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1127发布日期:2019-04-03 05:0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餐具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洗餐具等的餐具清洗机。



背景技术:

以往,有装入厨房台面进行使用的所谓嵌入型的餐具清洗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记载的餐具清洗机包括主体、门以及多个筐等。主体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门用于开闭主体的开口部。多个筐用于收纳餐具并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配置在主体内。此外,餐具清洗机具有使多个筐一体地升降的升降部。由此,用户不用较大程度地弯腰就能将清洗前的餐具投入主体内。另外,能够同样地自主体内取出清洗后的餐具。

也就是说,所述结构的餐具清洗机的多个筐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配置在主体内。因此,在向主体内的下侧的筐收纳清洗前的餐具的情况下,或者在将收纳于下侧的筐的清洗后的餐具取出的情况下,必须首先自主体取出上侧的筐。因此,以往的餐具清洗机不易向下侧的筐收纳餐具,或者不易自下侧的筐取出餐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122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不用较大程度地弯腰就能容易地向餐具清洗机的下侧的筐收纳餐具以及自下侧的筐取出餐具的餐具清洗机。

本发明的餐具清洗机具有:主体,其包括向前方开口的开口部;开闭门,其用于开闭开口部;下筐,其能以通过开口部的方式沿前后方向移动地配置在主体内;以及上筐,其配置于下筐的上方,并且能以通过开口部的方式沿前后方向移动地配置在主体内。此外,餐具清洗机包括;下筐升降装置,其用于使下筐升降;以及控制装置,当在俯视时下筐整体相对于上筐位于前方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以使下筐升降的方式控制下筐升降装置。

采用该结构,用户不用较大程度地弯腰,就能容易地向餐具清洗机的下筐收纳餐具并且自下筐取出餐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餐具清洗机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全开状态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闭合状态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上筐向前方进行了滑动的状态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5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下筐上升后的状态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餐具清洗机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餐具清洗机的概略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宜地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但有时省略所需程度以上的详细的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对已广泛知晓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对实质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使以下的说明过于冗长,从而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另外,发明人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理解本公开而提供了附图和以下的说明,并非想要由此限定权利要求书记载的主题。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餐具清洗机的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1的餐具清洗机的立体图。图2~图5是表示上述餐具清洗机的各不相同的状态的概略的剖视图。另外,在图中,x轴方向表示前后方向,y轴方向表示左右方向,z轴方向表示上下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10包括主体12、开闭门14、上筐16以及下筐18等,上述开闭门14包括拉出部20。主体12包括向前方开口的开口部12a。开闭门14开闭主体12的开口部12a。上筐16和下筐18能通过主体12的开口部12a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移动,在收纳时配置于主体12的内部空间12b。

餐具清洗机10的主体12构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包含长方体形状),例如装入厨房台面(未图示)等。

开闭门14如上所述能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滑行移动地构成。由此,开闭门14开闭主体12的开口部12a。

具体而言,开闭门14在主体12的内部空间12b侧(开闭门14的后表面14a侧)一体地包括向上方开口的拉出部20。如图2所示,拉出部20被支承为能沿设于主体12的内部空间12b的侧壁面12c的导轨22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由此,开闭门14与能够滑行移动的拉出部20一同沿前后方向滑行移动。结果,开闭门14开闭主体12的开口部12a。

如图3所示,上筐16和下筐18构成为收纳例如餐具w等并能收纳于主体12的内部空间12b。使用例如不锈钢丝等形成上筐16和下筐18。

另外,本说明书中记载的“筐”是指,能够支承餐具w并且包括能供清洗餐具w的清洗液(例如水等)通过的通孔的构件。因而,“筐”也包含例如形成有多个通孔的板状的构件。

如图3所示,上筐16在开闭门14关闭主体12的开口部12a的状态(以下有时记作“闭合状态”)下,以配置于下筐18的上方的状态收纳在内部空间12b内。

上侧清洗喷嘴24配置在所收纳的上筐16的下方(上筐16与下筐18之间)的内部空间12b内。上侧清洗喷嘴24喷出清洗液而对收纳在上筐16内的餐具w等进行清洗。同样,下侧清洗喷嘴26配置在所收纳的下筐18的下方的内部空间12b内。下侧清洗喷嘴26喷出清洗液而对收纳在下筐18内的餐具w等进行清洗。

具体而言,上侧清洗喷嘴24和下侧清洗喷嘴26包括朝向上方喷出清洗液的多个喷嘴孔24a、26a。此时,上侧清洗喷嘴24和下侧清洗喷嘴26一边以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c1、c2为中心进行旋转,一边喷出清洗液。

也就是说,在开闭门14为闭合状态时,上侧清洗喷嘴24和下侧清洗喷嘴26一边旋转一边自多个喷嘴孔24a、26a向上方喷出清洗液。于是,利用所喷出的清洗液对收纳于配置在上方的上筐16和下筐18的餐具w进行清洗。因此,在主体12设有分别向上侧清洗喷嘴24和下侧清洗喷嘴26供给清洗液的泵28。

另外,上筐16和下筐18分别构成为能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移动,以便收纳清洗前的餐具w或取出清洗后的餐具w。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筐16和下筐18构成为能够利用用户的手工作业沿前后方向滑行移动。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上筐16被收纳为能借助设置于主体12的侧壁面12c的滑动轨道30沿主体12的内部空间12b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进行滑行移动。另一方面,下筐18配置在能沿前后方向滑行移动的开闭门14的拉出部20的内部。因此,在使上筐16向前方滑行移动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需要预先使开闭门14向前方滑行移动。

另外,如图1所示,收纳下筐18的拉出部20具有开闭门14的后表面14a侧的前壁部20d、左右的侧壁部20a以及后壁部20b。拉出部20的侧壁部20a以包围至上筐16的左右两侧的上表面的方式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延伸设置。另一方面,拉出部20的后壁部20b未延伸至上筐16,例如在将下筐18收纳于主体12的内部空间12b的状态下设为下筐18的上表面的高度程度。具体而言,后壁部20b设置为以能使上筐16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移动而配置于拉出部20的上方的程度的高度包围下筐18的后方。

也就是说,拉出部20的侧壁部20a以至少包围至上筐16的左右两侧的上表面的方式延伸。由此,在清洗过程中,对附着于收纳在上筐16内的餐具w的污垢(例如食物的残渣等)向主体12的内部空间12b的侧壁面12c附着进行抑制。即,被自上侧清洗喷嘴24喷出的清洗液冲走的餐具w的污垢附着于拉出部20的侧壁部20a。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拉出部20构成为能向主体12的外部移动。因此,与在没有侧壁部20a的情况下将附着于主体12的内部空间12b的侧壁面12c的污垢去除的情况相比,通过将拉出部20拉出,能够容易地将附着于侧壁部20a的污垢去除。即,易于打扫餐具清洗机10。

另外,下筐18构成为不仅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滑行移动,而且也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移动即升降。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当在下筐18的上方不存在上筐16的情况下,即,在俯视(沿z轴方向观察)时下筐18整体相对于上筐16被拉出至前方的位置的情况下,下筐18能够升降。

为了使所述下筐18升降,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10还具有下筐升降装置32、操作面板34、后述的多个传感器、控制装置46以及开闭门锁定装置48等。下筐升降装置32配置于拉出部20的底部,用于使下筐18升降。在操作下筐升降装置32时,由用户对操作面板34进行操作。开闭门锁定装置48根据后述的状况制止开闭门14的移动。

另外,如图5所示,下筐升降装置32包括升降台32a、x形连杆机构32b以及未图示的驱动源等。升降台32a供进行升降的下筐18载置。x形连杆机构32b使升降台32a升降。驱动源驱动x形连杆机构32b而使升降台32a升降。另外,作为驱动源,例示例如电动机、作动缸等。

在下筐升降装置32的升降台32a的下方配置有下侧清洗喷嘴26。因此,升降台32a形成为能供清洗液通过的网眼状或者包括多个通孔。

下筐升降装置32的x形连杆机构32b沿拉出部20的左右两侧的侧壁部20a的各自的内侧面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并且,下侧清洗喷嘴26配置在左右的x形连杆机构32b之间。

如图1所示,操作面板34设于开闭门14的后表面14a侧的上部附近。因此,在开闭门14关闭主体12的开口部12a的状态(闭合状态)下,操作面板34被收纳在主体12内。

另外,如图1和图6所示,操作面板34包括升降操作按钮34a、显示器34b以及扬声器34c等。通过例如对升降操作按钮34a进行按下操作,使下筐升降装置32升降。显示器34b以图像的形式向用户提供信息。扬声器34c以声音的形式向用户提供信息。另外,显示器34b、扬声器34c也可以设于开闭门14的前表面侧。

升降操作按钮34a例如包括使下筐18上升的“up(上)”按钮和使下筐18下降的“down(下)”按钮等。

显示器34b借助显示图像对用户进行例如下筐18正在升降的告知、下筐18为无法上升的异常状态的警告。也就是说,显示器34b作为餐具清洗机10的告知部、警告部发挥功能。另外,显示器34b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图像向用户进一步提供例如清洗液的温度、清洗时间等信息。

扬声器34c借助声音对用户进行例如下筐18正在升降的告知、下筐18为无法上升的异常状态的警告。也就是说,扬声器34c与显示器34b同样,作为餐具清洗机10的告知部、警告部发挥功能。另外,扬声器34c也可以形成为利用声音通知例如餐具w的清洗的完成等的结构。

上述的多个传感器是开闭门检测传感器36、上筐检测传感器38以及多个下筐检测传感器40、42、44等。多个传感器分别检测上筐16、下筐18是否存在于预先设定的位置,并向控制装置46输出检测信息。

具体而言,开闭门检测传感器36由例如接触式传感器构成,用于检测开闭门14是否为关闭主体12的开口部12a的状态(闭合状态)。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下筐18收纳于开闭门14的拉出部20。因此,开闭门检测传感器36检测是否为如图3所示地将上筐16和下筐18上下排列地收纳在主体12内的状态。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安装于开闭门14的拉出部20的后方下端侧的接触板20c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移动。并且,在闭合状态下,接触板20c与开闭门检测传感器36接触。由此,开闭门检测传感器36检测到开闭门14的拉出部20处于收纳在主体12内的闭合状态。另外,如图2等所示,优选是,在主体12的后方壁12d形成有凹部12e,将开闭门检测传感器36配置在凹部12e内。由此,能够减小主体12的后方尺寸。另外,在将后方尺寸标准化的情况下,能够扩大内部空间12b。由此,能够收纳并清洗更多的餐具w。

上筐检测传感器38由例如接触式传感器构成。如图5所示,在开闭门14最大程度地向前方移动的状态(以下有时记作“全开状态”)下,上筐检测传感器38检测上筐16是否存在于能够避免与上升的下筐18碰撞的位置(退避位置)。另外,所述退避位置相当于上筐16存在于主体12的内部空间12b的最里侧时的位置。具体而言,当上筐16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向主体12的后方移动而被收纳于退避位置时,上筐16与上筐检测传感器38接触。由此,上筐检测传感器38检测到上筐16为存在于退避位置的状态。

下筐检测传感器40、42、44像在以下具体地说明的那样,构成用于检测下筐18的状态的一系列的传感器。

首先,下筐检测传感器40检测下筐18是否如图5所示地存在于能够利用下筐升降装置32上升的位置(能上升的位置)。具体而言,下筐检测传感器40检测在俯视时下筐18整体是否位于比存在于退避位置的上筐16靠前方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所述能上升的位置相当于在开闭门14为全开状态时开闭门14的拉出部20内的下筐18的位置。

下筐检测传感器40由例如接触式传感器构成,配置在不直接与下筐18接触的位置。也就是说,下筐检测传感器40设置在与自主体12的开口部12a的底面侧突出的上述的拉出部20的接触板20c相对的位置。此时,在拉出开闭门14的拉出部20时,接触板20c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移动。并且,在开闭门14为全开状态时,接触板20c与下筐检测传感器40接触。由此,下筐检测传感器40检测到开闭门14为全开状态。也就是说,下筐检测传感器40检测到下筐18为存在于能上升的位置的状态。

下筐检测传感器42检测利用下筐升降装置32升降的下筐18是否为存在于下限位置的状态。

下筐检测传感器42由例如接触式传感器构成,配置在不直接与下筐18接触的位置。也就是说,下筐检测传感器42在拉出部20的前壁部20d的底面附近侧设置于与下筐升降装置32的升降台32a的前方下表面相对的位置。此时,在下筐升降装置32的升降台32a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移动时,升降台32a与下筐检测传感器42接触。由此,下筐检测传感器42间接地检测到下筐18存在于下限位置。

下筐检测传感器44检测利用下筐升降装置32升降的下筐18是否为存在于上限位置的状态。另外,上限位置相当于下筐18的上端不超过上筐16的下端的下筐18的位置。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限位置设定为使上筐16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滑行移动的滑动轨道30的下端高度lh不被下筐18超过的位置。由此,避免升降中的下筐18与上筐16碰撞。

下筐检测传感器44由例如接触式传感器构成,配置在不直接与下筐18接触的位置。也就是说,下筐检测传感器44在拉出部20的前壁部20d设置在与相当于上限位置的下筐升降装置32的升降台32a的前方上表面相对的位置。此时,在下筐升降装置32的升降台32a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移动时,升降台32a与下筐检测传感器44接触。由此,下筐检测传感器44间接地检测到下筐18存在于上限位置。

另外,在下筐18处于以下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省略用于检测下筐18的存在于上限位置或下限位置的状态的下筐检测传感器42、44。例如相当于在下筐升降装置32的升降台32a最大程度地上升了时下筐18存在于上限位置,在上述升降台32a最大程度地下降了时下筐18存在于下限位置的情况等。

如以上那样地构成下筐检测传感器40、42、44,检测下筐18的状态,向控制装置46输出检测信息。

控制装置46使用所述操作面板34、开闭门检测传感器36、上筐检测传感器38以及多个下筐检测传感器40、42、44控制下筐升降装置32。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46基于来自操作面板34的升降操作按钮34a、开闭门检测传感器36、上筐检测传感器38以及下筐检测传感器40~44的信号,控制操作面板34的显示器34b、扬声器34c、下筐升降装置32的驱动源以及开闭门锁定装置48等。

控制装置46例如包括电路基板、搭载于电路基板的处理器件、存储器件以及连接各器件的电路图案等。作为处理器件,例示例如cpu(中央处理单元)等。作为存储器件,例示例如ram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等。处理器件基于被存储器件存储的程序,处理自所述的各种传感器等输入的信号。并且,处理器件基于处理结果,生成用于控制下筐升降装置32等的控制信号。

具体而言,例如在用户按压了升降操作按钮34a时,控制装置46如以下这样地进行控制。

首先,在上筐检测传感器38检测到上筐16的退避位置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6基于借助按下操作等而自升降操作按钮34a输入的信号,生成控制信号。所生成的控制信号向下筐升降装置32输出。由此,下筐升降装置32使下筐18上升或下降。

另一方面,在用户按压了升降操作按钮34a时,在上筐检测传感器38未检测到上筐16的退避位置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6以不执行下筐18利用下筐升降装置32进行的升降的方式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即使用户按压升降操作按钮34a的“up(上)”按钮,下筐18也不上升。由此,避免升降中的下筐18与上筐16碰撞。

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46使用操作面板34的显示器34b和扬声器34c中的至少一者,利用画面显示或声音等对用户进行警告。具体而言,例如一边自扬声器34c输出警告声,一边在显示器34b显示上筐16不存在于退避位置的消息。由此,用户能够知道即使按压升降操作按钮34a,下筐18也不升降的理由等。并且,能够促使用户向主体12内进一步压入上筐16而将其配置于退避位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显示面板设置在下筐18无法升降时点亮为红色,在下筐18能够升降时点亮为绿色或者熄灭的led(发光二极管)等显示部。

此外,在下筐升降装置32使下筐18升降的过程中,在上筐检测传感器38从上筐16的检测状态转换为非检测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6以中止下筐18的升降的方式控制下筐升降装置32。由此,例如在下筐18的上升过程中,即使用户使上筐16向前方即下筐18的上方进行了滑行移动的情况下,也能避免上筐16与下筐18的碰撞。

另外,在所述的例子中,以控制装置46中止下筐18的升降的控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控制装置46例如也可以以立即中止下筐18的升降,随后马上使下筐18返回到升降开始时的位置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可靠地避免上筐16与下筐18的碰撞。

另外,在上筐检测传感器38检测到存在于退避位置的上筐16并且下筐检测传感器40检测到存在于能上升的位置的下筐18的状态(图5所示的状态)下,在用户按压了升降操作按钮34a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6也可以以使下筐18升降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在上筐16确实未存在于下筐18的上方的状态下使下筐18升降。结果,能够更可靠地避免上筐16与下筐18的碰撞。

另外,在利用下筐升降装置32使下筐18升降的过程中,在下筐检测传感器42、44中的任一者检测到下筐18的情况下,下筐18到达了下限位置或上限位置。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46以结束下筐18的升降的方式对下筐升降装置32进行控制。

此时,在下筐检测传感器42未检测到下限位置的下筐18时,在下筐检测传感器40从下筐18的检测状态转换为非检测状态的情况下,相当于用户以不使下筐18下降就关闭开闭门14的方式进行操作的状态。因此,控制装置46借助扬声器34c对用户进行警告。并且,控制装置46控制用于制止开闭门14的移动的开闭门锁定装置48。开闭门锁定装置48制止开闭门14的移动,以便使用户不能进一步关闭开闭门14。

另外,开闭门锁定装置48设于例如主体12内的底部,由锁销(未图示)和使锁销进退的螺线管(未图示)等构成。也就是说,在开闭门锁定装置48的锁销前进而与形成于开闭门14(拉出部20)的卡定孔(未图示)卡合时,开闭门14的移动被制止。另一方面,当锁销自卡定孔后退时,开闭门14变为能够移动的状态。由此,在下筐18未存在于能够配置于主体12内的高度位置的情况下,能够避免下筐18与收纳在主体12的内部空间12b内的上筐16、上侧清洗喷嘴24的碰撞。

也就是说,控制装置46一边避免上筐16与下筐18的碰撞,一边控制位于餐具清洗机10的下部的下筐18的升降动作。

如上所述,采用所述餐具清洗机10,用户能在使下筐18上升后的状态下进行清洗前的餐具w的收纳、清洗后的餐具w的取出。由此,能够大幅地减轻较大程度地弯腰等对用户的负担。

(实施方式2)

以下,使用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餐具清洗机110的结构。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110的概略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110的主体112和开闭门的拉出部12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餐具清洗机10不同。因此,以下以所述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的构成要素实质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110在上下分开地构成主体112的内部空间的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具体而言,将主体112的内部空间分开为供上筐16配置的上侧内部空间112c和供下筐18配置的下侧内部空间112d,从而单独地进行收纳。

上侧内部空间112c经由上侧开口部112a与外部连通。下侧内部空间112d经由上侧开口部112a之外的下侧开口部112b与外部连通。

开闭门14开闭主体112的上侧开口部112a和下侧开口部112b这两者。

开闭门14的拉出部120收纳于下侧内部空间112d。

具体而言,开闭门14在主体112的下侧内部空间112d侧(开闭门14的后表面14a侧)一体地包括向上方开口的拉出部120。如图7所示,利用设于主体112的下侧内部空间112d的侧壁面的导轨22将拉出部120支承为能沿前后方向滑动。由此,开闭门14与能够滑行移动的拉出部120一同沿前后方向滑行移动。

此时,构成拉出部120的前壁部120d、左右的侧壁部120a以及后壁部120b以包围至下筐18的上表面的方式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延伸设置。由此,拉出部120被收纳于主体112的下侧内部空间112d内。

采用所述结构,能以不同的清洗条件(例如清洗液的种类和清洗时间等),对收纳于上筐16的餐具w和收纳于下筐18的餐具w进行清洗。

另外,也能单独地只对收纳于上筐16或下筐18中的任一者的餐具w进行清洗,不对收纳于另一者的餐具w进行清洗,并保持该状态地进行保管。

在进行不同的清洗的情况下,在上侧清洗喷嘴24与泵28之间以及在下侧清洗喷嘴26与泵28之间分别设有开闭阀(未图示)。由此,能够根据要清洗的餐具w的量,选择上筐16或下筐18来收纳餐具w进行清洗。因此,能够抑制能量(电力)的消耗。此外,能够节约清洗液例如水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110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用户能在使下筐18上升后的状态下容易地向下筐18收纳餐具w、自下筐18取出餐具w。由此,能够大幅地减轻较大程度地弯腰等对用户的负担。

(实施方式3)

以下,使用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餐具清洗机210的结构。

图8是本实施方式3的餐具清洗机210的概略的剖视图。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210的开闭主体的开口部的开闭门的结构、动作等与实施方式1、2的餐具清洗机10、110不同。因此,以下以所述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2的构成要素实质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实施方式1、2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210的开闭门214构成为不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滑行移动,而是能够相对于主体212立起或倾倒(前倒),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2不同。具体而言,利用开闭门214的立起或倾倒动作开闭主体212的开口部212a。

在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210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2的餐具清洗机不同,随着开闭门214的立起或倾倒,下筐218不沿前后方向移动。也就是说,保持配置在主体212的内部空间212b内的状态不变。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下筐218在下表面侧包括多个车轮218a。用户借助下筐218的车轮218a使下筐218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移动。由此,下筐218被拉出到配置在开闭门214的后表面214a之上的下筐升降装置232之上。此时,下筐218在主体212的内部空间212b内由设于主体212的内部空间212b的左右侧的侧壁面212c的轨道248支承。并且,使下筐218的车轮218a在轨道248上滚动,从而向前方拉出下筐218。

另外,构成下筐支承部的轨道250设于下筐升降装置232的升降台232a之上。在开闭门214为前倒状态时,在下筐218的车轮218a在轨道248上滚动而被拉出后,轨道250供车轮218a接着滚动。由此,下筐218向前方移动而被支承在配置于下筐升降装置232的升降台232a的上方的轨道250之上。

另外,下筐检测传感器240配置于下筐升降装置232的升降台232a的前方顶端的突出部232c。下筐检测传感器240与实施方式1、2同样地检测下筐218整体载置在下筐升降装置232之上的状态。此外,下筐检测传感器240也作为使移动的下筐218在轨道250之上停止的止挡部而发挥功能。由此,防止下筐218自下筐升降装置232脱落。

并且,在上筐检测传感器38检测到存在于退避位置的上筐16并且下筐检测传感器240检测到下筐218被载置于下筐升降装置232的状态时,控制装置(未图示)以使下筐218升降的方式控制下筐升降装置232。由此,能够避免升降中的下筐218与上筐16的碰撞。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210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用户能在使下筐218上升后的状态下容易地向下筐218收纳餐具w、自下筐218取出餐具w。由此,能够大幅地减轻较大程度地弯腰等对用户的负担。

以上,举出多个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被这些实施方式所限定。

例如,在各实施方式中,以利用接触式传感器构成开闭门检测传感器、上筐检测传感器以及多个下筐检测传感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磁传感器、静电电容传感器等非接触式传感器构成上述传感器。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以利用锁销和使锁销进退的螺线管构成开闭门锁定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利用电动机、作动缸等使锁销进退的结构。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以下筐整体在存在于主体的外部的状态下升降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在至少下筐的一部分通过了主体的开口部的状态下使下筐升降的结构。也就是说,只要上筐不存在于下筐的上方即可,也可以形成为在下筐的后方侧部分存在于主体内的状态下使下筐升降的结构。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以不使下筐的上端超过上筐的下端地使下筐上升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使下筐的上端超过上筐的下端地进行升降的结构。也就是说,也可以形成为使下筐上升至与上筐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为了避免上筐与下筐的碰撞,优选在能够可靠地避免与下筐的碰撞的退避位置设置用于固定上筐的锁定机构。较佳的是,锁定机构构成为例如在下筐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下限位置的下筐时制止上筐的移动。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以使用x形连杆机构使供下筐载置的升降台升降的下筐升降装置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使用齿轮齿条副、升降缸等使下筐升降的下筐升降装置的结构。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以用户通过手工作业执行上筐和下筐的前后方向的滑行移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使上筐沿前后方向滑行移动的上筐滑动装置。在该情况下,为了操作上筐滑动装置,优选在操作面板设置滑动操作按钮等。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以用户借助操作面板的升降操作按钮执行使下筐升降的下筐升降装置的操作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打开了开闭门时,在上筐不存在于下筐的上方的情况下,用户不用进行操作就自动地利用下筐升降装置使下筐上升。由此,提高操作性。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与升降的下筐的接触,设有检测上筐存在于退避位置的状态的上筐检测传感器。并且,以在俯视时下筐整体位于上筐的前方的情况下使下筐升降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用户按压了升降操作按钮时,在使下筐升降之前如以下这样地进行动作。具体而言,也可以形成为在所述状态下,例如自动地使上筐向退避位置移动的结构。另外,在所述状态下,为了确认上筐位于退避位置,也可以形成为借助显示器或扬声器对用户进行指示的结构。由此,能将上筐与下筐的碰撞防患于未然。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以将用于使下筐升降的操作面板配置于开闭门的后表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上述操作面板设于开闭门的前表面。此外,操作面板也可以设于与餐具清洗机分开的位置,例如装入有餐具清洗机的厨房台面的前表面。在该情况下,操作面板优选为经由有线或无线与餐具清洗机进行通信的结构。由此,提高操作性。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以收纳餐具w的筐是两个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广义上,只要具有至少两个的筐并且是最下位的筐升降的结构即可,筐的数量可以任意。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以向主体的内部空间内突出地配置上筐检测传感器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与开闭门检测传感器同样地在主体的后方壁设置凹部,在凹部内配置上筐检测传感器。由此,能够增大上筐的收纳容积,收纳更多的餐具w。

像以上那样地说明了实施方式来作为本公开的技术的例示。为此,提供了附图和详细的说明。因而,在附图和详细的说明中记载的构成要素中,不仅可以包含为了解决课题而必须的构成要素,而且为了例示技术,也可以包含不是为了解决课题而必须的构成要素。因此,不应该因在附图、详细的说明中记载了那些非必须的构成要素,而立即认定那些非必须的构成要素为必须的构成要素。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由于用于例示本公开的技术,因此能在权利要求或其均等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置换、附加以及省略等。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餐具清洗机具有:主体,其包括向前方开口的开口部;开闭门,其用于开闭开口部;下筐,其能以通过开口部的方式沿前后方向移动地配置在主体内;以及上筐,其配置于下筐的上方,并且能以通过开口部的方式沿前后方向移动地配置在主体内。此外,餐具清洗机包括;下筐升降装置,其用于使下筐升降;以及控制装置,当在俯视时下筐整体相对于上筐位于前方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以使下筐升降的方式控制下筐升降装置。

采用该结构,用户不用较大程度地弯腰就能容易地向餐具清洗机的下筐收纳餐具、自下筐取出餐具。

另外,也可以是,本发明的餐具清洗机具有上筐检测部,该上筐检测部用于检测存在于退避位置的上筐,在上筐检测部检测到上筐的期间内,控制装置以使下筐升降的方式控制下筐升降装置。由此,能够避免上筐与下筐的碰撞。

另外,也可以是,本发明的餐具清洗机在下筐的升降过程中,当上筐检测部转换为未检测到上筐的非检测状态时,控制装置以中止下筐的升降或使下筐返回到升降开始时的位置的方式控制下筐升降装置。由此,即使在下筐的上升过程中用户不慎使上筐沿前后方向移动,也能避免上筐与下筐的碰撞。

另外,也可以是,本发明的餐具清洗机具有升降操作部,该升降操作部用于使下筐升降,在上筐检测部为未检测到上筐的非检测状态时,当升降操作部被操作了的情况下,控制装置以不使下筐升降的方式控制下筐升降装置。由此,能够避免上筐存在于下筐的上方的情况下的上筐与上升的下筐的碰撞。

另外,也可以是,本发明的餐具清洗机具有警告部,在上筐检测部为未检测到上筐的非检测状态时,当升降操作部被操作了的情况下,警告部对用户进行警告。由此,能使用户容易地知道即使进行了操作,下筐也不会上升的异常的状态。

另外,也可以是,本发明的餐具清洗机的控制装置以使下筐上升至下筐的上端不超过上筐的下端的位置的方式控制下筐升降装置。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上筐与下筐的碰撞。

另外,也可以是,本发明的餐具清洗机具有告知部,在下筐升降装置使下筐升降的期间内,告知部告知下筐正在升降。由此,用户不用肉眼看下筐就能容易地识别下筐正在升降,从而能够适当地处置。

另外,也可以是,本发明的餐具清洗机包括拉出部,该拉出部包括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下筐和下筐升降装置设于拉出部内,上筐设于主体内。由此,能够防止盘子等的汁液飞散到周围(例如地板、垫片等)而弄脏周围。

另外,也可以是,本发明的餐具清洗机具有:下筐检测部,其用于检测下筐存在于能配置在主体内的高度位置;以及开闭门锁定装置,在下筐检测部为未检测到下筐的非检测状态时,开闭门锁定装置制止开闭门的移动。由此,能避免在关闭了开闭门时,未存在于能配置在主体内的高度位置的下筐与主体内的上筐碰撞。

另外,也可以是,本发明的餐具清洗机将拉出部的分别位于下筐的左右两侧的侧壁部设置为,在开闭门关闭主体的开口部时延伸至上筐的左右两侧。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汁液飞散,能够容易地打扫餐具清洗机。

另外,也可以是,本发明的餐具清洗机将主体内分开为供下筐配置的下侧内部空间和供上筐配置的上侧内部空间。此外,下侧内部空间经由下侧开口部与外部连通,上侧内部空间经由下侧开口部之外的上侧开口部与外部连通。并且,开闭门构成为开闭上侧开口部和下侧开口部。由此,能够根据餐具的量等将餐具收纳于适当的内部空间而选择性地进行清洗。结果,能够降低电力、水等清洗液的消耗。

另外,也可以是,本发明的餐具清洗机的开闭门能立起或倾倒地设于主体,餐具清洗机具有下筐支承部,下筐支承部设于开闭门的后表面,在开闭门为前倒状态时支承向开闭门的上方移动的下筐。此外,下筐升降装置设于开闭门的后表面,下筐升降装置构成为使支承着下筐的状态下的下筐支承部进行升降。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只要是能在内部收纳餐具进行清洗的餐具清洗机,就能够应用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210、餐具清洗机;12、112、212、主体;12a、212a、开口部;12b、212b、内部空间;12c、212c、侧壁面;12d、后方壁;12e、凹部;14、214、开闭门;14a、214a、后表面;16、上筐;18、218、下筐;20、120、拉出部;20a、120a、侧壁部;20b、120b、后壁部;20c、接触板;20d、120d、前壁部;22、导轨;24、上侧清洗喷嘴;24a、26a、喷嘴孔;26、下侧清洗喷嘴;28、泵;30、滑动轨道;32、232、下筐升降装置;32a、232a、升降台;32b、x形连杆机构;34、操作面板;34a、升降操作按钮(升降操作部);34b、显示器;34c、扬声器;36、开闭门检测传感器;38、上筐检测传感器;40、42、44、240、下筐检测传感器;46、控制装置;48、开闭门锁定装置;112a、上侧开口部;112b、下侧开口部;112c、上侧内部空间;112d、下侧内部空间;218a、车轮;232c、突出部;248、轨道;250、轨道(下筐支承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