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玻璃及具有该中空玻璃的冷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8767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空玻璃及具有该中空玻璃的冷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空玻璃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冰箱、酒柜客厅柜等产品为实现较好的透光性的美观性需求,大都将电冰箱、酒柜及客厅柜等产品的门体采用中空玻璃门体,但由于电冰箱、酒柜及客厅柜等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位于制冷间室背部的蒸发器处于工作状态时,冷空气重量大,容易出现冷气下沉的现象,故在产品的制冷室下部分区域对应形成低温区。现有技术的电冰箱、酒柜及客厅柜等产品中所使用的中空玻璃多为双层结构,该双层结构中空玻璃用两片玻璃,使用密封胶,将玻璃与密封框条粘结而成,隔热效果良好,但双层中空玻璃由于玻璃厚度及中空间隙有限,导致隔热保温效果有限,中空玻璃的门体在使用过程中,下部分处于长期低温状态,在使用时,则会因隔热性差在室内外温差影响下产生凝露,不能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空玻璃,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空玻璃存在的隔热差而导致的防凝露效果差的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所提出的中空玻璃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中空玻璃, 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由双层玻璃构成的双层中空隔热区和由至少三层玻璃构成的多层中空隔热区,所述双层中空隔热区和多层中空隔热区密封连接。

一种冷藏装置,包括制冷室、制冷室门体和设置在制冷室背面的蒸发器,所述制冷室门体与所述蒸发器相对设置,所述制冷室的下部分形成有低温区,还包括上述中空玻璃,所述中空玻璃设置在所述制冷室门体上,所述中空玻璃的多层中空隔热区与所述低温区的位置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多层中空隔热区至少包括三层玻璃,所述三层玻璃依次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有第一玻璃基层、第二玻璃基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层和第二玻璃基层之间下侧的第三玻璃基层,所述第三玻璃基层的底面与所述第一玻璃基层、第二玻璃基层底面平齐,所述第三玻璃基层的顶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玻璃基层、第二玻璃基层顶面的高度,在所述第一玻璃基层和第二玻璃基层之间未设置所述第三玻璃基层的部分形成所述双层中空隔热区,在所述第一玻璃基层、第二玻璃基层和第三玻璃基层之间形成三层中空隔热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玻璃基层和第二玻璃基层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三玻璃基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层和第二玻璃基层的另一端且分别和第一玻璃基层、第二玻璃基层之间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玻璃基层和第二玻璃基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框条,所述第一玻璃基层、第二玻璃基层和第一密封框条间通过密封胶粘结固定,所述第一玻璃基层、第二玻璃基层与第三玻璃基层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框条、第三密封框条,所述第一玻璃基层,第三玻璃基层和第二密封框条之间、所述第二玻璃基层,第三玻璃基层和第三密封框条之间均通过密封胶粘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框条和第二密封框条、第三密封框条均包括支撑框条、分子筛及丁基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玻璃基层、第二玻璃基层和第三玻璃基层均为LOW-E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玻璃基层、第二玻璃基层的至少在内侧面上设有热反射膜、第三玻璃基层上两侧均设置有热反射膜。

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中空玻璃, 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双层中空隔热区和多层中空隔热区,所述双层中空隔热区和多层中空隔热区密封连接。由于中空玻璃在装配在制冷室门体上使用时,主要会由于制冷室下部的低温区内的温差由于中空玻璃隔热效果差而与外部温差比较大而在中空玻璃门体上产生凝露,本实用新型将中空玻璃的下部设置为多层中空隔热区,通过多层中空隔热区的叠加用于实现良好的隔热效果,有效的避免制冷室因内外温差影响产生凝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空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中空玻璃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3所示,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由双层玻璃构成的双层中空隔热区1和至少有三层玻璃构成的多层中空隔热区2,所述双层中空隔热区1和多层中空隔热区2密封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双层中空隔热区1指通过两层玻璃密封连接在一起,在两层玻璃之间形成的中空的隔热区,为一个隔热区域;多层中空隔热区2指由至少三层玻璃依次连接形成,每相邻的两层玻璃之间密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中空的隔热区,多层玻璃之间对应形成多个中空的隔热区,多个隔热区相互平行排列设置,通过多个隔热区相互叠加排列的设置方式,可实现对热量的多层隔离,有效的减少了内部热量的流失,增加了中空玻璃的隔热效果,隔热效果好则可减少制冷室内外的温差,进而达到防凝露的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多层中空隔热区2至少包括三层玻璃且三层玻璃依次密封连接,在每相邻的两层玻璃之间密封对应形成一个双层中空隔热区1,则多层中空隔热区2可至少包括2个由三层玻璃依次密封连接构成的双层中空隔热区1,当然,也可以对应包括3个或4个双层中空隔热区1,实现更好的隔热效果,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多层中空隔热区2的具体设置和实现方式以三层中空隔热区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三层中空隔热区包括有第一玻璃基层3、第二玻璃基层4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层3和第二玻璃基层4之间下侧的第三玻璃基层5,第三玻璃基层5插装在第一玻璃基层3和第二玻璃基层4之间且只插装在第一玻璃基层3和第二玻璃基层4的一端,第三玻璃基层5的底面与第一玻璃基层3、第二玻璃基层4底面平齐,第三玻璃基层5的顶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玻璃基层3、第二玻璃基层4顶面的高度。即,第三玻璃基层5高度低于第一玻璃基层3和第二玻璃基层4高度。

在连接时, 第一玻璃基层3和第二玻璃基层4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三玻璃基层53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层3和第二玻璃基层4的另一端且分别和第一玻璃基层3、第二玻璃基层4之间密封连接。具体的,第三玻璃基层5其中一端分别和第一玻璃基层3、第二玻璃基层4另一端端部密封连接,剩余端则对应和第一玻璃基层3、第二玻璃基层4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玻璃基层3和第二玻璃基层4之间未设置所述第三玻璃基层5的部分形成所述双层中空隔热区1,在所述第一玻璃基层3、第二玻璃基层4和第三玻璃基层5之间形成三层中空隔热区。

具体连接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玻璃基层3和第二玻璃基层4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框条6,所述第一玻璃基层3、第二玻璃基层4和第一密封框条6间通过密封胶7粘结固定,所述第一玻璃基层3、第二玻璃基层4与第三玻璃基层5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框条8、第三密封框条9,所述第一玻璃基层3,第三玻璃基层5和第二密封框条8之间、所述第二玻璃基层4,第三玻璃基层5和第三密封框条9之间均通过密封胶7粘结固定。

若本实施例中的多层中空隔热区为四层中空隔热区,则需要对应的增加第四玻璃基层即可,其设置时可与第三玻璃基层5结构相同,可将其设置在第一玻璃基层3与第三玻璃基层5或第二玻璃基层4与第三玻璃基层5之间,粘结固定时,对应的和与其相邻设置的两个玻璃基层两端之间通过密封框条和密封胶进行密封固定即可,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框条6和第二密封框条8、第三密封框条9均包括支撑框条、分子筛,分子筛用于干燥,及丁基胶。为减少制冷间室通过玻璃及密封框条将热量传递到外界,支撑框条需采用导热系数低的材质,优选的支撑框条材质为PVC。

为进一步提升中空玻璃的隔热性能,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玻璃基层3、第二玻璃基层4和第三玻璃基层5均为LOW-E玻璃。在第一玻璃基层3、第二玻璃基层4至少在其内侧面上设有热反射膜、第三玻璃基层5上两侧均设置有热反射膜。

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冷藏装置,包括制冷室10、制冷室门体11和设置在制冷室背面的蒸发器12,制冷室门体11与蒸发器12相对设置,工作时,通过蒸发器12工作进行制冷,产生的冷气由于重量较大,冷气下沉,在对应在制冷室10的下部分形成有低温区13,由于产品制冷室10内的冷气下沉、制冷室10内的冷气循环不均导致的间室内温度不均,产品间室内和间室外的内外温差,会导致在制冷室门体11的中空玻璃上的大部或局部区域出现凝露问题,由于冷气从蒸发器12侧吹出,则大部分吹到与蒸发器12相对设置的制冷室门体11位置处,凝露主要产生在低温区13对应的中空玻璃上,为解决凝露问题,本实施例中将设置在制冷室门体11上的中空玻璃结构进行改进,其结构从上到下设置为双层中空隔热区1、多层中空隔热区2,装配在制冷室门体11上时使中空玻璃的多层中空隔热区2与低温区13的位置对应设置。在产品制冷室10内温度低的低温区13对应中空玻璃为多层中空隔热区2,通过多层中空隔热区2的叠加设置方式,可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有效的避免了因制冷室10内外温差大而导致的凝露问题,同时在上方为双层中空隔热区1,能整体降低中空玻璃的重量,保证隔热效果的同时且节省了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