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4313发布日期:2018-06-05 02:5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枕头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改良型枕头。



背景技术:

枕头的基本结构为枕芯和枕套两个部分,枕芯的结构大多为条状,现有技术多为对枕芯的材料不断改进,而枕头的形状和结构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改变,现有的枕头只能够对使用者的颈椎起到一定的承托作用,使用者的肩部在睡眠时仍然不能够得到放松,而人体的肩部与颈椎许多肌肉都是紧密相连的,如果肩部的肌肉得不到放松,仍然会造成使用者的颈椎附近肌肉酸痛,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白天正常的工作或学习。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枕头【申请号:201220195260.5;公告号:CN 202636386U】。这种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本体的上表面呈平面状,在上表面上沿四周开设有一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嵌置有一与矩形凹槽尺寸配合的表面带孔的凝胶片。

该专利中公开的枕头虽然结构简单美观、透气性能好,使得枕头在具有慢回弹舒适度的同时,增加了透气性能和体感效果,能满足人们一年四季的使用,但是,该枕头的结构过于简单,不具备按摩性能,因此,设计出一种改良型枕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良型枕头,该枕头具有按摩效果好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改良型枕头,包括枕芯和套设在枕芯外的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的上侧面具有若干凸出的按摩部,枕芯一侧部开设有弧形边,按摩部的截面呈圆形,按摩部呈矩形阵列布置,每两个相邻的按摩部之间的间距均相同,在枕芯下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可拆卸设置有茶包或茉莉花香包,茶包或茉莉花香包的厚度小于凹槽的深度。

本改进的枕头具有以下功效,通过按摩部对头部进行按摩,弧形边与人体颈椎生理弧度相吻合,长期睡眠不会对颈椎造成影响,下侧的茶包或茉莉花香包可促进人体睡眠,提高人体的睡眠质量,按摩效果好。

所述按摩部的外径为2-4cm,每两个相邻的按摩部之间的间距为1-3cm。作为优选,按摩部的外径为3cm,每两个相邻的按摩部之间的间距为2cm,按摩部对头部具有一定的按摩功能。

所述枕套上开设有供枕芯进入的开口,在枕套上还设置有能将所述开口封闭住的拉链。拉链的设置方便枕套的更换与清洗。

所述枕芯的材料为海绵。由于枕芯的材料为海绵,这样凹槽就具有弹性,茶包或茉莉花香包能稳定的处于凹槽中,当需要更换的时候,可将茶包或茉莉花香包从具有弹性的凹槽中取出。

所述枕芯的两端还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可放置一些小物品。

所述枕套按以下步骤制作而成:a、按下述重量比的配方制作面料涂层液,聚乙烯醇叔丁醛20-30份、癸二酸二丁酯12-15份、钛白粉5-8份、脱乙酰甲壳质6-12份、氧化镁7-10份、氧化锌1-3份、钼酸铵10-14份、柠檬酸钠14-18份、防老化剂3-5份和乙醇16-24份;b、将步骤a中各成分倒入到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20-28min,搅拌温度85-90℃,制得涂层液;c、将涂层液用刮刀刮涂在面料的外层上,涂层液厚度0.6-1.2mm;d、将涂层好的面料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烘干温度60-80℃;e、将烘干好的面料通过裁剪机进行裁剪,裁剪成所需尺寸的半成品;f、将半成品通过缝纫装置进行缝合,制得枕套。

采用以上方法,通过在面料上涂覆涂层液,通过裁剪机对其进行裁剪,通过缝纫装置进行缝合,从而可使其具有耐磨、抗菌的性能,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使用,通用性强。

所述步骤f中的缝纫装置包括缝纫座,缝纫座上具有缝纫针和压脚,缝纫座上设置有能向缝纫针输送面料的送料机构,送料机构包括定位板、上夹板、下夹板和升降板,定位板固定在缝纫座上,定位板上开设有若干限位孔,限位孔中穿设有用于定位面料的定位杆,定位板上还开设有定位槽,下夹板设置在定位槽中,升降板通过一能带动其水平移动的移动机构设置在缝纫座上,升降板上固定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上夹板相连,上夹板上具有能将下夹板定位住的定位结构。

缝纫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根据面料的外形轮廓,将定位杆插入相应的限位孔中,将下夹板放入定位板的定位槽中,将上下两层面料放在定位板上,控制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下移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带动上夹板上下移动,随着上夹板的上下移动,上夹板和面料接触,通过定位结构将下夹板定位在上夹板上,并将其输送到缝纫针处,通过移动机构带动升降板水平移动,升降板使面料水平移动,可实现连续不间断的缝合作业,生产效率高。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推杆电机、第二推杆电机、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安装板和安装架,安装架固定在缝纫座上,第一导轨水平固定在安装架上,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第一推杆电机的推杆固定在安装架上,第一推杆电机的推杆水平设置,第一推杆电机的推杆端部和第一滑块相连,安装板固定在第一滑块上,第二导轨水平固定在安装板上,且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相互垂直,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二导轨上,第二推杆电机的推杆固定在安装板上,第二推杆电机的推杆水平设置,第二推杆电机的推杆端部和第二滑块相连,上夹板通过连杆固定在第二滑块上。

当需要使升降板水平移动时,控制第一推杆电机的推杆左右移动,第一推杆电机的推杆带动第一滑块左右移动,第一滑块带动安装板左右移动,控制第二推杆电机的推杆前后移动,第二推杆电机的推杆带动第二滑块前后移动,第二滑块带动连杆前后移动,连杆带动上夹板前后移动,从而可使升降板水平移动。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电磁铁和铁片,铁片固定在下夹板上,电磁铁固定在上夹板上,电磁铁能将铁片吸持住。

当需要将下夹板定位在上夹板上时,通过电磁铁将铁片吸持住,从而可将下夹板定位在上夹板上,定位快速。

所述缝纫座上设置有能对面料边沿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导向轮和定位架,定位架固定在缝纫座上,且定位架位于压脚侧部,定位架上设置有下压气缸,下压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导向轮通过连接架和下压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相连,导向轮端部和伺服电机相连。

采用以上结构,控制下压气缸的活塞杆上下移动,下压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导向轮上下移动,通过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导向轮转动,从而导向轮可对面料边沿进行导向,使其顺利进入到压脚处,导向效果好。

所述导向轮的材料为橡胶,导向轮侧面上具有凸出的若干防滑部。

所述缝纫座上设置有能使面料边沿展开的辅助吹气结构,辅助吹气结构包括输气管和风机,下夹板内具有工作腔,下夹板四侧开设有若干与工作腔相连通的出气孔,输气管一端和工作腔相连通,输气管另一端和风机相连通,风机固定在下夹板上。

采用以上结构,开启风机,通过输气管将外界空气输送到出气孔中,在气流的作用下,可使面料边沿展开,展开效果好。

所述输气管中还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流量调节阀可调节输气管中的流量大小,调节方便。

所述缝纫座上还设置有翻面结构,翻面结构包括放置板、第一手指气缸、第二手指气缸、翻面管和推送板,放置板固定在缝纫座上,放置板上开设有用于放置下夹板的放置槽,第一手指气缸固定在放置板一侧,第一手指气缸的手指端部和第一夹紧板相连,第二手指气缸与一能带动其来回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第二手指气缸的手指端部和第二夹紧板相连,推送板设置在放置板上,推送板与一能带动其来回移动的推送气缸相连,推送板上水平设置有转轴,转轴一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减速电机相连,转轴另一端和收紧盘相连,收紧盘上具有凸出的若干工作部,翻面管通过支架固定缝纫座上,且翻面管位于放置板侧部,翻面管靠近放置板的一端为输入端,翻面管另一端通过连接管和空压机相连通,翻面管内固定有安装环,翻面管内还滑动设置有导入管,导入管与一能带动其来回移动的驱动气缸相连,导入管的小口端能插入到第一手指气缸和第二手指气缸,导入管的大口端通过具有弹性的橡胶管和安装环相连通。

当需要对其进行翻面时,将缝合好的面料成品放在放置板上,控制第一手指气缸和第二手指气缸的手指动作,第一手指气缸的手指带动第一夹紧板动作,第一夹紧板将面料成品开口一侧夹住,同时,第二手指气缸的手指带动第二夹紧板动作,第二夹紧板将面料成品开口另一侧夹住,通过移动结构带动第二手指气缸移动,使面料成品开口逐渐打开;开启空压机,控制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向前移动,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导入管向前移动,使导入管插入面料成品开口中,同时,控制推送气缸的活塞杆来回动,推送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推送板来回移动,将面料成品推向翻面管,控制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收紧盘转动,收紧盘将面料成品收紧,控制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向后移动,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导入管向后移动,在气流的作用下将面料成品拉入翻面管中,从而实现翻面,翻面效率高。

所述移动结构包括第三推杆电机、导套和导杆,导杆水平固定在放置板上,导套设置在导杆上,第三推杆电机固定在缝纫座上,第三推杆电机的推杆端部和导套相连,第二手指气缸固定在导套上。

当需要使第二手指气缸来回移动时,控制第三推杆电机的推杆来回移动,第三推杆电机的推杆带动导套来回移动,导套带动推送板来回移动,从而可使第二手指气缸来回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通过按摩部对头部进行按摩,弧形边与人体颈椎生理弧度相吻合,长期睡眠不会对颈椎造成影响,下侧的茶包或茉莉花香包可促进人体睡眠,提高人体的睡眠质量,按摩效果好。

2、通过在面料上涂覆涂层液,通过裁剪机对其进行裁剪,通过缝纫装置进行缝合,从而可使其具有耐磨、抗菌的性能,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使用,通用性强。

3、通过将定位杆插入相应的限位孔中,将下夹板放入定位板的定位槽中,将上下两层面料放在定位板上,控制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带动上夹板移动,将下夹板定位在上夹板上并将其输送到缝纫针处,通过第一推杆电机的第二推杆电机使升降板水平移动,升降板使面料水平移动,可实现连续不间断的缝合作业,生产效率高。

4、通过输气管将外界空气输送到出气孔中,在气流的作用下使面料边沿展开,展开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缝纫装置拆去部分零件的剖视图。

图3是缝纫装置中翻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缝纫装置中翻面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缝纫装置中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改进的枕头拆去部分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改进的枕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缝纫座;2、导向轮;3、伺服电机;4、压脚;5、缝纫针;6、定位架;7、下压气缸;8、上夹板;9、升降气缸;10、升降板;11、定位杆;12、定位板;12a、限位孔;12b、定位槽;13、下夹板;13a、出气孔;13b、工作腔;14、铁片;15、电磁铁;16、风机;17、流量调节阀;18、输气管;19、支架;20、安装环;21、空压机;22、连接管;23、驱动气缸;24、橡胶管;25、导入管;26、翻面管;27、第一手指气缸;28、第一夹紧板;29、放置板;29a、放置槽;30、收紧盘;31、转轴;32、推送板;33、减速电机;34、推送气缸;35、第二夹紧板;36、第二手指气缸;37、导套;38、导杆;39、第三推杆电机;40、安装板;41、第二推杆电机;42、第二滑块;43、第二导轨;44、第一推杆电机;45、第一滑块;46、安装架;47、第一导轨;51、枕芯;52、按摩部;53、凹槽;54、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6、图7所示,本改良型枕头,包括枕芯51和套设在枕芯51外的枕套,枕芯51的上侧面具有若干凸出的按摩部52,在本实施例中,枕芯51的上侧面具有四十个凸出的按摩部52;枕芯51一侧部开设有弧形边,按摩部52的截面呈圆形,按摩部52呈矩形阵列布置,每两个相邻的按摩部52之间的间距均相同,在枕芯51下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凹槽53,在本实施例中,在枕芯51下侧面上开设有十八个凹槽53;凹槽53内可拆卸设置有茶包或茉莉花香包,茶包或茉莉花香包的厚度小于凹槽53的深度;按摩部52的外径为2-4cm,每两个相邻的按摩部52之间的间距为1-3cm;作为优选,按摩部52的外径为3cm,每两个相邻的按摩部52之间的间距为2cm,按摩部52对头部具有一定的按摩功能;枕套上开设有供枕芯51进入的开口,在枕套上还设置有能将开口封闭住的拉链;拉链的设置方便枕套的更换清洗;枕芯51的材料为海绵;由于枕芯51的材料为海绵,这样凹槽53就具有弹性,茶包或茉莉花香包能稳定的处于凹槽53中,当需要更换的时候,可将茶包或茉莉花香包从具有弹性的凹槽53中取出;枕芯51的两端还开设有安装槽54;安装槽54可放置一些小物品。

本改进的枕头具有以下功效,通过按摩部52对头部进行按摩,弧形边与人体颈椎生理弧度相吻合的枕头,长期睡眠不会对颈椎造成影响,下侧的茶包或茉莉花香包可促进人体睡眠,提高人体的睡眠质量。

枕套按以下步骤制作而成:a、按下述重量比的配方制作面料涂层液,聚乙烯醇叔丁醛20-30份、癸二酸二丁酯12-15份、钛白粉5-8份、脱乙酰甲壳质6-12份、氧化镁7-10份、氧化锌1-3份、钼酸铵10-14份、柠檬酸钠14-18份、防老化剂3-5份和乙醇16-24份;在本实施例中,称取聚乙烯醇叔丁醛25份、癸二酸二丁酯14份、钛白粉6份、脱乙酰甲壳质9份、氧化镁8份、氧化锌2份、钼酸铵12份、柠檬酸钠16份、防老化剂4份和乙醇20份;b、将步骤a中各成分倒入到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20-28min,搅拌温度85-90℃,制得涂层液;在本实施例中,搅拌时间24min,搅拌温度88℃;c、将涂层液用刮刀刮涂在面料的外层上,涂层液厚度0.6-1.2mm;在本实施例中,涂层液厚度0.9mm,面料为经编布,经编布为市场上可以买到的产品,经遍布具有吸水性好、清洗方便、柔软舒适的特点;d、将涂层好的面料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烘干温度60-80℃;在本实施例中,烘干温度70℃;e、将烘干好的面料通过裁剪机进行裁剪,裁剪成所需尺寸的半成品;f、将半成品通过缝纫装置进行缝合,制得枕套;采用该方法,通过在面料上涂覆涂层液,通过裁剪机对其进行裁剪,通过缝纫装置进行缝合,从而可使其具有耐磨、抗菌的性能,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使用,通用性强。

如图1所示,步骤f中的缝纫装置包括缝纫座1,缝纫座1上具有缝纫针5和压脚4,缝纫座1上设置有能向缝纫针5输送面料的送料机构,送料机构包括定位板12、上夹板8、下夹板13和升降板10,定位板12固定在缝纫座1上,定位板1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缝纫座1上;定位板12上开设有若干限位孔12a,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孔12a的数量为三十个,限位孔12a分布在定位板12上表面的四周;限位孔12a中穿设有用于定位面料的定位杆11,定位板12上还开设有定位槽12b,下夹板13设置在定位槽12b中,升降板10通过一能带动其水平移动的移动机构设置在缝纫座1上,升降板10上固定有升降气缸9,升降板10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有升降气缸9;升降气缸9的活塞杆竖直向下,升降气缸9的活塞杆端部和上夹板8相连,升降气缸9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和上夹板8相连;上夹板8上具有能将下夹板13定位住的定位结构。

如图1、图5所示,移动结构包括第一推杆电机44、第二推杆电机41、第一导轨47、第二导轨43、第一滑块45、第二滑块42、安装板40和安装架46,安装架46固定在缝纫座1上,第一导轨47水平固定在安装架46上,第一滑块45设置在第一导轨47上,第一推杆电机44的推杆固定在安装架46上,第一推杆电机44的推杆水平设置,第一推杆电机44的推杆端部和第一滑块45相连,安装板40固定在第一滑块45上,第二导轨43水平固定在安装板40上,且第二导轨43与第一导轨47相互垂直,第二滑块42设置在第二导轨43上,第二推杆电机41的推杆固定在安装板40上,第二推杆电机41的推杆水平设置,第二推杆电机41的推杆端部和第二滑块42相连,上夹板8通过连杆固定在第二滑块42上。

如图2所示,定位结构包括电磁铁15和铁片14,铁片14固定在下夹板13上,铁片1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下夹板13上;电磁铁15固定在上夹板8上,电磁铁15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上夹板8上;电磁铁15能将铁片14吸持住。

如图1所示,缝纫座1上设置有能对面料边沿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导向轮2和定位架6,定位架6固定在缝纫座1上,定位架6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缝纫座1上;且定位架6位于压脚4侧部,定位架6上设置有下压气缸7,下压气缸7固定在定位架6上;下压气缸7的活塞杆竖直向下,导向轮2通过连接架和下压气缸7的活塞杆端部相连,导向轮2端部和伺服电机3相连,伺服电机3固定在连接架上,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和导向轮2端部相连;采用该结构,控制下压气缸7的活塞杆上下移动,下压气缸7的活塞杆带动导向轮2上下移动,通过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带动导向轮2转动,从而导向轮2可对面料边沿进行导向,使其顺利进入到压脚4处,导向效果好;导向轮2的材料为橡胶,导向轮2侧面上具有凸出的若干防滑部,在本实施例中,防滑部的数量为二十个。

如图2所示,缝纫座1上设置有能使面料边沿展开的辅助吹气结构,辅助吹气结构包括输气管18和风机16,下夹板13内具有工作腔13b,下夹板13四侧开设有若干与工作腔13b相连通的出气孔13a,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孔13a的数量为二十个;输气管18一端和工作腔13b相连通,输气管18另一端和风机16相连通,风机16固定在下夹板13上,风机16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下夹板13上;采用该结构,开启风机16,通过输气管18将外界空气输送到出气孔13a中,在气流的作用下,可使面料边沿展开,展开效果好。

如图2所示,输气管18中还设置有流量调节阀17;采用该结构,通过流量调节阀17可调节输气管18中的流量大小,调节方便。

如图3、图4所示,缝纫座1上还设置有翻面结构,翻面结构包括放置板29、第一手指气缸27、第二手指气缸36、翻面管26和推送板32,放置板29固定在缝纫座1上,放置板29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缝纫座1上;放置板29上开设有用于放置下夹板13的放置槽29a,第一手指气缸27固定在放置板29一侧,第一手指气缸27的手指端部和第一夹紧板28相连,第二手指气缸36与一能带动其来回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第二手指气缸36的手指端部和第二夹紧板35相连,推送板32设置在放置板29上,推送板32与一能带动其来回移动的推送气缸34相连,推送板32上水平设置有转轴31,转轴31一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减速电机33相连,转轴31另一端和收紧盘30相连,收紧盘30上具有凸出的若干工作部,在本实施例中,工作部的数量为六个;翻面管26通过支架19固定缝纫座1上,且翻面管26位于放置板29侧部,翻面管26靠近放置板29的一端为输入端,翻面管26另一端通过连接管22和空压机21相连通,翻面管26内固定有安装环20,翻面管26内还滑动设置有导入管25,导入管25与一能带动其来回移动的驱动气缸23相连,导入管25的小口端能插入到第一手指气缸27和第二手指气缸36,导入管25的大口端通过具有弹性的橡胶管24和安装环20相连通。

如图4所示,移动结构包括第三推杆电机39、导套37和导杆38,导杆38水平固定在放置板29上,导杆38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放置板29上;导套37设置在导杆38上,第三推杆电机39固定在缝纫座1上,第三推杆电机39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缝纫座1上;第三推杆电机39的推杆端部和导套37相连,第二手指气缸36固定在导套37上。

缝纫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根据面料的外形轮廓,将定位杆11插入相应的限位孔12a中,将下夹板13放入定位板12的定位槽12b中,将上下两层面料放在定位板12上,控制升降气缸9的活塞杆上下移动,升降气缸9的活塞杆带动上夹板8上下移动,随着上夹板8的上下移动,上夹板8和面料接触,通过电磁铁15将铁片14吸持住,将下夹板13定位在上夹板8上,并将其输送到缝纫针5处;控制第一推杆电机44的推杆左右移动,第一推杆电机44的推杆带动第一滑块45左右移动,第一滑块45带动安装板40左右移动,控制第二推杆电机41的推杆前后移动,第二推杆电机41的推杆带动第二滑块42前后移动,第二滑块42带动连杆前后移动,连杆带动上夹板8前后移动,使升降板10水平移动,升降板10使面料水平移动,可实现连续不间断的缝合作业;将缝合好的面料成品放在放置板29上,控制第一手指气缸27和第二手指气缸36的手指动作,第一手指气缸27的手指带动第一夹紧板28动作,第一夹紧板28将面料成品开口一侧夹住,同时,第二手指气缸36的手指带动第二夹紧板35动作,第二夹紧板35将面料成品开口另一侧夹住,控制第三推杆电机39的推杆来回移动,第三推杆电机39的推杆带动导套37来回移动,导套37带动推送板32来回移动,使面料成品开口逐渐打开;开启空压机21,控制驱动气缸23的活塞杆向前移动,驱动气缸23的活塞杆带动导入管25向前移动,使导入管25插入面料成品开口中,同时,控制推送气缸34的活塞杆来回动,推送气缸34的活塞杆带动推送板32来回移动,将面料成品推向翻面管26,控制减速电机33的输出轴转动,减速电机33的输出轴带动转轴31转动,转轴31带动收紧盘30转动,收紧盘30将面料成品收紧,控制驱动气缸23的活塞杆向后移动,驱动气缸23的活塞杆带动导入管25向后移动,在气流的作用下将面料成品拉入翻面管26中,实现翻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