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4867发布日期:2019-01-15 22:4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杯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托。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陶瓷杯、玻璃杯、塑料杯、一次性杯子等作为日常饮水器具,然而这些杯子都是隔热性比较差的,当在杯子里面盛热开水时,往往导致杯子过热,人们无法用手抓持,不方便用户饮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杯托,克服了在杯子里盛满热水后,杯体烫手,无法抓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杯托,包括中间体、左连接体和右连接体,左连接体、中间体和右连接体依次连接且一体成型,所述中间体为扇形体,中间开有多个散热孔,所述与中间体连接的左连接体连接处上下端表面形成两个相同的缺口,左连接体设有连接孔,所述与中间体连接的右连接体连接处形成上下相同的凹槽,右连接体穿过连接孔使上下相同的凹槽的中间段置于连接孔内,中间体形成中心为空心的圆台体结构,左连接体、右连接体和中间体三者形成封闭结构。

所述散热孔为不同几何形状的孔。

所述连接孔位于靠近左连接体与中间体连接处,连接孔为长方形孔。

所述左连接体和右连接体表面开有多个不同几何形状的通孔。

所述左连接体、中间体和右连接体由无纺棉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杯托,右连接体穿过连接孔使上下相同的凹槽的中间段置于连接孔内,中间体形成中心为空心的圆台体结构,左连接体、右连接体和中间体三者形成封闭结构,三者采用无纺棉制成,中间体套接于杯子杯体上,左连接体、右连接体和中间体三者形成手持左连接体和右连接体就能实现对杯子的端持,方便饮水,不会烫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杯托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杯托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杯托手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杯托,包括中间体1、左连接体2和右连接体3,左连接体2、中间体1和右连接体3依次连接且一体成型形成平面体,所述中间体1为扇形体,中间开有多个散热孔4,所述与中间体1连接的左连接体2设有连接孔5,所述与中间体1连接的右连接体3连接处形成上下相同的凹槽6,右连接体3穿过连接孔5使上下相同的凹槽6的中间段置于连接孔5内,中间体1形成中心为空心的圆台体结构,左连接体2、右连接体3和中间体1三者形成封闭结构。

所述散热孔4为不同几何形状的孔。

所述连接孔5位于靠近左连接体2与中间体1连接处,连接孔5为长方形孔。

所述左连接体2和右连接体3表面开有多个不同几何形状的通孔7,防止手抓持滑落。

所述左连接体2、中间体1和右连接体3由无纺棉制成。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

中间体1套接于杯体上,手持左连接体2和右连接体3,即可方便的通过杯托端持杯子,防止烫手,使用方便;其中左连接体2、中间体1和右连接体3采用无放棉材料制成,该材料结构稳定,具有强韧、耐用特性,具有较好的防滑作用,耐摩擦,当手持左连接体2和右连接体3端起杯子时,中间体1与杯体具有相互摩擦力,防止杯子滑落;中间体1开有多个不同几何形状的散热孔4,杯身中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孔中散失,防止热量集聚于中间体1上,延长中间体1使用寿命;连接孔5采用长方形孔,更利于右连接体3穿入穿出;左连接体2和右连接体3表面开有多个不同几何形状的通孔7,使右连接体3更容易穿过连接孔5,左连接体2卡设于凹槽6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杯托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