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4351发布日期:2019-02-10 23:0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电水壶具有烧水快、使用方便、易携带等优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器。

现有技术的电水壶主要包括:用于盛装食材的壶体、盖设在壶体顶部开口上的壶盖以及位于壶体底部的底座。其中,壶体的底部具有导磁件,底座的顶部具有面板,底座内设有线圈盘。使用时,将盛装有食材的壶体放置在底座的面板上,给底座通电,此时会有高频的电流通过线圈盘上的线圈,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场力,磁力线切割壶体底部的导磁件,在壶体的底面产生无数小涡流,从而将壶体内的食材加热。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电水壶在使用时,壶体的底部与底座上的面板直接接触,器具工作时,壶体底部的热量会直接传递至面板上,导致面板的温度较高,使面板很容易变形或损坏,另外,当壶体从面板上移开后,由于面板的温度较高,很容易烫伤到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能够防止壶体底部的热量传递至面板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包括用于盛装食材的壶体以及位于所述壶体底部的底座,所述壶体的外底面具有导磁件,所述底座的顶部具有面板,所述底座内设有线圈盘,所述导磁件与所述面板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通过在壶体外底面的导磁件与底座的面板之间设置隔热层,通过隔热层对导磁件加热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的阻止,防止壶体底部的热量传递到面板上,避免面板受高温而变形或损坏,对面板进行了有效保护,同时可避免面板温度过高而烫伤人的情况出现。

可选的,所述隔热层为隔热板;

或者,所述隔热层为由喷涂或印设在所述导磁件与所述面板之间的隔热材料而形成。

通过将隔热层设置为隔热板,在装配时,将隔热板设置在导磁件和面板之间,例如,将隔热板粘接或者卡接在导磁件的外表面,或者,将隔热板粘接或卡接在面板的上表面;或者,将隔热材料喷涂或者印设在导磁件与面板之间,以形成隔热层,例如,在导磁件的外表面喷涂或丝印一层隔热材料,或者,在面板的上表面喷涂或丝印一层隔热材料,从而对导磁件加热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阻挡,防止热量传递至面板上而导致面板温度较高的情况出现。

可选的,所述壶体的底部还具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使所述壶体的底部与所述面板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支撑件为围设在所述壶体侧壁底部的环状支撑架。

通过在壶体的底部设置支撑件,通过支撑件对壶体进行支撑,使导磁件与面板之间具有间隙,从而进一步增大了导磁件与面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防止了壶体底部的热量向面板传递,对面板进行了更好的保护。

通过将支撑件设置为围设在壶体侧壁底部的环状支撑架,这样当壶体放置在面板上时或者台面上时,壶体的稳定性更好。

可选的,所述隔热层包覆在所述导磁件的外表面上。

通过将隔热层直接设置在导磁件的外表面,隔热层对壶体的底部进行隔热,从而有效防止壶体底部的热量传递至面板,同时能够减少壶体的热量从壶体的底部散发,提高了加热效率,而且隔热层能够起到对导磁件的保护作用,可避免导磁件磨损而影响正常电磁加热的情况出现。

可选的,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上表面上。

通过将隔热层设置在面板的上表面上,在使用时,直接将具有导磁件的壶体放置在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层的位置,从而有效防止加热过程中壶体底部的热量传递至面板的情况出现。

可选的,所述隔热层为隔热板,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

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导磁件之间具有间隙。

通过将隔热层设置在支撑件上,即,隔热层位于导磁件和面板之间,从而同样可实现对壶体底部的热量进行阻挡。

由于导磁件在加热时温度比较高,将隔热层设置在支撑件上,且隔热层与导磁件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隔热层不会与导磁件直接接触,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隔热层的隔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上具有卡槽,所述隔热板的外缘可卡入至所述卡槽中。

这样在装配时,直接使隔热板的边缘插入至支撑件的卡槽中即可实现隔热板的固定,装配方便且固定可靠,为隔热板的有效隔热提供了保障。

可选的,所述环状支撑架上还开设有散热孔。

通过在环状支撑架上开设散热孔,在保证环状支撑架对壶体有效支撑的同时,提高了环状支撑架自身的散热效果,减小了环状支撑架的热量。

可选的,所述隔热层为隔热板时,所述隔热板通过粘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导磁件与所述面板之间。

在装配时,通过黏结剂将隔热板粘接在导磁件的外表面或者粘接在面板的上表面或者粘接在壶体底部的支撑件上即可实现隔热板的固定,装配方便且固定牢靠。

可选的,所述壶体为玻璃壶体或者陶瓷壶体。

可选的,所述隔热板为云母板或陶瓷板或石墨板。

所述隔热材料为铁氟龙。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体;

2—底座;

3—壶盖;

4—隔热层;

5—温度传感器;

10—手柄;

11—导磁件;

12—支撑件;

121—散热孔;

122—卡槽;

20—操作区;

21—面板;

22—线圈盘;

23—电路板;

24—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水壶。

该电水壶包括:用于盛装食材的壶体1、壶盖3以及底座2。壶体1的顶部具有开口,壶盖3盖设在该开口上。其中,可在壶体1的一侧设置手柄10,通过手柄10能够方便地壶体1端起或者放下。底座2位于壶体1的底部,底座2的顶部具有面板21,底座2内设有线圈盘22。

其中,面板21可以为玻璃面板,也可以为陶瓷面板,本实用新型对面板21的材质不作限定。面板21可以与底座2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后续安装在底座2的顶部,示例性的,面板21通过耐高温黏结剂粘接在底座2的顶部。其中,线圈盘22具体可包括:线圈盘架和绕设在线圈盘架上的线圈,线圈一般由漆包线绕制而成,比如,线圈由漆包铜线或漆包铝线绕制而成。线圈可以疏绕,也可以密绕。具体实现时,可以在线圈盘架上设置绕线槽,漆包线沿着绕线槽绕设,从而在线圈盘架上形成线圈。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的加热原理为电磁加热。

具体地,底座2内还设置有电路板23和风机24。其中,线圈盘22与电路板23电连接。由于线圈盘22和电路板23为主要的发热元件,在工作时会发出较多的热量,通过风机24对线圈盘22和电路板23进行散热,使线圈盘22和电路板23始终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温度下工作。具体地,底座2上具有进风孔和出风孔,外部的冷却风在风机24的作用下从进风孔进入至底座2的内腔中,吹向线圈盘22和电路板23,将线圈盘22和电路板23的热量带走,然后热空气从出风孔吹出至底座2外部,从而实现了对底座2内腔中各部件的散热。底座2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操作区20,操作区20上设置有按键,通过操作按键可实现电水壶的开启、关闭、加热功率的调整、加热模式的选择等功能,使用户体验感更好。其中,按键可以是触摸按键,也可以是机械式按键。

可以理解的是,壶体1与底座2可分离,当需要烹煮时,将盛装有食材的壶体1放置在底座2上,当不需要烹煮时,可将壶体1从底座2上取走。在本实施例中,壶体1具体为玻璃壶体,为了实现电磁加热,壶体1的外底面具有导磁件11。需要说明的是,壶体1的外底面指的是壶体1的底壁的外表面。

当壶体1为玻璃壶体时,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从壶体1外部清楚地看到壶体1内的食材的状态,实现放心安全地饮用,且可以提高电水壶的观赏性。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壶体1也可以为陶瓷壶体,陶瓷壶体的底部具有导磁件11,以保证电磁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壶体1也可以由其他耐高温且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材质制成,本实用新型对壶体1的具体材质并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导磁件11具体为:贴设在壶体1的外底面上的导磁膜。比如,通过喷涂或者丝印烧结工艺在壶体1的外底面上形成导磁膜,或者,通过黏结剂将已成型的导磁膜直接贴设在壶体1的外底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导磁件11也可以为金属片。在装配时,直接将金属片粘接在壶体1的外底面即可,导磁件11与壶体1的外底面的具体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当利用该电水壶烹煮食材时,将待烹煮食材放入壶体1内,然后将壶体1放置在底座2上,给底座2通电,此时会有高频的电流通过线圈盘22上的线圈,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场力,磁力线切割壶体1底部的导磁件11,在壶体1的底面产生无数小涡流,从而将壶体1内的食材加热。烹煮完成后,将盛装食材的壶体1从底座2上取下即可。

若在加热时,壶体1底部的热量直接传递至面板21,会导致面板21的温度较高,导致面板21很容易变形或损坏,而且当壶体1从面板21上移开后,由于面板21的温度较高,很容易烫伤到人。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导磁件11与面板21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4。也就是说,通过在导磁件11与面板21之间设置隔热层4,通过隔热层4对导磁件11加热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的阻止,防止壶体1底部的热量传递至面板21上,避免面板21受高温而变形或损坏,对面板21进行了有效保护,同时可避免面板21温度过高而烫伤人的情况出现。

具体实现时,隔热层4具体可以由云母或陶瓷或石墨或铁氟龙等制成,本实用新型对隔热层4的具体材质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实现对壶体1底部的热量进行有效阻挡,避免壶体1底部的热量向面板21传递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水壶不仅可以用来煮水,也可以用来烹煮银耳、豆浆、黄芪、当归、薏米等养生食材,还可以用来煮茶,比如红茶、黑茶、普洱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通过在壶体1外底面的导磁件11与底座2的面板21之间设置隔热层4,通过隔热层4对导磁件11加热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的阻止,防止壶体1底部的热量传递到面板21上,避免面板21受高温而变形或损坏,对面板21进行了有效保护,同时可避免面板21温度过高而烫伤人的情况出现。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层4具体包覆在导磁件11的外表面上。通过将隔热层4直接设置在导磁件11的外表面,隔热层4对壶体1的底部进行隔热,从而有效防止壶体1底部的热量传递至面板21,同时能够减少壶体1的热量从壶体1的底部散发,提高了加热效率,而且隔热层4能够起到对导磁件11的保护作用,可避免导磁件11磨损而影响正常电磁加热的情况出现。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隔热层4具体可以是隔热板。其中,隔热板可以通过黏结剂粘接在导磁件11与面板21之间,或者,隔热板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导磁件11与面板21之间。比如,在本实施例中,隔热板具体通过黏结剂,例如粘力强且耐高温的硅酮胶粘接在导磁件11的外表面上,装配方便且固定可靠。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隔热层4为由喷涂或印设在导磁件11与面板21之间的隔热材料而形成。该隔热材料比如可以是铁氟龙或者石墨。比如,隔热层4喷涂在导磁件11的外表面,从而对导磁件11加热产生的热量进行阻挡,防止热量传递至面板21上而导致面板21温度较高的情况出现。

具体实现时,壶体1的底部还具有支撑件12,支撑件12用于使壶体1的底部与面板21之间具有间隙。也就是说,通过在壶体1的底部设置支撑件12,通过支撑件12对壶体1进行支撑,使壶体1的底部与面板21之间具有间隙,从而进一步增大了导磁件11与面板21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防止了壶体1底部的热量向面板21传递,对面板21进行了有效保护。

支撑件12具体可以为耐高温的塑胶支撑件,也可以为金属支撑件等,支撑件可以与壶体1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打胶的方式或者卡接的方式等固定在壶体1的底部。

其中,支撑件12具体为围设在壶体1侧壁底部的环状支撑架。通过将支撑件12设置为围设在壶体1侧壁底部的环状支撑架,这样当壶体1放置在面板21上时或者台面上时,壶体1的稳定性更好。继续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层4包覆在导磁件11的外表面时,由于支撑件12对壶体1进行支撑,隔热层4与面板21之间具有间隙。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支撑件12也可以为支撑脚,支撑脚具体可以为多个,多个支撑脚沿壶体1底面的边缘周向间隔设置,导磁件11位于多个支撑脚围成的空间内。

其中,还可以在环状支撑架上开设散热孔121。通过在环状支撑架上开设散热孔121,在保证环状支撑架对壶体1有效支撑的同时,提高了环状支撑架自身的散热效果,减小了环状支撑架的热量。其中,散热孔121具体可以为多个,多个散热孔121沿环状支撑架的周向间隔设置,使得环状支撑架的不同位置均能够良好散热。

此外,在具体实现时,底座2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与底座内的电路板23电连接,温度传感器5的顶面与面板21的下表面贴合,通过温度传感器5检测面板21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面板21的温度达到或者超过预设阈值时,立即向电路板23发送信号,以切断电水壶的电源,使电水壶停止加热,避免面板21温度继续升高而导致面板21变形或损坏的情况出现。具体地,线圈盘架上具有安装槽,温度传感器5具体安装在安装槽内,安装槽一般位于线圈盘架的中心处。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4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参照图1、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第二种结构的电水壶,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隔热层4设置在支撑件12上。其中,隔热层4具体为隔热板。

可以理解的是,当壶体1的底部具有支撑件12时,支撑件12的底面所在的高度低于导磁件11的底面所在的高度。通过将隔热层4设置在支撑件12上,即,隔热层4位于导磁件11和面板21之间,从而同样可实现对壶体1底部的热量进行阻挡,防止导磁件11加热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面板21。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层4与导磁件11之间具有间隙。也就是说,隔热层4挡设在导磁件11和面板21之间,且隔热层4的顶面与导磁件11的底面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由于导磁件11在加热时温度比较高,将隔热层4设置在支撑件12上,且隔热层4与导磁件11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隔热层4不会与导磁件11直接接触,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隔热层4的隔热效果。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当隔热层4设置在支撑件12上时,隔热层4也可以与导磁件11的底面贴合,同样可实现对壶体1底部的热量进行阻挡。

继续参照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2具体为围设在壶体1侧壁底部的环状支撑架。具体地,环状支撑件的内壁上具有卡槽122,隔热板的外缘可卡入至卡槽122中。这样在装配时,直接使隔热板的边缘插入至支撑件12的卡槽122中即可实现隔热板的固定,装配方便且固定可靠,为隔热板的有效隔热提供了保障。当支撑件12为实施例一所述的支撑脚时,同样可以在支撑脚上设置卡槽122,将隔热板的外缘卡入卡槽122中。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隔热板的边缘也可以粘接在支撑件12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通过在壶体1底部的支撑件12上设置隔热层4,通过隔热层4对导磁件11加热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的阻止,防止壶体1底部的热量传递到面板21上,避免面板21受高温而变形或损坏,对面板21进行了有效保护,同时可避免面板21温度过高而烫伤人的情况出现。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或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实施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剖视图。图7为图6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参照图1、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第三种结构的电水壶,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隔热层4设置在面板21的上表面上。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隔热层4具体设置在底座2上,且位于底座2顶部的面板21的上表面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通过将隔热层4设置在面板21的上表面上,在使用时,直接将具有导磁件11的壶体1放置在面板21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层4的位置,从而通过隔热层4对导磁件11加热产生的热量进行阻挡,有效防止加热过程中壶体1底部的热量传递至面板21的情况出现,避免面板21受高温而变形或损坏,对面板21进行了有效保护,同时可避免面板21温度过高而烫伤人的情况出现。

具体地,隔热层4可以为隔热板,隔热板通过耐高温黏结剂粘贴在面板21的上表面,当然,隔热板也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面板21的上表面。或者,在面板21上喷涂或丝印一层隔热材料,从而在面板21上表面形成隔热层4。

参照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壶体1的底部同样可设置支撑件12,通过支撑件12对壶体1进行支撑,使壶体1的底部与面板21之间具有间隙。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壶体1放置在面板21上时,由于支撑件12的存在,壶体1底部的导磁件11与面板21上的隔热层4之间具有间距,这样可增加隔热层4的隔热效果。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