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家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9951发布日期:2018-11-02 22:0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分体式家用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和便携式。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2012年9月我国家用吸尘器产量是740.5万台。动力部分:吸尘器电机和调速器。调速器分手控、机控。电机:有铜线电机和铝线电机之分。铜线电机有耐高温、寿命长、单次操作时间长等优点,但价格较铝线比较高;铝线电机有着价格低廉的特点,但是耐温性较差、熔点低、寿命不及铜线长。调速器:手控式一般为风门调节;机控式为电源式手持按键或红外线调节。过滤系统:尘袋、前过滤片、后过滤片。按过滤材料不同又分:纸质、布质、sms、海帕(hepa高效过滤材料)。

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吸尘器电机高速旋转,从吸入口吸入空气,使尘箱产生一定的真空,灰尘通过地刷、接管、手柄、软管、主吸管进入尘箱中的滤尘袋,灰尘被留在滤尘袋内,过滤后的空气再经过一层过滤片进入电机,这层过滤片是防止尘袋破裂灰尘吸入电机的一道保护屏障,进入电机的空气经电机流出,由于电机运行中碳刷不断的磨损,因此流出吸尘器前又加了一道过滤。

而吸尘器存在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在一些边角或障碍物的干扰下,由于吸头较大,所以整个吸面在障碍物的阻碍下会出现死角,影响边角的清洁效果,导致边角容易积灰,而不同障碍物、边角的形状不同,所以不能统一进行处理,而改变吸头的大小势必对清洁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家用吸尘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家用吸尘器,包括底座和吸头组件,底座设置有吸尘电机以及过滤装置,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滚轮以使所述底座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水平运动,所述吸头组件包括进气波纹管以及吸头本体,所述吸头本体通过进气波纹管连接于所述底座;

所述吸头本体包括有握持部、固定部、测距单元以及调节部;

所述握持部套设于所述进气波纹管,所述握持部和所述波纹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波纹管的进气口,所述固定部包括若干固定板以及弹性包覆层,所述固定板均固定于所述弹性包覆层上,所述弹性包覆层连接所述握持部并在内部形成调节腔,所述调节部包括若干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平行分布于所述调节腔内部,所述调节杆包括相互套设并滑移连接的第一套杆、第二套杆以及调节件,所述第一套杆固定于所述握持部,所述第二套杆于所述固定板一一对应并与所述固定板固定,所述调节件受控于一对应的触发信号以调节所述调节杆的长度,每一所述固定板设置一所述测距单元,所述测距单元用于检测对应的固定板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输出对应的采样距离值;

所述吸头本体还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吸头本体的位移并输出位移变量,当位移变量大于预设的基准位移量时,所述控制器执行预设的控制策略,所述控制策略包括

获取每一测距单元对应的采样距离值,并对应每一测距单元配置一基准距离值,计算每一测距单元对应的采样距离值和所述基准距离值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控制对应的调节杆工作以使所述测距单元的采样距离值趋近于所述的基准距离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杆与所述固定板之间通过一橡胶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腔填充有柔性工质,所述柔性工质受挤压时产生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包覆有防撞橡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之间通过弹性金属件连接,所述弹性金属件向背离所述握持部的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回收策略,当所述控制器完成所述控制策略后执行所述回收策略,所述回收策略包括

获取调节杆中长度最短的调节杆的长度值,控制所有所述调节杆工作以使长度等于所获取的长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设置为圆环形,所述固定板至少设置为12个,所述测距单元以及所述调节部的数量对应所述固定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杆和所述握持部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这样设置,首先结构的设置使得整个固定部相对于握持部的距离可调节,这样吸头本体的端面的形状就可以根据调节杆的伸长或缩短而进行变化,而又通过测距单元进行距离检测,就可以获取实际的距离变化量,这样就可以调节使得整个固定部尽可能贴合被吸面,这样一来,无论是障碍物还是角落等不平整的结构,都能提高清洁效果,而保证清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分体式家用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一种分体式家用吸尘器的吸头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一种分体式家用吸尘器的吸头本体主视图;

图4:本发明一种分体式家用吸尘器的控制结构拓扑图。

附图标记:100、底座;110、进气波纹管;111、进气口;200、握持部;300、固定部;310、固定板;320、弹性包覆层;321、调节腔;322、柔性工质;330、测距单元;331、防撞橡胶层;332、弹性金属件;410、第一套杆;411、橡胶柱;420、第二套杆;421、支撑弹簧;430、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参照图1所示,一种分体式家用吸尘器,包括底座100和吸头组件,底座100设置有吸尘电机以及过滤装置,所述底座100底部设置有滚轮以使所述底座10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水平运动,所述吸头组件包括进气波纹管110以及吸头本体,所述吸头本体通过进气波纹管110连接于所述底座100;首先与一般的吸尘器相同,通过手动引导的方式进行对具体区域的清洁,本发明涉及要点在于,提高对死角的清洁力度,具体设计如下:

所述吸头本体包括有握持部200、固定部300、测距单元330以及调节部;所述握持部200套设于所述进气波纹管110,所述握持部200和所述波纹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300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波纹管110的进气口111,所述固定部300包括若干固定板310以及弹性包覆层320,所述固定板310均固定于所述弹性包覆层320上,所述弹性包覆层320连接所述握持部200并在内部形成调节腔321,所述调节部包括若干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平行分布于所述调节腔321内部,所述调节杆包括相互套设并滑移连接的第一套杆410、第二套杆420以及调节件430,所述第一套杆410固定于所述握持部200,所述第二套杆420于所述固定板310一一对应并与所述固定板310固定,所述调节件430受控于一对应的触发信号以调节所述调节杆的长度,每一所述固定板310设置一所述测距单元330,所述测距单元330用于检测对应的固定板310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输出对应的采样距离值;首先对吸头本体的设计进行详述,吸头本体具有上述改进,首先握持部200上设置有供人体抓握的结构,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握持,而握持部200不是直接固定在进气管上的,需要通过辅助结构进行固定,而这个辅助结构为固定部300,固定部300的设置,起到了一个固定效果,同时为调节部提供改变形状的可能,具体设计说明如下,固定部300是通过若干个固定板310通过弹性包覆层320上固定在进气管上形成一个固定结构,而这样一个固定结构,固定板310发生移动时,会影响弹性包覆层320形变,这样就能形成任意的形状,适应死角或较为复杂的障碍物,而固定板310的设置,保证施力较为稳定,使得弹性包覆层320的使用寿命增加,而本发明的设计关键在于调节部的设计,首先弹性包覆层320的端部固定固定板310,尾部固定握持部200,中间位置与进气管连接,这样空气就会从弹性包覆层320进入进气管,而弹性包覆层320优选为具有拉伸能力的橡胶,而使用时,任意一根调节杆长度变化,都会使得整个结构拉伸或回缩,使得对应面贴合被固定面,起到一个定位和导向的效果,较为简单可靠,方便使用者固定和使用。而测距单元330可以采用声波、红外线等测距元件进行距离检测反馈,起到一个测距的效果,保证测距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这样基本上可以确定距离关系,配合上述结构通过算法就可以实现定位导向的效果,自动改变形状使得整个结构和被吸面贴合,较为简单合理。

所述吸头本体还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吸头本体的位移并输出位移变量,当位移变量大于预设的基准位移量时,所述控制器执行预设的控制策略,所述控制策略包括

获取每一测距单元330对应的采样距离值,并对应每一测距单元330配置一基准距离值,计算每一测距单元330对应的采样距离值和所述基准距离值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控制对应的调节杆工作以使所述测距单元330的采样距离值趋近于所述的基准距离值。通过控制策略的设置,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基准距离,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基准距离调节调节杆的长度,实现对边角的除尘效果。例如基准距离可以设置为3-5厘米,起到较佳的除尘效果,保证能耗较低的情况下达到最大的除尘效果,同时保证了电机的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所述第二套杆420与所述固定板310之间通过一橡胶柱411固定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可以起到防撞的效果,保证使用者在移动时,在碰撞情况下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效果。同时对调节杆的结构原理进行详述,调节杆可以设置为任意的电控具有伸缩功能的结构,可以是电机带动的伸缩结构,通过电机带动齿轮从而带动齿条在滑槽中移动从而调节第一套杆410和第二套杆420的相对位置,齿条的一端和第二套杆420固定,改变其长度,较为简单合理,电机具有制动功能,就可以提供一个定位的效果,且精度较高,也可以设置为具有行程调节机构的气缸,气缸共享一个气源,气源由吸尘器中的清洁电机工作提供。

所述调节腔321填充有柔性工质322,所述柔性工质322受挤压时产生形变。通过调节腔321内填充柔性工质322,第一起到一个塑形的效果,保证结构稳定性,第二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效果,提高内部元件的使用寿命,柔性工质322优选为海绵。

所述固定板310上包覆有防撞橡胶层331。这样一来可以对测距单元330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较为简单合理。

所述固定板310之间通过弹性金属件332连接,所述弹性金属件332向背离所述握持部200的方向设置。这样一来,可以起到一个定位的效果,同时可以使得整个结构端部具有支撑作用,防止挤压或碰撞对结构本身造成的影响。

所述第一套杆410和所述握持部200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421。通过弹簧的设置,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保证运动都在许可范围内,同时第一套杆410受力,保证第一套杆410的使用寿命,同时提供第一套杆410和第二套杆420在调节件430的挤压下的行程裕量,减少刚性接触发生的机械磨损。

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回收策略,当所述控制器完成所述控制策略后执行所述回收策略,所述回收策略包括

获取调节杆中长度最短的调节杆的长度值,控制所有所述调节杆工作以使长度等于所获取的长度值。首先根据红外编码器或通过控制器记录每个数据的指令,就可以判断每一调节杆的长度,回收策略的目的在于控制调节杆缩短以使调节杆具有可靠的长度,保证调节的正常进行。

所述固定部300设置为圆环形,所述固定板310至少设置为12个,所述测距单元330以及所述调节部的数量对应所述固定板310设置。通过这样设置,提高形状适应的变化多样性,保证形状变化更加与被测面符合,较为简单合理。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