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式煮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1039发布日期:2019-04-05 22:0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压力式煮饭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使锅内为加压状态来进行煮饭的压力式煮饭器。



背景技术:

煮饭器一般具备盖体,所述盖体开闭自如地覆盖锅的上方开口部。通常,该盖体的一端部转动自如地被安装于铰链轴。铰链轴被安装于铰链部。盖体通过以铰链轴为中心转动,从而开闭自如地覆盖锅的上方开口部。

在该结构中,利用盖体转动时的离心力对铰链部的附近部分施加较大的负荷。由于该负荷会使铰链部的附近部分发生变形。

为了抑制铰链部的附近部分的变形,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5861号公报)中公开的煮饭器中,在铰链部设置有金属制的加强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5861号公报

但是,若将以往的结构应用于压力式煮饭器,则会导致无法充分地抑制铰链部的附近部分的变形。以往的结构在该方面尚有改进的余地。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能够更进一步地抑制铰链部的附近部分的变形的压力式煮饭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压力式煮饭器具备:

有底筒状的煮饭器主体,其在上方具有第一开口部;

锅,其被配置在所述煮饭器主体的内部,包括有底筒状的锅主体部和凸缘部,所述锅主体部在上方具有第二开口部,所述凸缘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向外方突出;

上框,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之间,所述凸缘部被载置于该上框;

铰链部,其被配置在所述上框的上方;

铰链轴,其被保持在所述铰链部;

盖体,其通过以所述铰链轴为中心转动,从而开闭自如地覆盖所述第二开口部;和

铰链加强部件,其被连接于所述铰链轴,

所述压力式煮饭器对所述锅内加压来进行煮饭,其中,

所述铰链加强部件包括:

铰链连接部,其被连接于所述铰链轴;

锅支承部,其被配置在所述凸缘部的下方;和

连结部,其将所述铰链连接部与所述锅支承部连结起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压力式煮饭器,能够减小使铰链部的附近变形的力。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地抑制铰链部的附近部分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压力式煮饭器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中将盖体和锅卸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从后方斜上方观察与锅收纳部关联的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从后方斜下方观察将保护框从图4所示的构件上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铰链加强部件被安装于上框加强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a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铰链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图8b是从后方斜上方观察铰链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在煮饭工序中施加于盖体、锅和铰链部的上下方向上的压力的概略剖视图。

图10a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第一变形例的铰链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图10b是从后方斜上方观察第一变形例的铰链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图11a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第二变形例的铰链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图11b是从后方斜上方观察第二变形例的铰链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成为本公开的基础的见解)

本公开者们为了更进一步地抑制铰链部的附近部分的变形而进行了锐意研究后,得到了下面的见解。

压力式煮饭器是对锅内加压来进行煮饭的。在压力式煮饭器中,由于锅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因此,对位于锅的上方的盖体的部分施加较强的压力,使得该盖体的部分被抬起。此时,对安装有盖体的铰链部施加向上的力,铰链部的附近部分容易变形。

为了抑制铰链部的附近部分的变形,可考虑单纯地在可能变形的部分另行设置加强部件。但是,在该情况下,加强部件大型化,会导致制造成本增大。此外,由于设置加强部件需要较宽的空间,因此,设计的自由度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当锅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时,还产生将锅按下的向下的力。本公开者们锐意研究后,发现了如下的结构:使与铰链轴连接的铰链加强部件延伸到锅的凸缘部的下方,并使该铰链加强部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该凸缘部的下表面。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铰链加强部件承受施加于锅的向下的力,并借助于该铰链加强部件使该向下的力作用于铰链部,从而能够减小向铰链部施加的向上的力。其结果是,能够抑制铰链部的附近部分的变形。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加强部件的大型化。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加强部件轻量化。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简化加强部件的结构。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削减制造成本。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由设置空间的减小带来的设计自由度的提高等。根据该新的见解,本公开者们完成了下面的发明。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压力式煮饭器,该压力式煮饭器具备:

有底筒状的煮饭器主体,其在上方具有第一开口部;

锅,其被配置在所述煮饭器主体的内部,包括有底筒状的锅主体部和凸缘部,所述锅主体部在上方具有第二开口部,所述凸缘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向外方突出;

上框,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之间,所述凸缘部被载置于该上框;

铰链部,其被配置在所述上框的上方;

铰链轴,其被保持在所述铰链部;

盖体,其通过以所述铰链轴为中心转动,从而开闭自如地覆盖所述第二开口部;和

铰链加强部件,其被连接于所述铰链轴,

所述压力式煮饭器对所述锅内加压来进行煮饭,其中,

所述铰链加强部件包括:

铰链连接部,其被连接于所述铰链轴;

锅支承部,其被配置在所述凸缘部的下方;和

连结部,其将所述铰链连接部与所述锅支承部连结起来。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所述铰链加强部件的所述锅支承部包括第一锅支承部和第二锅支承部。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所述压力式煮饭器还具备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被配置在所述铰链加强部件的所述锅支承部与所述锅的所述凸缘部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所述铰链加强部件的所述锅支承部具有承受所述锅的载荷的支承面。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所述铰链加强部件的所述连结部具有梁部,所述梁部从所述铰链部的下方延伸到所述锅的所述凸缘部的下方,所述梁部的铅垂截面的形状是上下方向倒过来的u字状。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所述压力式煮饭器还具备上框加强部件,所述上框加强部件被配置在所述上框的下方,所述铰链加强部件被安装于所述上框加强部件。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公开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

此外,下面,为了便于说明,以通常的使用状态为基准而使用了“上”、“下”、“前”、“后”等表示方向的用语。但是,这些用语不意味着限定本公开的压力式煮饭器的使用状态等。

《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进行说明。图1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压力式煮饭器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是在煮饭时将锅内的压力加压到大气压以上(例如1.2大气压以上)的状态下进行煮饭的压力式煮饭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具备煮饭器主体1和盖体2。煮饭器主体1的形状是有底筒状。煮饭器主体1的上方具备开口部(是本公开的第一开口部的一个示例,下面称为上方开口部)。盖体2开闭自如地覆盖煮饭器主体1的上方开口部。

在盖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部3和操作部4。显示部3由显示煮饭过程和煮饭时间等各种信息的液晶显示器等构成。操作部4从白米过程、糙米过程和白米(并且较软)过程等多个煮饭过程中受理特定的煮饭过程的选择。操作部4由煮饭开始按钮等多个按钮构成,以便除了受理煮饭过程的选择以外还受理执行煮饭的开始、取消、预约等的指示。使用者能够在参照显示部3的显示内容的同时操作操作部4来选择特定的煮饭过程并指示煮饭开始。

此外,在盖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蒸气筒6,所述蒸气筒6用于与被收纳在煮饭器主体1的内部的锅5内的空间连通、并将从该空间产生的蒸气放出到外部。在锅5中放入包括米和水的烹调物。

如图2所示,盖体2转动自如地被安装于铰链部h1,所述铰链部h1被配置在煮饭器主体1的上方后部(图2中的左上侧)。在盖体2安装有铰链轴2c。铰链轴2c是与水平方向平行的轴。铰链轴2c的两端转动自如地被保持在铰链部h1。盖2构成为,通过以该铰链轴2c为中心转动,从而开闭自如地覆盖锅5的上方开口部。盖体2具备:外盖2a;和内盖2b,其装卸自如地被安装于该外盖2a。锅5包括凸缘部5a和锅主体部5b。锅主体部5b的形状是有底筒状。在锅主体部5b的上方设置有开口部(是本公开的第二开口部的一个示例,下面称为上方开口部)。凸缘部5a被设置成从锅主体部5b的上方开口部向外方突出。凸缘部5a的形状是环状。在盖体2的内盖2b,在与凸缘部5a及其周边对置的位置设置有衬垫7。衬垫7的形状是环状。在盖体2关闭时、即盖体2位于关闭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时,利用衬垫7将锅5的凸缘部5a与盖体2的内盖2b之间的间隙堵塞。

此外,盖体2构成为与煮饭器主体1的上方前部(图2中的右上侧)结合。如图1所示,在盖体2的上方前部设置有打开按钮8。通过按压打开按钮8,从而解除盖体2与煮饭器主体1的上方前部的结合,盖体2以铰链轴2c为中心转动以便开放锅5的上方开口部。

在盖体2的内部设置有压力调整机构9,所述压力调整机构9通过开闭与蒸气筒6连接的连通路(未图示)来调整锅5内的压力。关于压力调整机构9,由于是公知的结构,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如图2所示,在煮饭器主体1的内部形成有锅收纳部10。锅5装卸自如地收纳于锅收纳部10。锅收纳部10的形状是有底筒状。锅收纳部10由保护框(也称为线圈座)11和上框12构成。

保护框11是对锅5进行收纳的部分,其与锅5的形状对应地形成为有底筒状。此外,保护框11以保护框11的内侧面与锅5的外侧面空开间隙地对置的方式形成为稍大于锅5。此外,保护框11的材料是具有耐热性的树脂。此外,保护框11是具有比上框12高的刚性的部件。上框12借助于上框加强部件13而从下方被加强。上框加强部件13由刚性高于上框12的金属材料构成。上框加强部件13被配置在上框12的下方的大致整个区域,以便对上框12的大致整体进行加强。

在保护框11的外周面配置有锅加热装置14。锅加热装置14被配置成与锅5的外周面对置。锅加热装置14对锅5进行感应加热。锅加热装置14具备环状的底内线圈14a和环状的底外线圈14b。底内线圈14a被配置成,隔着保护框11而与锅5的底部的中央部周围对置。底外线圈14b被配置成,隔着保护框11而与锅5的侧底部(即角部)对置。

在保护框11的底部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开口部11b。在开口部11b配置有用于测定锅5的温度的锅温度传感器15,该锅温度传感器15被配置成能够与被收纳在锅收纳部10中的锅5的底部抵接。由于锅5的温度与锅5内的烹调物的温度大致相同,因此,通过锅温度传感器15检测锅5的温度,从而能够检测锅5内的烹调物的温度。

如图2所示,在被煮饭器主体1和锅收纳部10围绕的空间设置有控制装置16,所述控制装置16对锅加热装置14的加热动作进行控制。控制装置16根据被输入到操作部4的信息和锅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来控制锅加热装置14的加热量并进行煮饭工序。加热量与例如通电率、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加热输出中的至少任一方关联。此外,控制装置16借助于另外设置的计时部(未图示)对煮饭工序中的多个工序各自的所需时间也进行控制。煮饭工序中的多个工序是例如预热工序、升温工序、沸腾维持工序、焖制工序这主要四个工序。

图3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将盖体2和锅5卸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3所示,上框12的形状是环状。上框12形成为,具有从煮饭器主体1的形成上方开口部的上端部1a朝向内方的平面。上框12的内周部12a被安装于保护框11的上端部11a。即,如图3所示,上框12被设置成,俯视时覆盖保护框11的上方开口部与煮饭器主体1的上方开口部之间。

在上框12的内周部12a,彼此空开间隔地安装有作为弹性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多个上框帽17。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上框帽17被配置成俯视为左右对称。各上框帽17的材料是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

图4是从后方斜上方观察与锅收纳部10关联的构件的立体图。图5是从后方斜下方观察将保护框11从图4所示的构件上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的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4至图6所示,各上框帽17具备:轴部17a;和头部17b,其被连接于轴部17a的一端部,尺寸大于轴部17a。各上框帽17被安装成,轴部17a贯通上框12的内周部12a,头部17b突出于上框12的内周部12a的上表面。通过将锅5的凸缘部5a载置在各上框帽17的头部17b,从而锅5被悬架起来。即,锅5的凸缘部5a隔着上框帽17而被载置在上框12上。此时,锅5的底部与锅温度传感器15接触而不与保护框11的内侧底面接触。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上框12的内周部12a的周围,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凸台12b。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散地配置有六个凸台12b。在上框加强部件13的与多个凸台12b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贯通孔13a。上框12与上框加强部件13在各凸台12b被配置成贯通各贯通孔13a的状态下通过螺钉等多个固定部件18而彼此被固定。此外,通过将各凸台12b插入到设置于保护框11的插入孔(未图示)中而利用螺钉等固定部件(未图示)固定,从而上框12和上框加强部件13被安装于保护框11。

如图4所示,在上框12的上方后部(图4中的左下侧)配置有铰链部h1。在本实施方式中,铰链部h1从上框12的上方后部向上方突出。铰链部h1构成为,将设置于盖体2的铰链轴2c保持成转动自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铰链部h1的材料是树脂,铰链部h1与上框12一体构成。另外,铰链部h1也可以与上框12分体。

在铰链部h1安装有对铰链部h1进行加强的铰链加强部件21。铰链加强部件21的材料是刚性高于铰链部h1的金属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被冲裁成规定形状的金属板或被切断的金属板等多次进行弯折加工,从而构成了铰链加强部件21。

图7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铰链加强部件21被安装于上框加强部件13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a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铰链加强部件21的立体图。图8b是从后方斜上方观察铰链加强部件21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铰链加强部件21借助于螺钉等多个固定部件19而被安装于上框加强部件13。在上框加强部件13被安装于上框12时,铰链加强部件21位于上框加强部件13与上框12之间。

铰链加强部件21具备铰链连接部22、锅支承部23和连结部24。

铰链连接部22是被连接于铰链部h1的部分。铰链连接部22包括纵板部22a、一对钩部22b和一对连接部22c。一对钩部22b被设置成隔着纵板部22a而对置。各钩部22b构成为悬架于铰链轴2c。纵板部22a与钩部22b通过连接部22c而连接。纵板部22a和连接部22c被配置在与铰链轴2c平行的铅垂面上。钩部22b被配置在与铰链轴2c正交的铅垂面上。连接部22c与钩部22b一体构成。

锅支承部23隔着上框帽17而间接地接触凸缘部5a的下表面。锅支承部23是隔着上框帽17而支承锅5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铰链加强部件21具备两个锅支承部23。锅支承部23的形状是箱状。锅支承部23具备承受锅5的载荷的支承面23a。即,锅5的载荷被分散到整个支承面23a。在支承面23a上设置有供上框帽17的轴部17a插入的缺口部23b。

连结部24从铰链部h1的下方沿着上框12而延伸到锅5的凸缘部5a的下方。连结部24是将铰链连接部22与锅支承部23连接起来的部分。连结部24具备横板部24a和一对纵板部24b。横板部24a沿着上框加强部件13安装。一对纵板部24b隔着横板部24a而彼此在横向上对置。各纵板部24b的前方的端部与锅支承部23的侧壁23c连接。侧壁23c具有与铰链轴2c正交的铅垂面。各纵板部24b的后方的端部与钩部22b连接。

图9是示出在煮饭工序中施加于盖体2、锅5和铰链部h1的上下方向上的压力的概略剖视图。另外,在图9中,为了易于理解盖体2、锅5的凸缘部5a、铰链部h1和铰链加强部件21的位置关系,以虚线dl为边界而使切断面不同。此外,盖体2仅图示框架部分,省略了整体的记载。

如图9所示,在煮饭工序中,在锅5内,从锅5的中心部在放射方向上产生大气压以上(例如2.0大气压)的压力。此时,由于锅5的上部开口,因此,对位于锅5的上方的盖体2的部分施加强压力p1,使得该盖体2的部分被抬起。由此,对安装有盖体2的铰链部h1施加向上的力p2。另一方面,对锅5以按下的方式施加强压力p3。由此,对锅5的凸缘部5a施加向下的力p4。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铰链加强部件21与铰链轴2c连接并延伸到锅5的凸缘部5a的下方。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铰链加强部件21承受对锅5的凸缘部5a施加的向下的力,并经由该铰链加强部件21使该向下的力作用于铰链部h1,从而能够减小对铰链部h1施加的向上的力。其结果是,能够抑制铰链部h1的附近部分的变形。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加强部件的大型化。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加强部件轻量化。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简化加强部件的结构。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削减制造成本。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由设置空间的减小带来的设计自由度的提高等。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铰链加强部件21具备多个锅支承部23(本公开的第一锅支承部和第二锅支承部的一个示例)。根据该结构,铰链加强部件21在锅5的凸缘部5a的多处接触,从而能够减小对一个锅支承部23施加的负荷。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具备上框帽17(本公开的弹性部件的一个示例),所述上框帽17被配置在铰链加强部件21的锅支承部23与锅5的凸缘部5a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例如由于铰链加强部件21的锅支承部23与锅5的凸缘部5a接触而产生金属粉屑。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铰链加强部件21的锅支承部23具有承受锅5的载荷的支承面23a。根据该结构,与利用点或线承受锅5的载荷的结构相比,能够分散对锅支承部23施加的负荷。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具备上框加强部件13,所述上框加强部件13被配置在上框12的下方以对该上框12进行加强。铰链加强部件21被安装于上框加强部件13。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上框加强部件13抑制铰链加强部件21的变形,并能够进一步抑制铰链部h1的附近部分的变形。

另外,在铰链加强部件21中,优选的是,铰链连接部22与锅支承部23的距离小。由此,能够缩小对铰链加强部件21施加的扭矩力,能够使对锅5的凸缘部5a施加的向下的力p4更可靠地作用于铰链部h1。

另外,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按其它各种方式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铰链加强部件21中,在锅支承部23的支承面23a与连结部24的横板部24a之间,在上下方向上有台阶,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0a和图10b所示,铰链加强部件21的连结部24具有梁部24c。梁部24c从铰链部h1的下方延伸到锅5的凸缘部5a的下方。梁部24c的与铰链轴2c平行的铅垂截面的形状也可以是上下方向倒过来的u字状。该梁部24c的前方的前端部也可以作为锅支承部23的支承面23a而构成。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铰链加强部件21的变形。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铰链加强部件21的锅支承部23隔着被插入到支承面23a的缺口部23b中的上框帽17而间接地与锅5的凸缘部5a接触,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1a和图11b所示,锅支承部23具有爪部23d来代替支承面23a和缺口部23b。爪部23d从梁部24c的前方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爪部23d的形状是平板状。该爪部23d的上端部也可以构成为,与锅5的凸缘部5a直接线接触。根据该结构,对梁部24c的一部分进行弯折加工等,可容易地形成爪部23d。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铰链轴2c被固定于盖体2。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被设置于煮饭器主体1的上方后部的铰链部h1将铰链轴2c保持成转动自如。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盖体2能够以铰链轴为中心转动即可。例如,铰链轴也可以被固定于铰链部h1。并且,盖体2也可以保持成绕铰链轴转动自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压力式煮饭器能够更进一步地抑制铰链部的附近部分的变形,因此,不仅对家庭用煮饭器有用,对商用煮饭器等也有用。

标号说明

1煮饭器主体

1a上端部

2盖体

2a外盖

2b内盖

2c铰链轴

3显示部

4操作部

5锅

5a凸缘部

5b锅主体部

6蒸气筒

7衬垫

8打开按钮

9压力调整机构

10锅收纳部

11保护框

11a上端部

11b开口部

12上框

12a内周部

12b凸台

13上框加强部件

13a贯通孔

14锅加热装置

14a底内线圈

14b底外线圈

15锅温度传感器

16控制装置

17上框帽(弹性部件)

17a轴部

17b头部

18、19固定部件

21铰链加强部件

22铰链连接部

22a纵板部

22b钩部

22c连接部

23锅支承部

23a支承面

23b缺口部

23c侧壁

23d爪部

24连结部

24a横板部

24b纵板部

24c梁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