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温湿防踢被仿生式寝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2498发布日期:2021-03-02 17:0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调温湿防踢被仿生式寝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被窝内温湿度、防止幼儿踢被而着凉的亲子睡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调温湿防踢被仿生式寝具。


背景技术:

[0002]
据研究一个人的体表一年在被窝里散发水分达10万毫升,代谢旺盛的幼儿睡眠中易出汗、家长须据天气与室温变化勤换棉被,普通棉被不能防止幼儿踢棉被且存在其口鼻易被掩盖而窒息风险,在季节变换、空调房、对窗吹风、天气突变、寒冬腊月的幼儿睡着的状态下常误踢掉棉被而着凉,此阶段父母们在睡着的状态下也要“神经兮兮”地纠察幼儿是否“踢被”导致了睡眠脆片化、疲惫憔悴甚至失眠,预防宝宝夜踢棉被、让家里老小睡个安稳觉,成了年轻父母们的奢望与共同关心的难题。目前家长们常用睡袋或防踢被应对幼儿踢被着凉问题,防踢被是一种介于睡袋和棉被之间的产品,既有棉被的舒适,又有睡袋不会被孩子踢掉的作用。但这俩招数都会给家长为幼儿夜里把尿和哺乳造成极大的不便,会造成汗湿气淤积在睡袋或防踢被里而引起体表疾病,幼儿还会有压重、束缚和自尊心受挫的不适感,影响幼儿的翻身与睡眠活动,因而会受到幼儿们抵触。当室温在25℃以上人们可盖床单或薄毯外,在18-25℃、18-10℃、10-0℃和0℃以下,人们需要盖不同厚度的棉被,如果夜晨温差达8-10℃时,只用同一种厚度的睡袋和防踢被就会过冷或过热,添置不同厚薄规格的睡袋和防踢将增加家庭负担并造成后续的占位和闲置。目前市面上的普通棉被、睡袋或防踢被,它们三者之间不能相互自由改装或变换,尤其是棉被改装成睡袋要做不可逆的破坏性修改、不能恢复普通棉被原样和功能而造成浪费,而且它们三者还都无法实现被窝内温湿度轻松便捷调节。经检索有的发明设计还给孩子套上限制活动幅度、防止幼儿踢被的脚环,此方案会让大人和幼儿都会产生强烈的异样感和不适感,还有的发明设计在幼儿床具里装温度传感器、加热电热毯,在床铺上方装摄像头并与智能控制终端、警报器、网络、空调器相连接,构建物联网式的防踢被甚至恒温恒湿的幼儿睡眠伺服系统,这么庞大复杂的阵容看似万无一失、滴水不漏、高枕无忧,但仍有成本、构造、网络、人性化、实用性等方面问题和安全隐患,而且对幼儿智能化恒温恒湿的过度呵护会导致其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衰退或丧失。综上所述,化繁为简、控温湿、防踢被和舒服安全的亲子寝具是较理想的、急需研发推广发明方案,经检索国内尚未有类似发明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鉴于现有幼儿床铺与防踢被褥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亲子组合(一个家长陪睡一个及以上幼儿的简称,下同)提供一种调温湿防踢被仿生式寝具。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调温湿防踢被仿生式寝具,包括单屏床、管床尾固定柱、上横管、下横管、棉被、居边长柱形撑条、居中长柱形撑条、夹子、上抱夹片、下抱夹片、下开边、抱片开口缝、上开边、上合边、抱片闭合线、下合边、抱夹片空腔、抱夹片圆角边,管床头固定柱、棉被下折面、棉被折痕边,单屏床包括床侧梁、床头屏和床尾侧板,
单屏床上放置有床垫、床单和棉被,床侧梁将床头屏和床尾侧板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管床尾固定柱与管床头固定柱各自固定在床尾侧板与床头屏的同一侧面,上横管、下横管分别固定在管床尾固定柱和管床头固定柱上,而成为位于床侧梁上方的二根围栏;下横管位于床垫面上方,上横管位于下横管上方10-40厘米高处;将矩形的棉被沿着其宽边平行下折叠成宽10-30厘米的棉被下折面、折弯处形成新边缘为棉被折痕边,把折边后的棉被平移,且将棉被下折面穿过下横管与床垫之间的长缝隙、棉被中的其它部分的被体穿过上横管与下横管之间的间隙并平贴铺展在床面上,使棉被包在下横管上,其棉被折痕边贴合在下横管的外侧面上、平铺于床面上并环包住下横管的管体,形成外棉内管结构,接着上抱夹片居上、外棉内管结构居中、下抱夹片居下,使上、下抱夹片的内弧面之间隔着下横管后使上、中、下各部分对齐合拢,这时上、下抱夹片侧边的上合边与下合边贴合成抱片闭合线并贴紧包在下横管外侧的棉被折痕边上,上抱夹片居上、外棉内管结构居中、下抱夹片居下三者合拢后形成长管形的外抱片、中棉、内管的三层复合结构,然后用复数个夹子将上抱夹片、下抱夹片夹持住固定,棉被就被上、下抱夹片的上开边与下开边之间所形成的长条形的抱片开口缝咬住并在此处将棉被分成内外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棉被露在抱片开口缝外且铺展在床面上的部分,其能成为亲子组合睡觉的被窝区域;第二部分为:棉被被咬含在抱夹片空腔内所形成的外抱片、中棉、内管的三层复合结构;下横管的外壁与上、下抱夹片的内壁相匹配且在复数个夹子的弹压下,棉被就被固定在下横管上,而该下横管的两端又被固定在位于单屏床同一侧面的管床尾固定柱和管床头固定柱上,结果棉被的一侧就被固定在单屏床的一侧而不漏风。
[0005]
所述的上、下抱夹片为加工定制物,样式有长条半圆弧形的上抱夹片和下抱夹片,或者长条角形的上抱夹片和下抱夹片,或者内凸长筋的半圆弧形上抱夹片和下抱夹片,其所有与棉被接触的边缘均加工成抱夹片圆角边,上、下抱夹片所形成的抱夹片空腔的内壁与下横管的凹凸形状与尺寸相匹配而形成长管形的凹凸咬合压紧结构,下横管选自金属、塑料或木料制作的空心硬管或实心棒,其截面是圆形、方形或内凹形,圆形的下横管匹配长条半圆弧形的上抱夹片、下抱夹片;方形下横管匹配直角形长条的上抱夹片、下抱夹片;圆形内长凹槽的下横管,匹配带内凸长筋的半圆弧形上抱夹片。
[0006]
将铺在床垫面上的棉被掀起,在床头与床尾之间适合位置紧固1-2根固定棉绳,将1-2根居中长柱形撑条固定在固定棉绳上,把居边长柱形撑条压在棉被下折面后盖上棉被,这样棉被就牢固地固定在下横管一侧保暖而不漏风,形成1个以上被居中长柱形撑条隔开的独立幼儿睡位,能使二到三人的亲子组合睡觉时不会互相干扰;上横管挡护着放入棉被内的居边长柱形撑条、防止棉被和幼儿滚落床下;所述的固定棉绳和居中长柱形撑条能在亲子组合睡觉的被窝区域横向左右移位调整,居中长柱形撑条和居边长柱形撑条能在床铺的纵向上下调整,睡觉时家长躺压着家长棉被边以控制棉被松弛度和被压住的位置,使棉被保持着或贴身、或垂落、或绷紧的状态,居边长柱形撑条、居中长柱形撑条和陪睡家长三者撑托起棉被后形成床被空腔;在被窝区域内通过横向移动亲子组合、固定棉绳和居中长柱形撑条的位置或纵向移动居边长柱形撑条与居中长柱形撑条的位置,就形成了三维立体渐变的棉被贴紧床面区、床被空腔和上方悬空棉被散温湿区以应对被窝区域内外的不同夜晚之间不同的气温变化:即在室内温差小幅波动时,陪睡的家长在睡前控制住棉被的另一端,家长能用身体躺压控制住家长棉被边并保持睡姿不变使棉被形成或绷紧、或垂空、或垂
落、或贴合床面的状态也不变,以适应不同夜晚的温差变化或同一夜晚温差的小幅变化;晚上一般一个人姿势睡久了会使家长10与床铺接触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而肌肉酸痛的机体自然保护性反应,靠人体自身疼痛反射必然会应激性苏醒过来(这里翻身需要的清醒程度因人而异,会有全醒、迷迷糊糊的半醒和象梦游状态的)翻个身再继续睡去,大多数人一个夜里要翻身1-2次即可,有翻身的陪睡家长必须保持翻身前后用身体躺压控制住家长棉被边的位置不变并保持睡姿不变,以使得棉被形成或绷紧、或垂空、或垂落、或贴合床面的状态也不变;在室温下降并感到寒冷的夜晚,居边长柱形撑条、幼儿、居中长柱形撑条与家长之间能靠得很近直至贴近互相取暖,尽量减少散热的悬空棉被散温湿区,增加不散热的棉被贴紧床面区面积、形成棉被贴身环盖住亲子组合的保温状态,这样更能御寒;气温升高而闷热达到棉被适温上限的夜晚、家长压住肩膀处的家长棉被边使亲子组合脖颈处的边缘绷起形成温湿气对流口,加速床被空腔中的湿热气与被窝外的空气对流交换加速减温排湿,达到调温湿防踢被的预期;一根居边长柱形撑条与居中长柱形撑条是直径或高度为15-50厘米的内填充有松软衣被、纤维或发泡棉的圆柱形、椭圆形或方形加工定制的长条状物,两种长柱形撑条承托起被面以免覆压幼儿身体、并使得被窝内留置有一定容量空气储备,避免幼儿被掩盖住口鼻而窒息的风险。
[0007]
管床尾固定柱和管床头固定柱是紧固上横管、下横管的部件,在这二根固定柱对应位置加工匹配形状的固定孔或配备环形抱箍,上横管、下横管插入或贯穿后用4个小螺丝锁定,所述的管床尾固定柱、管床头固定柱是木料、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上横管采用1根或1根以上管棒材或采用同样长度的刚性长条状板材。
[0008]
居边长柱形撑条压在床一侧棉被下折面上、且贴着上横管或刚性长条状板材一侧;床铺中部区域从床头到床尾纵向固定一条或二条固定棉绳,再把一根或二根的居中长柱形撑条固定在固定棉绳上,居边长柱形撑条和居中长柱形撑条将床面阻隔成一个以上独立的功能性睡位、将单个或多个幼儿与陪睡的家长隔开安睡,这样就可陪睡单胞胎、双胞胎或多个不同年龄的幼儿。
[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调温湿防踢被仿生式寝具,包括“三屏床”,下横管、棉被、居边长柱形撑条、居中长柱形撑条、夹子、上抱夹片、下抱夹片、下开边、抱片开口缝、上开边、上合边、抱片闭合线、下合边、抱夹片空腔、抱夹片圆角边、棉被下折面、棉被折痕边、床上侧板、床侧梁板间窗、侧板紧固螺丝;三屏床包括床头屏、床侧梁、床上侧板和床尾屏,通过侧板紧固螺丝牢固连接,床铺上放置有床垫、床单和棉被;其特征在于下横管位于床垫面上方、横向固定在床侧梁与床上侧板之间的床侧梁板间窗中央,将矩形的棉被沿着其宽边平行下折叠成宽10-30厘米的棉被下折面、折弯处形成新边缘为棉被折痕边,把折边后棉被平移,将棉被下折面穿过下横管与床垫之间的长缝隙、棉被中的其它部分的被体穿过下横管与床上侧板之间的床侧梁板间窗间隙并平贴铺展在床面上,使棉被包在下横管上、其棉被折痕边贴合在下横管的外侧面上、平铺于床面上并环包住下横管的管体,形成外棉内管结构,接着上抱夹片居上、外棉内管结构居中、下抱夹片居下,使上、下抱夹片的内弧面之间隔着下横管后使上、中、下各部分对齐合拢,这时上、下抱夹片侧边的上合边与下合边贴合成抱片闭合线并贴紧包在下横管外侧的棉被折痕边上,上抱夹片居上、外棉内管结构居中、下抱夹片居下三者合拢后而形成长管形的外抱片、中棉、内管的三层复合结构,然后用复数个夹子将上抱夹片、下抱夹片夹持住固定,棉被就被上、下抱夹片的上
开边与下开边之间形成的长条形的抱片开口缝咬住并在此处将棉被分成内外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棉被露在抱片开口缝外且铺展在床面上的部分,其成为亲子组合睡觉的被窝区域;第二部分为:棉被被咬含在抱夹片空腔内形成的外抱片、中棉、内管的三层复合结构,下横管的外壁与上、下抱夹片的内壁相匹配且在复数个夹子的弹压下,棉被就被固定在下横管上,而该下横管的两端又被固定在位于单屏床同一侧面的管床尾固定柱和管床头固定柱上,结果棉被的一侧就被固定在单屏床的一侧而不漏风。
[0010]
所述的上、下抱夹片为加工定制物,样式有长条半圆弧形的上抱夹片和下抱夹片,或者长条角形的上抱夹片和下抱夹片,或者内凸长筋的半圆弧形上抱夹片和下抱夹片,其所有与棉被接触的边缘均加工成抱夹片圆角边,上、下抱夹片所形成的抱夹片空腔的内壁与下横管的凹凸形状与尺寸相匹配而形成长管形的凹凸咬合压紧结构,下横管选自金属、塑料或木料制作的空心硬管或实心棒,其截面是圆形、方形或内凹形,圆形的下横管匹配长条半圆弧形的上抱夹片、下抱夹片;方形下横管匹配直角形长条的上抱夹片、下抱夹片;圆形内长凹槽的下横管,匹配带内凸长筋的半圆弧形上抱夹片。
[0011]
将铺在床垫面上的棉被掀起,在床头与床尾之间适合位置紧固1-2根固定棉绳,将1-2根居中长柱形撑条固定在固定棉绳上,把居边长柱形撑条压在棉被下折面后盖上棉被,这样棉被就牢固地固定在下横管一侧保暖而不漏风,形成1个以上被居中长柱形撑条隔开的独立幼儿睡位,可使二到三人的亲子组合睡觉时不会互相干扰;上横管挡护着放入棉被内的居边长柱形撑条、防止棉被和幼儿滚落床下;所述的固定棉绳和居中长柱形撑条能在亲子组合睡觉的被窝区域横向左右移位调整,居中长柱形撑条和居边长柱形撑条能在床铺的纵向上下调整,睡觉时家长躺压着家长棉被边以控制棉被松弛度和被压住的位置,使棉被保持着贴身、垂落或绷紧状态,居边长柱形撑条、居中长柱形撑条和陪睡家长三者撑托起棉被后形成床被空腔;在被窝区域内通过横向移动亲子组合、固定棉绳和居中长柱形撑条的位置或纵向移动居边长柱形撑条与居中长柱形撑条的位置,就形成了三维立体渐变的棉被贴紧床面区、床被空腔和上方悬空棉被散温湿区;一根居边长柱形撑条与居中长柱形撑条是直径或高度为15-50厘米的内填充有松软衣被、纤维或发泡棉的圆柱形、椭圆形或方形加工定制的长条状物,两种长柱形撑条承托起被面以免覆压幼儿身体、并使得被窝内留置有一定容量空气储备,避免幼儿被掩盖住口鼻而窒息的风险。
[0012]
所述的下横管与床侧梁平行且固定在床头屏与床尾屏相对面的内侧上,或者所述的下横管与床侧梁平行且固定在床头屏与床尾屏的相同侧边上,且所述的下横管位于床侧梁上侧与床上侧板下侧之间所形成的床侧梁板间窗中,便于棉被更换和夹紧固定。
[0013]
居边长柱形撑条压在床一侧棉被下折面上、且贴着床上侧板一侧,床铺中部区域从床头到床尾纵向固定一条或二条固定棉绳,再把一根或二根的居中长柱形撑条固定在固定棉绳上,居边长柱形撑条和居中长柱形撑条将床面阻隔成一个以上独立的功能性睡位、将单个或多个幼儿与陪睡的家长隔开安睡,这样就可陪睡单胞胎、双胞胎或多个不同龄的幼儿。
[0014]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是:
[0015]
所述的调温湿防踢被仿生式寝具在床铺一侧固定一根横置的下横管,下横管位于床垫面高度上。将普通的矩形棉被沿着宽边平行下折成宽30厘米棉被下折面,折弯处形成的新边称为棉被折痕边,将棉被平移把棉被下折面穿过下横管与床垫之间的间隙使棉被平
贴床面并包在下横管上,这时棉被折痕边与下横管贴合,用长条半圆弧形的上抱夹片和下抱夹片上下对齐环抱住包了棉被的下横管,然后用2个以上的夹子将上抱夹片和下抱夹片夹住固定,掀起床面棉被把居边长柱形撑条压在棉被下折面后盖上棉被,这样棉被就牢固地在一侧且不会漏风漏气,上横管或侧屏板位于下横管上方处、可护挡着放入棉被内的居边长柱形撑条、防止棉被和幼儿滚落床下。一人看护双胞胎或二个以上幼儿时,可以在床头与床尾之间适合位置固定1-2根固定棉绳并配备居中长柱形撑条紧固其上,形成被居中长柱形撑条隔开的独立幼儿睡位,可以使得亲子或幼儿之间睡觉时候不会互相干扰,最大程度发挥陪睡家长与仿生式寝具的效能。居边、居中长柱形撑条均可承托起棉被以增加幼儿的舒适度并预防其误滑入棉被内后一定时限内不会缺氧窒息(蒙被综合症),这样的棉被固定与长柱形撑条组合设计在此变身为可标准化批量生产“仿生替身家长”。
附图说明
[0016]
为能表述清楚,本实用新型将床铺分成单屏床和三屏床二类来实施和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在单屏床上应用结构示意主视图。
[0018]
图2-1为图1结构中的夹子、上、下抱夹片的上下对齐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2为图2-1中的下抱夹片的俯视图。
[0020]
图2-3为图2-2的下抱夹片侧视图。
[0021]
图2-4为图2-3中的下抱夹片的a 部分放大图。
[0022]
图3-1为能用于图1结构中的圆形下横管与配长条半圆形的上、下抱夹片的凹凸配合示意图。
[0023]
图3-2为能用于图1结构中的带凹槽的下横管配内凸长筋的半圆弧形上抱夹片凹凸配合示意图。
[0024]
图3-3为能用于图1结构中的长条角形的上、下抱夹片的配合示意图。
[0025]
图4在棉被适应室温下限时亲子间睡位与棉被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1为图4的左视图。
[0027]
图5为图1在棉被适应室温上限时亲子间睡位与棉被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1为图5的左视图。
[0029]
图6为图1使用两种长柱形撑条亲子间睡位与棉被状态的俯视结构与纵横移位示意图。
[0030]
图6-1为图6的左视图。
[0031]
图7为棉被5沿着折痕边下折30厘米的前结构示意图。
[0032]
图7-1为图7沿着折痕边下折30厘米后结构示意图。
[0033]
图8-1为本实用新型的居边长柱形撑条—幼儿—幼儿—家长陪睡组合应用在多幼儿亲子组合与长柱形撑条在床面区位图。
[0034]
图8-2为本实用新型的居边长柱形撑条—幼儿—居中长柱形撑条—幼儿—家长陪睡组合应用在多幼儿亲子组合与两种长柱形撑条在床面区位图。
[0035]
图8-3为本实用新型的居边长柱形撑条—幼儿—幼儿—幼儿—家长陪睡组合应用在多幼儿亲子组合与长柱形撑条在床面区位图。
[0036]
图8-4为本实用新型的居边长柱形撑条—幼儿—居中长柱形撑条—幼儿—居中长
柱形撑条—家长陪睡组合应用在多幼儿亲子组合与长柱形撑条在床面区位图。
[0037]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在三屏床上应用结构示意主视图。
[0038]
图10为图9在棉被适应室温下限时亲子间睡位与棉被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0-1为图10的左视图。
[0040]
图11为图9在棉被适应室温上限时,亲子间睡位与棉被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1-1为图11的左视图。
[0042]
图12为图9使用两个长柱形撑条亲子间睡位与棉被状态的俯视结构与纵横移位示意图。
[0043]
图12-1为图1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根据床铺的造型分类:一般可以分为架子床、罗汉床、拔步床、书架床、高低屏床及圆形床等。架子床即四柱床,床铺四角有立柱,柱间有矮围子,柱上端承床顶,下有底座。高低屏床:床的两端有屏风,一高一低,叫“高低屏床”,现在人们为了上下床方便,高低屏床都做成单屏床也就是只有高屏、而无低屏,即人头靠的一端有床屏,而脚靠的一端无突出的屏风。为了描述方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下横管是否能借助床原有部件固定、是否有床上侧板以护挡拟人部件—居边长柱形撑条,这里将适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床铺分为“单屏床”和“三屏床”两类,高低屏床、只有四个围柱但无侧屏的架子床都称为“单屏床”,这种床的特征是无侧屏;罗汉床、拔步床、书架床、部分有侧屏的架子床等有三个以上围屏的都列为“三屏床”,这种床的特征是有床上侧屏。本实用新型把这二类床铺分成实施方式一(单屏床)和实施方式二(三屏床)来说明,并对需要陪睡单胞胎、双胞胎或二个以上不同龄幼儿的情况进行分述。
[004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一、二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借助床铺自有部件来固定下横管与护挡居边长柱形撑条,下横管固定后实施方式一、二在调温湿度与防窒息的功能和操作方面完全一致:
[0046]
实施方式一
[0047]
图1—8中:大螺丝1(4件),小螺丝2(4件),管床尾固定柱3,上横管4-s,下横管4-x,棉被5(普通矩形),居边长柱形撑条 6,居中长柱形撑条 6-2,夹子 7(复数个),上抱夹片8-s,下抱夹片8-x,下开边8-1,抱片开口缝8-2,上开边8-3,上合边8-4,抱片闭合线8-5,下合边8-6,抱夹片空腔8-a,抱夹片圆角边8-b,幼儿 9,家长10,床头屏11,管床头固定柱12,床侧梁13,床尾屏14,棉被贴紧床面区15,棉被下折面16,悬空棉被散温湿区17(被面efgh区域),固定棉绳18,温湿气对流口19,家长棉被边20,床被空腔21,棉被折痕边22。
[0048]
如附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调温湿防踢被仿生式寝具,包括单屏床、大螺丝1(4件)、小螺丝2(4件)、管床尾固定柱3、上横管4-s、下横管4-x、棉被5(普通型)、居边长柱形撑条 6、居中长柱形撑条 6-2、夹子7(复数个)、上抱夹片8-s、下抱夹片8-x、固定棉绳18等部件。单屏床包括床侧梁13、床头屏11和床尾侧板14,单屏床上放置有床垫和矩形棉被5,单屏床的床头屏11和床尾侧板14通过二根床侧梁13连接固定形成床骨架,侧梁13之间由数根横梁连接并依次置放上床板和床垫(常规结构,附图中未标明)。单屏床、棉被5、夹子7、上横管4-s为现有技术产品,本实用新型的上横管4-s可以用多于一根以上或刚性长条状板材替
代。其结构特点为管床尾固定柱3与管床头固定柱12各自通过2个大螺丝1固定在床尾侧板14与床头屏11的同一侧面,上横管4-s、下横管4-x分别穿入管床尾固定柱3和管床头固定柱12对应的固定孔后,用4个小螺丝2贯穿固定成为床铺侧梁上方的二根围栏;下横管4-x设于床垫面高度上,上横管4-s位于下横管上方10-40厘米高处;将矩形的棉被5沿着宽边平行下折叠成宽10-30厘米的棉被下折面16、折弯处形成新边缘为棉被折痕边22,把折边后棉被5平移,将其下折面16穿过下横管与床垫之间的长缝隙、其它部分被体穿过上横管4-s与下横管4-x之间的间隙并平贴铺展在床面上,使棉被5包在下横管4-x上、其棉被折痕边22贴合在下横管4-x的外侧面(即位于单屏床的外侧)上、平铺于床面上并环包住下横管4-x的管体,形成外棉内管结构,接着上抱夹片8-s居上、外棉内管结构居中、下抱夹片8-x居下,使上、下抱夹片的内弧面之间隔着下横管4-x后使上、中、下各部分对齐合拢,这时上、下抱夹片侧边的上合边8-4与下合边8-6贴合成抱片闭合线8-5并贴紧包在下横管4-x外侧的棉被折痕边22上,上抱夹片8-s居上、外棉内管结构居中、下抱夹片8-x居下三者合拢后形成长管形的外抱片、中棉、内管的三层复合结构,然后用复数个夹子7将上抱夹片8-s、下抱夹片8-x夹持住固定,棉被5就被上、下抱夹片的上开边8-3与下开边8-1之间形成长条形的抱片开口缝8-2“咬住”并在此处分成内外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棉被5露在抱片开口缝8-2外、铺展在床面上的部分,将成为亲子组合睡觉的被窝区域;第二部分为:棉被5被咬含在抱夹片空腔8-a内形成“外抱片—中棉—内管”三层复合夹包心体的部分,下横管4-x的外壁与上、下抱夹片的内壁相匹配的凹凸结构在复数个夹子7的弹压下,棉被折痕边22毗邻区域受到了下横管4-x刚性的外壁顶力和上、下抱夹片形成抱夹片空腔8-a内壁均匀而稳定的压迫力和摩擦力,把棉被5就被固定在下横管4-x,而该管的两端被固定在位于单屏床同一侧面的管床尾固定柱3和管床头固定柱12上,棉被5的一侧就被固定在单屏床的一侧且不漏风。掀起铺在床垫面上的棉被5,在床头与床尾之间适合位置紧固1-2根固定棉绳18后将1-2根居中长柱形撑条6-2固定在其上,把居边长柱形撑条6压在棉被下折面1、贴着上横管4-s或刚性长条状板材后盖上棉被5,这样棉被5就牢固地固定在下横管4-x一侧保暖而不漏风,形成被居中、长柱形撑条6-2隔开的1个以上独立幼儿睡位,可使二到三人的亲子组合睡觉时不会互相干扰。上横管4-s或刚性长条状板材能挡护着放入棉被内的居边长柱形撑条6、防止棉被5和幼儿9滚落床下。所述的管床尾固定柱3和管床头固定柱12是紧固上横管4-s、下横管4-x的部件,管床尾固定柱3和管床头固定柱12各用2个大螺丝1固定在的床尾侧板14与床头屏11同侧(右侧或左侧),在这二根固定柱对应的位置加工的匹配形状的固定孔或配备环形抱箍(环形抱箍需要另行加配固定螺丝),上横管4-s、下横管4-x插入或贯穿后用4个小螺丝2锁定。所述的管床尾固定柱3和管床头固定柱12也可先各在相应的位置固定2个角码、再把角码固定到床尾侧板14与床头屏11的内侧不显眼部位,幼儿长大后拆除调温湿防踢被仿生式寝具的功能性部件就恢复成普通的单屏床和棉被结构。所述的管床尾固定柱3、管床头固定柱12可以是木料、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上根横管4可采用1根或1根以上的管棒材或采用同样长度的刚性长条状板材。
[0049]
实施方式二
[0050]
图2、3,7-12中:下横管4-x,棉被5(普通矩形),居边长柱形撑条 6,居中长柱形撑条6-2,夹子 7(复数个),上抱夹片8-s,下抱夹片8-x,下开边8-1,抱片开口缝8-2,上开边8-3,上合边8-4,抱片闭合线8-5,下合边8-6,抱夹片空腔8-a,抱夹片圆角边8-b,床头屏11,床
侧梁13,床尾屏14,棉被贴紧床面区15,棉被下折面16,悬空棉被散温湿区17(被面efgh区域),固定棉绳18,温湿气对流口19,家长棉被边20,床被空腔21,棉被折痕边22,床上侧板23,床侧梁板间窗23pq,侧板紧固螺丝24(4个) ,螺丝25-1,螺丝25-2。
[0051]
如附图2、3,7-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调温湿防踢被仿生式寝具,包括设有床上侧板的架子床或三侧面均有屏板的罗汉床、拔步床、书架床等这一类“三屏床”(指相对于无床上侧板的“单屏床”的其它类有床上侧板的所有床铺简称,下同),下横管4-x、棉被5(普通型)、居边长柱形撑条 6、居中长柱形撑条6-2、夹子 7(复数个)、上抱夹片8-s、下抱夹片8-x、床头屏11、床侧梁13、床尾屏14、固定棉绳18、温湿气对流口19、家长棉被边20、床上侧板23等部件。三屏床包括床头屏11、床侧梁13、床上侧板23和床尾屏14,它们之间通过侧板紧固螺丝24(4个)等常规连接件牢固连接,床铺上放置有床垫,棉被5为矩形棉被。三屏床、棉被5、夹子7为现有技术产品。其结构特点为下横管4-x设于床垫面高度上、横着固定在床侧梁13与床上侧板23之间的床侧梁板间窗23pq中央,将矩形的棉被5沿着宽边平行下折叠成宽10-30厘米的棉被下折面16、折弯处形成新边缘为棉被折痕边22,把折边后棉被5平移,将其下折面16穿过下横管与床垫之间的长缝隙、其它部分被体穿过下横管4-x与床上侧板23之间的床侧梁板间窗23pq间隙并平贴铺展在床面上,使棉被5包在下横管4-x上、其棉被折痕边22贴合在下横管4-x的右侧(即三屏床外侧)面上、平铺于床面上并环包住下横管4-x的管体,形成外棉内管结构,接着上抱夹片8-s居上、外棉内管结构居中、下抱夹片8-x居下,使上、下抱夹片的内弧面之间隔着下横管4-x后使上、中、下各部分对齐合拢,这时上、下抱夹片侧边的上合边8-4与下合边8-6贴合成抱片闭合线8-5并贴紧包在下横管4-x外侧的棉被折痕边22上,上抱夹片8-s居上、外棉内管结构居中、下抱夹片8-x居下三者合拢后形成长管形的外抱片、中棉、内管的三层复合结构,然后用复数个夹子7将上抱夹片8-s、下抱夹片8-x夹持住固定,棉被5就被上、下抱夹片的上开边8-3与下开边8-1之间形成长条形的抱片开口缝8-2“咬住”并在此处分成内外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棉被5露在抱片开口缝8-2外、铺展在床面上的部分,将成为亲子组合睡觉的被窝区域;第二部分为:棉被5被咬含在抱夹片空腔8-a内形成“外抱片—中棉—内管”三层复合夹包心体的部分,下横管4-x的外壁与上、下抱夹片的内壁相匹配的凹凸结构在复数个夹子7的弹压下,棉被折痕边22毗邻区域受到了下横管4-x刚性的外壁顶力和上、下抱夹片形成抱夹片空腔8-a内壁均匀而稳定的压迫力和摩擦力,把棉被5就被固定在下横管4-x,而该管的两端被固定在位于单屏床同一侧面的管床尾固定柱3和管床头固定柱12上,结果棉被5的一侧就被固定在单屏床的一侧而扯不开且不漏风。掀起铺在床垫面上的棉被5,在床头与床尾之间适合位置紧固1-2根固定棉绳18,后将1-2根居中长柱形撑条6-2固定其上,把居边长柱形撑条6压在棉被下折面16后盖上棉被5,这样棉被5就牢固地固定在下横管4-x一侧保暖而不漏风,形成1个以上被居中长柱形撑条6-2隔开的独立幼儿睡位,可使二到三人的亲子组合睡觉时不会互相干扰。床上侧板23能挡护着放入棉被内的居边长柱形撑条6、防止棉被5和幼儿9滚落床下。所述的下横管4-x与床侧梁13平行固定在床头屏11与床尾屏14相对面的内侧上、或者与床侧梁13平行固定在床头屏11与床尾屏14的相同侧边上,且高度位于床侧梁13与床上侧板23上下侧之间所形成的床侧梁板间窗23pq位置中,便于棉被更换和夹紧固定。见图9,在幼儿长大后拆除调温湿防踢被仿生式寝具的功能性部件就恢复成普通的单屏床和棉被结构。
[0052]
比较实施方式一、二的结构,它们的区别在于实施方式一要在单屏床一侧固定管
床尾固定柱3和管床头固定柱12来固定住上横管4-s、下横管4-x的两端。实施方式二则不需要固定管床尾固定柱3和管床头固定柱12这二个部件,直接借助床铺自有的床头屏11、床尾屏14来固定下横管4-x的两端在床上侧板23的下面,床上侧板23直接替代上横管4-s护挡着放入棉被内的居边长柱形撑条6、棉被5和幼儿9滚落床下的功能,因此不需要上横管4-s。
[0053]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二在调温湿度与防窒息的功能和操作方面完全一致:所述的棉被5在季节更替或室温大幅升降时,可以便捷更换上与之相宜厚度的普通矩形棉被或不同厚度的二床棉被叠加并固定在一起使用。所述的下横管与抱夹片为加工定制物并凹凸相互匹配,见图3,下横管4-x选自金属、塑料或木料制作的空心硬管或实心棒,其截面可以是圆形或方形、内凹形等其它几何形状,上、下抱夹片所形成的抱夹片空腔8-a的内壁与下横管的凹凸形状与尺寸相匹配成长管形凹凸咬合压紧结构,其相互匹配的样式有:圆形的下横管4-x匹配长条半圆弧形的上抱夹片8-s、下抱夹片8-x,见图3-1;圆形内长凹槽的下横管4-xa,匹配带内凸长筋的半圆弧形上抱夹片8-st,见图3-2;方形下横管4-xf匹配直角形长条的上抱夹片8-sf、下抱夹片8-xf,见图3-3。上、下抱夹片其所有与棉被5接触的边缘均加工成抱夹片圆角边8-b以免刮伤或磨损棉被,见图2-3、图2-4。所述的一根居边长柱形撑条 6与居中长柱形撑条6-2是直径或高度为15-50厘米的内填充有松软衣被、纤维或发泡棉的圆柱形、椭圆形或方形加工定制的长条状物,两种长柱形撑条承托起被面以避免紧压幼儿身体、使得被窝内留置有一定容量空气储备以避免幼儿被掩盖住口鼻而窒息(蒙被综合症)的风险,功能相当于始终保持标准化护睡幼儿一个或二个“静默”的“仿生家长替身”。所述的一种调温湿防踢被仿生式寝具可使用一根居边长柱形撑条6或再加配居中长柱形撑条6-2,形成一个以上本实用新型功能性睡位,这样可陪睡一个幼儿、也适合照顾双胞胎或二个以上不同龄幼儿,多幼儿时可在床铺中部的纵向从床头到床尾再固定一条或二条固定棉绳18(见图6、8,可固定在床单上、床头床位的屏侧板上或也可用长棉绳从床垫纵向的宽边对等位置绕过床垫高度一周绑定),再把居中长柱形撑条6-2固定在固定棉绳18上形成二个以上独立的睡位,加配的居中长柱形撑条6-2可把单个或多个幼儿9与陪睡的家长10隔开。
[0054]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二在陪睡时根据需要照料的幼儿数量、室温与棉被5厚度的需要,家长10有目的性地用身体躺压控制家长棉被边20并保持睡姿不变使棉被5保持垂落或绷紧状态、也会因为家长10的固定睡姿不变而不变,(陪睡的家长10所压的棉被5的侧边为家长棉被边20,见图5-1、6-1、11-1、12-1),亲子组合、固定棉绳18和居中长柱形撑条可以在床铺的横向左右移位调整,居中长柱形撑条6-2和居边长柱形撑条6还可以在床铺的纵向上下调整,以调适棉被5被固定在床一侧后被居边长柱形撑条6、居中长柱形撑条6-2和陪睡家长10撑托起后形成床被空腔21大小,亲子组合产生的体热、湿气在床被空腔21内储存的空气进行热传递并趋向动态平衡:根据气温变化横向移动亲子组合、固定棉绳18和居中长柱形撑条,或纵向移动居边长柱形撑条6与居中长柱形撑条6-2,就形成三维立体无级变化的棉被贴紧床面区15、床被空腔21和上方悬空棉被散温湿区17(被面efgh区域)以应对被窝内外气温的变化,调适亲子组合与床被空腔21的热传递与湿气排解情况:在室内温差小幅波动时,陪睡的家长10控制住棉被5的另一端——家长10有目的性地用身体(躯干部位)躺压着家长棉被边20以控制棉被5松弛度和被压住的位置,使棉被5形成或绷紧、或垂空、或垂落、或贴合床面的状态,棉被5形成的上述4种棉被5与床面的状态不是一个夜晚要做出的
连续调整,而是一个晚上只要根据实际的气温情况只须固定睡姿以保持1种(或2种,有时的下半夜会气温骤降)棉被5与床面的状态就够了,如果下半夜实在是温差太大而感到寒冷,那么陪睡的家长10只要在翻身时往幼儿身体位置靠近就能减少散热的悬空棉被散温湿区17(被面efgh区域)面积,增加棉被贴紧床面区15不散热的面积、这样家长10和幼儿9就不会感到寒冷;在室温下降并感到寒冷的夜晚,居边长柱形撑条6(“仿生家长替身”)、幼儿、居中长柱形撑条6-2与家长之间区位可靠很近直至贴近互相取暖,尽量减少散热的悬空棉被散温湿区17(被面efgh区域)面积,增加棉被贴紧床面区15不散热的面积、形成棉被5贴身环盖住亲子组合的保温状态这样更能御寒;在气温升高而闷热达到棉被5适温上限的夜晚、家长10压住肩膀处的家长棉被边20使亲子组合脖颈处的边缘绷起形成温湿气对流口19,加速床被空腔21的湿热气与被窝外的空气对流交换加速减温排湿。通过上述调整居边长柱形撑条6的纵向位置或居中长柱形撑条6-2的横纵向位置、配合灵活掌控棉被5起落状态。
[0055]
上面二个实施方式因床铺有无能借助来固定下横管的围屏、护挡居边长柱形撑条的侧屏的构造不一样,但是它们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防踢被而需固定棉被5的核心结构和技术、调整长柱形撑条和操控棉被而调节亲子组合被窝温湿度的方法和原理一样。本实用新型基础性功能件,可通过授权给单屏床或三屏床的床铺厂家总装成品出厂销售,也可把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的基础性功能件生产出售给已经有了单屏床或三屏床的用户,让他们自行将现有的床铺和棉被5组合成一个本实用新型的调温湿和防踢被仿生式寝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基础性功能件大螺丝1(4件)、小螺丝2(4件)、固定管床尾固定柱3、下横管4-x、居边长柱形撑条 6、居中长柱形撑条 6-2、夹子 7(复数个)、上抱夹片8-s、下抱夹片8-x、管床头固定柱12、固定棉绳18等部件;实施方式二的基础性功能件有下横管4-x、居边长柱形撑条 6、居中长柱形撑条6-2、夹子 7(复数个)、上抱夹片8-s、下抱夹片8-x、固定棉绳18、下横管4-x的固定螺丝(2个以上)等部件。实施方式一、二的下横管4-x可以选择其截面可以是圆形或方形、内凹形等其它几何形状的一种,上、下抱夹片则可以选择与下横管4-x截面匹配的款式:圆形的下横管4-x匹配长条半圆弧形的上抱夹片8-s、下抱夹片8-x;方形下横管4-xf匹配直角形长条的上抱夹片8-sf、下抱夹片8-xf;圆形内长凹槽的下横管4-xa,匹配带内凸长筋的半圆弧形上抱夹片8-st。
[0056]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