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支撑锅盖的功能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4656发布日期:2019-11-15 21:23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支撑锅盖的功能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支撑锅盖的功能锅,属于锅具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家庭、餐厅的厨房中,常常会用锅具烹饪各种食品,在烹饪时,偶尔需要掀开锅盖加入烹饪材料或者添加水,放置锅具的桌面上往往有很多食材、碗具等,没有多余的空间放置锅盖。同时,锅盖需要放置在干净的盛放物上,防止锅盖粘上了赃物。

专利号为cn200720048235.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盖插锅耳的复合锅”的实用新型,其技术方案是:“一种盖插锅耳的复合锅,包括锅体与锅盖,在锅体的底部复合有复合底,锅体的两侧设有锅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锅耳上开设有插孔,而在锅盖的一侧,并与锅盖端平面平行的方向上,伸展出一块与插孔的形状相匹配的插销。”虽然采用了将插销插入插孔,从而将锅盖立于锅耳处。但其使用功能上还存在缺陷,其占用了锅体上方一侧的空间,在使用过程中人们一般也是从锅体上方掀开锅盖加入烹饪材料或者添加水,此时锅盖温度较高的内侧对着人们操作区域,如若触碰容易使人们烫伤,且锅体功能、结构都较简单,通常只能用于常规的食材烹饪。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支撑锅盖的功能锅,该可支撑锅盖的功能锅放置更加合理,有效防止人们烫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支撑锅盖的功能锅,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把手;锅盖外沿分别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平行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锅体两侧分别设置有锅耳,锅耳下端与锅体外壁固定连接,锅耳上端向外倾斜设置;锅体上端外壁向内收缩形成缩颈部,锅体上沿向外水平延伸形成止挡部;第二延伸部的下端面可抵靠于止挡部的上端面;第一延伸部可抵靠于止挡部的内侧端面;止挡部、缩颈部和锅耳之间形成锅盖放置空间;锅耳上表面设置有容纳第一延伸部的限位部。

一种可支撑锅盖的功能锅,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把手;锅体两侧分别设置有锅耳;所述锅盖外沿分别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平行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锅体上沿向外水平延伸形成止挡部;第二延伸部的下端面可抵靠于止挡部的上端面;第一延伸部可抵靠于止挡部的内侧端面;所述把手为竖直设置的“π”形的支架;支架下部两端固定于锅盖外表面,支架下部内侧外扩形成扩口部;所述锅耳为∩形杆;∩形杆的两端部朝下且固定于锅体同一高度的外壁上;∩形杆的上部向外侧倾斜且上部外沿形成与扩口部相配合卡合的配合部。

其中,所述锅体为不锈钢材料制成;锅体外底部固定设置有导磁钢盘型加热底板;导磁钢盘型加热底板内部设置有水平放置的铝板。

其中,所述铝板外围包裹远红外材料层。

其中,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锅耳上的凹槽。

其中,所述限位部由间隔固定于锅耳上的凸块形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合理利用放置空间且能防止烫伤。

2、本实用新型两种放置锅盖的方式,均可以稳固地放置锅盖,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烫伤。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导磁钢盘型加热底板,内部的铝板包裹远红外材料层,远红外功能材料在热场条件下的充分发挥,激发出远红外线有助于锅体内的食材煮熟及保温,有助于食物烹煮营养丰富口味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锅盖放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限位部为凹槽的锅体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限位部为两凸部形成的锅体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锅盖放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锅耳的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锅体、10-止挡部、11-缩颈部、2-锅盖、21-第一延伸部、22-第二延伸部、3-把手、31-扩口部、4-锅耳、41-限位部、411-凹槽、412-凸块、42-配合部、5-锅盖放置空间、6-导磁钢盘型加热底板、7-铝板、8-远红外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4,一种可支撑锅盖的功能锅,包括锅体1和锅盖2;锅盖2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把手3;锅盖2外沿分别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1和平行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2;锅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锅耳4,锅耳4下端与锅体1外壁固定连接,锅耳4上端向外倾斜设置;锅体1上端外壁向内收缩形成缩颈部11,锅体1上沿向外水平延伸形成止挡部10;第二延伸部22的下端面可抵靠于止挡部10的上端面;第一延伸部21可抵靠于止挡部10的内侧端面;样使得锅盖2可紧密套合于锅体1上,让锅盖2不易错位和滑落,锅盖2和锅体1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空间。止挡部10、缩颈部11和锅耳4之间形成锅盖放置空间5;锅耳4上表面设置有容纳第一延伸部21的限位部41。

参见图1-4,所述锅体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优选采用304不锈钢板经冲压或压铸制成。304不锈钢为国家认可的食品级不锈钢,耐高温,耐腐蚀性好,具有加工性能好,韧性高的特点。锅体1外底部固定设置有导磁钢盘型加热底板6;导磁钢盘型加热底板6上端缘经高频钎焊与锅体1底部密封焊接,从而使连接更牢固。导磁钢盘型加热底板6优选采用430导磁钢分别经冲压或压铸而成,以便与电磁炉配合使用。设置有导磁钢盘型加热底板6能够加重锅体1重量,使得放置锅盖2时更稳定不容易向一侧倾倒。导磁钢盘型加热底板6内部设置有水平放置的铝板7。通过铝板7,加强了导热性能,使接触加热面整体温度均匀,不容易糊锅和粘锅。

参见图1-4,所述铝板7外围包裹远红外材料层8。铝板7与远红外材料层8相互配合,使得远红外材料充分发挥作用,促使锅体1内的食材催熟及保温,有助于食物烹煮营养丰富口味更佳。所述锅盖2由钢化玻璃制成。可增加锅内的可视性,有助于观察锅内事物的烹饪情况。

参见图1-4,所述限位部41为设置于锅耳4上的凹槽411或所述限位部41由间隔固定于锅耳4上的凸块412形成。

实施例二、

参见图5-8,一种可支撑锅盖的功能锅,包括锅体1和锅盖2;锅盖2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把手3;锅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锅耳4;所述把手3为竖直设置的“π”形的支架;支架下部两端固定于锅盖2外表面,支架下部内侧外扩形成扩口部31;所述锅耳4为∩形杆;∩形杆的两端部朝下且固定于锅体1同一高度的外壁上;∩形杆的上部向外侧倾斜且上部外沿形成与扩口部31相配合卡合的配合部42。

参见图5-8,所述锅盖2外沿分别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1和平行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2;锅体1上沿向外水平延伸形成止挡部10;第二延伸部22的下端面可抵靠于止挡部10的上端面;第一延伸部21可抵靠于止挡部10的内侧端面。样使得锅盖2可紧密套合于锅体1上,让锅盖2不易错位和滑落,锅盖2和锅体1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空间。

参见图5-8,所述锅体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优选采用304不锈钢板经冲压或压铸制成。304不锈钢为国家认可的食品级不锈钢,耐高温,耐腐蚀性好,具有加工性能好,韧性高的特点。锅体1外底部固定设置有导磁钢盘型加热底板6;导磁钢盘型加热底板6上端缘经高频钎焊与锅体1底部密封焊接,从而使连接更牢固。导磁钢盘型加热底板6优选采用430导磁钢分别经冲压或压铸而成,以便与电磁炉配合使用。设置有导磁钢盘型加热底板6能够加重锅体1重量,使得放置锅盖2时更稳定不容易向一侧倾倒。导磁钢盘型加热底板6内部设置有水平放置的铝板7。通过铝板7,加强了导热性能,使接触加热面整体温度均匀,不容易糊锅和粘锅。

参见图5-8,所述铝板7外围包裹远红外材料层8。铝板7与远红外材料层8相互配合,使得远红外材料充分发挥作用,促使锅体1内的食材催熟及保温,有助于食物烹煮营养丰富口味更佳。所述锅盖2由钢化玻璃制成。可增加锅内的可视性,有助于观察锅内事物的烹饪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参见图2,手持把手3打开锅盖2后,锅盖2有把手3一侧朝向锅体1,锅盖2内侧背对锅体1,然后将锅盖2的第一延伸部21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延伸部22的一部分放置于锅盖放置空间5内,将第一延伸部21卡合于限位部41内,位于锅盖放置空间5内的第二延伸部22外沿抵靠于锅体1外壁上,止挡部10也起到了限制锅盖2移位的作用。锅盖2内侧背对锅体1能有效防止人们触碰锅盖2而烫伤。

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参见图6,手持把手3打开锅盖2后,将锅盖2反转过来,锅盖2内部朝上,把手3朝下,将把手3中部插入锅耳4外部,此时,把手3的扩口部31与锅耳4的配合部42相配合卡合,把手3套住锅耳4后,锅盖2的一部分延伸至锅体1上方,锅体1口承接锅盖2的一部分重力,将锅盖2稳固于锅耳4处,节省锅盖2的放置空间,又因为此时锅盖2所在的水平面较低,人们操作时不易触碰,从而防止烫伤。锅盖2内部凝结的水蒸汽也可以重新流回锅体1的内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