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儿童用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4855发布日期:2019-04-03 00:1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儿童用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儿童用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696849U的一种带尿布台的婴儿床,包括床架主体,及装设在床架主体的遮拦布,床架主体包括四个沿竖向设置的弧形立杆、四个沿水平设置且可弯曲折叠的横杆以及底部框架,横杆的两端分别枢接在转角内,转角连接相邻的弧形立杆和横杆,底部框架由一个底座以及分别与底座铰接的四个支撑管构成,床架主体装设有提篮。通过提篮两侧的摇摆支持座可将提篮卡接在床架主体上,当做尿布台使用,由于摇摆支持座具备摇摆功能,因此提篮也可以单独作为摇篮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不同且能够作为尿布台、床中床和摇篮使用的多功能儿童用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儿童用品,其包括睡框、与所述的睡框相连接的连接机构,所述的睡框包括硬性的框架,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的睡框周边的连接单元,每个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柔性带,所述的儿童用品具有尿布台状态,当所述的儿童用品处于尿布台状态时,所述的睡框通过所述的连接机构与婴儿床相连接且所述的睡框固定在所述的婴儿床上。

具体地,每个所述的连接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的柔性带的一端相连接的挂钩,所述的柔性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睡框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性带与所述的睡框的底部相转动连接或相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的睡框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的框架上的布套。

根据一个实施例方式,所述的框架包括睡板、呈环形且位于所述的睡板上方的上围杆、设置在所述的睡板与所述的上围杆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的上围杆的多个撑杆。

优选地,所述的睡板的前后两侧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的婴儿床的宽度;所述的上围杆的左右两侧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的睡板的左右两侧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的婴儿床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的上围杆所围成的面积大于所述的睡板的面积,所述的撑杆自下而上向着所述的睡框的外部倾斜延伸。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方式,所述的框架包括呈环形的下围杆、呈环形且位于所述的下围杆的上方的上围杆、设置在所述的下围杆与所述的上围杆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的上围杆的多个撑杆。

优选地,所述的下围杆的前后两侧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的婴儿床的宽度;所述的上围杆的左右两侧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所述的下围杆的左右两侧之间的最大距离均小于所述的婴儿床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的上围杆所围成的面积大于所述的下围杆围成的面积,所述的撑杆自下而上向着所述的睡框的外部倾斜延伸。

具体地,当所述的儿童用品处于所述的尿布台状态时,所述的柔性带绕设在所述的婴儿床的的围框杆上且所述的挂钩勾住所述的睡框从而将所述的儿童用品固定在所述的婴儿床上。

具体地,当所述的儿童用品处于所述的尿布台状态时,所述的睡框的前后两侧支撑在所述的婴儿床的左右两侧的围框杆上,位于所述的睡框前后两侧的所述的柔性带分别绕设在所述的婴儿床的左右两侧的围框杆上。

优选地,所述的儿童用品还具有摇篮状态,当所述的儿童用品处于摇篮状态时,所述的睡框通过所述的连接机构与婴儿床相连接且所述的睡框位于所述的婴儿床内从而使得所述的睡框能够在所述的婴儿床内摇摆。

进一步优选地,每个所述的连接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的柔性带的一端相连接的挂钩,所述的柔性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睡框相连接;当所述的儿童用品处于摇篮状态时,所述的挂钩勾住所述的婴儿床的围框杆。

更为优选地,当所述的儿童用品处于摇篮状态时,位于所述的睡框的左右两侧的所述的挂钩分别勾设在所述的婴儿床的左右两侧的围框杆上。

优选地,所述的儿童用品还具有床中床状态,当所述的儿童用品处于床中床状态时,所述的睡框支撑在成人床上。

优选地,所述的儿童用品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的柔性带的长度的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多个连接单元指的是二个或两个以上,优选为4个,更优选为设置在所述的睡框四角上的4个连接单元。

本文所涉及到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是以儿童躺卧在婴儿床和睡框中的方位作定义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儿童用品结构的改进,使得该儿童用品可以简单便捷的在尿布台、床中床、摇篮之间自由切换。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睡框的侧视图;

附图2为睡框的主视图;

附图3为睡框的立体图;

附图4为睡框的俯视图;

附图5为尿布台状态时的主视图;

附图6为尿布台状态时的侧视图;

附图7为尿布台状态时的立体图;

附图8为尿布台状态时的俯视图

附图9为床中床状态的侧视图;

附图10为床中床状态的主视图;

附图11为床中床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12为床中床状态的俯视图;

附图13为摇篮状态的侧视图;

附图14为摇篮状态的主视图;

附图15为摇篮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16为摇篮状态的俯视图;

其中:1、婴儿床;11、护栏;111、围框杆;112、下横杆;113、竖杆;2、成人床;3、睡框;31、布套;4、连接单元;41、挂钩;42、柔性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各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儿童用品,该儿童用品具有与婴儿床1配合使用的尿布台状态、与成人床2配合使用的床中床状态以及与婴儿床1配合使用的摇篮状态。

如附图1至4所示,该儿童用品包括睡框3、与睡框3相连接的连接机构。

睡框3包括硬性的框架、套设在框架上的布套31。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框架包括睡板、呈环形且位于睡板上方的上围杆、设置在睡板与上围杆之间用于支撑上围杆的多个撑杆。睡板的前后两侧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等于配合使用的婴儿床1的宽度从而使得尿布台状态时,睡板可以支撑在婴儿床1的左右两侧的围框杆111上。上围杆的左右两侧之间的最大距离和睡板的左右两侧之间的最大距离均小于配合使用的婴儿床1的宽度从而使得摇篮状态时,睡框3可以容纳在婴儿床1的围设空间内且在婴儿床1的围设空间内摆动。优选地,上围杆所围成的面积大于睡板或下围杆围成的的面积,且撑杆自下而上向着睡框3的外部倾斜延伸,从而使得俯视时,睡板或下围杆位于上围杆内。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框架包括呈环形的下围杆、呈环形且位于下围杆的上方的上围杆、设置在下围杆与上围杆之间用于支撑上围杆的多个撑杆,布套31套设在由下围杆、上围杆和撑杆形成的框架上并且下围杆将布套31撑紧从而形成供儿童躺卧的躺卧部。当然,本领域中常用的其他硬性的框架结构也可采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围杆的前后两侧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等于配合使用的婴儿床1的宽度从而使得尿布台状态时,下围杆的前后两侧可以支撑在婴儿床1的左右两侧的围框杆111上。上围杆的左右两侧之间的最大距离和下围杆的左右两侧之间的最大距离均小于配合使用的婴儿床1的宽度从而使得摇篮状态时,睡框3可以容纳在婴儿床1的围设空间内且在婴儿床1的围设空间内摆动。优选地,上围杆所围成的面积大于下围杆围成的的面积,且撑杆自下而上向着睡框3的外部倾斜延伸,从而使得俯视时,下围杆位于上围杆内。

本实用新型中,上围杆和上围杆分别可以由多根杆件首尾相连构成,也可以是一根环形杆件。撑杆沿着睡板的周向均匀分布。睡板可以为一块板材也可以为多块板材拼接形成。

连接机构包括多个设置在睡框3周边的连接单元4,优选地,连接单元4有四个且大致位于睡框3的四角。每个连接单元4包括挂钩41、两端部分别与睡框3和挂钩41相连接的柔性带42,柔性带42指的是非刚性的带子,可以为无弹性的带子、弹性带等,材质可以是布或塑料等。根据一个优选方式,柔性带42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长度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可采用的方式很多,例如设置在柔性带42、睡框3的布套31的底部两个中的一个上的挂钩,柔性带42、睡框3的布套31的底部两个中的另一个上与挂钩配合的扣;当儿童用品处于尿布台状态时,挂钩与扣相扣合从而使得柔性带42的长度变短,更利于睡框3与婴儿床1的连接;当儿童用品处于摇篮状态时,挂钩和扣相脱离从而使得柔性带42的长度变长,更利于睡框3在婴儿床1内摆动。调节组件也可以为设置在柔性带42上的调节扣。当然,本领域中常用的其他用于调节长度的调节组件也可采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柔性带42与睡框3的底部相转动连接或相固定连接,优选地,柔性带42与布套31相固定连接。柔性带42与睡框3的底部可通过转轴实现柔性带42在睡框3的底部的转动,具体比如,睡框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转轴,柔性带42转动设置在转轴上;或者,柔性带42上固定设置转轴,睡框3的底部转动设置在转轴上;再或者,睡框3的底部、柔性带42均与转轴转动连接。当然,本领域中常用的其他转动连接结构也可采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婴儿床1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护栏11,护栏11包括位于上方的上横杆111、位于下方的下横杆112、两端部分别与上横杆111和下横杆112相连接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竖杆113,婴儿床1的围框杆111指的是婴儿床1左右两侧的护栏11的上横杆111。

如附图5至8所示,当儿童用品处于尿布台状态时,睡框3的前后两侧支撑在婴儿床1的左右两侧的围框杆111上,连接机构与婴儿床1的围框杆111相连接,具体为,位于睡框3前后两侧的柔性带42分别绕设在婴儿床1的左右两侧的围框杆111上且挂钩41勾住睡框3的上围杆从而将儿童用品固定在婴儿床1上,可以作为尿布台使用,此时,睡框3的长度方向与婴儿床1的长度方向垂直。当然,柔性带42在围框杆111上绕设的圈数不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的重点,可以根据柔性带42的长度来选择在围框杆111上绕设的圈数,挂钩41也可以勾设在围框杆111上,只要能够将睡框3固定在婴儿床1上即可。

如附图9至12所示,当儿童用品处于床中床状态时,睡框3支撑在成人床2上。具体使用时,可以将睡框3放置在成人床2的中间,父母在两侧,作为床中床使用时,能够避免父母压倒婴儿。

如附图13至16所示,当儿童用品处于摇篮状态时,连接机构与婴儿床1的围框杆111相连接且睡框3与婴儿床1相脱离,具体为,位于睡框3的左右两侧的挂钩41分别勾设在婴儿床1的左右两侧的围框杆111上,柔性带42与围框杆111不接触,此时,在柔性带42的作用下,睡框3可以摇摆,此时,睡框3的长度方向与婴儿床1的长度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转换为尿布台状态时,只需要将柔性带42绕过婴儿床1的围框杆111,然后将挂钩41勾住睡框3的上围杆即可;转换为床中床状态时,只需将挂钩41从睡框3的上围杆上取下,然后将睡框3放置在成人床2上即可;转换为睡篮状态时,只需将挂钩41勾住婴儿床1的围框杆111即可,本实用新型可以简单便捷的在尿布台、床中床、摇篮之间自由切换。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