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水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5841发布日期:2019-04-09 21:3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水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滤水锅。



背景技术:

利用锅具进行烹饪时,特别是利用锅具煮食物时。通常先将相关的食材放入锅具内的水中,再利用高温加热作用使水沸腾,进而将食物煮熟。而对于一些被煮熟的食物,我们还需将其与沸水分离开。现有技术采用的方法是先将锅盖打开,再利用一些厨具将食物从沸水中捞取出来,此种方式不仅需额外借用其他厨具,且操作方法较为复杂、不便于实施,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滤水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沥水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滤水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扣设于锅体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的下侧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凸沿,所述凸沿设有内滤孔,所述锅体的上端沿处设有外滤孔,所述凸沿能插设于所述锅体内,所述凸沿的外侧壁能与所述锅体的内侧壁相贴合且相对锅体转动至所述内滤孔与外滤孔能对齐连通形成滤水通道或者相互交错而封闭所述滤水通道。

在烹饪过程进行滤水分离时,操作者用手将锅盖压在锅体上,然后将锅体倾斜一定的角度,这样锅体内的液体会自动流至锅体的边缘,通过在锅体外围设置的外滤孔流出,而尺寸较大的食物能够留在锅内进行完成滤水操作。通过在锅盖下设置筒状的凸沿,使凸沿与锅体内侧壁相贴合且能自由转动,这样凸沿能通过转动将外滤孔与锅体内腔隔绝,保障锅体内部的温度和压力稳定,通过在凸沿的外围设置能与外滤孔对齐连通的内滤孔,这样在凸沿转动时,内滤孔与外滤孔会从相隔绝到相叠合逐渐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内滤孔与外滤孔叠合的面积也会随凸沿转动不断变化,操作者可以通过转动锅盖来调节滤水流量的大小,从而提高了滤水锅的滤水便捷性。

在上述的一种滤水锅中,所述内滤孔和外滤孔均有若干个,所述内滤孔和外滤孔均规则排布。通过设置内滤孔和外滤孔均有若干个且规则排布,比如单排等间距均匀布置或者阵列布置,这样操作者还能通过转动锅盖来调节内滤孔和外滤孔叠合的数量,这样实现了滤水流量的调节,从而提高了滤水锅的滤水便捷性。

在上述的一种滤水锅中,所述凸沿呈环状,所述内滤孔沿该凸沿的周向等间距布置。通过设置凸沿呈环状,这样锅盖在大多数的转动角度内凸沿都能对外滤孔封堵,从而保障锅体的蒸煮密封效果,降低锅盖受蒸汽驱动转动而造成锅内压力外泄的几率。

在上述的一种滤水锅中,所述锅体的外围固定有两个握柄,两个所述握柄沿该锅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外滤孔沿锅体的周向设于两个握柄之间。通过在锅体的外围对称设置两个握柄,这样操作者在滤水操作时,能够通过手持握柄对锅体进行倾斜,防止烫伤且操作方便,设置外滤孔设于两握柄之间的锅体上,这样外滤孔的位置与锅体倾斜的方向相近,更符合人类的操作习惯。作为优选,外滤孔设于两握柄之间的中央位置,提高滤水锅的滤水效率和操作便捷性。

在上述的一种滤水锅中,所述锅体的外围具有沿径向突出的凸起部,所述外滤孔位于所述凸起部上。外滤孔设于锅体的外围,这样锅体内的液体流出时容易沿着锅体的外侧壁顺势流至水槽外,甚至飞溅至操作者的脚上,造成污染和损害,通过在锅体的外围设置凸起部,这样从外滤孔流出的液体在锅体倾斜的情况下只能集结至凸起部的下侧而滴落,从而提高了滤水锅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滤水锅中,所述锅体的上端具有环状的扩口部,所述扩口部的内侧壁与所述凸沿的外围相贴合,该扩口部的外围形成所述凸起部,所述扩口部的内径大于所述锅体的内径。现有技术中锅体多是由钢板一次成型,通过在锅体的上端设置环状的扩口部,使扩口部的外围形成凸起部,环形的凸起部便于机械加工且能保障锅体外围厚度均匀,从而降低了工艺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滤水锅中,所述锅盖的上侧固定有两个隔热块,所述隔热块位于该锅盖的外缘处,两个所述隔热块沿锅盖的轴线对称布置,当两个所述隔热块与两个所述握柄对应靠近时所述内滤孔与外滤孔相叠合。食物在烹制过程中大量的蒸汽不断与锅盖接触,锅盖具有很高的温度,通过在锅盖上侧设置两个对称的隔热块,这样操作者在滤水操作时手部拇指能够按压在隔热块上保持锅盖稳定,设置隔热块位于锅盖的外缘处,这样隔热块能与握柄更接近,方便操作者握持和操作锅盖转动,隔热块还具有标识作用,当隔热块与握柄接近时进入滤水状态,当两者错位时进入烹制状态,便于操作者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滤水锅通过在凸沿的外围设置能与外滤孔叠合的内滤孔,使操作者可以通过转动锅盖来调节调节沥水大小,从而提高了滤水锅沥水的便捷性。

2、本滤水锅通过在锅体的外围设置凸起部,使从外滤孔流出的液体在锅体倾斜的情况下只能集结至凸起部的下侧而滴落,避免了对外界造成污染和损害,提高了滤水锅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滤水锅锅盖分离状态的剖面结构示图。

图2是本滤水锅最大工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图。

图中,1、锅体;11、外滤孔;12、握柄;13、凸起部;14、扩口部;

2、锅盖;21、凸沿;22、内滤孔;23、隔热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可调节的滤水锅包括锅体1和锅盖2,锅盖2扣设于锅体1顶部,锅盖2的下侧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凸沿21,凸沿21呈圆筒状且插设于锅体1内,凸沿21的外围与锅体1的内侧壁相贴合且能相对锅体1自由转动,凸沿21的外围开设有内滤孔22,锅体1的外围开设有外滤孔11,内滤孔22与外滤孔11能叠合形成连通锅体1内外的滤水通道。在烹饪过程进行滤水分离时,操作者用手将锅盖2压在锅体1上,然后将锅体1倾斜一定的角度,这样锅体1内的液体会自动流至锅体1的边缘,通过在锅体1外围设置的外滤孔11流出,而尺寸较大的食物能够留在锅内进行完成滤水操作。通过在锅盖2下设置筒状的凸沿21,使凸沿21与锅体1内侧壁相贴合且能自由转动,这样凸沿21能通过转动将外滤孔11与锅体1内腔隔绝,保障锅体1内部的温度和压力稳定,通过在凸沿21的外围设置能与外滤孔11叠合的内滤孔22,这样在凸沿21转动时,内滤孔22与外滤孔11会从相隔绝到相叠合逐渐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内滤孔22与外滤孔11叠合的面积也会随凸沿21转动不断变化,操作者可以针对锅体1内食物颗粒的大小通过转动锅盖2来调节滤水通道的大小,从而提高了滤水锅的滤水调节能力。进一步来讲,内滤孔22和外滤孔11均有五个,内滤孔22和外滤孔11均沿周向均匀排布。通过设置内滤孔22和外滤孔11均有五个且均沿周向均匀排布,这样操作者还能通过转动锅盖2来调节内滤孔22和外滤孔11叠合的数量,这样实现了滤水流量的调节,从而提高了滤水锅的滤水调节能力。作为优选内滤孔22和外滤孔11的形状大小均一致。

如1图所示,锅体1的外围固定有两个握柄12,两个握柄12沿锅体1的轴线对称设置,外滤孔11沿锅体1的周向设于两个握柄12之间。通过在锅体1的外围对称设置两个握柄12,这样操作者在滤水操作时,能够通过手持握柄12对锅体1进行倾斜,防止烫伤且操作方便,设置外滤孔11设于两握柄12之间的锅体1上,这样外滤孔11的位置与锅体1倾斜的方向相近,更符合人类的操作习惯。作为优选,外滤孔11设于两握柄12之间的中央位置,提高滤水锅的滤水效率和操作便捷性。

如图1所示,锅体1的外围具有沿径向突出的凸起部13,外滤孔11位于凸起部13上。外滤孔11设于锅体1的外围,这样锅体1内的液体流出时容易沿着锅体1的外侧壁顺势流至水槽外,甚至飞溅至操作者的脚上,造成污染和损害,通过在锅体1的外围设置凸起部13,这样从外滤孔11流出的液体在锅体1倾斜的情况下只能集结至凸起部13的下侧而滴落,从而提高了滤水锅的安全性。进一步来讲,锅体1的上端具有环状的扩口部14,扩口部14的内侧壁与凸沿21的外围相贴合,扩口部14的外围形成凸起部13,扩口部14的内径大于锅体1的内径。现有技术中锅体1多是由钢板一次成型,通过在锅体1的上端设置环状的扩口部14,使扩口部14的外围形成凸起部13,环形的凸起部13便于机械加工且能保障锅体1外围厚度均匀,从而降低了工艺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如图2所示,锅盖2的上侧固定有两个隔热块23,隔热块23位于锅盖2的外缘处,两个隔热块23沿锅盖2的轴线对称布置,当两个隔热块23与两个握柄12对应靠近时内滤孔22与外滤孔11相重叠。食物在烹制过程中大量的蒸汽不断与锅盖2接触,锅盖2具有很高的温度,通过在锅盖2上侧设置两个对称的隔热块23,这样操作者在滤水操作时手部拇指能够按压在隔热块23上保持锅盖2稳定,设置隔热块23位于锅盖2的外缘处,这样隔热块23能与握柄12更接近,方便操作者握持和操作锅盖2转动,隔热块23还具有标识作用,当隔热块23与握柄12接近时进入滤水状态,当两者错位时进入烹制状态,便于操作者使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