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9386发布日期:2019-04-05 19:4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电饭煲等烹饪设备在煮饭过程中的自动搅拌功能,在电饭煲的内锅内设置有搅拌装置。

相关技术中,烹饪设备在烹饪时,通常物料在内锅中的分布位置比较随机,因此呈非均匀分布的状态分布在内锅中,从而容易造成大米等物理在烹饪前期阶段对水分吸收的不均匀,在烹饪中期升温沸腾时对热量的传递也不够均匀,最终导致米饭结块,或部分米饭口感偏软,部分米饭口感偏硬。

另外,在对大量物理进行烹饪时,上层的物料受热与升温较慢,也容易产生结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外锅;上盖,能够盖合在外锅上;内锅,位于外锅与上盖围设出的空间内;搅拌组件,包括能够延伸至内锅内的搅拌部,搅拌部包括骨架主体以及设置于骨架主体上的第一搅拌叶片,其中,内锅的侧壁上和/或骨架主体上设置有多个水位刻度,多个水位刻度中的最大水位刻度设置于第一搅拌叶片的上侧,最大水位刻度与第一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mm,并小于或等于 3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内锅的侧壁上和/或骨架主体上设置有多个水位刻度,以表征内锅内混合的水量与物料的多少,通过限定搅拌部上最上端的搅拌叶片与最大水位刻度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限定最大水位刻度与最上端的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范围,一方面,能够提高物料在烹饪过程中水分吸收与传热的均匀性,以提升烹饪物料的口感,另一方面,有利于上层物料的加热效率,从而能够降低物料结块的概率。

其中,搅拌叶片沿骨架主体的径向向内锅的侧壁延伸构造形成,搅拌叶片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在搅拌叶片具有多个时,第一搅拌叶片为处于最上端的搅拌叶片。

具体地,最大水位刻度与最上端的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最小值为 2mm,最大水位刻度与最上端的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最大值为 30mm。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烹饪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最大水位刻度与第一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并小于或等于15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进一步限定最大水位刻度与最上端的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范围,最大水位刻度与最上端的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最小值为5mm,能够防止距离过小时混合的液体与物料的表层的搅动太剧烈,使液体与物料飞溅甚至飞溅出内锅,导致清理时比较耗时,最大水位刻度与最上端的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最小值为15mm,能够防止距离过大时导致表层的物料无法被搅动到,进而造成的对水分吸收与热量传递不均匀,从而物料搅拌的均匀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第二搅拌叶片,设置于所述骨架主体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反向设置,多个水位刻度中的最小水位刻度设置于第二搅拌叶片与骨架主体的连接部的上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搅拌叶片还包括设置于骨架主体底部的第二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可以与第一搅拌叶片反向设置,通过分别设置第一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叶片,并且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低于最大水位刻度,而最低点低于最小水位刻度,在搅拌叶片旋转搅拌时,第一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叶片能够分别带动上层的物料混合物以及下层的物料混合物离心旋转,从而能够有利于物料混合物均匀的分布在内锅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骨架主体上沿纵向分布有多个搅拌叶片,多个搅拌叶片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搅拌叶片、第三搅拌叶片、第四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叶片,其中,第一搅拌叶片与第四搅拌叶片反向设置,第三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叶片反向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增加搅拌叶片的数量,增加的搅拌叶片设置于第一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叶片之间,并且将第一搅拌叶片与第四搅拌叶片反向设置,将第二搅拌叶片与第三搅拌叶片反向设置,在兼顾到最高水位刻度与最低水位刻度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搅拌部的搅拌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搅拌叶片之间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水位刻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相邻的两个搅拌叶片之间对应设置至少两个水位刻度,在对应不同的刻度倒入不同的物料量时,对应的搅拌叶片都能够发挥搅拌功能,进而能够提升物料混合的均匀性。

具体地,在内锅的容积为4L时,多个水位刻度的数量为8个;在内锅的容积为5L时,多个水位刻度的数量为10个。

以内锅容积为4L为例,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水位刻度、第二水位刻度、第三水位刻度、第四水位刻度、第五水位刻度、第六水位刻度、第七水位刻度、第八水位刻度、第一搅拌叶片能够对第六水位刻度以上的物料进行搅拌;第三搅拌叶能够对第四水位刻度以上的物料进行搅拌,第四搅拌叶能够对第二水位刻度以上的物料进行搅拌;第二搅拌叶能够对第一水位刻度以上的物料进行搅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搅拌叶片的底面轮廓沿骨架主体的径向与内锅的内侧底壁轮廓同形构设,并延伸至内锅的内侧壁的下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二搅拌叶片的底面轮廓设置为与内锅的内侧底壁轮廓相同构造,具体包括内锅的内侧底壁,底壁与侧壁的过渡区域,以及下端的侧壁区域,一方面,能够防止下沉至内锅底部的物料在底部滞留在底部,以致造成由于受热过渡粘黏在内锅底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底部热量向上传导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设备还包括:支架,能够架设在内锅上,支架包括能够与内锅的开口相适配的环状支撑部以及设置于环状支撑部上的阻挡杆,阻挡杆能够沿内锅的侧壁延伸至内锅内;搅拌组件还包括:连接杆部,能够与搅拌部可拆卸连接,连接杆部能够与上盖可拆卸连接,并能够支撑在环状支撑部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阻挡杆,阻挡杆在烹饪过程中对内锅内翻滚的物料起到阻挡作用的同时,降低物料粘黏在内壁上或阻挡杆上的概率,通过在支架与开口的贴合区域设置防滑胶套,通过防滑件来增大支架与内锅之间的摩擦力,来限制在搅拌装置执行搅拌程序的过程中支架的位置变化,防止支架的移动,进而有效地保证了搅拌装置的搅拌效率,且防止了支架与内锅的磨损,同时减少了烹饪过程中的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第一搅拌叶片与阻挡杆相对设置时,第一搅拌叶片的外侧端部与阻挡杆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mm,并小于或等于4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第一搅拌叶片的外侧端部与阻挡杆之间的距离范围,一方面,能够防止物料在在搅拌过程中产生卡滞现象,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搅拌部的搅拌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设备还包括:驱动电机,设置于上盖上;连接杆部从上依次包括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能够与驱动电机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能够与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骨架主体可拆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上盖上固定驱动电机,第一连接件能够分别与驱动电机以及第二连接件之间可拆卸连接,并将第二连接件与搅拌部可拆卸连接,一方面,实现了驱动电机驱动搅拌部旋转的功能,另一方面,拆卸方便,方便清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设备为电压力锅、电饭煲或电蒸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搅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内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外锅,20上盖,30内锅,40搅拌组件,402搅拌部,4022骨架主体, 4024第一搅拌叶片,4026第二搅拌叶片,4028第三搅拌叶片,4030第四搅拌叶片,50支架,502环状支撑部,504阻挡杆,404连接杆部,60驱动电机, 4042第一连接件,4044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设备。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包括:外锅 10;上盖20,能够盖合在外锅10上;内锅30,位于外锅10与上盖20围设出的空间内;支架50,能够架设在内锅30上,支架50包括能够与内锅30的开口相适配的环状支撑部502以及设置于环状支撑部502上的至少一个阻挡杆 504,阻挡杆504能够沿内锅30的侧壁延伸至内锅30内,搅拌组件40,能够支撑在支架50上,并延伸至内锅30内。

其中,支架50包括环状支撑部(包括翻边挂靠部502与垂直连接部504),支架50上开设有支撑孔,第二连接件6024能够通过支撑孔延伸至内锅30内;支撑孔与环状支撑部之间设置有支撑梁,上盖20上设置有止挡柱,在上盖20 盖合在外锅10上时,止挡柱能够与支撑梁配合阻挡支架旋转。

搅拌组件40包括:连接杆部402,包括纵向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4022 与第二连接件4024,第二连接件4024能够通过支架上的支撑孔支撑在支架50 上;搅拌部402,连接至第二连接件4024,并延伸至内锅30内。

驱动电机60,设置在上盖20上,并能够与第一连接件4022可拆卸连接,其中,在上盖20盖合于外锅10上时,第一连接件4022与第二连接件4024 配合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4所示,搅拌组件40包括能够延伸至内锅30内的搅拌部402,搅拌部402包括骨架主体4022以及设置于骨架主体4022上的第一搅拌叶片4024,其中,内锅30的侧壁上和/或骨架主体4022 上设置有多个水位刻度,多个水位刻度中的最大水位刻度设置于第一搅拌叶片 4024的上侧,最大水位刻度与第一搅拌叶片4024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mm,并小于或等于30mm。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锅30的侧壁上和/或骨架主体4022上设置有多个水位刻度,以表征内锅30内混合的水量与物料的多少,通过限定搅拌部402上最上端的搅拌叶片与最大水位刻度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限定最大水位刻度与最上端的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范围,一方面,能够提高物料在烹饪过程中水分吸收与传热的均匀性,以提升烹饪物料的口感,另一方面,有利于上层物料的加热效率,从而能够降低物料结块的概率。

其中,搅拌叶片沿骨架主体4022的径向向内锅30的侧壁延伸构造形成,搅拌叶片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在搅拌叶片具有多个时,第一搅拌叶片 4024为处于最上端的搅拌叶片。

具体地,最大水位刻度与最上端的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最小值为 2mm,最大水位刻度与最上端的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最大值为 30mm。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最大水位刻度与第一搅拌叶片4024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并小于或等于15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进一步限定最大水位刻度与最上端的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范围,最大水位刻度与最上端的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最小值为5mm,能够防止距离过小时混合的液体与物料的表层的搅动太剧烈,使液体与物料飞溅甚至飞溅出内锅30,导致清理时比较耗时,最大水位刻度与最上端的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最小值为15mm,能够防止距离过大时导致表层的物料无法被搅动到,进而造成的对水分吸收与热量传递不均匀,从而物料搅拌的均匀性。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搅拌组件40还包括:第二搅拌叶片4026,设置于所述骨架主体4022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024反向设置,多个水位刻度中的最小水位刻度设置于第二搅拌叶片4026 与骨架主体4022的连接部的上侧。

在该实施例中,搅拌叶片还包括设置于骨架主体4022底部的第二搅拌叶片4026,第二搅拌叶片4026可以与第一搅拌叶片4024反向设置,通过分别设置第一搅拌叶片4024与第二搅拌叶片4026,并且搅拌叶片的最高点低于最大水位刻度,而最低点低于最小水位刻度,在搅拌叶片旋转搅拌时,第一搅拌叶片4024与第二搅拌叶片4026能够分别带动上层的物料混合物以及下层的物料混合物离心旋转,从而能够有利于物料混合物均匀的分布在内锅30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骨架主体4022上沿纵向分布有多个搅拌叶片,多个搅拌叶片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搅拌叶片4024、第三搅拌叶片4028、第四搅拌叶片4030与第二搅拌叶片4026,其中,第一搅拌叶片4024与第四搅拌叶片4030反向设置,第三搅拌叶片4028与第二搅拌叶片4026反向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增加搅拌叶片的数量,增加的搅拌叶片设置于第一搅拌叶片4024与第二搅拌叶片4026之间,并且将第一搅拌叶片4024与第四搅拌叶片4030反向设置,将第二搅拌叶片4026与第三搅拌叶片4028反向设置,在兼顾到最高水位刻度与最低水位刻度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搅拌部402的搅拌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4所示,任意相邻的两个搅拌叶片之间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水位刻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相邻的两个搅拌叶片之间对应设置至少两个水位刻度,在对应不同的刻度倒入不同的物料量时,对应的搅拌叶片都能够发挥搅拌功能,进而能够提升物料混合的均匀性。

具体地,在内锅30的容积为4L时,多个水位刻度的数量为8个;在内锅30的容积为5L时,多个水位刻度的数量为10个。

以内锅30容积为4L为例,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水位刻度、第二水位刻度、第三水位刻度、第四水位刻度、第五水位刻度、第六水位刻度、第七水位刻度、第八水位刻度、第一搅拌叶片4024能够对第六水位刻度以上的物料进行搅拌;第三搅拌叶能够对第四水位刻度以上的物料进行搅拌,第四搅拌叶能够对第二水位刻度以上的物料进行搅拌;第二搅拌叶能够对第一水位刻度以上的物料进行搅拌。

如图2与图4所示,针对物料的种类不同,刻度的位置也有区别。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4所示,第二搅拌叶片4026的底面轮廓沿骨架主体4022的径向与内锅30的内侧底壁轮廓同形构设,并延伸至内锅30的内侧壁的下端。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二搅拌叶片4026的底面轮廓设置为与内锅30的内侧底壁轮廓相同构造,具体包括内锅30的内侧底壁,底壁与侧壁的过渡区域,以及下端的侧壁区域,一方面,能够防止下沉至内锅30底部的物料在底部滞留在底部,以致造成由于受热过渡粘黏在内锅30底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底部热量向上传导的效率。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设备还包括:支架50,能够架设在内锅30上,支架50包括能够与内锅30的开口相适配的环状支撑部502以及设置于环状支撑部502上的阻挡杆504,阻挡杆504能够沿内锅30 的侧壁延伸至内锅30内;搅拌组件40还包括:连接杆部404,能够与搅拌部 402可拆卸连接,连接杆部404能够与上盖20可拆卸连接,并能够支撑在环状支撑部502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阻挡杆504,阻挡杆504在烹饪过程中对内锅30 内翻滚的物料起到阻挡作用的同时,降低物料粘黏在内壁上或阻挡杆504上的概率,通过在支架50与开口的贴合区域设置防滑胶套,通过防滑件来增大支架50与内锅30之间的摩擦力,来限制在搅拌装置执行搅拌程序的过程中支架50的位置变化,防止支架50的移动,进而有效地保证了搅拌装置的搅拌效率,且防止了支架50与内锅30的磨损,同时减少了烹饪过程中的噪音。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在第一搅拌叶片4024与阻挡杆504相对设置时,第一搅拌叶片4024的外侧端部与阻挡杆504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 2mm,并小于或等于40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第一搅拌叶片4024的外侧端部与阻挡杆504之间的距离范围,一方面,能够防止物料在在搅拌过程中产生卡滞现象,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搅拌部402的搅拌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设备还包括:驱动电机60,设置于上盖20上;连接杆部404从上依次包括第一连接件4042与第二连接件4044,第一连接件4042的一端能够与驱动电机60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能够与第二连接件4044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件4044的另一端与骨架主体4022可拆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上盖20上固定驱动电机60,第一连接件4042能够分别与驱动电机60以及第二连接件4044之间可拆卸连接,并将第二连接件 4044与搅拌部402可拆卸连接,一方面,实现了驱动电机60驱动搅拌部402 旋转的功能,另一方面,拆卸方便,方便清洗。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设备为电压力锅、电饭煲或电蒸炉。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