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双门双向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2895发布日期:2019-05-07 20:29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床双门双向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床双门双向联动装置,特别是一种采用单向驱动力的机床双门双向联动装置。



背景技术:

常用的各种加工机床外部往往会设置机床外笼罩,专门防护机床床身及导轨、丝杠,可以保护机床的内部结构如直线导轨及滚珠丝杠或传动齿条等不受外界的腐蚀和破坏。

机床外笼罩具有安全防护的作用,外笼罩上一般设置有可开启和关闭的门结构,机床门结构具有单门单向、多门单向和多门双向等组合形式,是外部环境与外笼罩内部环境的交互区。

为了配合自动化生产,机床门结构可设计为具有自动开关的功能,目前大部分的机床自动门均采用单一动力控制单一门结构的运动,这种设计方式,对于双门双向结构的驱动,存在动力源装置成本高的缺点,而对于同样空间的外笼罩,应用双门单向,又因为对动力源的行程上限要求的提高而同样具有增加成本的缺点。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机床外笼罩门结构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操作便利、单向驱动的机床双门双向联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操作便利、单向驱动的机床双门双向联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床双门双向联动装置,包括:

外笼罩,顶部开设有通孔,横跨通孔设有呈跑道形设置的环形传动链,通孔两侧对称设置有两链轮,每个链轮均与传动链啮合连接;

前门,对称设置为两个,两前门分别为左前门、右前门,且每个前门均嵌设在外笼罩上;

固定板,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为左固定板、右固定板,两固定板与两前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固定板均与对应的前门固定连接,两固定板分别向上穿过通孔并与传动链固连,且两固定板位于传动链两侧;

驱动气缸,固设在外笼罩内,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固定板相连,所述驱动气缸能带动对应的固定板移动并连带传动链以及另一个固定板移动,进而驱动两前门相向或相背移动。

作为本案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个链轮通过调节板与外笼罩活动连接,调节板一侧固设有辅助板,所述调节板通过螺纹调节杆与辅助板相连,且调节板能沿直线靠近或远离辅助板。

作为本案的又一步改进,调节板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调节槽,每个调节槽内均嵌设有与外笼罩相连的螺栓。

作为本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前门均通过连接板与对应的固定板相连,两连接板分别位于对应的前门上方。

作为本案的又一步改进,驱动气缸通过铰接座与外笼罩固连,且驱动气缸的输出轴通过连接块与对应的固定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案的进一步改进,通孔上方还覆盖有护盖且护盖与外笼罩紧密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传动链、链轮以及固定板之间的配合作用,由驱动气缸这一单向力控制两前门双向同时动作,操作便利且控制效果好,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0、外笼罩;11、左前门;12、右前门;13、通孔;14、护盖;21、左固定板;22、右固定板;31、传动链;32、链轮;33、调节板;331、调节槽;332、螺栓;34、辅助板;35、螺纹调节杆;40、连接板;50、驱动气缸;51、铰接座;52、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机床双门双向联动装置包括:

外笼罩10,顶部开设有通孔13,横跨通孔13设有呈跑道形设置的环形传动链31,通孔13两侧对称设置有两链轮32,每个链轮32均与传动链31啮合连接;

前门,对称设置为两个,两前门分别为左前门11、右前门12,且每个前门均嵌设在外笼罩10上;

固定板,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为左固定板21、右固定板22,两固定板与两前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固定板均与对应的前门固定连接,两固定板分别向上穿过通孔13并与传动链31固连,且两固定板位于传动链31两侧;

驱动气缸50,固设在外笼罩10内,驱动气缸50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固定板相连,驱动气缸50能带动对应的固定板移动并连带传动链31以及另一个固定板移动,进而驱动两前门相向或相背移动。

为了配合自动化生产,机床门结构可设计为具有自动开关的功能,目前大部分的机床自动门均采用单一动力控制单一门结构的运动,这种设计方式,对于双门双向结构的驱动,存在动力源装置成本高的缺点,而对于同样空间的外笼罩10,应用双门单向,又因为对动力源的行程上限要求的提高而同样具有增加成本的缺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机床双门双向联动装置,通过传动链31、链轮32以及固定板之间的配合作用,由驱动气缸50带动对应的固定板移动进而带动传动链31以及另一固定板动作,控制两前门一起相向或相背移动,达到同时开启或关闭两前门的目的,实现单向驱动力控制双门双联动的功能。

传动链31通过对称设置在外笼罩10上的链轮32来实现转动,两固定板固设在跑道形传动链31的两侧,便于控制两固定板同时移动。其中,由于两前门处于同一竖直平面,而两固定板处于平行的两竖直平面内,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两固定板的结构不相同,以确保两前门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移动。

链轮32以及传动链31设置在外笼罩10外部能够减少内部的占用空间,避免对机床内部零件造成影响,同时开设通孔13,便于固定板与传动链31固连,操作便利。

优选地,其中一个链轮32通过调节板33与外笼罩10活动连接,调节板33一侧固设有辅助板34,调节板33通过螺纹调节杆35与辅助板34相连,且调节板33能沿直线靠近或远离辅助板34。

本实施例中优选其中一个链轮32通过调节板33与外笼罩10活动连接,且在调节板33一侧固定安装辅助板34,通过螺纹调节杆35将调节板33与辅助板34固定连接,当传动链31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松弛,此时可以通过调节螺纹调节杆35,带动调节板33靠近辅助板34,即带动相应的链轮32沿直线远离另一个链轮32,从而实现对传动链31的张紧作用,确保传动链31各处同步转动,进一步确保两固定板达到同步移动的目的,两前门同步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地,调节板33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调节槽331,每个调节槽331内均嵌设有与外笼罩10相连的螺栓332。

此处优选调节板33通过调节槽331与螺栓332的配合作用,实现自身沿水平直线移动,螺栓332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在使用时固定调节板33,确保传动链31稳定转动;另一方面在需要调节时,拧松螺栓332,转动螺纹调节杆35带动调节板33靠近辅助板34,调节完毕后再次拧紧螺栓332即可,便于调节。

此外,螺栓332还可以为调节板33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确保调节板33沿直线移动,保证调节完毕后,两链轮32仍然处于同一直线,进而保证两固定板带动相应的前门同步移动。

优选地,每个前门均通过连接板40与对应的固定板相连,两连接板40分别位于对应的前门上方。

连接板40的设置是为便于固定板与对应的前门连接,同时,由于固定板与传动链31相连,结构相对较小,直接与前门相连会出现传动不及时的现象,作用力不够,采用连接板40作为过渡,便于固定板带动对应的前门同步移动,使用效果好。

进一步地,驱动气缸50通过铰接座51与外笼罩10固连,且驱动气缸50的输出轴通过连接块52与对应的固定板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驱动气缸50安装在外笼罩10内,通过铰接座51与外笼罩10固定连接,且优选驱动气缸50的输出轴采用连接块52与其中一个固定板相连,确保连接稳定,便于控制固定板移动。

优选地,通孔13上方还覆盖有护盖14且护盖14与外笼罩10紧密连接。护盖14的设置则是为了将传动链31、链轮32等与外部环境阻隔,避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确保正常工作。

本机床双门双向联动装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传动链31、链轮32以及固定板之间的配合作用,由驱动气缸50这一单向力控制两前门双向同时动作,操作便利且控制效果好,便于使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换,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