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玻璃暖边间隔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8358阅读:10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空玻璃暖边间隔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空玻璃暖边间隔条。



背景技术:

目前中空玻璃目前采用铝合金隔热条边条单道密封和双道密封涂胶方式。传统的采用的是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封边,但是考虑到铝合金材料的导热系数大,形成中空玻璃的能源损失通道。

目前的暖边条是为了取代原来的铝合金封边保证中空玻璃的保温效果,但是现有的暖边条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抗老化和耐用效果较差,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老化现象,密封效果大打折扣。

随着我国节能政策的陆续出台,暖边中空玻璃将成为中空玻璃主流,而新型暖边间隔条顺应潮流的发展,作为打破国外对中国技术垄断的节能型产品,以高质量的性能,实实在在的的价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中空玻璃暖边间隔条。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空玻璃暖边间隔条,与中空玻璃相对应,包括上框体和下框体,上框体和下框体之间设置有呈折弯形状的侧边框体;所述下框体上设置有若干排透气孔;所述上框体、下框体和侧边框体均是由复合片体制成的;所述复合片体自外向内包括五层,五层依次为:第一外层、第一内层、中间层,第二内层和第二外层;所述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均为胶层,厚度为3.5-4.5cm;所述第一内层为铜铝合金层,所述第二内层为玻璃纤维层;所述中间层为由直径为0.5-0.8mm的合金钢丝制成的网状抗拉层。

进一步的,所述胶层的外表面涂覆有防火涂层和防水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铜铝合金层的外表面涂覆有绝缘涂层和屏蔽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外表面涂覆有耐热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网状抗拉层的外表面涂覆有聚乙烯膜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合理,隔热防水等各项性能均很好,且共挤层不会跟主层加热后脱离,而且能够与外部通气,避免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保证密封效果,同时还降低了玻璃的传热,提高隔热性能,密封性能明显提高,抗老化效果和耐候性能明显提高,实际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的下框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复合片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所示,涉及一种中空玻璃暖边间隔条,与中空玻璃相对应,包括上框体1和下框体3,上框体1和下框体3之间设置有呈折弯形状的侧边框体2;所述下框体3上设置有若干排透气孔4;所述上框体1、下框体4和侧边框体2均是由复合片体制成的;所述复合片体自外向内包括五层,五层依次为:第一外层5、第一内层6、中间层7,第二内层8和第二外层9;所述第一外层5和第二外层9均为胶层,厚度为3.5-4.5cm;所述第一内层6为铜铝合金层,所述第二内层8为玻璃纤维层;所述中间层7为由直径为0.5-0.8mm的合金钢丝制成的网状抗拉层。

为了使得本设计的间隔条具有更高的防火、防水、隔热绝缘等性能,特在如下结构层上进行进一步设计,具体如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胶层的外表面涂覆有防火涂层和防水涂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铜铝合金层的外表面涂覆有绝缘涂层和屏蔽涂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外表面涂覆有耐热涂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网状抗拉层的外表面涂覆有聚乙烯膜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玻璃暖边间隔条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3-5份丁基胶、5-6份低分子聚异丁烯、5-8份中分子聚异丁烯、6-10份环氧树脂、2-5份丙烯酸酯、1-3份活性钙基物质和3-5份固化剂混合均匀;

2)、将步骤1)所得到的混合物送入锥形双螺杆挤出机通过模具挤出并通过真空模压花定型;

3)、将步骤2)所得到的塑料型材半成品送入水箱浸泡冷却,待冷却后在塑料型材上滚制透气孔,即制得复合片体的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

4)、使用自动影像比对监测仪监测复合片体的外层尺寸,在尺寸达标的塑料型材两侧侧面上均匀涂布热熔胶;

5)、将铜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一内层,玻璃纤维制成的第二内层,合金钢丝制成的中间层,通过热熔胶粘接在复合片体的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之间形成复合暖边本体;

6)、使用复合机将步骤5)所得到的复合暖边本体通过牵引机矫直牵引,再由切料机切断为所需长度,即得共挤复合暖边间隔条。

采用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塑料型材和金属型材开口对扣的结构设计及粘接复合的工艺较之现有通过钢塑共挤工艺生产的暖边间隔条(TGI)减少了间隔条顶部的塑料支撑面,从而导热率更低,对扣结构及金属型材表面的锯齿形设计使得本发明整体韧性和强度更高,隔热性能好,同时又兼顾了可折弯性能,可以在所有的通用折弯机上直接加工成各种形状(无需设备改造),加工过程极其方便,标准化程度高。

对上述公开的暖边间隔条及其生产方法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