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8470发布日期:2019-01-13 16:4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壶领域,特指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来人追求健康的生活,当今市场上大部分的加热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化学反应,析出重金属离子及其他有害物质损害人体健康,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采用对人体无害的玻璃制作而成的加热壶,此类加热壶具有耐高温、耐急冷急热、耐酸耐碱、质量稳定的特性,但是目前市面上存在着玻璃壶体、金属发热盘以及硅胶圈的直接连接的结构,金属和硅胶直接浸泡在水和食材中,长期使用会影响人体健康。

所以有必要研发一种金属发热盘不与水和食材直接接触的加热壶,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用以解决加热壶的金属发热盘直接与水和食材接触,长时间使用损害人体健康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包括壶体和底座,所述壶体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突出部,所述底座内包括发热盘、隔热罩以及锁环,所述锁环套接于所述环形突出部外围,所述发热盘设于隔热罩上,并与锁环的相互连接,设置于所述环形突出部的底部;所述锁环上包括多块弧片和铰接轴,各弧片通过铰接轴连接,且至少一组相邻弧片的端部分别设有扣钩和扣口,并通过扣钩与扣口的扣接配合,使得锁环呈锁紧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壶体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突出部,所述锁环通过扣钩与扣口的扣接配合,紧扣在环形突出部外围,所述发热盘设置于隔热罩上,并与锁环的相互连接,使得发热盘紧贴环形突出部底部;使得加热壶的壶体不需要割底安装金属或其他材质的部件来固定连接发热盘,金属发热部不与壶体内的水和食材直接接触,有效的避免了金属发热盘与水和食材直接接触,长时间使用析出大量的金属物质,损害人体健康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钩端部设有扣接块,且扣接块内侧设有凹槽,所述扣口内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扣沿,当扣钩通过扣接块扣入扣口时,所述凹槽与扣沿相互扣合,使得锁环紧扣在环形突出部的外围。使用扣接的方式实现锁环的锁定和解锁,使得锁环的拆装更加简便快捷,有效的减低了壶底内各部件的安装时间,且通过凹槽和扣沿的配合,使得锁环的锁紧更加稳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锁环、隔热罩以及发热盘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锁环上的穿耳、隔热罩上与所述穿耳位置配合的固定孔以及发热盘上与所述固定孔相配合的通孔,并通过螺钉或螺栓穿过固定孔、通孔以及穿耳,使得隔热罩、发热盘以及锁环相互固定。通过螺钉或螺栓穿过固定孔、通孔以及穿耳,将隔热罩、发热盘以及锁环相互固定,从而使得发热盘紧贴与环形突出部的底部,发热盘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递到壶体内,热传递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罩为隔热材料制成,隔热罩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向上逐渐缩小的凸台;所述发热盘下部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匹配的槽口,并通过凸台与槽口的插接配合固定在隔热罩上。通过凸台和槽口的插合以及螺丝或螺栓的固定,使得发热盘的固定更加稳固,且凸台和槽口的插合方式简单,使得发热盘的拆装更加方便快捷;使用隔热材料制作隔热罩,可隔绝发热盘散发的热量,避免壶体或底座因发热盘的发热而处于高温状态造成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突出部为圆台形,所述锁环套接于环形突出部周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突出部底部设有凸环,使得所述凸环与壶体底部的环形突出部周壁形成凹环,所述锁环嵌接于凹环内。凹环结构可使锁环嵌接在环形突出部上更加稳固,不易脱离环形突出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突出部周壁上还套接有胶圈,使得锁环通过套接胶圈紧扣与环形突出部的周壁。所述胶圈可增加锁环与环形突出部周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锁环与环形突出部的连接更加稳固,同时所述胶圈还可以保护环形突出部,避免所述环形突出部长时间受到锁环的挤压而损坏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微晶板和密封圈,所述环形突出部下侧为敞口设置,所述微晶板嵌接于敞口内密闭壶体底部;所述密封圈设置于环形突出部的敞口与微晶板之间。相对普通玻璃,微晶玻璃的导热性能更好,耐冷耐热性更强;设置密封圈,将微晶板固定在敞口内的同时,密闭壶体,避免壶体内的水和食材因壶体不密闭而泄露;使得发热盘不与壶体内的水和食材直接接触,提高加热壶的使用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壶体为全玻璃结构。全玻璃的壶体可避免发热盘与壶体内的水和食材直接接触,提高加热壶的使用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壶体底部或微晶板底板设有导热膜。该加热壶的壶体底部或微晶板底部不平整导致与发热盘之间接触有缝隙,导致热量传递效率较低的情况,在壶体底部或者微晶板底部设置导热膜,所述导热膜可填充壶体底部或微晶板底部与所述发热盘之间的缝隙,增大所述发热盘与壶体或微晶板的导热系数,提高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壶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壶的锁环解锁状态结构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壶的锁环锁定状态结构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壶的环形突出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壶的另一种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壶的另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壶的另一种结构中的微晶板和密封圈组装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

如图1至4所示,该加热壶包括壶体1和底座6,所述壶体1优选采用全玻璃结构,壶体1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突出部11,所述底座6内包括发热盘4、隔热罩5以及锁环3,所述锁环3套接于所述环形突出部11外围,所述发热盘4设于隔热罩5内,并与锁环3相互连接,设置于所述环形突出部11底部;所述锁环3上设有可调节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铰接轴33,以及通过铰接轴33连接的弧片,至少一组相邻的弧片端部分别设有扣钩32和扣口31,并通过扣钩32与扣口31的扣接配合,使得锁环3呈锁紧状态。

优选地,所述扣钩32端部设有扣接块,且扣接块内侧设有凹槽,所述扣口31内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扣沿,当扣钩32通过扣接块扣入扣口31时,所述凹槽与扣沿相互扣合,使得锁环3紧扣在环形突出部11的外围。使用扣接的方式实现锁环3的锁定和解锁,使得锁环3的拆装更加简便快捷,有效的减低了壶底6内各部件的安装时间,且通过凹槽和凸起的配合,使得锁环3的锁紧更加稳固。

优选地,还包括锁环3和隔热罩5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锁环3上的穿耳34、隔热罩5上与所述穿耳位34置配合的固定孔51以及发热盘4上与所述固定孔51相配合的通孔41,并通过螺钉或螺栓穿过固定孔51、通孔41以及穿耳34,使得隔热罩5、发热盘4以及锁环3相互固定。通过螺钉或螺栓穿过固定孔51、通孔41以及穿耳34,将隔热罩5、发热盘4以及锁环3相互固定,从而使得发热盘4紧贴与环形突出部11的底部,发热盘4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递到壶体1内,热传递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罩为隔热材料制成,隔热罩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向上逐渐缩小的凸台;所述发热盘下部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匹配的槽口,并通过凸台与槽口的插接配合固定在隔热罩上。通过凸台52和槽口的插合以及螺丝或螺栓的固定,使得发热盘4的固定更加稳固,且凸台52和槽口的插合方式简单,使得发热盘4的拆装更加方便快捷;使用隔热材料制作隔热罩5,可隔绝发热盘4散发的热量,避免壶体1或底座6因发热盘4的发热而处于高温状态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的加热壶底座6上若不设置隔热罩5,所述底座6的温度高达约115度,高温会导致壶底6的损坏,并可能损坏放置该加热壶的器具;用户使用该加热壶时会因高温而烫伤;在壶底6上设置隔热罩5能将所述壶底6的温度降低至约60度,使得该加热壶的壶底6温度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避免烫伤用户或造成放置该加热壶的器具损坏。

优选地,所述环形突出部11为圆台形,所述锁环3套接于环形突出部11周壁上。

如图5所示,所述环形突出部11底部设有凸环111,使得所述凸环111与壶体1底部的环形突出部11周壁形成凹环112,所述锁环3嵌接于凹环112内。凹环结构可使锁环3嵌接在环形突出部11上更加稳固,不易脱离环形突出部11。

优选地,所述环形突出部11周壁上还套接有胶圈2,使得锁环3通过套接胶圈2紧扣与环形突出部11的周壁。所述胶圈2可增加锁环3与环形突出部11周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锁环3与环形突出部11的连接更加稳固,同时所述胶圈2还可以保护环形突出部11,避免所述环形突出部11长时间受到锁环3的挤压而损坏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壶的第另一种实施例,如图6至8所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微晶板8和密封圈7,所述环形突出部11下侧为敞口设置,所述微晶板8嵌接于敞口内密闭壶体1底部;所述密封圈7设置于环形突出部11的敞口与微晶板8之间。相对普通玻璃,微晶玻璃的导热性能更好,耐冷耐热性更强;设置密封圈7,将微晶板8固定在敞口内的同时,封闭壶体1,避免壶体1内的水和食材因壶体1不封闭而泄露;使得发热盘4不与壶体1内的水和食材直接接触,提高加热壶的使用安全。

优选地,所述壶体1为全玻璃结构。全玻璃的壶体1可避免发热盘4与壶体1内的水和食材直接接触,提高加热壶的使用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壶体1底部或微晶板8底板设有导热膜。该加热壶的壶体1底部或微晶板8底部不平整导致与发热盘4之间接触有缝隙,导致热量传递效率较低的情况,在壶体1底部或者微晶板8底部设置导热膜,所述导热膜可填充壶体1底部或微晶板8底部与所述发热盘4之间的缝隙,增大所述发热盘4与壶体或微晶板8的导热系数,提高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该加热壶优选使用全玻璃壶,通过螺丝或螺栓穿过设置于锁环3上的穿耳34和隔热罩5上的固定柱51,使得搁置在隔热罩5上的发热盘4紧贴环形突出部11底部,所述发热盘4通过凸沿41卡紧固定柱51搁置在隔热罩51上,所述锁环3通过扣接块上的凹槽和扣口31内的扣沿相互扣合锁紧;使得锁环3与环形突出部11的扣接更加稳固,同时发热盘4紧贴环形突出部11底部,使得发热盘4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壶体1,热传递效率高;在锁环3和环形突出部11之间设置胶圈2,可增加所述锁环3和环形突出部11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保护环形突出部11避免其长时间受锁环3挤压导致损坏,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所述环形突出部敞口设置,所述敞口内嵌接微晶板8,还设有设置于敞口和微晶板8之间的密封圈7,所述密封圈7套接于微晶板8外围,使得微晶板8通过过盈配合嵌接于敞口内,同时将壶体1,微晶玻璃相对于普通玻璃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耐冷耐热性、热稳定性、耐腐蚀耐磨性能;且壶体1底部或微晶板8底部设有导热膜,可填充壶体1底部或微晶板8底部与发热盘4之间的缝隙,增大导热系数,提高加热效率;该加热壶的壶体1内的水和食材不与发热盘4直接接触,避免金属发热盘与水和食材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人体健康,提高了加热壶的使用安全;有效的解决了加热壶的金属发热盘直接与水和食材接触,长时间使用损害人体健康的问题。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