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具以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4971发布日期:2019-01-15 22:4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具以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锅具以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传统锅具的锅体,烹饪过程中容易因锅底的局部高温而产生大量油烟,为此,会在锅底设置一层导热率较高的材料(例如铝或铜)做成匀热层,以改善铁质锅的底部过热的问题。并且通常锅体容易被腐蚀(例如通常锅体采用生铁或熟铁,容易因生锈而腐蚀),通常锅体需要进行渗氮处理,以在锅身表面形成氮化层来增强锅身的防腐蚀能力。然而,对带有匀热层的锅体进行渗氮处理实有不便,例如,当将锅体渗氮后再与匀热层复合,会因锅体渗氮后变硬变脆,复合难度非常大且复合连接强度不足而很难复合牢固;当锅体与匀热层复合后再渗氮,匀热层相对于所述锅体,较容易与渗氮液发生反应而污染渗氮液,进而影响锅体氮化层的形成及防腐蚀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锅具以及烹饪器具,旨在解决对设有匀热层的锅体不方便进行渗氮处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锅具,包括:锅体;匀热层,设置于所述锅体的底部外壁面,且与所述锅体的底部外壁面贴合;以及,易渗氮层,呈包覆所述匀热层的外表面设置;其中,所述锅体和所述易渗氮层的外表面覆有氮化层。优选地,所述匀热层的材质为导热系数高于所述锅体的导热系数的金属材料。优选地,所述易渗氮层的材质与所述锅体的材质相同。优选地,所述易渗氮层的材质和所述锅体的材质为铁基材;和/或,所述匀热层的材质为铝或铜。优选地,所述易渗氮层的周沿与所述锅体的外表面之间焊接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匀热层最薄处的厚度为d1,且1.5mm≤d1≤5.5mm。优选地,所述易渗氮层的厚度为d2,且0.5mm≤d2≤1.5mm。优选地,所述匀热层的底面直径尺寸为D,且120mm≤D≤200mm。优选地,所述锅体在与所述匀热层的交界处的切线,与交界处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且25°≤α≤65°。优选地,所述锅体的底部呈弧形底或平底设置;和/或,所述易渗氮层的外底面呈圆弧面或平面设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具,所述锅具包括:锅体;匀热层,设置于所述锅体的底部外壁面,且与所述锅体的底部外壁面贴合;以及,易渗氮层,呈包覆所述匀热层的外表面设置;其中,所述锅体和所述易渗氮层的外表面覆有氮化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锅具通过在锅体底部设置易渗氮层,所述易渗氮层包覆所述匀热层,且所述易渗氮层相对于所述匀热层更容易渗氮,从而,避免因所述匀热层设置,而使得所述锅体难以进行渗氮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锅具2匀热层1锅体3易渗氮层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具,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的一实施例,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的另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锅具100包括锅体1、匀热层2和易渗氮层3,所述匀热层2设置于所述锅体1的底部外壁面,且与所述锅体1的底部外壁面贴合;所述易渗氮层3呈包覆所述匀热层2的外表面设置;其中,所述锅体1和所述易渗氮层3的外表面覆有氮化物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锅具100通过在锅体1底部设置易渗氮层3,所述易渗氮层3包覆所述匀热层2,所述易渗氮层3相对于所述匀热层2更容易渗氮(例如,所述易渗氮层3会比所述匀热层2的熔点高而不易融化,也可以是在渗氮过程中所述易渗氮层3相对所述匀热层2而言,不易污染渗氮液),从而避免因所述匀热层2设置,而使得所述锅体1难以进行渗氮的问题。所述匀热层2的设置是为了使锅底受热均匀以提高锅体1的导热效率,所以需要要求所述匀热层2的材质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具体地,在两个实施例中,所述匀热层2的材质为导热系数高于所述锅体1的导热系数的金属材料。如此设置,在给所述锅具100加热过程中,热量先传递到所述匀热层2,因所述匀热层2为高导热材料制成,热量可以在所述匀热层2内呈均匀分布,最终所述匀热层2的热量将均匀地传递至所述锅体1,从而实现所述锅体1的底部均匀受热,可以避免锅体1的底部在加热过程中容易产生局部高温,从而可以减少烹饪过程产生的油烟量。为了保证所述易渗氮层3的外表面形成氮化物防护层,要求所述易渗氮层3的材质能与氮反应形成防腐蚀氮化物,具体地,在两个实施例中,所述易渗氮层3的材质与所述锅体1的材质相同。如此设置,可使锅体1与易渗氮层3的外表面形成完整的氮化防护层,以进一步提高防腐蚀效果。进一步,更具体地,在两个实施例中,所述易渗氮层3的材质和所述锅体1的材质为铁基材;和/或,所述匀热层2的材质为铝或铜。所述匀热层的设置是为了使锅底受热均匀,所述匀热层2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故而所述匀热层2的材质应选导热率高的材料,具体地,在两个实施例中,所述匀热层2的材质为铝或铜,以使所述匀热层2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氮化层的形成是将锅体放在一定的渗氮液中加热和保温,使渗氮液中的活性原子氮渗入锅体表层形成一层氮化层。渗氮工艺需要在高温下进行,通常温度为800℃~900℃,在这一温度下,所述匀热层会熔融而难以形成氮化层,因此所述易渗氮层的设置是为了使所述易渗氮层3的外表面易于形成氮化层,且能避免所述匀热层2与渗氮液接触反应而污染渗氮液。具体地,在两个实施例中,所述易渗氮层3的材质和所述锅体1的材质为铁基材。铁基材因熔点高于渗氮温度而不会熔融,如此设置,使所述锅体1和所述易渗氮层3的外表面易于形成氮化层,且能使所述锅体1和所述易渗氮层3整体形成完整的氮化层,该氮化层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抗疲劳性和一定的腐蚀性,以提高锅具的防腐蚀效果。所述易渗氮层3与所述锅体1的底部外表面,可以密封连接,也可以不密封连接,渗氮处理中如果采用液氮则需要密封连接,如果采用气氮则不需要密封连接。当然,密封连接的方式也有多种,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热复打的方式,具体地,在两个实施例中,所述易渗氮层3的周沿与所述锅体1的外表面之间焊接密封连接。考虑到所述易渗氮层3和所述锅体1的材质的材质优选为铁基材,所述易渗氮层3和所述锅体1采用焊接密封的密封效果更好,易渗氮层3能很好地对匀热层2进行防护,避免匀热层2在渗氮处理时与渗氮液接触,进而阻隔匀热层2对渗氮液的污染,从而既保证了匀热层2与锅底的外表面复合牢固,也保证氮化物防护层的防腐蚀效果。为了使所述匀热层具有更好的匀热效果,使热量在所述匀热层2内向所述锅体1四周均匀传递,具体地,在两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匀热层2最薄处的厚度为d1,且1.5mm≤d1≤5.5mm。如果厚度小于1.5mm,不足以减缓热量向上对锅体1的底部的集中传递,而使所述锅体1因底部集中受热而容易产生油烟;同时,匀热层2的厚度不超过5.5mm的限值,是为了避免耗材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且会使锅体1偏重,影响使用的舒适度。因而,所述匀热层2最薄处的厚度设置,使锅体1受热更均匀而不容易产生油烟。为了使所述易渗氮层3在渗氮过程中能有效阻隔所述匀热层2与渗氮液接触,需要所述易渗氮层3的厚度有相应的设置,具体地,在两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易渗氮层3的厚度为d2,且0.5mm≤d2≤1.5mm。所述易渗氮层3的厚度过薄,会使渗氮渗过所述易渗氮层3与所述匀热层2反应,而影响所述匀热层的匀热效果;所述易渗氮层3的厚度过厚,会耗材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且会使锅体1偏重,影响使用的舒适度。所述匀热层2的受热面积决定了锅体1的热效率,为了使锅体1具有良好的热效率,具体地,在两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匀热层2的底面直径尺寸为D,且120mm≤D≤200mm。锅体1在实际使用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具有不同的尺寸,一般为300mm至340mm,而所述匀热层2的底面直径尺寸为D且120mm≤D≤200mm(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锅底设置为平底时,所述直径D即为平底直径的大小,所述锅底设置为圆弧形底时,所述直径D即为过P点的截面直径),如此设置,既能使锅体1具有良好的加热效率,烹饪食物快速,也避免了所述匀热层2过大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且会使锅体1偏重,影响使用的舒适度。通常炒锅的壁面具有一定的弧度,当食材放置于炒锅上,食材会受重力作用自行沿着所述锅体1的内壁下滑,使食材汇集在靠近锅底的区域范围内,故所述导热层2不包覆食材的汇集区之外的区域,也不会导致食材容易粘锅而产生油烟的问题,因此,需要限定所述匀热层2包覆所述锅体1的区域大小以提高锅体1的热量利用率。具体地,在两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1在与所述匀热层2的交界处的切线,与交界处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且25°≤α≤65°。进一步更具体地,所述α为30°≤α≤60°。请参阅图1,所述锅体1在与所述匀热层2的交界处上的任意一点P,由P点引所述锅体1的外壁面的切线与交界线所处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即为α,当夹角α小于30°时,匀热层2包覆锅体1底部的面积比较小,锅底加热时均匀性会比较差,难以实现无油烟效果;当夹角α大于60°时,在匀热层2边界区域烹饪时食材受重力作用更易向锅底滑动,而汇集在靠近锅底的区域范围内,使该区域即使不包覆匀热层2也不容易粘锅,且食材烹饪区域一般会小于此区域,因此夹角α以不大于60°为宜,再大了不仅浪费成本,而且使用效果也不会有明显提升。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锅体1一般存在圆弧底和平底两种,圆弧底的所述锅体1在所述P点存在切线这是显而易见的,平底的所述锅体1的所述P点是位于平底的所述锅体1的侧壁,所述侧壁一般是带有弧度的,故平底的所述锅体1在所述P点也存在切线。为了使锅体1能适应多种烹饪需求,所述锅体1的底部有多种设置,具体地,在两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1的底部呈弧形底或平底设置。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锅体1的底部呈弧形底设置,如此设置,使锅体1适于中式烹饪;当然所述锅体1的底部也可以呈平底设置,如此设置,使锅体1适于西式烹饪。为了适应现有加热方式的多样化,所述易渗氮层的外底面有多种设置,具体地,请参阅图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易渗氮层3的外底面呈平面设置,该设置使锅体1适于电磁炉加热;此外,请参阅图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易渗氮层3的外底面呈圆弧面设置,该设置使锅体1适于明火加热。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