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隔热的低辐射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8763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隔音隔热的低辐射玻璃。



背景技术:

玻璃由于其采光性能好被广泛运用于建筑物、车船门窗上以及其他设备和场所中。目前为了克服单层玻璃的隔音隔热等性能的缺陷,人们开始尝试双层甚至多层玻璃,比较常见的双层玻璃为中空玻璃。但是中空玻璃仅对中高频噪音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对低频噪音的隔音效果并不明显,且中空玻璃在使用的过程中,内部容易起雾不便于清洗,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隔音隔热的低辐射玻璃,能够高效地隔音隔热,降低热辐射的穿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外层玻璃、内层玻璃、第一隔音层、第一金属膜、第二隔音层、第二金属膜,所述外层玻璃与所述内层玻璃连接,所述外层玻璃的内侧面由两端向中间倾斜,所述外层玻璃的倾斜面两端与所述内层玻璃内侧面两端密封连接形成真空层,所述外层玻璃倾斜面与所述内层玻璃内侧面上相对设置有弹性凸起,所述外层玻璃倾斜面与所述弹性凸起之间设置有第一隔音层,所述第一隔音层与所述弹性凸起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膜,所述内层玻璃内侧面与所述弹性凸起之间设置有第二隔音层,所述第二隔音层与所述弹性凸起之间设置有第二金属膜。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凸起为透明橡胶凸起,由玻璃胶分别交错地固接于所述外层玻璃倾斜面与内层玻璃内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为隔音阻尼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膜为真空磁控溅射于外层玻璃倾斜面上的纳米银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膜为真空磁控溅射于内层玻璃内侧面上的纳米铝膜。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玻璃、内层玻璃均为钢化玻璃。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外层玻璃的倾斜面与内层玻璃的内侧面连接,倾斜的外层玻璃能够减弱声音传输过程中的共振作用,能够起到较好的隔音效果;通过玻璃胶固接于外层玻璃倾斜面与内层玻璃内侧面的透明橡胶凸起,能够避免在对真空层进行抽真空处理时,外层玻璃与内层玻璃相互接触,破坏其真空度;弹性凸起能够避免出现声桥现象,能够进一步隔音;在外层玻璃上设置第一隔音层、内层玻璃上设置第二隔音层能够高效隔音;在外层玻璃上设置第一金属膜能够起到隔离太阳热辐射的穿透作用,降低热辐射穿透玻璃;在内层玻璃上设置第二金属膜能够起到反射和阻挡红外及产生热能的波长,实现隔热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层玻璃;2.内层玻璃;3.第一隔音层;4.第一金属膜;5.第二隔音层;6.第二金属膜;7.真空层;8.弹性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隔音隔热的低辐射玻璃,包括外层玻璃1、内层玻璃2、第一隔音层 3、第一金属膜4、第二隔音层5、第二金属膜6,所述外层玻璃1与所述内层玻璃2连接,所述外层玻璃1、内层玻璃2均为钢化玻璃。钢化玻璃的抗拉强度、抗冲击强度明显高于普通玻璃,且钢化玻璃不容易破碎,即使破碎也会以无锐角的颗粒形式碎裂,降低了对人体的伤害。

所述外层玻璃1的内侧面由两端向中间倾斜,所述外层玻璃1的倾斜面两端与所述内层玻璃2内侧面两端密封连接形成真空层7,真空层7有利于隔音隔热,倾斜的外层玻璃1便于减弱声音传输过程中共振作用,能够起到隔音的效果。

所述外层玻璃1倾斜面与所述内层玻璃2内侧面上相对设置有弹性凸起8,所述弹性凸起8为透明橡胶凸起,由玻璃胶分别交错地固接于所述外层玻璃1倾斜面与内层玻璃2内侧面上。弹性凸起8能够避免在对真空层7进行抽真空处理时,外层玻璃1与内层玻璃2相互接触,破坏其真空度。且弹性凸起8还能够避免声桥现象,能够进一步起到隔音的效果。

所述外层玻璃1倾斜面与所述弹性凸起8之间设置有第一隔音层3,所述第一隔音层3 为隔音阻尼胶,能够起到隔音的效果。所述第一隔音层3与所述弹性凸起8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膜4,所述第一金属膜4为真空磁控溅射于外层玻璃1倾斜面上的纳米银膜,纳米银膜能够有效地限制太阳热辐射的穿透作用,起到降低辐射穿过玻璃的作用。

所述内层玻璃2内侧面与所述弹性凸起8之间设置有第二隔音层5,所述第二隔音层5 为隔音阻尼胶,能够起到隔音的效果。所述第二隔音层5与所述弹性凸起8之间设置有第二金属膜6。所述第二金属膜6为真空磁控溅射于内层玻璃2内侧面上的纳米铝膜,纳米铝膜能够反射和阻挡红外及产生热能的波长,对红外线有较高的反射率,能够实现隔热、隔紫外线的功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