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节能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8765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热节能玻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热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热节能玻璃。



背景技术:

热量一般的传递途径主要有三个:一、通过热传导;二、对流传热;三、热辐射。

传统建筑玻璃常通过在玻璃中添加无机隔热材料来减少阳光中红外线射入室内,但是这种材料的加入往往会导致玻璃颜色较深,玻璃自身吸热严重,玻璃温度升高后,热量直接往室内传导,导致室内温度仍然偏高。市面上也有采用双层复合,中间为真空的组合玻璃(中空玻璃),这种结构虽有效降低了热传导,隔绝大部分热量,但对红外线的隔离效果并不理想,红外线透过率偏高仍会导致室内温度不断升高,隔热效果也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隔热节能玻璃,该隔热节能玻璃与现有隔热玻璃结构不同,并且具有更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热节能玻璃,包括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所述外层玻璃与内层玻璃间隔一段距离且二者的边缘通过一层固化后有弹性的胶粘剂相互粘接和支撑,从而在所述外层玻璃与内层玻璃之间形成隔热腔,所述隔热腔抽真空且其真空度大于0.3MPa,所述外层玻璃包括一层含纳米氧化钨和/或纳米氧化锡锑隔热粉体的隔热层。

其中,所述外层玻璃包括基体,所述隔热层为涂覆在基体外表面或内表面的涂层。

或者,所述外层玻璃包括基体,所述隔热层为贴覆在基体外表面的一层隔热防爆膜,所述隔热防爆膜中含有纳米氧化钨和/或纳米氧化锡锑隔热粉体。

或者,所述外层玻璃包括基体,所述隔热层为涂覆在基体外表面的纳米隔热硬化防刮涂层,所述纳米隔热硬化防刮涂层的硬度≥3H。

优选的,所述内层玻璃为无机玻璃,所述外层玻璃包括有机玻璃基体,所述有机玻璃基体包括一层PC层和一层PMMA层,所述PC层和PMMA层之间通过一层胶粘层复合到一起,所述胶粘层中含有纳米氧化钨和/或纳米氧化锡锑隔热粉体,从而使得该胶粘层成为具备隔热能力的隔热层。

同样优选的,所述内层玻璃为无机玻璃,所述外层玻璃包括有机玻璃基体,所述有机玻璃基体包括两层PC层,所述两层PC层之间通过一层胶粘层复合到一起,所述胶粘层中含有纳米氧化钨和/或纳米氧化锡锑隔热粉体,从而使得该胶粘层成为具备隔热能力的隔热层。

同样优选的,所述内层玻璃为无机玻璃,所述外层玻璃包括有机玻璃基体,所述有机玻璃基体包括两层PMMA层,所述两层PMMA层之间通过一层胶粘层复合到一起,所述胶粘层中含有纳米氧化钨和/或纳米氧化锡锑隔热粉体,从而使得该胶粘层成为具备隔热能力的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玻璃基体的外表面经硬化处理形成一层硬化层,所述硬化层的硬度≥3H。

优选的,所述内层玻璃的厚度为2 mm -5mm,所述外层玻璃的厚度为1 mm -3mm。

更进一步地,该隔热节能玻璃的总厚度≥4 mm。

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化后有弹性的密封胶粘接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同时该有弹性的密封胶还用于在二者之间提供支撑作用,当外层玻璃受到较轻微的碰撞时,该密封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了外层玻璃被撞碎的几率。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之间设置隔热腔并对其作抽真空处理,可以大幅减少经外层玻璃传导至内层玻璃的热量。此外,由于外层玻璃还包括一层含纳米氧化钨和/或纳米氧化锡锑隔热粉体的隔热层,该隔热层能够大大降低玻璃的红外线透射率,进一步保障了隔热效果,从而可以明显降低室内空调制冷耗电量,具有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层玻璃 2——内层玻璃

3——密封胶 4——隔热腔

1a——基体 1b——有机玻璃基体

1c——硬化层 1d——隔热层

1b1——PC层 1b2——PMMA层

1b3—— 胶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内”、“外”、 “之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样表述仅是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更简单、方便,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隔热节能玻璃,包括外层玻璃1和内层玻璃2,外层玻璃1与内层玻璃2间隔一段距离且二者的边缘通过一层固化后有弹性的密封胶3相互粘接和支撑,从而在外层玻璃1与内层玻璃2之间形成隔热腔4,隔热腔4抽真空且其真空度大于0.3MPa,外层玻璃1包括一层含纳米氧化钨和/或纳米氧化锡锑隔热粉体的隔热层1d。

其中,前述外层玻璃1包括基体1a,隔热层1d为涂覆在基体1a外表面或内表面的涂层(图1中仅示出了隔热层1d涂覆在基体1a外表面的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将其涂覆在基体1a内表面同样可以起到降低红外线透射率的作用)。当然,隔热层1d也可以是贴覆在基体1a外表面的一层含有纳米氧化钨和/或纳米氧化锡锑隔热粉体的隔热防爆膜。或者,该隔热层1d为涂覆在基体1a外表面的纳米隔热硬化防刮涂层,当然,该纳米隔热硬化防刮涂层加入了纳米氧化钨和/或纳米氧化锡锑隔热粉体,最好该纳米隔热硬化防刮涂层的硬度≥3H,以保证耐磨抗刮性。

本实施例采用固化后有弹性的密封胶3粘接内层玻璃2和外层玻璃1,同时该有弹性的密封胶3还用于在二者之间提供支撑作用,当外层玻璃1受到较轻微的碰撞时,该密封胶3还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了外层玻璃1被撞碎的几率。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内层玻璃2和外层玻璃1之间设置隔热腔4,并对隔热腔4作抽真空处理,可以大幅减少经外层玻璃1传导至内层玻璃2的热量。此外,由于外层玻璃1还包括一层含纳米氧化钨和/或纳米氧化锡锑隔热粉体的隔热层1d,该隔热层1d能够大大降低玻璃的红外线透射率,进一步保障了隔热效果,从而可以明显降低室内空调制冷耗电量,具有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实施例2: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隔热节能玻璃的第二种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内层玻璃2选用无机玻璃,外层玻璃1包括有机玻璃基体1b,有机玻璃基体1b包括一层PC层1b1和一层PMMA层1b2,PC层1b1和PMMA层1b2之间通过一层胶粘层1b3复合到一起,胶粘层1b3中含有纳米氧化钨和/或纳米氧化锡锑隔热粉体,从而使得该胶粘层1b3具备隔热能力,即该胶粘层1b3既起到胶粘作用,又可起到降低红外线透射率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在有机玻璃基体1b的外表面上还经硬化处理形成有一层硬化层1c,硬化层1c的硬度≥3H。有机玻璃基体1b的外层为PC或PMMA(虽然图2中有机玻璃基体1b的外层为PC,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将PC层作为内层、PMMA层作为外层也是可以的),PC及PMMA材质耐磨性欠佳,在其外表面硬化处理形成硬度≥3H的硬化层后,可以大幅提高有机玻璃基体1b外表面的抗刮能力,从而保证该隔热节能玻璃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隔热节能玻璃的第三种结构,该隔热节能玻璃仅是在有机玻璃基体1b的结构上与实施例2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所涉隔热节能玻璃中,有机玻璃基体1b包括两层PC层1b1,两层PC层1b1之间通过一层胶粘层1b3复合到一起,与实施例2一样,胶粘层1b3中含有纳米氧化钨和/或纳米氧化锡锑隔热粉体,从而使得该胶粘层1b3具备隔热能力。

实施例4: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隔热节能玻璃的第四种结构,与实施例3一样,该隔热节能玻璃仅是在有机玻璃基体1b的结构上与实施例2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所涉隔热节能玻璃中,有机玻璃基体1b包括两层PMMA层1b2,两层PMMA层1b2之间通过一层胶粘层1b3复合到一起,同样的,胶粘层1b3中含有纳米氧化钨和/或纳米氧化锡锑隔热粉体,从而使得该胶粘层1b3具备隔热能力。

最后,在上述4个实施例中,内层玻璃2的厚度为2 mm -5mm,外层玻璃1的厚度为1 mm -3mm。由于外层玻璃1靠室外安装,内层玻璃2靠窗框安装且其需要给外层玻璃提供支撑(通过密封胶间接提供支撑),故内层玻璃2的强度最好高于外层玻璃1,一般来说,在材质相同的情况下,内层玻璃2比外层玻璃1厚1-2mm即可满足要求。此外,为了保证隔热腔4阻隔热量往内层玻璃2传导的效果,外层玻璃1与内层玻璃2之间的间隔最好在1 mm以上,也就是说该隔热节能玻璃的总厚度应当≥4 mm。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