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0508发布日期:2019-09-17 22:4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家用电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家用电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运转结束之后能够自动打开门体的家用电器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洗衣机、洗碗机等的家用电器装置,经常需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运转。用户如果没能在运转结束之后及时打开门体,则会使电器装置内部继续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霉菌和细菌容易快速增长,从而导致电器装置内部发臭、发霉,使得已经清洁完毕的衣物、餐具上的细菌持续增长,再次受到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能够改善以上所述的已经清洁完毕的衣物、餐具等再次受到污染的问题的家用电器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门体组件,其开闭自如地设置于所述主体组件;锁定部件,其能够将所述门体组件锁定于所述主体组件;控制部,其在所述家用电器装置的运转结束之后,使所述锁定部件解除对所述门体组件的锁定;以及施力部件,用于对所述门体组件施加使所述门体组件打开的方向上的力,在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锁定部件解除对所述门体组件的锁定之后,所述施力部件使所述门体组件打开。

在上述家用电器装置的运转结束之后,控制部自动使锁定部件解除对门体组件的锁定,施力部件使门体组件打开,降低电器装置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从而降低已经清洁完毕的衣物、餐具等再次受到污染的风险。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衣物处理装置;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衣物处理装置中的控制部和锁定部件;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锁定部件的锁定状态;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锁定部件的解锁状态;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的结构;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的结构;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在门体组件闭合时的状态;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在门体组件打开时的状态;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限位部件;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限位部件的第一状态;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限位部件的第二状态;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限位部件的第三状态;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连杆结构在门体组件闭合时的状态;以及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连杆结构在门体组件打开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此外,本申请中使用的“水平”和“垂直”等并不仅限于严格意义上的水平和垂直,也包括以一定的角度倾斜但是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的情况。

下面,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滚筒洗衣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烘干机、洗涤烘干机等其他衣物处理装置以及洗碗机等其他家用电器装置。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衣物处理装置1具备锁定部件10、门体组件20和主体组件30。其中,在主体组件30的前面板具有用于投入和取出衣物的开口,门体组件20开闭自如地设置于主体组件30,能够打开和覆盖主体组件30的开口,锁定部件10能够将门体组件20锁定于主体组件30,使得用户无法打开门体组件20。

衣物处理装置1还具备如图2所示的控制部40。该控制部40可以设置于门体组件20,也可以设置于主体组件30,也可以一部分设置于门体组件20、另一部分设置于主体组件30。该控制部40用于对衣物处理装置1的洗涤、漂洗、脱水等的运转进行控制,并且还被配置为能够对锁定部件10进行控制。在本发明中,控制部40被配置为在衣物处理装置1的运转结束之后,使锁定部件10解除对门体组件的锁定。由此,使得衣物处理装置1内部不再形成密闭空间,利用从外部进入的空气使衣物处理装置1内部的温度和湿度降低,从而降低衣物处理装置1中处理完毕的衣物被再次污染的风险。

锁定部件10的结构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结构,本发明对此并不做任何限制。在本申请中,示例性地采用本领域熟知的锁舌与锁孔配合来进行锁定的结构,以该结构为例进行说明。锁定部件10可以包括设置于门体组件20的锁舌101和设置于主体组件30的锁孔102。如图3所示,当锁舌101被插入锁孔102时,门体组件20被锁定于主体组件30。如图4所示,当衣物处理装置1的运转结束之后,控制部40使未示出的电动机等动作,驱动锁舌101旋转,并从锁孔102脱出,从而解除对门体组件20的锁定。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所描述的示例。可选地,锁舌101和锁孔102可以交换位置,即锁舌101设置于主体组件30,锁孔102设置于门体组件20;锁舌101和锁孔102也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合适的结构。

此外,衣物处理装置1还包括用于对门体组件20施加使门体组件20打开的方向上的力的施力部件。在控制部40使锁定部件10解除对门体组件20的锁定之后,施力部件可以使门体组件20打开,以扩大门体组件20的打开幅度,进一步降低衣物处理装置1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该施力部件可以是用于将门体组件20开闭自如地设置于主体组件30的铰链。该铰链可以设置在门体组件20的与锁定组件10相反的一侧。图5-8示出了能够用作施力部件的铰链200的一个示例。

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铰链200具备:第一转轴240、第二转轴260、转动部230、第一连接部210、扭簧220、第二连接部250、以及加强部270。

第二转轴260与第一转轴240平行(包括大致平行)地配置。

转动部230的一端在沿第一转轴轴向的两个位置处安装于第一转轴240,与该一端相反的另一端在两个位置处安装于第二转轴260,在该一端至另一端间具备沿弧形形状延伸的弧形延伸部2301,该转动部230能够以第一转轴240为中心轴进行转动。

第一连接部210的一端安装于第一转轴240,与该一端相反的另一端的边缘部2101呈向第一转轴240突出的弧形形状,该边缘部2101在第一转轴240的轴向上的中央部与两端相比更接近第一转轴240。在该边缘部在第一转轴240的轴向上的两端具备向与第一转轴240垂直的方向突出、且沿着向与转动部230的弧形延伸部2301的凸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凸出的弧线延伸的延伸部2102,在该延伸部2102的前端具备作为第一固定部的螺纹部2103,能够利用螺钉,通过螺纹部2103进行第一连接部210的固定。该第一连接部210示例性地为铝合金或者锌合金的金属铸件。此外,在第一连接部210的与转动部230相对的位置还设置有用于与转动部230抵接以限制转动部230进一步转动的限制部2104(图7、8中示出)。该限制部2104被设置为至少一部分向转动部230凸出。

扭簧220安装于第一转轴240的安装转动部230的两个位置之间的位置。扭簧220的摆动臂221卡合于转动部230,扭簧220的固定臂222卡合于第一连接部210。通过这样设置扭簧220,扭簧力作用于转动部230而使在对门体组件20的锁定被解除时转动部230转动并带动门体组件20打开,从而使铰链200能够作为施力部件起作用。

第二连接部250的一端安装于第二转轴260,能够以第二转轴260为中心轴进行转动。该第二连接部250的与该一端相反的另一端的边缘部2501呈向第二转轴260突出的弧形形状,该边缘部2501在第二转轴260的轴向上的中央部与两端相比更接近第二转轴260。该边缘部2501的弧形形状可以与边缘部2101的弧形形状大致相同也可以不同。在该边缘部2501的两端部具备作为第二固定部的螺纹部2502,能够利用螺钉,通过该螺纹部2502来进行第二连接部250的固定。

加强部270安装于第一转轴240的两端部,能够以第一转轴240为中心轴进行转动。该加强部270大致呈l形状,包括相互垂直且通过曲线部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安装于第一转轴240。在该加强部270的第二部分形成有作为第三固定部的螺纹部2701,能够利用螺钉,通过螺纹部2701来进行加强部270的固定。

以下参考图7、8说明铰链200安装在衣物处理装置1时的状况。如图7所示,安装于主体组件30的前表面侧的前面板100包括面板部1001、环状凹部1002、开口部1003、凸缘1004和竖起部1005。面板部1001大致平坦,构成在用户打开门体组件20时看到的主体组件的前表面。环状凹部1002与门体组件20的形状相适应地向洗衣机内部凹进,用于在门体组件20关闭时容纳门体组件20。在该环状凹部1002中形成有供铰链200的转动部230穿过的开口10021。开口部1003被环状凹部1002包围,与未示出的滚筒的开口相对,并与滚筒的开口的形状相同地形成为大致圆形,用于供用户取出和放入洗涤物。凸缘1004从面板部1001的外边缘与面板部1001垂直地向洗衣机内部延伸,可以仅形成在安装铰链200所需的位置,也可以在面板部1001的一边或者整周形成。竖起部1005从凸缘1004的与面板部1001相反侧的边缘与面板部1001平行地向开口部1003侧延伸,可以仅形成在安装铰链200所需的位置,也可以在凸缘1004的一边或者整周形成。可选地,面板部1001、环状凹部1002、开口部1003、凸缘1004和竖起部1005可以一体地形成。

门体组件20开闭自如地覆盖前面板的开口部1003,具备随着趋向洗衣机内部而截面积变小的凸部。门体组件20可以包括窗构件以及用于固定该窗构件的前板和后板。与开口部1003类似,窗构件与滚筒的开口的形状相匹配地形成为具有圆形截面。在门体组件20关闭时,该窗构件与开口部1003、滚筒的开口相对,用户可以通过窗构件和开口部1003,观察滚筒内的洗涤物的状态。

铰链200的第一连接部210和加强部270固定于主体组件30的前面板,第二连接部250固定于门体组件20,从而将门体组件20开闭自如地安装于主体组件30。铰链200安装于前面板的背侧,因而当用户打开门体组件20时仅能观察到从开口10021伸出的转动部230,无法观察到第一连接部210、扭簧220、第一转轴240和加强部270等。

第一转轴240配置在前面板100的面板部1001和凸缘1004的连接部处。第一连接部210从第一转轴240沿着面板部1001延伸至面板部1001与环状凹部1002的连接部处,第一连接部210的边缘部2101形成为与环状凹部1002的外边缘的形状相匹配并沿着环状凹部1002的外边缘延伸,第一连接部210的延伸部2102形成为与环状凹部1002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并沿着环状凹部1002的背面延伸,第一连接部210利用螺钉通过螺纹部2103而固定于环状凹部1002。加强部270以与第一连接部210垂直的方式固定安装于第一转轴240,加强部270的第一部分沿着凸缘1004配置,第二部分沿着竖起部1005配置,并利用螺钉通过螺纹部2701而固定于竖起部1005。

如图7所示,在门体组件20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扭簧220处于变形状态。因而,一旦对门体组件20的锁定被解除,扭簧220的扭簧力得以释放,摆动臂221推动转动部230转动,并带动门体组件20打开,切换为图8所示的状态。

以上例示了能够进行两段式打开、打开幅度更大的两轴式铰链。但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单轴式铰链同样能够作为施力部件起作用。可选地,作为施力部件的单轴式铰链可以包括:一个转轴;第一连接部,其安装于该转轴并固定于主体组件30;第二连接部,其安装于该转轴并固定于门体组件20,该第二连接部能够以该转轴为中心轴进行转动;以及扭簧,其包括与第一连接部卡合的固定臂和与第二连接部卡合的摆动臂。可以设置为在门体组件20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扭簧处于变形状态。在控制部40使锁定部件10解除对门体组件20的锁定之后,扭簧释放扭簧力,摆动臂推动第二连接部绕转轴转动,并带动门体组件20打开。

除了如上所述的铰链中的扭簧以外,还可以利用其他形式的弹性构件来实现上述施力部件,只要该弹性构件在门体组件20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处于变形状态,在控制部40使锁定部件10解除对门体组件20的锁定之后,该弹性构件能够利用其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使门体组件20打开即可。

可选地,该弹性构件可以包括设置于门体组件20和主体组件30之间、且固定于门体组件20侧或者主体组件30侧的弹簧。该弹簧在门体组件20处于闭合状态时,被门体组件20和主体组件30所挤压,处于压缩状态。在对门体组件20的锁定被解除之后,该弹簧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得以释放,推动门体组件20打开。

除了上述弹性构件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上述施力部件。可选地,施力部件包括电动机和致动部,该致动部在电动机的驱动下,对门体组件20施力,使门体组件20打开。该电动机和致动部可以设置于门体组件20也可以设置于主体组件30。该致动部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结构。

可选地,该致动部可以是在电动机的驱动下朝向门体组件20或者主体组件30伸出的杆状构件,通过直接推动门体组件20或者推压主体组件30所得到的反作用力,使门体组件20打开。

此外,在以上例示的内容中,施力部件仅为一个,但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施力部件可以设置多个。本发明对于施力部件的结构、位置和/或数量不作任何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适的设置,只要能够对门体组件20施加使门体组件20打开的方向上的力即可。

实施例2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用于限制门体组件20和主体组件3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限位部件300。利用该限位部件300,能够使门体组件20相对于主体组件30稳定在除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以外的规定位置,避免由于运转结束之后门体组件20突然大幅度打开以及门体组件20处于自由状态而发生安全事故或者碰伤门体组件20。

如图9所示,限位部件300与锁定部件10沿上下方向排列设置。如图9-12所示,该限位部件300具备:磁铁构件301、壳体302、罩303、弹簧304、销轴305、弹簧306以及套筒307。其中,磁铁构件301、壳体302、罩303以及弹簧304作为一个整体,以磁铁构件301的平坦的底面3011从形成于主体组件30的前面板的贯通孔露出的方式固定安装于主体组件30的前面板的背侧31。

磁铁构件301由大致立方体形状的磁铁、和不隔绝磁性且包覆磁铁周围的包覆壳体构成。该磁铁构件301的作为一侧端面的底面3011形成为大致平坦的面,在与该一侧端面相反的端面的顶面,在大致中心位置形成有凸部3012。在该磁铁构件301的高度方向上的规定位置,以遍及四个侧面整周的方式形成有凸部3013。

壳体302形成为大致方形的有底筒状,在底面3021形成有开口形状与磁铁构件301的底面形状大致相同且开口面积比磁铁构件301的截面面积稍大的开口部,磁铁构件301的凸部3013以下的部分能够通过壳体302的底面3021的开口部,凸部3013被底面3021阻挡而不会通过开口部。

罩303也形成为大致方形的有底筒状,以筒壁3032包围壳体302的筒壁3022且顶面3031覆盖壳体302的开口的方式覆盖壳体302。在顶面3031的与磁铁构件301相向的面,在与磁铁构件301的凸部30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凸部3033。

弹簧304以自然的状态一端固定于磁铁构件301的凸部3012,另一端固定于罩303的凸部3033。

磁铁构件301能够通过壳体302的底面3021的开口部移动,通过凸部3013与壳体的底面3021的抵接,能够阻止磁铁构件301的移动。与该磁铁构件301连接的弹簧304能够随着磁铁构件301的移动而弹性变形。

此外,销轴305、弹簧306以及套筒307作为一个整体固定安装于门体组件20的与主体组件30相向的一侧。在门体组件20的背侧板21具有大致圆形的开口,从该开口向远离主体组件30且与背侧板21大致垂直的方向形成有竖起部22,在该竖起部22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凸缘23和凸缘24。

销轴305、弹簧306以及套筒307被插入由竖起部22围出的空间,销轴305的顶面3051位于凸缘23的与主体组件30相向的一侧,能够通过与凸缘23抵接而被限制朝向与磁铁构件301相反的一侧移动,弹簧306位于凸缘23的远离主体组件30的一侧,也能够通过与凸缘23抵接而被限制朝向磁铁构件301侧移动,套筒307的凸缘部3072能够通过与凸缘24抵接而被限制朝向与磁铁构件301相反的一侧移动。

销轴305具备:顶面3051,其形成为大致圆形平板状,俯视时的面积小于磁铁构件301的平坦的底面3011的面积;轴部3052,其在顶面3051的一面,形成为直径小于顶面3051的直径的圆柱形;细径部3054,其在轴部3052的远离顶面3051的一端侧以比轴部3052的直径小的直径形成为圆柱形,以及连接部3053,其在细径部3054的远离轴部3052的一端侧,以比轴部3052的直径小且比细径部3054的直径大的直径形成为圆柱形,用于与套筒307连接。

该销轴305的顶面3051与磁铁构件301的平坦的底面3011相向地配置,至少该顶面3051由能够通过磁力与磁铁构件301相互吸引的材料形成。在销轴305的顶面3051与磁铁构件301的底面3011相互接合的状态下,相互之间能够提供例如30牛顿以上的磁性吸引力。在该销轴305的轴部3052和细径部3054能够将弹簧306以自然的状态安装。

弹簧306以自然的状态安装于销轴305。

套筒307具备筒状部3071和凸缘部3072。筒状部3071具备与销轴305的连接部3053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内径,通过过盈配合与销轴305的连接部3053连接,来将连接部3053固定。凸缘部3072在筒状部3071的一端,向径向外侧突出。在销轴305的连接部3053被固定于套筒307的筒状部3071的情况下,该凸缘部3072隔着细径部3054与销轴305的轴部3052的端面相向。

上述结构的限位部件300具有:磁铁构件301与销轴305的顶面3051通过磁力相互吸引而相互接合且弹簧304、306处于自然的状态的作为初始状态的第一状态(图10);磁铁构件301与销轴305的顶面3051通过磁力相互吸引而相互接合且弹簧304、306发生弹性形变的第二状态(图11);以及磁铁构件301与销轴305分离的第三状态(图12)。

在该衣物处理装置1中,限位部件300如下这样发挥作用。

在衣物处理装置1的门体组件20处于闭合位置的情况下,限位部件300处于图10所示的第一状态。

在衣物处理装置1的运转结束之后控制部40使锁定部件10解除对门体组件20的锁定的情况下,施力部件对门体组件20施加力来使门体组件20转动打开。随着门体组件200转动打开,设置于门体组件20的竖起部22的凸缘23压缩弹簧306,且通过压缩弹簧306施加于销轴305、进一步施加到磁铁构件301的力,弹簧304被拉伸。在门体组件20打开规定角度的情况下,即,在磁铁构件301和销轴305行进了最大的行程时,成为图11所示的第二状态。

该弹簧304还作为缓冲构件而发挥作用,使门体组件20在自动打开时减速以防止门体组件20速度过大挣脱磁铁构件301的吸引力,还能够在门体组件20关闭时进行缓冲来防止磁铁构件301直接撞击安装构件,从而保护磁铁构件301并且防止产生噪音。

在该第二状态下,磁铁构件301的平坦的底面3011仍然与销轴305的顶面3051相接合,且磁铁构件301的凸部3013与壳体302的底面3021抵接而移动被限制,此时,通过施力部件施加给弹簧304、306的向打开门体组件20的方向的力大于或等于弹簧304、306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向关闭门体组件20的方向的力,小于弹簧304、306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向关闭门体组件20的方向的力同磁铁构件301与销轴305的磁性吸引力之和。

在该状态下,通过磁铁构件301同销轴305的磁性吸引力而使门体组件20稳定地固定于该转动角度,例如使门体组件20与主体组件30之间的最大间隙达到20mm的角度。

在要从该状态进一步打开门体组件20的情况下,需要向门体组件20打开方向对门体组件20施加超过弹簧304、306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向关闭门体组件20的方向的力同磁铁构件301与销轴305的磁性吸引力之和减去通过铰链施加给弹簧304、306的向打开门体组件20的方向的力所得到的差的力(例如30牛顿),在施加了这样的力时,磁铁构件301的底面3011同销轴305的顶面3051分离而限位部件300成为第三状态。

此时,门体组件20成为能够自由转动的状态,磁铁构件301在弹簧304的回弹力的作用下返回到底面3011与主体组件30的前面板大致处于同一面的初始位置,销轴305在弹簧306的回弹力的作用下返回到顶面3051与门体组件20的背侧板21大致处于同一面的初始位置。

这样,在限位部件300处于第三状态而门体组件20能够自由转动的状态下,磁铁构件301和销轴305在弹簧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恢复而不会突出到主体组件30的前面板和门体组件20的背侧板,因而既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也增强了衣物处理装置整体的外观美观度。

在关闭门体组件20时,开始能够转动自如地转动门体组件20。随着将门体组件20返回而磁铁构件301与销轴305之间的磁性吸引力相互作用,向相互接合的方向移动,此时弹簧304被拉伸而弹性变形,销轴305的移动速度快于门体组件20的移动速度而弹簧306被门体组件20的凸缘23抵压变形。

弹簧304和弹簧306弹性变形,限位部件300成为图11所示的第二状态,如之前所述那样,门体组件20在限位部件30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在规定的角度。

在进一步关闭门体组件20时,需要向关闭门体组件20的方向施加的力例如超过施力部件向门体组件20施加的打开方向的力,克服施力部件的打开方向的力来关闭门体组件20。

这样,通过使用限位部件300,能够使衣物处理装置1的门体组件20在关闭位置与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的规定位置稳定地固定,避免由于运转结束之后门体组件20突然大幅度打开以及门体组件20处于自由状态而发生安全事故或者碰伤门体组件20。可选地,限位部件300可以使门体组件20与主体组件30之间存在一定缝隙、例如20mm,从而实现衣物处理装置1的内部与外界空气的自由交换,能够进行透气以及杀菌。

例如,通过实验可知,在衣物处理刚完成时衣物处理装置1中的菌落群数为100个左右,在该状态下关闭门体组件的情况下,经过规定时间菌落群数变为800个左右,在门体组件相对于主体组件以规定位置打开的情况下,经过规定时间菌落群数下降到20个左右,在门体组件完全打开的情况下,经过规定时间菌落群数下降到0个左右。

以上,对限位部件300进行了示例性的说明。其中,作为第一接合构件和第二接合构件的示例,以上例示了磁铁构件301以及销轴305和套筒307;作为止动构件的示例,以上例示了凸部3013和底面3021的围绕开口部的壁部以及凸缘部3072和凸缘23;作为复位构件的示例,以上例示了弹簧304和弹簧306。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形。

也可以是,仅设置止动构件,而取消复位构件。例如,取消弹簧304和306。也可以是,保留弹簧304和306同时用作止动构件和复位构件,而取消凸部3013和底面3021的围绕开口部的壁部以及凸缘部3072和凸缘23。在这种情况下,在弹簧304和306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等于相互接合的磁铁构件301以及销轴305和套筒307所受到的力时,限制磁铁构件301以及销轴305和套筒307进一步移动,起到作为止动构件的作用。

也可以是,将磁铁构件301以及销轴305和套筒307中的一个固定设置于主体组件30或者门体组件20,而使磁铁构件301以及销轴305和套筒307中的另一个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于门体组件20或者主体组件30。

也可以是,使限位部件300的位于主体组件30和门体组件20侧的结构相同,例如,可以针对主体组件30和门体组件20侧的结构,均采用以上针对主体组件30侧例示的结构和针对门体组件20侧例示的结构中的任意一个。

也可以是,在以上示例中,代替弹簧304、306而使用能够弹性变形的绳体等弹性体。

也可以是,在以上示例中,省略弹簧304、306中的某一方。

也可以是,在以上示例中,构成磁铁构件301的磁铁为三明治磁铁,通过通电而产生磁性的电磁铁等,只要能够产生磁力则不进行特别限定。

在以上示例中,以销轴305的顶面3051与磁铁构件301的底面3011相互提供30牛顿以上的磁性吸引力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能够根据需要任意地进行设定。

在以上示例中,以磁铁构件301的底面为大致正方形、销轴305的顶面为大致圆形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对这些构件的底面、顶面等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根据需要任意地设定。

在以上示例中,以初始状态下弹簧304、306处于自然状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作为初始状态的第一状态下弹簧304和弹簧306中的至少一方为非自然状态,而处于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第二状态是弹簧进一步弹性变形或者恢复为自然状态的状态。例如,能够通过在壳体302的筒壁3022的内侧面设置突出部,通过将磁铁构件301限制在该突出部与壳体302的底面3021之间,来调整弹簧304的状态,能够通过调整销轴305的轴部3052的长度来调整弹簧306的初始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需要来对初始状态下的弹簧的状态以及设置弹簧状态的方式进行任意地设定。

也可以是,代替磁铁构件301以及销轴305和套筒307,使用锁舌和锁孔、或卡扣和凸缘等分别作为第一接合构件和第二接合构件,使第一接合构件和第二接合构件以相互卡合等的其他方式相互接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衣物处理装置1的控制或者用户的手动操作等,实现第一接合构件和第二接合构件的分离。此外,如果本发明的应用环境并不要求第一接合构件和第二接合构件的分离,则也可以设置为第一接合构件和第二接合构件以不可分离的方式相互接合。

在以上示例中,将磁铁构件301和弹簧304安装于主体组件30,将销轴305、套筒307和弹簧306安装于门体组件20,但也可以反向进行安装。

例如,作为一个变形例,也可以是,将销轴305以顶面3051和轴部3052的至少一部分突出到主体组件30的前面板的方式安装于主体组件30的前面板的背侧,将磁铁构件301和弹簧304安装于机门组件20。在反向安装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以上示例中,限位部件300的安装位置不限定于锁定部件10的上方,能够根据需要设置在任意位置。

另外,在以上示例中,使门体组件20与主体组件30之间的最大间隙达到20mm,但不限定于此,能够根据需要,通过调整限位部件300的限位构件、例如弹簧304、106的行程来调整为小于20mm或者大于20mm。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一个部件同时实现施力部件和限位部件的功能。如图13、14所示,施力部件可以包括电动机(未示出)和致动部,该致动部可以为连杆结构280。连杆结构280的一端设置于门体组件20,另一端设置于主体组件30。连杆结构280可以在电动机的驱动下进行变形来使门体组件20相对于主体组件30移动(作为施力部件起作用),同时可以将门体组件20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以使门体组件20相对于主体组件30稳定在除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以外的规定位置(作为限位部件起作用)。

图13示出在门体组件2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连杆结构280,图14示出在对门体组件20的锁定被解除之后,在电动机的驱动下,连杆机构280往外推门体组件20,从而使门体组件20打开,并且将门体组件20保持在当前位置。可以在门体组件20的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连杆结构280,从而实现如图14所示的门体组件20相对于主体组件30向外平移的效果。

连杆结构280仅仅是本实施例的致动部的一个示例,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本实施例的致动部还可以是在电动机的驱动下进行伸长和缩短的结构,或者在电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胀大和缩小的结构。此外,致动部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也并不受限,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并且可以设置在任意合适的位置,例如设置在铰链附近或者设置在锁定部件附近。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