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虹膜识别系统与报警系统的安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6364发布日期:2018-08-31 21:0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门,特别涉及一种带有虹膜识别系统与报警系统的安全门。



背景技术:

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应用于安防设备以及有高度保密需求的场所。现阶段的门多采用机械锁具来实现开门动作,功能性比较单一,机械锁具需要使用钥匙开启并且机械锁具很容易被专业开锁工打开,这样带来的弊端在于钥匙丢失后需要请开锁工开门,而且为了安全性考虑需要更换锁具,传统结构的防盗门多采用指纹识别系统,指纹容易被盗用,这样会给家里带来安全隐患,由于每个人的虹膜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所以使用虹膜识别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防盗性能并且不需要使用钥匙开门,避免了钥匙丢失后更换锁具,并且家庭在发生火灾时由于未能及时发现酿成的惨剧时常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并且能防止火灾发生的带有虹膜识别系统与报警系统的安全门。

【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虹膜识别系统与报警系统的安全门,包括门本体1、虹膜识别系统2、开锁结构、报警系统与自动开门结构,所述门本体1的前端面上设有所述虹膜识别系统2、把手3、门铃18、锂电池17、摄像头16与电磁条15,所述锂电池17连接所述虹膜识别系统2的左侧,所述虹膜识别系统2内设有第一控制模块,所述摄像头16内设有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开锁结构包括机械开锁机构与简易开锁结构,所述简易开锁结构包括把手3,所述把手3连接弹簧4,所述弹簧4内套设有固定杆,所述弹簧4一端设有第一插销5,所述机械开锁结构为双齿轮开锁结构,所述双齿轮开锁结构包括两个所述齿轮11,其中一个所述齿轮11上啮合有所述齿条10,所述齿条10的右端设有第三链接杆8,所述第三链接杆8的上下两端对称地设有两个第二插销6,所述第二插销6垂直于所述第三链接杆8,另一所述齿轮11上啮合有第一链接杆7与第二链接杆 9,所述第一链接杆7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链接杆9的下端设有与所述齿轮11 相匹配的齿槽,所述第一链接杆7下端设有第三插销14,所述第二链接杆9 上端设有第四插销13,所述简易开锁结构设置在所述门本体1右侧的中部位置,所述机械开锁结构设置在所述门本体1的内部,两所述齿轮11分别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门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容所述第二插销6、所述第三插销14、所述第四插销13与所述第一插销5通过的通孔;所述报警系统包括报警器19与探测设备20,所述报警器19设置在门后,所述探测设备20分别设置在卧室、客厅与厨房,所述报警器19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自动开门结构包括磁条22与所述电磁条15,所述磁条22设置在门框21内,所述磁条22与所述电磁条15相配合,所述电磁条15 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锂电池17上设有USB接口23。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16为红外摄像头。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条15共有两个,两所述电磁条15位于所述把手3 的上下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探测设备20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之间通过ZigBee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共有五个。

进一步的,两所述齿轮11位于不同的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齿条10的左侧、所述第一链接杆7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链接杆9的中部均设有第一限位开关12。

进一步,所述磁条22有且仅有一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销5、所述第二插销6、所述第三插销14与所述第四插销13为相同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带有虹膜识别系统与报警系统的安全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通过虹膜识别系统实现开锁功能大大地提高了安全性,并且能够较好的防止火灾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虹膜识别系统与报警系统的安全门中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有虹膜识别系统与报警系统的安全门中门与门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带有虹膜识别系统与报警系统的安全门中门内部机械开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带有虹膜识别系统与报警系统的安全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虹膜识别系统与报警系统的安全门,包括门本体1、虹膜识别系统2、开锁结构、报警系统与自动开门结构,在门本体1的前端面上设有虹膜识别系统2、把手3、门铃18、锂电池 17、摄像头16与电磁条15,摄像头16设置在虹膜识别系统2的上端,门铃18 设置在虹膜识别系统2的下端,锂电池17连接虹膜识别系统2的左侧,虹膜识别系统2内设有第一控制模块,摄像头16内设有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连接第一控制模块,虹膜识别系统2在正常使用时需要连接外接电源,在本实施例中锂电池17上设有USB接口23,锂电池17能够保证应急用电,锂电池17在正常工作时具有蓄电的功能,遇到突发情况长时间停电时并且锂电池17的备用电源也耗尽时可通过USB接口23进行充电确保门能够正常开启,摄像头16为红外摄像头,采用红外摄像头能够24小时清晰地监控门前发生的一切事情;开锁结构包括简易开锁结构与机械开锁结构,简易开锁结构包括把手2,把手2连接弹簧4,弹簧4内套设有固定杆,弹簧4的外侧设有第一插销5;双齿轮开锁结构包括两个齿轮11,其中一个齿轮11上啮合有齿条10,齿条10的右端设有第三链接杆8,第三链接杆8的上下两端对称地设有两个第二插销6,第二插销6垂直于第三链接杆8,另一所述齿轮11上啮合有第一链接杆7与第二链接杆9,第一链接杆7的上端与第二链接杆9的下端设有与齿轮11相匹配的齿槽,第一链接杆7下端设有第三插销14,第二链接杆9上端设有第四插销13,简易开锁结构设置在门本体1右侧的中部位置,机械开锁结构设置在门本体1的内部,两个齿轮11分别连接有电机,电机连接第一控制模块,门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容第二插销6、第三插销14、第四插销13与第一插销5通过的通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销5、第二插销6、第三插销14与第四插销13为相同结构,通孔共有五个,五个通孔分别设置门本体1的上端、下端、右端的侧壁上,上端的一个通孔内设有第四插销13,第四插销13可在通孔内上下移动,下端的一个通孔内设有第三插销14,第三插销14可在通孔内上下移动,右端设有三个通孔,其中一个设置在中部的通孔内设有第一插销5,第一插销5可在通孔内左右移动,另外两个通孔内设有第四插销13,第四插销13可在通孔内左右移动,两个通孔沿着设置在左端中部的通孔对称设置,三个链接杆与插销之间均通过螺钉连接,简易开锁结构设置在门本体1右侧的中部位置,把手2设置门本体1的左侧,弹簧4与齿条10设置在不同的平面,第一插销5贯穿至门本体1外侧,双齿轮机械开锁结构设置在门本体1的内部,本实施例中齿条10的左侧、第一链接杆 7中部与第二链接杆9的中部设有第一限位开关12,用于控制机械开锁的行程,电机为伺服电机,为了提高适用范围在门本体1内分别设有第二限位开关与第三限位开关,第二限位开关用于控制开门的行程,第三限位开关用于控制关门的行程;报警系统包括报警器19与探测设备20,报警器19设置在门本体1的后端,探测设备20分别设置在每个卧室、客厅与厨房内,探测设备20用于探测烟雾与煤气天然气等,报警器19连接虹膜识别系统2,在本实施例中探测设备20与第一控制模块之间通过ZigBee(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探测设备20在使用时会设置一个数值区间,当探测设备20探测到的数值位于此数值区间的时候会通过虹膜识别系统2内的第一控制模块自动开启报警系统、低于此数值区间的时候处于安全状态、高于此数值区间的时候会通过虹膜识别系统2自动开启报警系统、开锁结构与自动开门结构;自动开门结构包括磁条22与电磁条15,磁条22设置在门框21内,在本实施例中在门框21内设有一个凹槽,在凹槽设有一根磁条22,在关门状态下磁条22上吸附有两根电磁条15,两根电磁条15位于把手3的上下两端,电磁条15电连接虹膜识别系统2。

下面结合本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时首先在虹膜识别系统2内录入家庭每个成员的虹膜,在虹膜识别系统2内可以通过上位机软件来增加、删除、修改以及查询虹膜资料,当虹膜识别系统2 内录入虹膜的人需要开门时只要将眼睛对准虹膜识别系统2即可,识别通过后虹膜识别系统2会通过第一控制模块自动开启电机工作,电机正转带动两个齿轮11顺时针旋转,其中一个齿轮11带动齿条10向左运动,齿条10带动第三链接杆8向左运动,另一个齿轮11带动第一链接杆7向上运动并且同时带动第二链接杆9向下运动来实现机械开锁的动作,机械开锁完成后转动把手2实现简易开锁,即可完成开门动作,在发生煤气或者天气泄漏时探测设备20将信号通过ZigBee传输到虹膜识别系统2,探测设备20探测的数值位于设定数值区间内时虹膜识别系统2开启报警器19,报警器19报警提醒家里人及时的通风并检查泄露处可及时的作为处理,探测设备20探测的数值高于设定数值区间时,探测设备20将信号通过ZigBee传输到第一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控制模块开启报警系统、自动机械开锁结构并且第一控制模块同时带动自动开门结构工作,第一控制模块通过供电改变电磁条15的极性,使得电磁条15的极性跟磁条22的极性相同,根据同极相斥的原理此时的门会自动弹开一定的角度,角度在30°到70°之间能够保证通风以及家人及时的撤离。

本实用新型带有虹膜识别系统与报警系统的安全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通过虹膜识别系统实现开锁功能大大地提高了安全性,并且能够较好的防止火灾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