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8330发布日期:2018-09-11 16:50阅读:20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办公座椅,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调节座椅。



背景技术:

为增加舒适和提供改进的人机工程功能,办公及工作座椅一般具有很好可调节性。常规的控制一般需要操作许多手柄、操纵杆和其它执行机构去调节椅子。许多常规控制的复杂性可能复杂到找到和操作用于给定调节功能地适当操作机构都是很大问题的程度。另外,许多控制装置实际上需要用相当的体力操作。例如,常规的旋转控制经常需要控制手柄转很多圈,以将该部件移动到其整个运动范围。这一工作对老年人和那些有关节炎、腕骨综合病症或其它类似问题的人来说可能特别困难。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自动调节座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座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调节座椅,包括靠背、座位、座椅基座、靠背调节装置和座位运动轨迹控制装置,所述靠背可枢转地连接到座椅基座,所述靠背调节装置使所述靠背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后仰到一个可选择的倾斜角度,所述座位可移动的安装在座位运动轨迹控制装置上,在所述靠背后仰时所述座位向前运动,所述座位运动轨迹控制装置安装在座椅基座上,所述座位运动轨迹控制装置用于限定座位运动轨迹,所述座位运动轨迹控制装置包括滑板和挡板,在所述座位向前运动时,沿一路径向前行进,通过所述挡板抵住所述滑板来限定座位运动。

优选地,所述靠背调节装置包括靠背基座,所述靠背基座与靠背骨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靠背骨架设置在所述靠背内部,所述靠背基座两侧铰接在靠背支座上,并通过靠背支座固定在座椅基座底部,所述靠背基座表面固定有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弧形槽内嵌套有用于啮合凸轮的凸轮垫片,所述凸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u型支架内部,并且凸轮能够与凸轮垫片啮合锁紧,所述凸轮与螺杆一的一端连接,所述螺杆一的另一端穿过座椅基座与调节手柄连接,所述靠背基座、座椅基座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上端与座椅基座底部固定连接,下端与靠背基座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座位运动轨迹控制装置包括基座框架,所述基座框架由两弧形支撑板经两根连接轴连接成与座椅基座弧形吻合的形状,两所述弧形支撑板上均设置有两个弧形槽,两根所述连接轴均穿过底壳连接于两弧形支撑板的两弧形槽内,两根所述连接轴可以沿着两弧形支撑板中限定的两弧形槽滑动,所述底壳由一块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两端的两块侧板组成,底板和侧板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底壳的两侧板上设置有两根所述滚轴,两根所述滚轴均穿过两侧板并且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底板上,两根所述滚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滚轮,两根所述滚轴之间设置有挡板并且所述挡板固定在底壳顶部,所述底壳底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两端均通过销轴铰接有伸缩杆,两根所述伸缩杆均包括外杆、内杆、弹簧,外杆套在内杆外侧,弹簧卡在外杆和内杆之间,所述外杆一端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芯轴,所述芯轴穿过调节块并且可转动的固定在调节块上,所述芯轴通过支座固定在座椅基座底部,在所述芯轴上设有中心孔,所述芯轴的中心孔内设置有螺杆二,所述螺杆二的一端安装有张力控制手柄。

优选地,所述滑板可滑动的设置在滚轮上,所述滑板包括垂直弯折部和水平弯折部,垂直弯折部和水平弯折部一体成型,所述垂直弯折部的底面为弧形结构,所述垂直弯折部开设有限位腰孔,限位腰孔内穿接有挡板,所述水平弯折部表面两端设置有内螺纹孔,孔径与螺栓直径匹配,内螺纹孔内旋有螺栓以固定座位支撑板,所述座位支撑板上设置有座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调节座椅,它不仅机械结构简单,让使用者通过调节手柄轻易地调校靠背,从而增强了座椅的舒适性;同时设置的座位运动轨迹控制装置,使用者向前或向后倾斜时,会自动移动座位位置而不调整您的身体位置,从而增强了座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动调节座椅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自动调节座椅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自动调节座椅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自动调节座椅部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自动调节座椅部分示意图。

附图中:

1、靠背骨架2、座位支撑板3、座椅基座

4、靠背调节装置5、座位运动轨迹控制装置401、靠背基座

402、靠背支座403、u型支架404、凸轮

405、螺杆一406、调节手柄407、拉伸弹簧

501、基座框架502、弧形支撑板503、连接轴

504、弧形槽505、底壳506、底板

507、侧板508、滚轴509、滚轮

510、挡板511、连接板512、销轴

513、伸缩杆514、外杆515、内杆

516、调节块517、芯轴518、螺杆二

519、张力控制手柄520、滑板521、垂直弯折部

522、水平弯折部523、限位腰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顶”、“底”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6所示,一种自动调节座椅,包括靠背(图中未画出)、座位(图中未画出)、座椅基座3、靠背调节装置4和座位运动轨迹控制装置5,所述靠背可枢转地连接到座椅基座3,所述靠背调节装置4使所述靠背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后仰到一个可选择的倾斜角度,所述座位可移动的安装在座位运动轨迹控制装置5上,在所述靠背后仰时所述座位向前运动,所述座位运动轨迹控制装置5安装在座椅基座3上,所述座位运动轨迹控制装置5用于限定座位运动轨迹,所述座位运动轨迹控制装置5包括滑板520和挡板510,在所述座位向前运动时,沿一路径向前行进,通过所述挡板510抵住所述滑板520来限定座位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靠背调节装置4包括靠背基座401,所述靠背基座401与靠背骨架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靠背骨架1设置在所述靠背内部,所述靠背基座401两侧铰接在靠背支座402上,并通过靠背支座402固定在座椅基座3底部,所述靠背基座401表面固定有u型支架403,所述u型支架403的弧形槽内嵌套有用于啮合凸轮404的凸轮垫片,所述凸轮404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u型支架403内部,并且凸轮404能够与凸轮垫片啮合锁紧,所述凸轮404与螺杆一405的一端连接,所述螺杆一405的另一端穿过座椅基座3与调节手柄406连接,通过操作调节手柄406,能可选择性地调整靠背倾斜角度;所述靠背基座401、座椅基座3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407,拉伸弹簧407的上端与座椅基座3底部固定连接,下端与靠背基座401顶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位运动轨迹控制装置5还包括基座框架501,所述基座框架501由两弧形支撑板502经两根连接轴503连接成与座椅基座3弧形吻合的形状,两所述弧形支撑板502上均设置有两个弧形槽504,两根所述连接轴503均穿过底壳505连接于两弧形支撑板502的两弧形槽504内,两根所述连接轴503可以沿着两弧形支撑板502中限定的两弧形槽504滑动,所述底壳505由一块底板506以及设置在底板506两端的两块侧板507组成,底板506和侧板507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底壳505的两侧板507上设置有两根所述滚轴508,两根所述滚轴508均穿过两侧板507并且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底板506上,两根所述连接轴503均穿过两侧板507并且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底板506上,便于工业生产和安装,两根所述滚轴508两端均设置有滚轮509,两根所述滚轴508之间设置有挡板510并且所述挡板510固定在底壳505顶部,所述挡板510的长度大于所述底壳505的宽度,所述连接轴503、所述挡板510、所述滚轴508为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底壳505底部安装有连接板511,所述连接板511底部两端均通过销轴512铰接有伸缩杆513,两根所述伸缩杆513均包括外杆514、内杆515、弹簧,外杆514套在内杆515外侧,弹簧卡在外杆514和内杆515之间,所述外杆514一端连接有调节块516,所述调节块516上设置有芯轴517,所述芯轴517穿过调节块516并且可转动的固定在调节块516上,所述芯轴517通过支座518固定在座椅基座3底部,在所述芯轴517上设有中心孔,所述芯轴517的中心孔内设置有螺杆二518,所述螺杆二518的一端安装有张力控制手柄519,通过操作张力控制手柄519,能可选择性地改变伸缩杆513的拉伸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板520可滑动的设置在滚轮509上,所述滑板520包括垂直弯折部521和水平弯折部522,垂直弯折部521和水平弯折部522一体成型,所述垂直弯折部521的底面为弧形结构,所述垂直弯折部521开设有限位腰孔523,限位腰孔523内穿接有挡板510,所述水平弯折部522表面两端设置有内螺纹孔,孔径与螺栓直径匹配,内螺纹孔内旋有螺栓以固定座位支撑板2,所述座位支撑板2上设置有座位。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旋转调节手柄406,螺杆一405以及凸轮404也随之转动,凸轮404能够与u型支架403内部的凸轮垫片啮合锁紧,凸轮404的凹进和凸起可以带动u型支架403进行偏移,从而能可选择性地调整固定在u型支架403上的靠背骨架1以及靠背的倾斜角度,让使用者通过调节手柄406轻易地调校靠背,从而增强了座椅的舒适性;旋转张力控制手柄519,螺杆二518以及芯轴517也随之转动,从而带动调节块轻微转动可选择性地改变伸缩杆513的拉伸量。当使用者坐在座位上向前或向后倾斜时,座位以及支撑座位的滑板520在滚轮509上自动向前或向后滑动,通过挡板510抵住滑板520来限定,从而增强了座椅的安全性。

尽管上面对本发明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