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8380发布日期:2018-08-10 19:3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和便携式。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现有卧式吸尘器的气流行程短,噪声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卧式吸尘器,其增加气流行程,来降低气流的速度,以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卧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电机、电机内罩、电机外罩、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一隔板、滚轮、风机、进风口、过滤器、上盖、第二隔板、集尘桶,底座与上盖固定并形成一个空腔,电机内罩、电机外罩、第一出风口、第一隔板、风机、过滤器、第二隔板、集尘桶都位于该空腔内,进风口位于底座的侧面,电机内罩位于电机外罩和电机之间,第一出风口位于电机内罩上,第二出风口位于电机外罩上,滚轮与底座滚动连接,风机与电机连接,过滤器位于集尘桶内,第一隔板、第二隔板都位于电机外罩上,第一隔板位于第二隔板的外侧,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形成一个气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上盖通过一个转轴与一个把手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盖上设有一个开关按钮。

优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采用栅栏式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增加气流行程,来降低气流的速度,以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卧式吸尘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卧式吸尘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卧式吸尘器包括底座1、电机2、电机内罩3、电机外罩4、第一出风口5、第二出风口6、第一隔板7、滚轮8、风机9、进风口10、过滤器11、上盖12、第二隔板14、集尘桶15,底座1与上盖12固定并形成一个空腔,电机内罩3、电机外罩4、第一出风口5、第一隔板7、风机9、过滤器11、第二隔板14、集尘桶15都位于该空腔内,进风口10位于底座1的侧面,电机内罩3位于电机外罩4和电机2之间,第一出风口5位于电机内罩3上,第二出风口6位于电机外罩4上,滚轮8与底座1滚动连接,风机9与电机2连接,过滤器11位于集尘桶15内,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14都位于电机外罩上,第一隔板7位于第二隔板14的外侧,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14形成一个气流通道。

上盖12通过一个转轴13与一个把手16转动连接,这样方便进行取放卧式吸尘器和打开上盖。

上盖12上设有一个开关按钮17,这样方便打开或关闭电源。

第二出风口采用栅栏式出风口,这样方便定向出风。

底座1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加强筋18,这样增加底座1的强度,防止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电机驱动风机进行旋转,使风等从进风口吸入,过滤器进行过滤,使进入电机的风是干净的,将垃圾等存储在集尘桶中。电机内罩和电机外罩形成气流运动的通道,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都进行出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形成一个气流通道。电机内罩上有第一出风口,让气流从第一出风口流出,此时电机外罩上的第二出风口设在电机内罩的反方向,这样增加气流的行程,在电机外罩上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这时气流会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转动一圈,最终通过电机外罩的第二出风口排出,从而增加气流的行程,来降低气流的速度,以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增加气流行程,来降低气流的速度,以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