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排水结构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3805发布日期:2019-01-29 17:0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优化排水结构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化排水结构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中,洗碗是每天必不可少的,每次碗上的油污容易导致手部油腻,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每天在洗碗的过程中清洗效率低而且时间较长,因此,洗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洗碗机是一种将热水或冷水喷射到碗碟以清除粘附在碗碟上的脏物并且清洗碗碟的装置,使用时将碗碟摆放在洗碗机的碗篮内,洗碗机包括喷射洗涤水的洗涤泵、喷淋臂以及产生热水的加热器等,洗涤泵将洗涤水喷射到洗碗机的碗篮内,从而对碗碟进行清洗。现有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其排水结构通常仅为简单的排水口和排水管,由于清洗腔排出的废水中通常会夹杂食物残渣,严重时会导致排水口或者排水管堵塞。

公开号为cn10857774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洗碗机,包括洗碗机主体,洗碗机主体的前端外表面的上端设置有操控面板,洗碗机主体的前端靠近操控面板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孔,洗碗机主体的前端活动连接有门盖,门盖的外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洗碗机主体与门盖之间设置有连接转轴。该自动洗碗机,通过上喷管与下喷管的配合,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对餐具进行冲洗喷淋,通过加热管与热电阻丝可以提升水温,提高冲洗效率与质量,提高滑动装置可以更方便餐具进出,保证餐具完整性,通过门盖上的部件可以使得洗碗机密封贴合性能更好,通过彩灯带与显示屏可以更好的观察洗碗机工作状态。但是,其排水结构简单,容易造成堵塞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化排水结构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排水结构,可以缓冲携带有残留垃圾的废水,防止清洗腔内发生堵塞,还可以将废水回收再利用,节约水资源。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优化排水结构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包括箱体和可在箱体中移动的碗篮搁架,箱体底面设有排水口,箱体下方设有与所述排水口相连通的排水箱,所述排水箱包括缓冲腔和回流腔,缓冲腔顶部与排水口相连通,缓冲腔底部连通设有排水漏斗,排水漏斗另一端连接有排水管;回流腔通过一回流进水管连接至排水管,回流腔通过一回流出水管连接至箱体内腔,所述缓冲腔中还设有可拆卸地滤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排水管、回流进水管和排水口上均设有电磁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箱体中垂直设有隔板,该隔板将箱体分隔成并排设置的传送腔和清洗腔,排水口设于清洗腔内;

所述清洗腔中由上至下分为顶部出水空间、碗篮活动空间和底部出水空间,顶部出水空间和底部出水空间分别设有顶部喷淋机构和底部喷淋机构,回流腔通过回流出水管连接至顶部出水空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清洗腔内壁底部嵌入设有水位预判机构,水位预判机构包括设于清洗腔内壁中的积水腔,该积水腔底部通过一下方进水通道与清洗腔内腔相连通,积水腔中水平隔设有一弹性隔水板,弹性隔水板的上方空间设有光路传感器,弹性隔水板的下方空间中设有一可上下浮动的浮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隔板上下分布设置顶部侧开口和底部侧开口;传送腔顶面设有带提手的箱盖,箱盖上设有若干个呈条形结构的换气槽,箱体侧壁还设有透明观察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碗篮搁架为框状结构,其包括一对相平行的滑板和一对相平行的连杆,连杆两端靠近滑板处均设有定位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还包括设于箱体上的控制模块,光路传感器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积水腔内壁还设有一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另一端连通至清洗腔,排气通道位于所述下方进水通道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传送腔相对的两个内壁上设有一对传送板,所述传送腔内还垂直设有驱动传送板上下运动的传送板滑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传送板上端面嵌入设有与滑板相适应的凹槽,滑板可以在凹槽中左右滑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1)、本发明中的优化排水结构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排水结构,包括缓冲废水和残渣实现缓慢过滤的缓冲腔,还包括实现废水再利用的回流腔,由于清洗腔单次清洗时通常至少喷淋两次,即清洗腔中的清洗工作至少经过两次循环,因此,可以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并与喷淋系统相配合使用,单次清洗时,最后一遍使用的喷淋水较为干净,因此清洗餐具后仍可以再利用,进而冲洗下一批次需要清洗的餐具,实现了废水再利用。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排水箱,可以缓冲携带有残留垃圾的废水,防止清洗腔内发生堵塞;还可以将废水回收再利用,节约水资源;

(2)、本发明中,传送腔主要起到传送转运、烘干和消毒等工作,清洗腔则主要起到清洗和传送等工作,当需要清洗较多餐具时,可以使用多个碗篮搁架连续工作,当前一个碗篮搁架进入清洗腔后,后一个装有待清洗餐具的碗篮搁架进入传送腔3进行等待,事实上,从前一个碗篮搁架进入清洗腔至后一个装有待清洗餐具的碗篮搁架进入传送腔,可以为连续动作,即用户实际上是将要清洗的餐具连续的合理分配在两个碗篮搁架上,然后相继放入传送腔内,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餐具清洗更干净且节约时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化排水结构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的纵剖视图,其中,碗篮搁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

图2是图1中排水箱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点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化排水结构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的纵剖视图,其中,碗篮搁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

图5是图4中传送腔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优化排水结构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的纵剖视图,其中,碗篮搁架处于第三工作位置;

图7是图6中清洗腔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优化排水结构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的纵剖视图,其中,碗篮搁架处于第四工作位置;

图9是本发明优化排水结构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优化排水结构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中碗篮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优化排水结构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中碗篮搁架、传送板和顶部水平滑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箱体;11、隔板;12、透明观察窗;13、换气槽;14、箱盖;141、提手;15、排水口;2、清洗腔;21、顶部出水空间;211、顶部喷淋机构;22、碗篮活动空间;221、顶部水平滑轨;2212、顶部卡合机构;222、底部水平滑轨;2221、底部卡合机构;223、固定搁板;224、移动搁板;225、搁板滑轨;226、活动搁板;23、底部出水空间;231、底部喷淋机构;24、水位预判机构;241、积水腔;242、下方进水通道;243、排气通道;244、弹性隔水板;245、光路传感器;246、浮标;3、传送腔;31、传送板;311、凹槽;32、传送板滑轨;33、引流底板;34、底部侧开口;35、顶部侧开口;36、上连接板;37、下连接板;4、碗篮搁架;41、滑板;42、连杆;43、定位机构;431、横板;432、上定位板;433、下定位板;5、排水箱;51、缓冲腔;52、排水漏斗;521、滤网;522、电磁阀;53、回流腔;531、回流进水管;532、回流泵;533、回流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点。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优化排水结构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中垂直设有隔板11,该隔板11将箱体1分隔成并排设置的两个腔体:传送腔3和清洗腔2,隔板11上下分布设置顶部侧开口35和底部侧开口34,传送腔3和清洗腔2通过这两个开口相连通,箱体1中还设有可在传送腔3和清洗腔2中上下或者左右移动的碗篮搁架4,使用时,将餐具放置在碗篮搁架4上,从传送腔3进入清洗腔2进行清洗,最后再送出至传送腔3。

本实施例中,清洗腔2中由上至下分为顶部出水空间21、碗篮活动空间22和底部出水空间23,顶部出水空间21和底部出水空间23分别设有顶部喷淋机构211和底部喷淋机构231,顶部喷淋机构211和底部喷淋机构231在工作时均朝向碗篮活动空间22喷水以冲洗碗篮搁架4中的餐具。

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设置一排水箱5,设于箱体1下方,排水箱5与清洗腔2底面的排水口15相连通,该排水箱5用于处理从清洗腔2流出的废水,主要起到两个作用,第一,由于餐具上带有部分残留食物垃圾,该排水箱5可以缓冲携带有残留垃圾的废水,防止清洗腔2内发生堵塞;第二,该排水箱5可以将废水回收再利用,节约水资源。

参见图2,排水箱5的结构具体为:包括缓冲腔51和回流腔53,缓冲腔51与排水口15相连通,从清洗腔2流出的废水和残渣首先进入缓冲腔51,缓冲腔51下方设置与其相连通的排水漏斗52,排水漏斗52另一端连接排水管,回流腔53则通过一回流进水管531连接至排水管,回流腔53还通过一回流出水管533将废水再次回收回清洗腔2将以利用,回流出水管533和回流腔53之间设置回流泵532,提供废水回流的动力,回流出水管533一端连接至顶部出水空间21,从而向顶部喷淋机构211供水。其中,排水管、回流进水管531和排水口15上均设有电磁阀522,用于控制废水的排放和流向。另外,缓冲腔51中设有滤网521,滤网521为可拆卸结构,排水箱5和缓冲腔51的壳体上均可设置对应的操作板,使得滤网521可以取出,方便用户处理过滤的残留垃圾。

本实施例的优化排水结构的家用餐具清洗装置,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排水结构,包括缓冲废水和残渣实现缓慢过滤的缓冲腔,还包括实现废水再利用的回流腔53,由于清洗腔2单次清洗时通常至少喷淋两次,即清洗腔2中的清洗工作至少经过两次循环,因此,可以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并与喷淋系统相配合使用,单次清洗时,最后一遍使用的喷淋水较为干净,因此清洗餐具后仍可以再利用,进而冲洗下一批次需要清洗的餐具,实现了废水再利用。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排水箱5,可以缓冲携带有残留垃圾的废水,防止清洗腔2内发生堵塞;还可以将废水回收再利用,节约水资源。

当清洗腔2需要排出废水时,控制模块控制排水口的电磁阀522打开,参见图3,为进一步配合实现排水工作,本实施例中清洗腔2内壁还嵌入设有水位预判机构24,水位预判机构24包括设于清洗腔2内壁中的积水腔241,该积水腔241底部通过一下方进水通道242与清洗腔2内腔相连通,积水腔241中水平隔设有一弹性隔水板244,弹性隔水板244的上方空间设有光路传感器245,弹性隔水板244的下方空间中则设有一个浮标246,当水流从下方进水通道242进入积水腔241,浮标246向上浮起顶住弹性隔水板244使其产生形变,从而阻挡了光路传感器245的光路,光路传感器245将信号传送至控制模块,当废水排出,清洗腔2底部无积水,浮标246回至积水腔241底面,弹性隔水板244的弹性形变恢复,光路传感器245再次将信号传送至控制模块。积水腔241内壁还设有一排气通道243,排气通道243另一端连通至清洗腔2,排气通道243位于弹性隔水板244下方的空间中。

参见图9,箱体1的结构从外部观察可知,传送腔3顶面设有带提手141的箱盖14,方便用户打开或者关闭传送腔3,餐具从传送腔3实现取放工作,箱盖14上还设有若干个呈条形结构的换气槽13,箱体1侧壁还设有透明观察窗12。传送腔3底面还设有朝向清洗腔2向下倾斜的引流底板33,以用于导出可能存留在传送腔3中的液体。

参见图1、图4、图6和图8,本实施例中,碗篮搁架4水平放置,单个碗篮搁架4可以在箱体1内进行独立的上下移动或者左右移动,其具有4个固定的工作位置,分别为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第三工作位置和第四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起到传送和调配作用,第三工作位置和第四工作位置则还用于配合实现餐具清洗功能。

从结构角度,单个碗篮搁架4的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第三工作位置和第四工作位置具体为:

参见图1,碗篮搁架4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为初始位置,该初始位置位于传送腔3内靠近箱盖14处,且其水平高度与隔板11上的顶部侧开口35相对应;

参见图4,碗篮搁架4位于第二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正下方,且其水平高度与隔板11上的底部侧开口34相对应,碗篮搁架4通过一对对立设于传送腔3内壁的传送板31实现从第一工作位置到达第二工作位置,传送腔3相对的两面内壁上两两对应设有共4个传送板滑轨32,进一步结合图5可见,单个传送板31通过位于同一内壁的2个传送板滑轨32实现上下移动,碗篮搁架4两侧边则活动设于传送板31上,使得碗篮搁架4可随着传送板31从第一工作位置到达第二工作位置。

参见图6,碗篮搁架4位于第三工作位置,第三工作位置位于清洗腔2内,且其水平高度与第二工作位置相适应,碗篮搁架4可通过底部侧开口34平滑地到达第三工作位置,由于碗篮搁架4从第二工作位置到达第三工作位置的运动为水平运动,因此,结合图7可见,本实施例中,在箱体1内腔设有贯穿清洗腔2和传送腔3的底部水平滑轨222,底部水平滑轨222对称设有两条,两条底部水平滑轨222分别设于与传送板滑轨32相同的内壁上,且每个底部水平滑轨222上设有一对底部卡合机构2221,底部卡合机构2221在驱动作用下可以沿着底部水平滑轨2221做水平往复运动,两个底部卡合机构2221之间的相对距离保持不变,且两者的相对距离与碗篮搁架4上的定位机构43相适应,使得碗篮搁架4上的定位机构43与底部卡合机构2221对应卡合。当碗篮搁架4运动至第二工作位置时,碗篮搁架4上的定位机构43与位于其下方的底部卡合机构2221相卡合,底部卡合机构2221向清洗腔2运动,将碗篮搁架4从传送板31上移动离开,然后通过底部侧开口34进入清洗腔2。

进一步地,第三工作位置上设有固定搁板223,固定搁板223位置固定,固定搁板223设有一对且位于清洗腔2相对的内壁上,固定搁板223用于向碗篮搁架4两侧边底部提供受力面,使得碗篮搁架4可以停留在第三工作位置上,固定搁板223的长度小于碗篮搁架4的长度,固定搁板223两侧设有一对移动搁板224,移动搁板224不仅可以起到托住碗篮搁架4的作用,而且移动搁板224可以上下移动,两个移动搁板224中更靠近传送腔3的移动搁板224的另一侧设有下连接板37,下连接板37两端与移动搁板224和传送板31平滑地抵触连接,当碗篮搁架4从第二工作位置到达第三工作位置时,碗篮搁架4两侧边底部离开传送板31经过下连接板37,然后到达第三工作位置。碗篮搁架4位于第三工作位置时,其两侧边底部位于两个移动搁板224和固定搁板223上。

参见图8,碗篮搁架4位于第四工作位置,第四工作位置位于第三工作位置正上方,

碗篮搁架4从第三工作位置到达第四工作位置的实现方式为:清洗腔2相对的两面内壁上两两对应设有共4个搁板滑轨225,参见图3,单个移动搁板224与搁板滑轨225一一对应,移动搁板224通过搁板滑轨225实现上下移动,碗篮搁架4从第三工作位置到达第四工作位置时,移动搁板224向上移动,带动碗篮搁架4离开固定搁板223,同时由于向上运动,碗篮搁架4上的定位机构43与底部卡合机构2221相远离不再卡合,移动搁板224向上运动直至第四工作位置,第四工作位置的水平高度与第一工作位置的水平高度相对应,另外,在第四工作位置起到托住碗篮搁架4作用的为两个对称设置的活动搁板226,活动搁板226连水平设于两个搁板滑轨225之间,活动搁板226两端通过复位弹簧与搁板滑轨225侧壁相连接,当碗篮搁架4从下方运动接近活动搁板226时,活动搁板226受力被碗篮搁架4侧边向上翻起,当碗篮搁架4继续向上运动,活动搁板226又可以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至水平位置,从而托住碗篮搁架4。

进一步地,碗篮搁架4最后又可以通过顶部侧开口35从清洗腔2内的第四工作位置回至传送腔3的第一工作位置,第四工作位置和第一工作位置之间设有上连接板36,连接板36的长度设置为两端与传送板31和最靠近的移动搁板224抵触连接,使得碗篮搁架4可以平滑地从第四工作位置回至第一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为实现碗篮搁架4可以从清洗腔2内的第四工作位置回至第一工作位置,在箱体1内腔设置同样贯穿清洗腔2和传送腔3的顶部水平滑轨221,顶部水平滑轨221对称设有两条且与底部水平滑轨222相对应,顶部水平滑轨221位于前述活动搁板226上方,且每个顶部水平滑轨221上设有一对顶部卡合机构2212,顶部卡合机构2212在驱动作用下可以沿着顶部水平滑轨221做水平往复运动,两个顶部卡合机构2212之间的相对距离保持不变,且两者的相对距离与碗篮搁架4上的定位机构43相适应,当碗篮搁架4位于第四工作位置时,碗篮搁架4上的定位机构43与顶部卡合机构2212对应卡合,顶部卡合机构2212向传送腔3运动时,将碗篮搁架4从活动搁板226上带离,碗篮搁架4通过顶部侧开口35进入传送腔3并回到第一工作位置。

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2个碗篮搁架4一一对应配合使用,从而实现2个碗篮搁架4在箱体1内的清洗和传送工作,工作过程为:

步骤(1)、放置第一个碗篮搁架4:初始时,箱体1内只有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的第一个碗篮搁架4,第一个碗篮搁架4底面两侧边置于传送板31上,使用者根据需要清洗的餐具的数量,将餐具合理分配在两个碗篮搁架4上,打开箱盖14,将第一个碗篮搁架4放入第一工作位置上,第一工作位置的高度适宜,方便用户将餐具放入箱体1内;

步骤(2)、传送第一个碗篮搁架4:传送板滑轨32工作带动传送板31向下移动,第一个碗篮搁架4和第一个碗篮随着传送板31下移到达下方的第二工作位置;

步骤(3)、继续传送第一个碗篮搁架4:第一个碗篮搁架4在第二工作位置时,第一个碗篮搁架4上的定位机构43与位于其下方的底部卡合机构2221相卡合,底部卡合机构2221向清洗腔2运动,将第一个碗篮搁架4从传送板31上移动离开,然后通过底部侧开口34进入清洗腔2,到达第三工作位置;

步骤(4)、清洗第一个碗篮搁架4:第一个碗篮搁架4到达清洗腔2内的第三工作位置后,顶部喷淋机构211和底部喷淋机构231开启,从下方和上方分别喷淋清洗餐具;

步骤(5)、传送第二个碗篮搁架4:第一个碗篮搁架4到达清洗腔2内的第三工作位置后,此时传送腔3内,传送板31向上移动回到第一工作位置上,然后用户将第二个碗篮搁架4放在传送板31上,使得第二个碗篮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此时顶部卡合机构2212移动至清洗腔2内;传送板滑轨32传送第二个碗篮搁架4到达第二工作位置,等待进入清洗腔2清洗;

步骤(6)、继续清洗第一个碗篮搁架4:搁板滑轨225工作带动移动搁板224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一个碗篮搁架4离开固定搁板223,向上运动直至第四工作位置,顶部喷淋机构211和底部喷淋机构231继续清洗,第一个碗篮经过两次清洗,第一次清洗时其下方受水冲击力更大,第二次清洗时其上方受水冲击力更大,使得餐具可以充分得到冲洗,至此,第一个碗篮的餐具清洗工作完成,关闭顶部喷淋机构211和底部喷淋机构231,等待传送;

步骤(7)、继续传送第二个碗篮搁架4:底部卡合机构2221将第二个碗篮搁架4从传送板31上移动离开,然后通过底部侧开口34进入清洗腔2,到达第三工作位置;

步骤(8)、传送第一个碗篮搁架4:第二个碗篮搁架4到达第三工作位置后,传送板31回到第一工作位置,顶部卡合机构2212向传送腔3运动时,将第一个碗篮搁架4从活动搁板226上带离,第一个碗篮搁架4通过顶部侧开口35进入传送腔3并回到第一工作位置,餐具等待取出;

步骤(9)、清洗第二个碗篮搁架4:将第一个碗篮搁架4送出清洗腔2后,开启顶部喷淋机构211和底部喷淋机构231清洗第二个碗篮搁架4上的餐具,清洗过程与第一个碗篮搁架4相同,以此类推。

本实施例中,传送腔3主要起到传送转运、烘干和消毒等工作,清洗腔2则主要起到清洗和传送等工作,当需要清洗较多餐具时,可以使用多个碗篮搁架4连续工作,当前一个碗篮搁架4进入清洗腔2后,后一个装有待清洗餐具的碗篮搁架4进入传送腔3进行等待,事实上,从前一个碗篮搁架4进入清洗腔2至后一个装有待清洗餐具的碗篮搁架4进入传送腔3,可以为连续动作,即用户实际上是将要清洗的餐具连续的合理分配在两个碗篮搁架4上,然后相继放入传送腔3内,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餐具清洗更干净。

另外,在需要清洗少量餐具时,本发明使用的碗篮搁架4和对应的碗篮可以均为1个,当需要清洗大量餐具时,碗篮搁架4和对应的碗篮可以均为数量相同的多个,灵活性较高;

进一步地,参见图10,碗篮搁架4的结构具体为:本实施例中,碗篮搁架4为矩形框架结构,其包括一对相平行的滑板41和另一对相平行的连杆42,连杆42与滑板41相垂直,连杆42两端靠近滑板41处均设有定位机构43,参见图11,定位机构43包括一个端部与连杆42相连接的横板431、垂直设于横板431上端面的一对上定位板432和垂直设于横板431下端面的一对下定位板433,另外,为降低摩擦系数,滑板41底部设置滚珠或者滚轮,使得装有餐具的碗篮搁架4水平移动更方便。

进一步地,参见图12,碗篮搁架4和传送板31的配合方式为:结合图13可见,传送板31上端面嵌入设有与滑板41相适应的凹槽311,滑板41可以在凹槽311中左右滑动。

进一步地,参见图13,碗篮搁架4、传送板31和顶部水平滑轨221的配合方式为:碗篮搁架4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或者第四工作位置时,定位机构43上的上定位板432与顶部水平滑轨221上的顶部卡合机构2212相卡合。另外,为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顶部侧开口35和底部侧开口34处设有可打开或者闭合顶部侧开口35和底部侧开口34的卷收机构(说明书附图中未示出),且卷收机构与两面侧壁上顶部水平滑轨221、底部水平滑轨222、上连接板36和下连接板37互不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