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表面清洁装置的管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9613发布日期:2018-09-18 17:4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表面清洁装置的管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07969989A的发明专利申请,在其说明书中公开了“具有可折叠杆以提供存储构造的真空清洁装置”,针对杆的刚度难以使用真空吸尘器以及储存真空吸尘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技术方案;结合附图4,该真空清洁装置10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包括向前枢转约180°的可折叠杆110,使得真空单元105被定位成邻近真空头115,从而提供存储构造;结合附图5所示,真空清洁装置500包括真空单元505、杆510和真空头、或表面清洁头515,在该实施方案中,该杆510包括第一刚性区段和第二刚性区段540,550、以及在两者之间延伸的柔性起到520,(例如软管),该柔性气道520可仅在区段540,550之间延伸,或者可在区段540,550内延伸至真空单元505和表面清洁头515,还包括可枢转的联接到区段540,550两者的单个铰链555,从而形成能够弯曲的杆接头570,因此,区段540,550可围绕铰链555枢转一弯曲或折叠杆510,其中柔性气道520在区段540,550之间挠曲;该柔性杆接头570使杆510折叠约180°,使得真空单元505在存储构造中被定位成邻近表面清洁头515的顶部;结合附图6A到附图6D,能够弯曲的杆接头670包括位于第一杆区段640的端部处的第一铰链构件641、以及位于第二杆区段650的端部处的第二铰链构件651;铰链构件641,651可枢转地连接在铰链655,柔性软管620在铰链构件641,651和杆区段640、650之间延伸,当铰链构件641,651围绕铰链655枢转时,柔性软管620发生挠曲。综上所述,该清洁装置通过在两刚性杆之间枢接柔性管,且此柔性管构成柔性气道,能够在0°和180°之间挠曲。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依靠一柔性管实现折叠杆的折叠,一方面连接复杂,另一方面,折叠杆在折叠完成后,柔性管处结构强度不高,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高的可折叠管连接组件。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表面清洁装置的管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的第二连接管能够相对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绕一转动轴心线转动,所述的第二连接管相对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转动的角度大于等于120°;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设置一弧形组合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弧形组合管以及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依次连通,其中,所述的弧形组合管包括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相固定设置的第一弧形管、与所述的第二连接管相固定设置的第二弧形管以及介于所述的第一弧形管和第二弧形管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弧形管,所述的第一弧形管、第二弧形管以及中间弧形管均为硬质管并且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所述圆周的圆心落在所述的转动轴心线上,所述的第一弧形管、中间弧形管以及第二弧形管依次相接,相邻接通的两个所述弧形管中一个弧形管能够相对另一个弧形管绕所述的转动轴心线转动并且在所述转动过程中一个弧形管能够从另一个弧形管中滑进滑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中间弧形管包括一第三弧形管,所述的第三弧形管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的第一端部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弧形管上,所述的第二端部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弧形管上,所述的第三弧形管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弧形管绕所述的转动轴心线转动并且在所述转动过程中所述的第一、三弧形管中的一个弧形管能够相对另一个弧形管滑进滑出,所述的第二弧形管能够相对所述第三弧形管绕所述的转动轴心线转动并且在所述转动过程中所述的第二、三弧形管中的一个弧形管能够相对另一个弧形管滑进滑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二、三弧形管依次套接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连接管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的第一位置时,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分布在所述弧形组合管的两侧,当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的第二位置时,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分布在所述弧形组合管的同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当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的第二位置时,所述的弧形组合管至少有部分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方向拱起并且形成供用户手部握持的弧形把手。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管连接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管锁定在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锁定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管上的第一锁定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管上且与所述第一锁定件相配合的第二锁定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管连接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管锁定在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锁定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弧形管与/或第一连接管上的第三锁定件以及设置在第二弧形管与/或第二连接管上且与所述第三锁定件相配合的第四锁定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管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的第一弧形管固定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与所述的第二弧形管固定设置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的第一、二锁定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二支撑件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二支撑件通过一铰接轴铰接,所述铰接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的转动轴心线相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弧形管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一体形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弧形管与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一体形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为直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的第二连接管的各自中心线与所述的转动轴心线相正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本案的管连接组件中的两段连接管采用刚性管连接,其能实现管连接组件的大角度范围折叠,操作方便,管连接组件无论在折叠前还是折叠后均具有很高的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管连接组件的弧形组合管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管连接组件的弧形组合管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管连接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其第二连接管锁定在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管连接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其第二连接管锁定在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的管连接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其第二连接管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管连接组件;1、第一连接管;11、第一中心线;2、第二连接管;21、第二中心线;3、弧形组合管;31、第一弧形管;32、第二弧形管;33、第三弧形管;34、转动轴心线;35、第一支撑件;36、第二支撑件;37、铰接轴;4、第一锁定机构;41、第一锁定件;42、第二锁定件;5、第二锁定机构;51、第三锁定件;52、第四锁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其中,本案中所述的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吸尘器和洗地机,且不限于吸尘器和洗地机这两种清洁设备。

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管连接组件100包括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弧形组合管3、第一锁定机构4以及第二锁定机构5。

第一连接管1为硬质直管且其内部具有第一气道,第一连接管1具有第一中心线11;第二连接管2为硬质直管且其内部具有第二气道,第二连接管具有第二中心线21;弧形组合管3内部具有过渡气道,弧形组合管3包括第一弧形管31、第二弧形管32以及第三弧形管33,这三段弧形管均为硬质管,第三弧形管33介于第一、二弧形管之间,这三段弧形管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在本例中,第一弧形管31和第一连接管1一体形成,第二弧形管32和第二连接管2一体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弧形管31可与第一连接管1相固定设置,第二弧形管32可与第二连接管2相固定设置,即第一连接管1和第一弧形管31之间以及第二连接管2和第二弧形管32之间可通过外部的连接部件固定连接,例如,管接头。

第三弧形管3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连接在第一弧形管31上,第二端部连接在第二弧形管32上,这三段弧形管之间相互套接设置。在本例中,第三弧形管33套接在第一弧形管31内,第二弧形管32套接在第三弧形管33内。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三段弧形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第一、二、三弧形管依次套接的方式或第一、二弧形管均套设在第三弧形管内,并且第一、二弧形管之间相互套接,并且不限于所述的这几种连接方式。

第三弧形管33能够相对第一弧形管31绕一转动轴心线34转动并且在转动过程中第三弧形管33能够相对第一弧形管31滑进滑出,第二弧形管32能够相对第三弧形管33绕此转动轴心线34转动并且在转动过程中第二弧形管32能够相对第三弧形管33滑进滑出。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弧形管中,其中一个弧形管相对另一个弧形管绕上述转动轴心线转动,并且在转动过程中二者中的一个能够相对另一个滑进滑出即可。

其中,在本例中,三段弧形管所在圆周的中心落在该转动轴心线34上,并且第一、二中心线与此转动轴心线34相正交,第三弧形管33绕转动轴心线34的转动角度和第二弧形管32绕转动轴心线34的转动角度之和要大于等于120°,优选实施方式为大于150°,且在此期间,第一气道、过渡气道以及第二气道三者始终相气流连通。

第一弧形管31的外壁面上具有第一支撑件35,第二弧形管32的外壁面上具有第二支撑件36,第一、二支撑件的顶端通过一铰接轴37铰接,并且该铰接轴37的轴心线与转动轴心线34相重合。这是基于三段弧形管的结构考虑,由于第三弧形管33没有外力支撑,因此通过支撑第一、二弧形管来间接支撑第三弧形管33。

第一锁定机构4用于在弧形组合管3折叠时锁定,即三段弧形管之间收纳在一起的状态。第一锁定机构4包括设置在第一弧形管31上的第一锁定件41以及设置在第二弧形管32上且与第一锁定件41相配合的第二锁定件42。在本例中,第一锁定件41为设置在第一弧形管31外壁面上的锁槽,第二锁定件42为设置在第二弧形管外壁面上的锁钩。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二锁定件的结构不限于上述所述的锁钩和锁槽的配合方式。

第二锁定件5用于在弧形组合管3完全展开时锁定,即三段弧形管之间完全展开的状态。第二锁定机构5包括设置在第一弧形管31上的第三锁定件51以及设置在第二弧形管32上且与第三锁定件51相配合的第四锁定件52。在本例中,第三锁定件51为设置在第一支撑件35上的锁孔,第四锁定件52为设置在第二支撑件36上的锁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锁定件51可设置在第一连接管1上,第四锁定件52可设置在第二连接管2上,并且第三、四锁定件的结构不限于上述所述的锁孔和锁扣的配合方式,也不限于设置在第一、二支撑件上。

第二连接管2具有三个工作位置,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下面通过附图3~附图5来具体说明这三个工作位置。

根据附图3所示,第二连接管2位于第一位置,第一、二连接管相远离并且二者分布在弧形组合管3的两侧,也就是弧形组合管3完全折叠的状态。此时的第一锁定机构4将第二连接管2锁定在此第一位置,本例中,第一位置下,第一中心线11和第二中心线21共线。

根据附图4所示,第二连接管2位于第二位置,第一、二连接管相靠近并且二者分布在弧形组合管3的同一侧,也就是弧形组合管3完全展开的状态。此时的第二锁定机构5将第二连接管2锁定在此第二位置。第三弧形管33绕转动轴心线34转过的角度和第二弧形管32绕转动轴心线34转过的角度之和大致为180°,即带动第二连接管2相对于第一连接管1绕转动轴心线34转过约180度,第一中心线11和第二中心线21接近平行;此第二位置下,弧形组合管3朝远离第一、二连接管的方向拱起并且形成供用户手部握持的弧形把手。

如图5所示,管连接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其第二连接管2介于第一、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此时,第一中心线11和第二中心线21大致垂直。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