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料理机进出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6024发布日期:2019-02-01 19:52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食物料理机进出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料理机机体电机散热结构,特别是一种食物料理机进出风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破壁机中,一般采用主机里的电机对搅拌杯内提供粉碎动力。在食物搅拌的过程中,电机转动会产生热量,如果不及时排除就会导致电机过热,导致电机烧掉等。目前破壁机进出风有两种:一种是:机器两侧面进风,底座出风;其中,侧面进风口位于主机外壳上,明显外露,影响机器外观,而出风口位于底座底面,所以底座需要垫脚垫高,确保出风口离开台面,垫脚面积很小,以致机器放置不平稳。另一种是:进出风口都在底座底面,出风口出来的换热后空气容易被进风口吸入,不断循环后,导致流经电机表面的空气为热空气,所以,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电机散热效果好、工作噪音低的食物料理机进出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食物料理机进出风结构,包括主机总成,主机总成包括外壳组件和电机,外壳组件外顶部设有第一传动接头,电机设置在外壳组件内、并与第一传动接头传动连接,电机还传动连接有风扇,其特征是,所述外壳组件内设有风道,电机及风扇设置在风道内,风道设有相互连通的进风腔和出风腔;外壳组件的下部外周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进风腔连通,出风口与出风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一方案,所述外壳组件包括上罩、底座和风罩,上罩设置在底座上,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底座外周,风罩设置在上罩内;风罩设有下罩,风扇设置在下罩内,下罩与底座连接,下罩外壁与上罩内壁、底座的一部分内壁共同围成所述进风腔,下罩内壁与底座的另一部分内壁共同围成所述出风腔。底座的高度控制在食物料理机常规使用时,以进出风口不易察觉为宜。

所述下罩上还设有套筒,电机设置在套筒内,电机与套筒之间设有导风间隙,导风间隙与所述进风腔连通;套筒下端与下罩内部连通。

所述底座内设有隔板,隔板将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开,底座内对应进风口与隔板共同围成的一部分为进风盘,进风盘为进风腔的一部分;底座内对应出风口与隔板共同围成的另一部分为出风盘,出风盘为出风腔的一部分。

所述隔板包括蜗形导风板和挡板,蜗形导风板的外端与底座内壁连接,挡板连接在蜗形导风板外壁与底座内壁之间;所述下罩对应隔板和底座设有出风口的壁体设有围板。蜗形导风板有利于空气的排出。

所述下罩的围板与隔板和底座设有出风口的壁体之间凹凸配合,以减少或防止围板与个边连接处漏风。

所述底座的垂直正投影位于上罩的垂直正投影内侧,进风口和出风口共同环绕在底座外周。

所述底座外周为下窄上宽的锥形面,即同样高度的底座比较,外周为锥形面可以增大进出风口的面积,更有利于散热,同时,食物料理机在常规使用时,进出风口不易察觉。

所述外壳组件底面为封闭的支承面,使得主机总成放置得更加平稳。当然,外壳组件底面可以设置防滑垫。

所述进风腔内设有电路板安装位,有助于电路板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食物料理机进出风结构的进出风口设置在外壳组件的下端外周,这样不但增加了排风速度,而且也减少了气流通道的面积,增加了整个机器的空气流动,也提高了散热效果;马达的噪音,因排气速度快了,噪音也大大降低了;

(2)此款食物料理机进出风结构的外壳组件包括底座,进出风口共同形成360度设置在底座外周,底座的高度控制在食物料理机常规使用时,以进出风口不易察觉为宜,使得产品外形更美观;

(3)此款食物料理机进出风结构使得食物料理机的底面不需进出风,所以,底面可以为封闭结构,然后这个底面直接承放在台面上,更加平稳;同时,由于底面不需要较大的抬高,所以,使得产品整体高度下降,重心降低,进一步提升其平稳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与搅拌杯组件连接后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至图7所示,一种食物料理机进出风结构,包括主机总成,主机总成包括外壳组件和电机2,外壳组件外顶部设有第一传动接头21,电机2设置在外壳组件内、并与第一传动接头21传动连接,电机2还传动连接有风扇22,所述外壳组件内设有风道,电机2及风扇22设置在风道内,风道设有相互连通的进风腔11和出风腔35;外壳组件的下部外周设有进风口41和出风口43,进风口41与进风腔11连通,出风口43与出风腔35连通。

所述外壳组件包括上罩1、底座4和风罩3,上罩1设置在底座4上,进风口41和出风口43设置在底座4外周,风罩3设置在上罩1内;风罩3设有下罩33,风扇22设置在下罩33内,下罩33与底座4连接,下罩33外壁与上罩1内壁、底座4的一部分内壁共同围成所述进风腔11,下罩33内壁与底座4的另一部分内壁共同围成所述出风腔35。优选地,底座4呈圆盘状。

所述下罩33上还设有套筒31,电机2设置在套筒31内,电机2与套筒31之间设有导风间隙,导风间隙与所述进风腔11连通;套筒31下端与下罩33内部连通。

所述底座4内设有隔板,隔板将进风口41和出风口43分开,底座4内对应进风口41与隔板共同围成的一部分为进风盘46,进风盘46为进风腔11的一部分;底座4内对应出风口43与隔板共同围成的另一部分为出风盘47,出风盘47为出风腔35的一部分。

所述隔板包括蜗形导风板44和挡板42,蜗形导风板44的外端与底座4内壁连接,挡板42连接在蜗形导风板44外壁与底座4内壁之间;所述下罩33对应隔板和底座4设有出风口43的壁体设有围板。

所述下罩33的围板与隔板和底座4设有出风口43的壁体之间凹凸配合。具体是:所述下罩33的围板下端设有定位凸筋36,隔板的上端设有定位凹坑45,定位凸筋36与定位凹坑45凹凸配合,结合图5所示。

所述底座4的垂直正投影位于上罩1的垂直正投影内侧,进风口41和出风口43共同环绕在底座4外周。

所述底座4外周为下窄上宽的锥形面。所述底座4底面为封闭的支承面。

所述进风腔11内设有电路板安装位32,电路板安装位32设置在下罩33顶面上。

参见图3、图4和图6,虚线箭头为进风方向,实现箭头为出风方向。

结合图8至图11所示,主机总成上还设有搅拌杯,搅拌杯与主机总成通过电耦合器实现两者电性连接。电耦合器包括相互连接配合的第一电接头5和第二电接头84,第一电接头5和第二电接头84分别设置在外壳组件和搅拌杯上,所述第一电接头5通过缓冲件51与外壳组件连接。所述缓冲件51将第一电接头5与外壳组件隔开。

所述上罩1顶部对应第一电接头5设有安装孔15,安装孔15与上罩1的内外两侧连通,第一电接头5穿过安装孔15,第一电接头5与安装孔15隔开,缓冲件51设置在第一电接头5与安装孔15之间。

所述上罩1内对应第一电接头5下方设有支架52,第一电接头5承接在支架52上。

所述缓冲件51呈圈状,其由硅胶、橡胶或海绵制成,缓冲件51下端设有外翻边,外翻边抵靠在安装孔15下端外周;第一电接头5外周对应缓冲件51的外翻边底部设有限位凸筋。

所述安装孔15顶面外周设有挡水凸筋14。

所述搅拌杯承接在外壳组件上,外壳组件顶面还设有杯垫6。

所述杯垫6覆盖在第一电接头5的一部分表面外;所述搅拌杯内转动设有刀组75,搅拌杯底部设有第二传动接头76和所述第二电接头84,第二传动接头76与刀组75传动连接,搅拌杯设置在主机总成上,第二传动接头76与第一传动接头21啮合,第二电接头84与第一电接头5插接。

所述上罩1顶面设有定位柱和翻边孔12,杯垫6对应定位柱和翻边孔12的翻边分别设有柱套61和翻边套62,柱套61套设在定位柱外,翻边套62套设在翻边孔12的翻边外;第一传动接头21位于翻边孔12上方,搅拌杯底部对应定位柱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与定位柱插接配合。

搅拌杯包括杯体7、刀组75、底盘78和杯座8,刀组75转动设置在底盘78上、并位于杯体7内腔71中,杯体7底部开口72,底盘78遮盖在开口72外,还包括杯内架81,杯内架81设置在杯座8内,杯内架81顶部设有凹腔,凹腔内壁设有承台,底盘78设置在承台上,底盘78边缘设有内密封圈77,凹腔对应承台上方的内壁与杯体7下部螺纹连接,内密封圈77及底盘78边缘压紧在开口72底部。杯体7的内腔71内壁设有紊流凸筋74。

所述杯座8顶部设有凹槽,杯内架81从凹槽顶部敞开口72放入杯座8内,杯内架81先与杯座8连接,再与杯体7连接。所述杯座8顶部杯内架81顶端设有外密封圈82,外密封圈82与杯体7及杯座8密封连接。所述杯体7对应开口72处的杯壁缩窄,开口72外周与杯内架81螺纹连接。

所述刀组75包括刀片、刀轴、轴套和锁紧螺母,刀轴转动设置在轴套内、并与轴套密封配合,刀片与刀轴上端连接,刀轴下端与第二传动接头76连接;轴套上端外周设有凸缘,轴套从上至下穿过底盘78,凸缘与底盘78之间密封配合,轴套下端外周设有外螺纹、并穿出杯内架81底部后与所述锁紧螺母连接。所述底盘78外底面与杯内架81的内底面之间压接有支撑套,支撑套811套设在轴套外。

所述底盘78底部设有发热盘79。

所述杯体7内腔71上部的杯壁设有防溢检测件9。

所述杯体7顶缘上设有勾位,杯体7外侧还设有手柄73,手柄73设有挂钩731,防溢检测件9和挂钩731依次与勾位挂接;所述挂钩731与防溢检测件9之间还设有软胶垫732。所述防溢检测件9与手柄73分离。

所述勾位顶部低于杯体7顶缘高度、并且勾位从内腔71内壁向杯体7外壁方向凹进;所述防溢检测件9为导电金属片,导电金属片一端对应勾位的底部横向弯折为探测端,导电金属片另一端翻过杯体7顶缘弯折至杯体7外侧。

所述杯体7顶部设有杯盖712,杯盖712与杯体7内腔71密封配合,杯盖712与内腔71密封配合为位于防溢检测件9的探测端上方。杯盖712对应手柄的一侧设有飘台713,手柄73顶面对应飘台713设有对位沉台733。

所述杯体7为玻璃杯、陶瓷杯或塑料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