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安全防盗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0299发布日期:2019-01-28 14:30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安全防盗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防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安全防盗护栏。



背景技术:

为了室内安全,现在的房屋在窗户、阳台等开放式结构的地方,基本都安装了坚固的防盗护栏(亦或称为防盗网、防盗窗),其可以防止室内人员从房屋的开放处坠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入室盗窃,但其固定结构在保护室内人员和财产安全的同时,却也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在火灾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堵住了本来存在的逃生通道和救援通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消防安全防盗护栏,既能起到有效的安全防护作用,又不影响消防安全,安全实用。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消防安全防盗护栏,包括:固定护栏和活动护栏,所述固定护栏上设置有安全出口,所述活动护栏的上端与安全出口的上沿铰接,活动护栏的下端通过安全锁具与安全出口的下沿可拆卸连接;所述安全锁具包括:固定锁部和活动锁部;所述固定锁部包括:固定座、固定锁槽、气囊和锁杆,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固定护栏的位于安全出口下沿且靠近室内一侧的位置,固定座向上凸起,所述固定锁槽水平固定在固定座的上端,且固定锁槽的面向室外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固定锁槽的凹槽内,所述锁杆设置在位于固定座的靠近室内一侧的固定护栏上,且锁杆与固定锁槽平行的设置;所述活动锁部包括:活动锁槽、刺针、弹性支撑件、挡板和锁钩,所述活动锁槽设置在活动护栏的下端,活动锁槽的面向室内的一面设有能容纳所述固定锁槽的锁腔,所述刺针尖端朝向锁腔开口的设置在锁腔的底部,所述弹性支撑件设置在锁腔的底部,且弹性支撑件能沿锁腔的深度方向伸缩,所述挡板能活动的设置在所述锁腔内,挡板的与刺针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穿刺孔,挡板的面向锁腔底部的表面与弹性支撑件的外端连接,弹性支撑件未受压缩短时,所述刺针的尖端藏置于所述穿刺孔内,所述锁钩的一端与活动锁槽的下部铰接,锁钩的另一端向上回弯形成能钩挂到所述锁杆的弯钩。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锁部还包括:锁杆调节机构,所述锁杆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和螺杆座,所述螺杆座设置在位于锁杆的靠近室内一侧的固定护栏上,螺杆座上设置有沿室内外方向贯通的安装孔,所述调节螺杆的杆部从室内向室外方向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锁杆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杆调节机构水平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锁部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安全出口下沿下方的固定护栏上,所述固定座和螺杆座均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锁部还包括:能罩住所述锁杆调节机构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以遮盖或露出所述锁杆调节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沿固定锁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有多个,所述刺针对应每个气囊各设置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锁槽的背离凹槽的一面设置有耳板,所述耳板通过枢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固定座的上端,所述枢转轴沿固定锁槽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锁槽为开口面向室外的槽钢,且槽钢的两端通过端板封堵。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锁部还包括:安全销,所述活动锁槽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锁孔,所述锁孔沿活动锁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组,所述安全销在每一锁孔内可拆卸的各插装一个,所述挡板的面向锁槽底部的一面抵靠在所述安全销上时,刺针的尖端藏置于所述穿刺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件为沿活动锁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弹簧,每一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锁腔的底部和挡板的内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活动护栏通过安全锁具与安全出口可拆卸连接,安全锁具的活动锁部与固定锁部锁合时,安全出口封闭,保证防盗护栏起到原有的防盗、防坠落的安全防护作用;打开安全锁具时,需要对活动锁部或者固定活动锁部的活动护栏施加面向室内的外力,以克服弹性支撑件对挡板提供的弹性支撑力,使活动锁槽相对固定锁槽向室内方向移动,从而使刺针的尖端突出挡板的穿刺孔,进而将固定锁槽内的气囊刺破,解除气囊对活动锁槽提供的支撑力,使活动锁槽可以持续带动锁钩向室内方向移动,直至锁钩的弯钩部分脱出锁杆的范围,锁钩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解除锁钩与锁杆的钩锁固定关系,之后对活动护栏施加面向室外的外力即能顺利打开安全锁具,室内人员对活动护栏一拉、一推就能方便的打开安全出口,不影响室内人员的安全逃生,室外救援人员一推、一拉也能方便的打开安全出口,不影响室外的救援操作,保证消防安全;同时在刺针刺破气囊时,气囊会爆破发出爆破声,若是房屋主人自己操作发出的爆破声则无碍,若是窃贼等其他人员从室外触碰活动护栏造成的,其爆破声就会提醒室内人员,及时发现非正常入室的行为,有效起到防盗的效果;气囊破裂后,更换气囊就能再次使用,安全实用,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安全锁具锁合状态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安全锁具打开状态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护栏,11-安全出口,2-活动护栏,3-安全锁具,31-固定锁部,311-固定座,312-固定锁槽,3121-凹槽,3122-耳板,3123-枢转轴,313-气囊,314-锁杆,315-锁杆调节机构,3151-调节螺杆,3152-螺杆座,3153-安装孔,316-固定板,317-防护罩,32-活动锁部,321-活动锁槽,3211-锁腔,3212-锁孔,323-刺针,324-弹性支撑件,325-挡板,3251-穿刺孔,326-锁钩,327-安全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消防安全防盗护栏,包括:安装到房屋在窗户、阳台等开放位置的固定护栏1,固定护栏1上设置有安全出口11,并在安全出口11上设置一个活动护栏2,以打开或关闭安全出口11,具体的,参见图1,活动护栏2的上端与安全出口11的上沿铰接,活动护栏2的下端通过安全锁具3与安全出口11的下沿可拆卸连接,从而通过安全锁具3就能有效的开闭安全出口11。只是,考虑到安全出口11作为有效的逃生通道和救援通道,为避免安全锁具3为安全出口11的逃生带来消防安全隐患,安全锁具3需安全实用,既能起到有效的安全防护作用,又不影响消防安全。

因此,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安全锁具3包括:固定锁部31和活动锁部32;固定锁部31包括:固定座311、固定锁槽312、气囊313和锁杆314,固定座311设置在固定护栏1的位于安全出口11下沿且靠近室内一侧的位置,也就是位于安全出口11下沿内侧的固定护栏1上,固定座311向上凸起,固定锁槽312水平固定在固定座311的上端,以在固定锁槽312的下方留出一定悬空空间;固定锁槽312的面向室外的一侧设有凹槽3121,气囊313设置在固定锁槽312的凹槽3121内,锁杆314设置在位于固定座311的靠近室内一侧的固定护栏1上,也就是位于固定座311内侧的固定护栏1上,且锁杆314与固定锁槽312平行的设置。

活动锁部32包括:活动锁槽321、刺针323、弹性支撑件324、挡板325和锁钩326,活动锁槽321设置在活动护栏2的下端,活动锁槽321的面向室内的一面设有能容纳固定锁槽312的锁腔3211,从而在活动护栏2关闭安全出口11时,固定锁槽312向固定锁槽312移动,使固定锁槽312插入锁腔3211内,完成二者的对接;刺针323尖端朝向锁腔3211开口的设置在锁腔3211的底部,弹性支撑件324设置在锁腔3211的底部,且弹性支撑件324能沿锁腔3211的深度方向伸缩,挡板325能活动的设置在锁腔3211内,并在挡板325的与刺针32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穿刺孔3251,挡板325的面向锁腔3211底部的表面与弹性支撑件324的外端连接,弹性支撑件324的设置长度需保证弹性支撑件324未受压缩短时,刺针323的尖端藏置于穿刺孔3251

内,从而使刺针323的尖端无法触及气囊313将其刺破;锁钩326的一端与活动锁槽321的下部铰接,锁钩326的另一端向上回弯形成能钩挂到锁杆314的弯钩,从而使锁钩326的弯钩钩住锁杆314,实现固定锁部31与活动锁部32的锁合。本实施例中的弹性支撑件324为沿活动锁槽3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弹簧,每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锁腔3211的底部和挡板325的内表面,结构简单,且能进行有效的弹性支撑。

为方便活动锁部32与固定锁部31的锁合,且保证锁合过程中刺针323不会受压突出刺破气囊313,本实施例在固定锁部31上设置了锁杆调节机构315,参见图2和图3,锁杆调节机构315包括:调节螺杆3151和螺杆座3152,螺杆座3152设置在位于锁杆314的靠近室内一侧的固定护栏1上,螺杆座3152上设置有沿室内外方向贯通的安装孔3153,调节螺杆3151的杆部从室内向室外方向穿过安装孔3153、并与锁杆314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旋转调节螺杆3151,就能驱动锁杆314沿调节螺杆3151的轴向滑动,从而调节锁杆314与固定锁槽312的相对位置。

安全锁具3锁合时,先旋转调节螺杆3151使调节锁杆314靠近固定锁槽312,从而可以轻松的将锁钩326的弯钩钩住锁杆314,且不会对挡板325造成挤压。待锁钩326挂置到锁杆314上之后,旋转调节螺杆3151使调节锁杆314向室内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活动锁槽321和活动护栏2的下端向室内方向移动,直至固定锁槽312的外端部抵靠在挡板325上,而又没有过度挤压挡板325而使刺针323突出,即完成了安全锁具3的锁合操作。锁杆调节机构315最好水平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以对锁杆314进行更加稳定和牢固的支撑;同样的,锁钩326也最好设置至少两个,从而达到牢靠的锁合效果。当然,考虑到通过旋转调节螺杆3151也能解锁安全锁具3,为防止别人从室外触及调节螺杆3151,本实施例可以在固定锁部31上设置一个能罩住锁杆调节机构315的防护罩317,防护罩317可以遮盖或露出锁杆调节机构315,从而在锁合安全锁具3后盖上防护罩317,排除通过锁杆调节机构315解锁的途径。

为防止锁合时用力过度或者平时误操作意外刺破气囊313,本实施例为活动锁部32设置了安全销327。具体是,参见图3和图4,活动锁槽321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锁孔3212,锁孔3212沿活动锁槽3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组,安全销327在每一锁孔3212内可拆卸的各插装一个,进而,锁孔3212内插装有安全销327时,刺针323的尖端藏置于穿刺孔3251内,挡板325的面向锁槽底部的一面抵靠在安全销327上,从而无法向内挤推活动锁部32,有效避免意外刺破气囊313。需要解锁时,拔出安全销327即可,方便、安全。

同时,考虑到活动护栏2绕上端铰接点转动时,下端的活动锁部32使沿弧线运动的,从而固定锁槽312与活动锁槽321的锁腔3211之间的配合具有一定的上下活动量,为保证二者配合的紧密,而又不影响固定锁槽312插入锁腔3211的顺畅性,参见图5,本实施例在固定锁槽312的背离凹槽3121的一面设置有耳板3122,耳板3122通过枢转轴3123可转动的连接在固定座311的上端,枢转轴3123沿固定锁槽312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固定锁槽312能随活动锁槽321弧形运动过程中的上下浮动而转动,保证二者安装对接的顺畅。

本实施例中,固定锁槽312为开口面向室外的槽钢,同样的活动锁槽321也采用开口面向室内外的槽钢,结构简单,无需过多加工,制作方便。但固定锁槽312的槽钢的两端最好通过端板封堵,避免从侧部刺破气囊。

对固定锁部31而言,为方便安装,最好为其设置一个用于与固定护栏1连接固定的固定板316,参见图1,固定板316固定连接于安全出口11下沿下方的固定护栏1上,从而可以将固定座311和螺杆座3152都固定在固定板316上,结构紧凑,加工和安装方便。防护罩317同样可拆卸的安装在固定板316上,其一侧与固定板316铰接,另一侧设置锁件,安全锁具3锁合后,翻转防护罩317盖住锁杆调节机构315,锁柱另一侧锁件即可,此处的锁件采用常用的普通挂锁就行,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提高气囊313爆破提示音效的效果,本实施例的气囊313沿固定锁槽31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有多个,进而刺针323也对应每个气囊313各设置一个,从而在向室内推动活动锁槽321时,会同时刺破多个气囊313,从而发出连续的多次爆破声,保证对室内人员的爆破提示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消防安全防盗护栏,活动护栏2通过安全锁具3与安全出口11可拆卸连接,安全锁具3的活动锁部32与固定锁部31锁合时,安全出口11封闭,保证防盗护栏起到原有的防盗、防坠落的安全防护作用;打开安全锁具3时,需要对活动锁部32或者固定活动锁部32的活动护栏2施加面向室内的外力,以克服弹性支撑件324对挡板325提供的弹性支撑力,使活动锁槽321相对固定锁槽312向室内方向移动,从而使刺针323的尖端突出挡板325的穿刺孔3251,进而将固定锁槽312内的气囊313刺破,解除气囊313对活动锁槽321提供的支撑力,使活动锁槽321可以持续带动锁钩326向室内方向移动,直至锁钩326的弯钩部分脱出锁杆314的范围,锁钩326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解除锁钩326与锁杆314的钩锁固定关系,之后如图4所示,对活动护栏2施加面向室外的外力即能顺利打开安全锁具3,室内人员对活动护栏2一拉、一推就能方便的打开安全出口11,不影响室内人员的安全逃生,室外救援人员一推、一拉也能方便的打开安全出口11,不影响室外的救援操作,保证消防安全;同时在刺针323刺破气囊313时,气囊313会爆破发出爆破声,若是房屋主人自己操作发出的爆破声则无碍,若是窃贼等其他人员从室外触碰活动护栏2造成的,其爆破声就会提醒室内人员,及时发现非正常入室的行为,有效起到防盗的效果;气囊313破裂后,更换气囊313就能再次使用,安全实用,使用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