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0677发布日期:2019-05-21 21:1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烘焙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焙器具。



背景技术:

烘焙类产品在国内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其主要针对面包进行烘焙。大部分消费者用面包机进行揉面,采用恒温箱来发酵,再使用烤箱来发酵和烘焙;随着国人兴趣爱好的多样化,烘焙食品逐渐延伸到薯条、肉类的烘烤,烘焙产品的功能逐渐丰富起来。

烘焙类入门级产品,即面包机是在密封腔体的中部位置固定一根发热管,通电工作时发热管加热,通过红外辐射使得腔体内的温度上升来加热食物。通过发热管热辐射加热,加热慢,热补偿慢,温度波动周期长,烘烤时间久。在烘烤面包时,发热管的加热功率较小可通过延长加热时间来弥补,但在烘烤薯条、肉类食品时,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市场上烘焙类产品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大功率的热风循环结构,在产品内安装发热管,并配置一个罩机电机,通过扇叶带动腔体内的空气转动,内部具有温差的地方通过空气的流动进行热量的互动,降低温差。然而这种气流在风扇的作用下流动,直到被加热腔腔壁的阻挡,再通过腔壁上的孔进入加热腔,风压小,流速不够快,空气涡流效应较集中在进风口,随着吹出的气流越远,速度越慢,对周边的热平衡效果越差,导致靠近进风口的食物表面烧色均匀,远离端烧色越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烘焙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烘焙器具,包括:壳体;加热腔,位于壳体的内部,加热腔的腔壁上设有多个出风口和多个进风口;叶轮和发热元件,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加热腔的外部,气流经多个出风口流出加热腔,以及经多个进风口流入加热腔;其中,加热腔中与叶轮相对应的腔壁为第一腔壁,第一腔壁的局部被构造为向加热腔内部凹陷的内凹面,多个进风口中至少存在一个进风口设置在内凹面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腔壁的局部构造成向加热腔内部凹陷的内凹面,并在内凹面上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缩短了该内凹面上的进风口与加热腔腔壁之间的最远距离,也即将加热腔与内凹面相对设置的腔壁作为第三腔壁,该第三腔壁与内凹面之间的距离,当然,在加热腔与内凹面相对的位置设有门体时,此时,设定门体的内表面为第三壁面,使得气流经进风口进入加热腔后,能够流动更远的距离,尤其在未被第三腔壁阻挡时,当气流流动的最远距离大于此时的第三腔壁与内凹面之间的距离时,在气流在腔体内流动至第三腔壁时,依然具有较大的流速,再在第三腔壁的阻挡下反向流动,有利于气流在加热腔内的全部区域进行热交换,从而有利于加热腔内部快速升温,且温差波动小。另外,由于第一腔壁上的进风口相对于出风口内凹,气流在加热腔内的最大行程变大,风速衰减的速度变小,加热腔内部热量交换的速度越快,回到出风口的空气温度越高,经出风口流出的空气与发热元件表面的温差越大,气流带走的热量越多,吹向加热腔后再循环进行热量交换,加热腔内的温度越均匀,温差波动小,烘烤效果均匀,食物食用口感更佳。

具体地,在进风口处风速V1固定时,假设风经进风口后在加热腔内流动的最大行程是A,同时出风口处空气负压,形成气流流出加热腔,加热腔内的空气流向进风口的最大行程是B,则循环风的最大行程是A+B。在加热腔深度D不变的情况下,即第一腔壁上的进风口与第三壁面之间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在A<D时,热量随着气流的循环,在腔体进行热量交换的区域有限,只能在进、出风口端附近进行热量的传递。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腔壁的局部向加热腔内凹陷,假设凹陷深度为C,缩短第一腔壁上的进风口与第三壁面之间的距离,减小加热腔的深度D,使得A+C≥D,气流能够在腔体内的全部区域进行热量交换,远离进风口处的空气也可以快速升温,降低加热腔内的温差。在A≥D时,腔体内的全部区域均可进行热量交换,由于吹出的气流越远风速越低,热量交换的效率越差,进而通过设置内凹面,使得A+C>D的余量越多,则气流在加热腔内循环时,风速衰减的越小,热量交换的效率越高,加热腔内温差越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烘焙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腔壁的局部被构造为向加热腔外部凸出的外凸面,多个出风口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设置在外凸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腔壁的局部构造为向加热腔外部凸出的外凸面,使得叶轮所在空间变小,负压增加,进而有利于加热腔的大量空气经出风口流出加热腔,有利于加热腔内部空气循环,加快加热腔内部热量交换速度,从而使得出风口处的空气温度越高,经出风口流出的空气与发热元件表面的温差越大,气流带走的热量越多,吹向加热腔后再循环进行热量交换,加热腔内的温度越均匀,温差波动小,烘烤效果均匀,食物食用口感更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叶轮为离心式叶轮,外凸面与叶轮的入风口相对。

在该技术方案中,叶轮优选为离心式叶轮,集中进风并向四周扩散出风,一方面提高了气流的循环速度,另一方面有利于不规则导风,避免气流经规则的路径流动而使得加热腔内各处加热不均,温差明显而导致食材加热效果变差。通过将外凸面与叶轮的入风口相对设置,由于多个出风口设置在外凸面上,进而有利于加热腔内的气流经多个出风口后直接进入叶轮的入风口处,被叶轮直接导向,提高了加热腔内部气流循环速度,有利于加热腔内部快速升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凹面围绕外凸面的周向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内凹面围绕在外凸面的四周,有利于气流经内凹面上的进风口周向进入加热腔内,并回流集中经外凸面上的出风口流出加热腔,有利于气流在加热腔内的全部区域进行循环,且气流在加热腔内折返回流,有利于加热腔内各处温度均匀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元件围设在叶轮的外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发热元件围设在叶轮的外周,有利于叶轮导出的风直接吹向发热元件进行充分换热后,再进入加热腔内部,提高加热腔内部的升温速度,尤其在叶轮为离心式叶轮的情况下,离心式叶轮周向出风,能够将大量的风导向发热元件,进行充分加热。优选发热元件为发热管,当然发热元件也可为红外发热丝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元件与内凹面相对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发热元件设置在内凹面处,与内凹面所在位置相对应,一方面由于内凹面向加热腔内部凹陷,进而为发热元件的安装提供空间,提高烘焙器具内部空间占用率;另一方面内凹面直接与发热元件相对,使得内凹面上的进风口也能够与发热元件相对,有利于将被发热元件加热的高温空气直接经进风口吹入加热腔内部,提高了加热腔内部气流循环速度,有利于加热腔快速升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凹面呈环形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内凹面呈环形分布,有利于叶轮周向导风后,经内凹面上的进风口进入加热腔内部。具体地,内凹面可呈圆环分布,或呈方环分布。当然,内凹面也可以为圆形内凹面或方形内凹面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凹面上设有至少两个进风口,至少两个进风口沿内凹面周向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进风口沿内凹面周向分布,或者说至少两个进风口在内凹面上呈环状分布,有利于气流经多个角度进入加热腔内,从而有利于加热腔内部各处温度分布。可以想到地,至少两个进风口也可以横竖排布或交错排布,均布在内凹面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凹面上的每个进风口的出风方向均偏离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所在方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内凹面上的每个进风口的出风方向均偏离食材盛放桶所在方位,使得经内凹面上的进风口进入的风不会直接吹向食材盛放桶或吹打在食材盛放桶上,避免食材盛放桶局部温度过高,其余位置温度较低,而影响内部食材受热均匀性,影响烹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食材盛放桶可固定设置在加热腔内,也可从加热腔内拿取出来,即与加热腔的底壁可拆卸连接,或者更换将其他装置,例如烤盘等替换食材盛放桶安装在加热腔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腔中远离叶轮的腔壁为第二腔壁,多个进风口中存在至少一个进风口设置在第二腔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定加热腔中远离叶轮的腔壁为第二腔壁,这里第二腔壁可与第一腔壁直接连接也可间接连接。通过将至少一个进风口设置在第二腔壁上,使得高温气流可从第二腔壁上的进风口进入加热腔内部,使得气流能够多方位进入加热腔内部,有利于加热腔内部温度均匀分布。另外,当发热元件与第一腔壁相对设置时,通过在第二腔壁上设置进风口,能够降低发热元件所对应的腔壁处温度较高而引起的加热腔内部的温差,使得加热腔内部食材,不仅能够在发热元件所在区域的热传递和热辐射受热,还能够在发热元件所不在的区域经进风口流入的高温气流而受热,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腔壁上的至少一个进风口的出风方向全部朝向或部分朝向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所在方位。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发热元件与第一腔壁相对设置时,由于第二腔壁不与发热元件相对应,进而第二腔壁所在区域的温度相对于第一腔壁处较低,进而可设置第二腔壁上的进风口的出风方向全部朝向或部分朝向食材盛放桶所在方位,使得温度不是很高的气流能够直接吹向食材盛放桶所在区域,而温度很高的气流经第一腔壁上的进风口偏离食材盛放桶所在位置吹出,有利于保证加热腔内部各处温度均匀分布,确保食材盛放桶内部食材均匀受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出风口集中分布,并位于加热腔的中部或中部以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多个出风口设置在加热腔的中部区域和/或中部以下区域,可以加快加热腔的热风循环速度,进而提高烘焙器具整体的温升速度,缩短烹饪时长。具体地,当将多个出风口设置在加热腔的中部区域时,可以有效地收集四周的气流,便于加热腔内部气流快速地经多个出风口流出加热腔;当将多个出风口设置在加热腔中部以下区域时,有利于将位于加热腔内中下部的低温气流经多个出风口导出加热腔,而导出的低温气流被发热元件加热后,可重新经多个进风口进入加热腔,有利于加热腔内部快速升温,缩短烹饪时长;当然,也可将多个出风口中的部分出风口设置在加热腔的中部区域,另外部分出风口设置在加热腔的中部以下区域,效果同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可安装在加热腔内;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设置在食材盛放桶的下方,搅拌组件至少部分伸入食材盛放桶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装置还具有搅拌组件,设置在食材盛放桶的下方并至少部分伸入食材盛放桶,可随食材盛放桶一起从加热腔中取出,实现了搅拌的自动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腔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烘焙器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加热腔,122第一腔壁,124内凹面,126外凸面,14进风口,16出风口,18叶轮,20发热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烘焙器具。其中,图2中的箭头示意气流流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焙器具,包括:壳体;加热腔12,位于壳体的内部,加热腔12的腔壁上设有多个出风口16和多个进风口14;叶轮18和发热元件20,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加热腔12的外部,气流经多个出风口16流出加热腔12,以及经多个进风口14流入加热腔12;其中,加热腔12中与叶轮18相对应的腔壁为第一腔壁122,第一腔壁122的局部被构造为向加热腔12内部凹陷的内凹面124,多个进风口14中至少存在一个进风口14设置在内凹面124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腔壁122的局部构造成向加热腔12内部凹陷的内凹面124,并在内凹面124上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14,缩短了该内凹面124上的进风口14与加热腔12腔壁之间的最远距离,也即将加热腔12与内凹面124相对设置的腔壁作为第三腔壁,该第三腔壁与内凹面124之间的距离,当然,在加热腔12与内凹面124相对的位置设有门体时,此时,设定门体的内表面为第三壁面,使得气流经进风口14进入加热腔12后,能够流动更远的距离,尤其在未被第三腔壁阻挡时,当气流流动的最远距离大于此时的第三腔壁与内凹面124之间的距离时,在气流在腔体内流动至第三腔壁时,依然具有较大的流速,再在第三腔壁的阻挡下反向流动,有利于气流在加热腔12内的全部区域进行热交换,从而有利于加热腔12内部快速升温,且温差波动小。另外,由于第一腔壁122上的进风口14相对于出风口16内凹,气流在加热腔12内的最大行程变大,风速衰减的速度变小,加热腔12内部热量交换的速度越快,回到出风口16的空气温度越高,经出风口16流出的空气与发热元件20表面的温差越大,气流带走的热量越多,吹向加热腔12后再循环进行热量交换,加热腔12内的温度越均匀,温差波动小,烘烤效果均匀,食物食用口感更佳。

具体地,在进风口14处风速V1固定时,假设风经进风口14后在加热腔12内流动的最大行程是A,同时出风口16处空气负压,形成气流流出加热腔12,加热腔12内的空气流向进风口14的最大行程是B,则循环风的最大行程是A+B。在加热腔12深度D不变的情况下,即第一腔壁122上的进风口14与第三壁面之间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在A<D时,热量随着气流的循环,在腔体进行热量交换的区域有限,只能在进、出风口16端附近进行热量的传递。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腔壁122的局部向加热腔12内凹陷,假设凹陷深度为C,缩短第一腔壁122上的进风口14与第三壁面之间的距离,减小加热腔12的深度D,使得A+C≥D,气流能够在腔体内的全部区域进行热量交换,远离进风口14处的空气也可以快速升温,降低加热腔12内的温差。在A≥D时,腔体内的全部区域均可进行热量交换,由于吹出的气流越远风速越低,热量交换的效率越差,进而通过设置内凹面124,使得A+C>D的余量越多,则气流在加热腔12内循环时,风速衰减的越小,热量交换的效率越高,加热腔12内温差越小。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腔12可由位于壳体内的多个隔板围成,也可由多个隔板和壳体共同围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腔壁122的局部被构造为向加热腔12外部凸出的外凸面126,多个出风口16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16设置在外凸面126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腔壁122的局部构造为向加热腔12外部凸出的外凸面126,使得叶轮18所在空间变小,负压增加,进而有利于加热腔12的大量空气经出风口16流出加热腔12,有利于加热腔12内部空气循环,加快加热腔12内部热量交换速度,从而使得出风口16处的空气温度越高,经出风口16流出的空气与发热元件20表面的温差越大,气流带走的热量越多,吹向加热腔12后再循环进行热量交换,加热腔12内的温度越均匀,温差波动小,烘烤效果均匀,食物食用口感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叶轮18为离心式叶轮,外凸面126与叶轮18的入风口相对。

在该实施例中,叶轮18优选为离心式叶轮,集中进风并向四周扩散出风,一方面提高了气流的循环速度,另一方面有利于不规则导风,避免气流经规则的路径流动而使得加热腔12内各处加热不均,温差明显而导致食材加热效果变差。通过将外凸面126与叶轮18的入风口相对设置,由于多个出风口16设置在外凸面126上,进而有利于加热腔12内的气流经多个出风口16后直接进入叶轮18的入风口处,被叶轮18直接导向,提高了加热腔12内部气流循环速度,有利于加热腔12内部快速升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内凹面124围绕外凸面126的周向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内凹面124围绕在外凸面126的四周,有利于气流经内凹面124上的进风口14周向进入加热腔12内,并回流集中经外凸面126上的出风口16流出加热腔12,有利于气流在加热腔12内的全部区域进行循环,且气流在加热腔12内折返回流,有利于加热腔12内各处温度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发热元件20围设在叶轮18的外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发热元件20围设在叶轮18的外周,有利于叶轮18导出的风直接吹向发热元件20进行充分换热后,再进入加热腔12内部,提高加热腔12内部的升温速度,尤其在叶轮18为离心式叶轮的情况下,离心式叶轮周向出风,能够将大量的风导向发热元件,进行充分加热。优选发热元件20为发热管,当然发热元件20也可为红外发热丝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元件20与内凹面124相对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发热元件20设置在内凹面124处,与内凹面124所在位置相对应,一方面由于内凹面124向加热腔12内部凹陷,进而为发热元件20的安装提供空间,提高烘焙器具内部空间占用率;另一方面内凹面124直接与发热元件20相对,使得内凹面124上的进风口14也能够与发热元件20相对,有利于将被发热元件20加热的高温空气直接经进风口14吹入加热腔12内部,提高了加热腔12内部气流循环速度,有利于加热腔12快速升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内凹面124呈环形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内凹面124呈环形分布,有利于叶轮18周向导风后,经内凹面124上的进风口14进入加热腔12内部。具体地,内凹面124可呈圆环分布,或呈方环分布。当然,内凹面124也可以为圆形内凹面124或方形内凹面124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内凹面124上设有至少两个进风口14,至少两个进风口14沿内凹面124周向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进风口14沿内凹面124周向分布,或者说至少两个进风口14在内凹面124上呈环状分布,有利于气流经多个角度进入加热腔12内,从而有利于加热腔12内部各处温度分布。可以想到地,至少两个进风口14也可以横竖排布或交错排布,均布在内凹面124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凹面124上的每个进风口14的出风方向均偏离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所在方位。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内凹面124上的每个进风口14的出风方向均偏离食材盛放桶所在方位,使得经内凹面124上的进风口14进入的风不会直接吹向食材盛放桶或吹打在食材盛放桶上,避免食材盛放桶局部温度过高,其余位置温度较低,而影响内部食材受热均匀性,影响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腔12中远离叶轮18的腔壁为第二腔壁,多个进风口14中存在至少一个进风口14设置在第二腔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定加热腔12中远离叶轮18的腔壁为第二腔壁,这里第二腔壁可与第一腔壁122直接连接也可间接连接。通过将至少一个进风口14设置在第二腔壁上,使得高温气流可从第二腔壁上的进风口进入加热腔12内部,使得气流能够多方位进入加热腔12内部,有利于加热腔12内部温度均匀分布。另外,当发热元件20与第一腔壁122相对设置时,通过在第二腔壁上设置进风口14,能够降低发热元件20所对应的腔壁处温度较高而引起的加热腔12内部的温差,使得加热腔12内部食材,不仅能够在发热元件20所在区域的热传递和热辐射受热,还能够在发热元件20所不在的区域经进风口14流入的高温气流而受热,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腔壁上的至少一个进风口14的出风方向全部朝向或部分朝向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所在方位。

在该实施例中,在发热元件20与第一腔壁122相对设置时,由于第二腔壁不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进而第二腔壁所在区域的温度相对于第一腔壁122处较低,进而可设置第二腔壁上的进风口14的出风方向全部朝向或部分朝向食材盛放桶所在方位,使得温度不是很高的气流能够直接吹向食材盛放桶所在区域,而温度很高的气流经第一腔壁122上的进风口14偏离食材盛放桶所在位置吹出,有利于保证加热腔12内部各处温度均匀分布,确保食材盛放桶内部食材均匀受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出风口16集中分布,并位于加热腔12的中部或中部以下。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出风口16设置在加热腔12的中部区域和/或中部以下区域,可以加快加热腔12的热风循环速度,进而提高烘焙器具整体的温升速度,缩短烹饪时长。具体地,当将多个出风口16设置在加热腔12的中部区域时,可以有效地收集四周的气流,便于加热腔12内部气流快速地经多个出风口16流出加热腔12;当将多个出风口16设置在加热腔12中部以下区域时,有利于将位于加热腔12内中下部的低温气流经多个出风口16导出加热腔12,而导出的低温气流被发热元件20加热后,可重新经多个进风口进入加热腔12,有利于加热腔12内部快速升温,缩短烹饪时长;当然,也可将多个出风口16中的部分出风口16设置在加热腔12的中部区域,另外部分出风口16设置在加热腔12的中部以下区域,效果同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可安装在加热腔12内;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设置在食材盛放桶的下方,搅拌组件至少部分伸入食材盛放桶内。

在该实施例中,烘焙装置还具有搅拌组件,设置在食材盛放桶的下方并至少部分伸入食材盛放桶,可随食材盛放桶一起从加热腔12中取出,实现了搅拌的自动化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