供插杆8穿过。在窗体2启闭时,木套10随铁环7转动并和木管9之间发生摩擦,为了减小摩擦发出的声音,所以木管9和木套10都设置的比较薄。除此之外,在窗体2和木管9相接的竖梁4面上设置了凹弧槽11,木管9被设置在凹弧槽11内,且木管9和凹弧槽11之间预留了微小的间隙以防止竖梁4和木管9之间发生摩擦。

当插杆8插入窗体2的横梁3内后,如果对窗体2施力,将窗体2往背向插杆8的方向拔动,则窗体2和插杆8之间容易发生脱离,所以还在窗体2的横梁3上设置了穿插的固定件13,固定件13横贯插杆8,而且为了美观,所以当固定件13穿插在横梁3上时肯定和横梁3表面齐平,所以将固定件13设置为横杆在拆卸时比较难以取出。该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将固定件13设置为了L型的方形木杆,在横梁3上设置对应的安装槽14,使固定杆穿插在横梁3上时的一端的端部平面和横梁3的水平面齐平,裸露在外的部分都和横梁3表面齐平。对此固定件13进行拆卸时,用手按住固定件13裸露在外的端部平面,然后利用手和固定件13之间的摩擦力移动固定件13即可取下固定件13。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