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5205发布日期:2018-10-30 15:0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饭煲。



背景技术:

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

电饭煲包括煲盖、煲体及开盖组件,开盖组件包括按钮、扣板及弹性件,按钮安装于煲体的按钮孔内,且按钮与扣板连接,扣板下端与煲体通过轴连接,扣板上端设置有合盖扣与煲盖扣合,弹性件用于使扣板与煲盖保持扣合状态。按压按钮,按钮促使扣板通过轴相对于煲体转动,扣板压缩弹性件,扣板的合盖扣与煲盖脱离,从而达到开盖的目的。

但是上述电饭煲,会出现手感不佳、按钮与煲体之间的间隙过大及按钮会与煲体之间卡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电饭煲会出现手感不佳、按钮与煲体之间的间隙过大及按钮会与煲体之间卡死的问题,提供一种手感较佳、按钮与煲体之间间隙较小及按钮与煲体之间不会卡死的电饭煲。

一种电饭煲,包括:

煲体,包括底座及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部分容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按钮孔;

煲盖,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环上并相对所述煲体开合;

开盖组件,包括:

扣板,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环之间且与所述支撑环弹性连接,所述扣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煲盖可分离地扣合;

按钮,沿驱动所述扣板相对所述支撑环转动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按钮孔内,并与所述扣板弹性连接;

其中,所述扣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件,其中两个所述限位件相互面对的设置于所述扣板的两端,当所述按钮脱离所述按钮孔时所述两个限位件与所述按钮的侧缘接触并以限制所述按钮的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电饭煲,当施加作用力于按钮时,按钮将作用力传递于扣板,扣板相对于支撑环转动,当按钮未脱离底座的按钮孔时,由于按钮与扣板弹性连接,则按钮一直在底座的限位作用下在按钮孔内沿直线运动。当扣板进一步相对于支撑环转动时,按钮将脱离底座的按钮孔,如果扣板此时没有限位,按钮将随扣板产生较大幅度的转动,但是当按钮脱离底座的按钮孔后,与扣板一同转动的限位件与按钮的侧缘接触,且位于扣板两端的限位件施加于按钮的作用力的方向不同,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可以抵消,则此时限位件可以限制按钮的位置以防止按钮具有较大幅度的转动。如此,由于在开盖过程中,按钮一直在按钮孔内直线运动,按钮与底座之间的间隙得到补偿,按钮与底座之间不会出现较大的间隙,比较美观;且开盖行程中没有较大幅度的转角,则开盖过程流畅不卡扣,手感较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限位件均匀且间隔设置于同一圆周上,每个所述限位件包括与所述按钮侧缘接触的限位面,当所述按钮脱离所述按钮孔时,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按钮侧缘的内侧面或所述按钮的侧缘的外侧面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按钮的侧缘的内侧面或所述按钮的侧缘的外侧面以面与面的方式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的侧缘的外侧面及所述按钮的侧缘的内侧面均为曲面,所述限位面为与所述曲面相匹配的弧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板及连接于所述限位板两侧的两加强板,所述限位面形成于所述限位板的外侧面或内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扣板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支撑于所述扣板与所述支撑环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支撑于所述按钮与所述扣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面向所述扣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套设件,所述扣板面向所述按钮的一侧设置有正对所述第一套设件的第二套设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套设件与所述第二套设件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面向所述扣板的一侧设置有卡扣,所述扣板设置有穿孔,所述卡扣可动地穿设于所述穿孔内,所述卡扣悬空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卡扣脱离所述穿孔的弯钩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扣均匀间隔设置于同一圆周上,所述穿孔与所述卡扣的数量相等,多个所述穿孔均匀间隔设置并包围至少两个所述限位件,每个所述卡扣可动地穿设于每个所述穿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所提供的电饭煲中的开盖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所提供的电饭煲的装配图;

图4为图3中所提供的电饭煲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饭煲,存在手感不佳、按钮与煲体之间的间隙过大及按钮会与煲体之间卡死的问题,发明人研究发现,存在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电饭煲中,由于按钮与扣板直接连接(刚性连接),在按压按钮时,扣板通过轴相对于煲体翻转的过程中,按钮也随扣板一起翻转,则用户的手要随着按钮一起具有较大幅度的翻转,存在手感不佳的问题;当按钮翻转时,背向按钮翻转方向的一侧,按钮与煲体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大,可以看到煲体内部的结构,影响美观;当按钮翻转时,面向按钮翻转方向的一侧,按钮与煲体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小,按钮与煲体之间容易卡死。

参阅图1-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饭煲100,包括煲体10、煲盖20及开盖组件30,煲盖20的一端与煲体10转动连接,煲盖20的另一端盖合于煲体10上,开盖组件30用于开合煲盖20。

煲体10包括底座11与支撑环12,底座1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按钮31的按钮孔111,以电饭煲100的正常工作状态(电饭煲100水平放置于支撑台面时的状态)为准,定义电饭煲100的高度方向为纵向,横向为与纵向相垂直的方向,按钮孔111沿横向设置于底座11上。支撑环12设置于底座11上,且支撑环12的部分容置于底座11内,煲盖20的一端与支撑环12转动连接,煲盖20的另一端盖合于支撑环12上。

开盖组件30包括按钮31、扣板32、第一弹性件33(具体为弹簧)及第二弹性件34(具体为弹簧),按钮31设置于按钮孔111内,扣板32位于底座11与支撑环12之间,第一弹性件33支撑于扣板32与支撑环12之间,即扣板32的一侧通过第一弹性件33与支撑环12弹性连接,第二弹性件34支撑于按钮31与扣板32之间,即扣板32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弹性件34与按钮31弹性连接。扣板32的一端(电饭煲100正常工作时,扣板32的底端)与支撑环12转动连接,扣板32的另一端(电饭煲100正常工作时,扣板32的顶端)与煲盖20的另一端扣合。

当需要打开煲盖20时,施加作用力于按钮31,按钮31压缩第二弹性件34并将作用力传递于扣板32,扣板32压缩第一弹性件33并相对于支撑环12转动以打开煲盖20,当需要盖合煲盖20时,施加作用力于煲盖20,煲盖20下压以施加作用力于扣板32,扣板32压缩第二弹性件34并相对于支撑环12转动,而后煲盖20与扣板32扣合,煲盖20盖合于支撑环12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开盖组件30也可不单独设置第一弹性件33与第二弹性件34,如设置按钮31自带弹性,也可实现按钮31与扣板32的弹性连接,针对扣板32也是如此,在此不作限定。

按钮31包括按钮主体311,按钮主体311呈纽扣状,按钮主体311面向扣板32的一侧设置有容置槽3111。扣板32包括扣板主体321,扣板主体321与按钮主体311通过第二弹性件34弹性连接,扣板主体321面向按钮31的一侧延伸设置有多个限位件322,其中两个限位件322相互面对的设置于扣板32沿纵向上的两端,且当按钮主体311脱离底座11的按钮孔111后,设置于扣板32沿纵向上的两端的两个限位件322与按钮主体311的侧缘接触以限制按钮主体311的位置。

每个限位件322包括与按钮主体311的侧缘接触的限位面,上述两个限位件322与按钮主体311的侧缘的接触方式可以为如下几种:

1、两个限位件322的限位面均与按钮主体311的侧缘的外侧面抵接;

2、两个限位件322容置于容置槽3111内,且限位面均与容置槽3111的侧缘的内侧面抵接;

3、两个限位件322其中一个容置于容置槽3111内,其中一个限位件322的限位面与按钮主体311的侧缘的外侧面抵接,另一个限位件322的限位面与按钮主体311的容置槽3111的侧缘的内侧面抵接。

如此,当施加作用力于按钮主体311时,按钮主体311通过第二弹性件34将作用力传递于扣板主体321,扣板主体321相对于支撑环12转动,当按钮主体311未脱离底座11的按钮孔111时,由于按钮主体311与扣板主体321弹性连接,则按钮主体311一直在底座11的限位作用下在按钮孔111内沿直线运动。当扣板主体321进一步相对于支撑环12转动时,按钮主体311将脱离底座11的按钮孔111,如果扣板主体321此时没有设置限位件322,按钮主体311将随扣板主体321产生较大幅度的转动,但是当按钮主体311脱离底座11的按钮孔111后,与扣板主体321一同转动的限位件322与按钮主体311的侧缘接触,且位于扣板主体321沿纵向上两端的限位件322施加于按钮主体311的作用力的方向不同,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可以抵消,则此时限位件322可以限制按钮主体311的位置以防止按钮主体311具有较大幅度的转动如此,由于在开盖过程中,按钮主体311一直在按钮孔111内直线运动,按钮主体311与底座11之间的间隙得到补偿,按钮主体311与底座11之间不会出现较大的间隙,比较美观;且开盖行程中没有较大幅度的转角,则开盖过程流畅不卡扣,手感较佳。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容置槽3111的截面为圆形,多个限位件322均匀间隔设置于同一圆周上,多个限位件322的限位面均与按钮主体311的侧缘的内侧面抵接,或者多个限位件322的限位面均与按钮主体311的侧缘的外侧面抵接,或多个限位件322中部分的限位件322的限位面与按钮主体311的侧缘的内侧面抵接,另一部分的限位面与按钮主体311的侧缘的外侧面抵接。

具体地,限位件322的限位面均与按钮主体311的侧缘的内侧面相抵接,以便于设计。更具体地,限位件322的数量为六个,每相邻两个限位件322与圆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为60°,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322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者多于六个,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限位件322与扣板主体321垂直,且限位件322的限位面与按钮主体311的侧缘的内侧面或按钮主体311的侧缘的外侧面以面与面的方式作用。

具体地,限位件322包括限位板3221及加强板3222,两个加强板3222分别连接于限位板3221的两端,限位面形成于限位板3221的外侧面。

具体地,限位板3221的外侧面的形状为与按钮主体311的侧缘的内侧面相匹配的弧形,以便于在限位的同时不阻挡按钮31朝向或远离扣板32的方向正常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322抵接于按钮主体311的侧缘的外侧面的情况,限位面形成于限位板3221的内侧面,限位板3221的内侧面相应地设计为与按钮主体311的外侧面的形状相匹配的弧形。

参阅图4,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按钮31还包括第一套设件312,第一套设件312连接于容置槽3111的底壁,扣板主体321上开设有第二套设件3211,第二套设件3211正对第一套设件312设置,第二弹性件34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套设件312与第二套设件3211外侧。第一套设件312与第二套设件3211的设置可以便于第二弹性件34的安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按钮31可以省略第一套设件312,且扣板32也相应地省略第二套设件3211,第二弹性件34直接设置于按钮31与扣板主体321之间即可。在其他另一些实施例中,按钮31可以包括导柱,导柱与容置槽3111的底壁连接,扣板主体321上开设有导柱孔,第二弹性件34套设于导柱外,导柱穿设于导柱孔内,以以便于第二弹性件的安装及导向按钮31,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34靠近按钮主体311的一端的锥度到第二弹性件34靠近扣板主体321的一端的锥度逐渐增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34的两端的尺寸相同,在此不作限定。

继续参阅图2,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按钮31还包括卡扣313,卡扣313连接于按钮主体311面向扣板32的一侧的边缘,扣板主体321上开设有穿孔3212,卡扣313可动地穿设于穿孔3212内,且卡扣313悬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防止卡扣313脱离穿孔3212的弯钩部。在按压按钮31时,卡扣313在穿孔3212内移动,当释放按钮31时,卡扣313在弯钩部的作用下限位于穿孔3212内,而不会在第二弹性件34的弹性作用下从穿孔3212内脱出。

具体地,卡扣313为多个,多个卡扣313均匀间隔设置于同一圆周上,穿孔3212的数量为与卡扣313的数量相等的多个,如此多个穿孔3212也围设形成一圆每个卡扣313分别穿设于每个穿孔3212内。

更具体地,多个穿孔3212形成的圆包围第二套设件3211,多个穿孔3212形成的圆与至少两个限位板3221形成的圆同心,且多个穿孔3212围成的圆包围至少两个限位板3221形成的圆。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扣板32还包括两个转轴323,两个转轴323分别设置于扣板主体321的底端的两侧,且两个转轴323相对于扣板主体3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相应地,支撑环12设置有对应上述两个转轴323的轴孔121,两个转轴323分别设置于两个轴孔121内,且两个转轴323可以在轴孔121内转动。

扣板32还包括第一合盖扣324,第一合盖扣324与扣板主体321的顶端连接,相应地,煲盖20上设置有与第一合盖扣324相配合的第二合盖扣,扣板32的第一合盖扣324与煲盖20的第二合盖扣相扣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100,工作过程如下:

当需要打开煲盖20时,施加作用力于按钮主体311,按钮主体311的卡扣313在扣板主体321的穿孔3212内运动,同时第二弹性件34被压缩并施加作用力于扣板主体321,扣板主体321压缩第一弹性件33并通过转轴323相对于支撑环12转动,扣板主体321顶端的第一合盖扣324与煲盖20的第二合盖扣脱离实现开盖;

当需盖合煲盖20时,施加作用力于煲盖20,煲盖20下压以施加作用力于第一合盖扣324,第一合盖扣324运动,扣板主体321与第一合盖扣324一起联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34,此时扣板主体321相对于支撑环12转动,而后煲盖20的第二合盖扣与扣板32的第一合盖扣324扣合,完成合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100,当按钮31未脱离底座11的按钮孔111时,由于按钮31与扣板32弹性连接,则按钮31一直在底座11的限位作用下在按钮孔111内沿直线运动。当按钮31脱离底座11的按钮孔111后,如果扣板32上此时没有设置限位件322,按钮31将随着扣板32产生较大幅度的转动,但是本实施例的电饭煲100,由于扣板32上设置有限位件322此时与扣板32一同转动的限位件322与按钮31的侧缘接触,且位于扣板32沿纵向上两端的限位件322施加于按钮31的作用力的方向不同,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可以抵消,则此时限位件322可以限制按钮31的位置以防止按钮31跟随扣板32具有较大幅度的转动。如此,由于在开盖过程中,按钮31一直在按钮孔111内直线运动,按钮31与底座11之间的间隙得到补偿,按钮31与底座11之间不会出现较大的间隙,比较美观;且开盖形成中没有较大幅度的转角,则开盖过程流畅不卡扣,手感较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