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漏汁的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4512发布日期:2018-10-09 19:22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漏汁的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漏汁的榨汁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果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对榨汁机的需求日渐增长。现有技术中,榨汁机包括内部设有电机的机座以及与机座连接的加工组件。加工组件包括萃取筒、螺杆及端盖。萃取筒与端盖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为了防止漏汁,萃取筒与端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现有设计中,由于密封圈自身的结构特征,密封圈不能充分地弥补端盖与萃取筒之间的配合误差,使得端盖与萃取筒之间不易拆装,而且在榨汁机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密封圈处漏汁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漏汁的榨汁机,以解决榨汁机的端盖与萃取筒之间不易拆装及漏汁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漏汁的榨汁机,包括内部设有电机的机座以及与所述机座连接的加工组件,所述加工组件包括萃取筒、螺杆及端盖,所述萃取筒横向设置并与所述机座连接,所述螺杆横向插入所述萃取筒内并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端盖连接在所述萃取筒的端部,所述端盖与所述萃取筒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与所述萃取筒配合的第一密封面,以及与所述端盖配合的第二密封面,所述密封圈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与密封圈横截面的宽度之比为1/5~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止漏汁的榨汁机,在密封圈的外侧面上设置环形凹槽后,凹槽的两侧会根据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配合误差适时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从而使得密封圈在压缩方向上具有了更大的弹性。从而,在将端盖连接到萃取筒上时,密封圈会根据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配合误差适时弹性变形,为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连接提供有效的配合缓冲,充分弥补了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配合误差,从而避免了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过松过紧现象,提高了二者之间的配合一致性,保证了二者之间的密封可靠性,防止了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漏汁。环形凹槽的深度与密封圈横截面的宽度之比为1/5~1/2,这样设置使密封圈的弹性大,压缩量大,端盖拆除后,密封圈能够迅速恢复形态,密封圈从被压缩状态以及恢复形态状态之间转换,还能够延缓密封圈的老化。另外,这样设置还进一步优化密封圈的密封性能,避免端盖与集汁腔之间渗漏汁液,而且端盖能够轻松安装到位,榨汁完毕后也能够轻松从集汁腔敞口端拆卸下来。当环形凹槽的深度与密封圈横截面的宽度之比小于1/5时,密封圈的压缩量和弹性不佳,密封效果不理想。当环形凹槽的深度与密封圈横截面的宽度之比大于1/2时,密封圈的强度不足,容易从环形凹槽处开裂。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V形、梯形或矩形中的一种。这种结构的凹槽,方便了密封圈的生产制作。可选地,所述凹槽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α,0°≤α≤30°。当0°≤α≤30°,使得凹槽两侧的端部不仅具有了更好的弹性变形能力,以弥补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配合误差,而且具有了足够的强度,防止了汁液渗漏。当α小于0°时,凹槽由外向内增大,这样就不利于模具的制成,从而不利于密封圈的生产。当α大于30°时,凹槽两侧的端部就会变得非常薄弱,从而,在端盖连接到萃取筒的过程中,凹槽两侧的端部容易出现弯折,不能很好地弥补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配合误差,并且随着萃取筒内汁液压力的增大,汁液会沿着凹槽两侧的端部挤压渗漏,造成漏汁。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或第二密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密封筋,所述凹槽在所述外侧面上居中设置。在密封面上设置密封筋后,在端盖和萃取筒的连接过程中,密封筋发生弹性变形,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圈的变形能力,促使密封圈的变形可以更好地契合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配合误差,而且密封筋的设置,使得密封圈与端盖或萃取筒之间的接触面不再是平面,而是带有凸起的曲面,从而进一步阻挡了汁液的渗漏,避免了漏汁。尤其当凹槽在密封圈的外侧面上居中设置时,可以使得凹槽的两侧变形一致,使得密封圈两侧的接触压力均衡,提高了密封圈的防漏汁效果。可选地,所述密封筋的高度为H1,所述密封圈的高度为H2,1/4≤H1/H2≤1/2。如果H1小于H2的四分之一,则由于第一密封筋太过矮小,而不能在密封面上形成较大面积的凹凸不平,降低了第一密封筋对汁液的阻挡能力。如果H1大于H2的二分之一,则由于第一密封筋太高,在接触压力的作用下容易弯折,从而影响了密封圈的整体密封性。可选地,所述密封筋与所述外侧面的距离为L1,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宽度为L2,1/5≤L1/L2≤1/4。当密封圈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时,密封圈在挤压过程中,外端部收缩性较大,可能会出现密封不严的状况。所以,设置成1/5≤L1/L2≤1/4,使得第一密封筋的高度可以弥补端部由于受压出现的尺寸收缩,保证了密封圈外端部的密封性,避免了漏汁。如果L1/L2小于1/5,则第一密封筋距离外侧面过近,在密封圈挤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凹槽侧部卷曲使得第一密封筋向外侧倾斜的情况,使得第一密封筋不能受到正向的挤压力,破坏了密封圈的整体结构,使得密封圈无法起到密封的作用。如果L1/L2大于1/4,则第一密封筋距离外侧面太远,无法弥补密封圈外端部由于受压出现的尺寸收缩,导致汁液从密封圈外端部泄漏。可选地,所述密封筋与所述外侧面的距离为L1,所述凹槽的深度为L3,1/2≤L1/L3≤1。这样的结构,第一密封筋可以更好地弥补凹槽受压引起的外端部尺寸收缩,提高了密封圈外端部的密封性,防止了漏汁,而且第一密封筋与凹槽配合,更好地弥补了端盖与萃取筒之间的配合误差,避免二者之间出现过松过紧。可选地,所述密封筋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所述密封筋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β,30°≤β≤50°。当β小于30°时,第一密封筋的底面长度与高度的比值太小,在端盖连接到萃取筒的过程中,第一密封筋容易出现向一侧弯折,从而使得第一密封筋两侧受力不均衡,不能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导致汁液泄漏。当β大于50°时,第一密封筋的底面长度与高度的比值太大,在端盖连接到萃取筒的过程中,由于密封筋顶部太小,而使得密封筋被压缩后,顶部无法形成凹凸不平的阻挡面,不能很好地阻挡汁液渗漏。当30°≤β≤50°,密封筋的底面长度与高度的比值大小合适,不仅可以防止密封筋在接触压力的作用下向一侧弯折,而且密封筋被压缩后,在第一密封面上可以形成凹凸不平的阻挡面,很好地防止了汁液渗漏。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筋和第二密封筋,所述第二密封筋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筋的内侧,所述第二密封面上设置有第三密封筋和第四密封筋,所述第三密封筋和所述第四密封筋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筋和所述第二密封筋相对对称设置。这种结构的密封圈,在端盖连接到萃取筒的过程中,第一密封筋、第二密封筋、第三密封筋和第四密封筋被同时压缩,使得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上受力均衡,使得密封圈和端盖之间、密封圈与萃取筒之间获得均衡的密封性,防止由于两侧密封性不一致而出现的侧漏,杜绝了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漏汁问题。尤其当在密封面上设置两个密封筋时,可以对汁液起到双重阻挡作用,彻底解决了漏汁的问题。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筋的高度为H1,所述密封圈的厚度为H2,1/4≤H1/H2≤1/2;所述第二密封筋的高度为H3,2/3≤H3/H1≤1。当H3/H1小于2/3,第二密封筋与第一密封筋的高度相差太多,可能会出现第二密封筋压缩不充分,使得第二密封筋起不到密封作用。当H3/H1大于1时,由于第二密封筋高度大于第一密封筋的高度,会导致当第二密封筋压缩充分时,而第一密封筋没有被充分压缩,从而第一密封筋无法形成密封。当2/3≤H3/H1≤1,可以使得密封筋对汁液的阻挡作用从内向外依次增强,形成了多重阻挡防护,不仅使密封筋更好地发挥了阻挡作用,而且根本上解决了榨汁机漏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榨汁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榨汁机中的加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密封圈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密封圈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密封圈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机座;20—加工组件;21—萃取筒;22—螺杆;23—端盖;24—密封圈;25—凹槽;31—接汁杯;32—接渣杯;241—第一密封面;242—第二密封面;261—第一密封筋;262—第二密封筋;263—第三密封筋;264—第四密封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榨汁机的萃取筒和端盖之间不易拆装及漏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漏汁的榨汁机。该榨汁机包括内部设有电机的机座以及与机座连接的加工组件。加工组件包括萃取筒、螺杆及端盖,萃取筒横向设置并与机座连接,螺杆横向插入萃取筒内并由电机驱动,端盖连接在萃取筒的端部。端盖与萃取筒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圈,密封圈包括与萃取筒配合的第一密封面,以及与端盖配合的第二密封面,密封圈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榨汁机,通过在密封圈的外侧面上设置环形凹槽,使得密封圈在压缩方向上具有了更大的弹性。从而,在将端盖连接到萃取筒上时,密封圈会根据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配合误差适时弹性变形,为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连接提供有效的配合缓冲,充分弥补了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配合误差,从而避免了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过松过紧现象,提高了二者之间的配合一致性,保证了二者之间的密封可靠性,防止了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漏汁。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第一实施例: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榨汁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榨汁机中的加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密封圈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榨汁机,包括内部设有电机的基座10以及与机座10连接的加工组件20。加工组件20包括萃取筒21、螺杆22及端盖23。榨汁机榨取的汁液流入接汁杯31中,残渣从端盖23的端部排出到接渣杯32中。萃取筒21横向设置并与机座10连接。螺杆22横向插入萃取筒21内并由电机驱动。端盖23连接在萃取筒21的端部。端盖23与萃取筒21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圈24。密封圈24包括与萃取筒21配合的第一密封面241,以及与端盖23配合的第二密封面242。密封圈24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25。容易理解的是,密封圈24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从而使得密封圈24本身具有了一定的弹性。但在实际使用中,密封圈24的材料弹性一般不足以弥补端盖23和萃取筒21之间的配合误差。本实施例中,在密封圈24的外侧面上设置环形凹槽25后,凹槽25的两侧会根据端盖23和萃取筒21之间的配合误差适时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从而使得密封圈24在压缩方向(在图3中为上下方向)上具有了更大的弹性。从而,在将端盖23连接到萃取筒21上时,密封圈24会根据端盖23和萃取筒21之间的配合误差适时弹性变形,为端盖23和萃取筒21之间的连接提供有效的配合缓冲,以弥补端盖23和萃取筒21之间的配合误差,从而避免了端盖23和萃取筒21之间的过松过紧现象,提高了二者之间的配合一致性,保证了二者之间的密封可靠性,防止了端盖23和萃取筒21之间的漏汁。环形凹槽的深度与密封圈横截面的宽度之比为1/5~1/2,本实施例中,环形凹槽的深度为2mm,所述密封圈横截面的宽度为6mm,这样设置使密封圈的弹性大,压缩量大,还能够延缓密封圈的老化,端盖拆除后,密封圈能够迅速恢复形态。另外,这样设置还进一步优化密封圈的密封性能,避免端盖与集汁腔之间渗漏汁液,而且端盖能够轻松安装到位,榨汁完毕后也能够轻松从集汁腔敞口端拆卸下来。为了方便凹槽25的生产制作,凹槽25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V形、梯形或矩形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5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保证凹槽25两侧的弹性,凹槽25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α,0°≤α≤30°,使得凹槽25两侧的端部不仅具有了更好的弹性变形能力,以弥补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配合误差,而且具有了足够的强度,防止了汁液渗漏。在本实施例中,α为25°。第二实施例: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密封圈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圈,第一密封面241和/或第二密封面24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密封筋,凹槽25在密封圈的外侧面上居中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面241上设置了一个环形密封筋,即第一密封筋261。容易理解的是,第一密封面241上还可以设置更多个密封筋,或者在第二密封面242上设置密封筋,亦或在第一密封面241和第二密封面242上同时设置密封筋。在密封面上设置密封筋后,在端盖和萃取筒的连接过程中,密封筋发生弹性变形,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圈的变形能力,促使密封圈的变形可以更好地契合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配合误差,而且密封筋的设置,使得密封圈与端盖或萃取筒之间的接触面不再是平面,而是带有凸起的曲面,从而进一步阻挡了汁液的渗漏,避免了漏汁。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结构,在第一密封面和/或第二密封面上设置更多个环形密封筋,以便增加密封圈与端盖和/或萃取筒之间的接触面的不平度,提高阻挡汁液外漏的能力。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4在密封圈的外侧面上居中设置。这样就可以使得凹槽24的两侧变形一致,使得密封圈两侧的接触压力均衡,提高了密封圈的防漏汁效果。容易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具体的结构,选择凹槽24在外侧面上的位置。为了促使密封筋在接触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密封筋的横截面呈自所在密封面向外的收缩状,可以呈三角形或梯形。这种形状的密封筋,结构简单、容易制作,而且,在端盖和萃取筒的连接过程中,密封筋与端盖或萃取筒的接触压力会逐渐增大,因此密封筋自顶端向底端截面积逐渐增大,可以使得密封筋不同高度处的截面受力更加均匀,使得密封筋各处的变形更加均衡,从而提高了密封筋的防漏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筋26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如图4所示。第一密封筋261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β,为了提高密封筋的弹性和强度,要求30°≤β≤50°,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β为42°,密封筋的底面长度与高度的比值大小合适,不仅可以防止密封筋在接触压力的作用下向一侧弯折,而且密封筋被压缩后,在第一密封面241上可以形成凹凸不平的阻挡面,很好地防止了汁液渗漏。在图4中,第一密封筋261的高度为H1,密封圈的高度为H2。为了使得密封筋更好地发挥密封作用,要求1/4≤H1/H2≤1/2。如果H1小于H2的四分之一,则由于第一密封筋太过矮小,而不能在密封面上形成较大面积的凹凸不平,降低了第一密封筋对汁液的阻挡能力。如果H1大于H2的二分之一,则由于第一密封筋太高,在接触压力的作用下容易弯折,从而影响了密封圈的整体密封性,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筋的高度H1为2mm,密封圈的厚度H2为4mm。图4中还示出了,第一密封筋261与外侧面的距离为L1,密封圈的横截面宽度为L2,在这里,要求1/5≤L1/L2≤1/4,本实施例中,L1为1.5mm,L2为6mm。容易理解的是,当第一密封筋的横截面呈梯形或其它形状时,第一密封筋与外侧面的距离为第一密封筋顶端中心与外侧面的距离。容易理解的是,当密封圈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时,密封圈在挤压过程中,外端部收缩性较大,可能会出现密封不严的状况。所以,将第一密封筋设置与外侧面的距离L1在宽度L2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位置上,使得第一密封筋的高度可以弥补端部由于受压出现的尺寸收缩,保证了密封圈外端部的密封性,避免了漏汁。如果L1/L2小于1/5,则第一密封筋261距离外侧面过近,在密封圈挤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凹槽25侧部卷曲使得第一密封筋261向外侧倾斜的情况,使得第一密封筋261不能受到正向的挤压力,破坏了密封圈的整体结构,使得密封圈无法起到密封的作用。如果L1/L2大于1/4,则第一密封筋261距离外侧面太远,无法弥补密封圈外端部由于受压出现的尺寸收缩,导致汁液从密封圈外端部泄漏。为了进一步使得第一密封筋261的位置与凹槽25相匹配,第一密封筋261与外侧面的距离L1与凹槽25的深度L3的比值为0.5~1,即1/2≤L1/L3≤1。这样的结构,第一密封筋261可以更好地弥补凹槽25受压引起的外端部尺寸收缩,提高了密封圈外端部的密封性,防止了漏汁,而且第一密封筋261与凹槽25配合,更好地弥补了端盖与萃取筒之间的配合误差,避免二者之间出现过松过紧。本实施例所述榨汁机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第三实施例: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密封圈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面241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筋261和第二密封筋262,第二密封筋262位于第一密封筋261的内侧。第二密封面242上设置有第三密封筋263和第四密封筋264,第三密封筋263和第四密封筋264分别与第一密封筋261和第二密封筋262相对对称设置,如图5所示。这种结构的密封圈,在端盖连接到萃取筒的过程中,第一密封筋、第二密封筋、第三密封筋和第四密封筋被同时压缩,使得第一密封面241和第二密封面242上受力均衡,使得密封圈和端盖之间、密封圈与萃取筒之间获得均衡的密封性,防止由于两侧密封性不一致而出现的侧漏,杜绝了端盖和萃取筒之间的漏汁问题。尤其当在密封面上设置两个密封筋时,可以对汁液起到双重阻挡作用,彻底解决了漏汁的问题。为了使得密封面上的两个密封筋更好地发挥阻挡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筋261的高度H1,密封圈的厚度H2,1/4≤H1/H2≤1/2;第二密封筋262的高度H3,2/3≤H3/H1≤1,本实施例中,H3为1.5mm。当H3/H1小于2/3,第二密封筋262与第一密封筋261的高度相差太多,可能会出现第二密封筋262压缩不充分,使得第二密封筋262起不到密封作用。当H3/H1大于1时,由于第二密封筋262高度大于第一密封筋261的高度,会导致当第二密封筋262压缩充分时,而第一密封筋261没有被充分压缩,从而第一密封筋261无法形成密封。当2/3≤H3/H1≤1,可以使得密封筋对汁液的阻挡作用从内向外依次增强,形成了多重阻挡防护,不仅使密封筋更好地发挥了阻挡作用,而且根本上解决了榨汁机漏汁的问题。本实施例所述榨汁机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二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