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0656发布日期:2019-05-21 21:1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烘焙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焙器具。



背景技术:

烘焙机在日常生活中是较为常见的家用电器,其可以实现揉面团、发酵和烘烤等不同的操作,但在相关技术中的烘焙机(如面包机),在烘烤面包时往往由于热量不均匀的情况出现待烘焙产品受热不均,使得烧色呈现树龄纹状,影响产品口感及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烘焙器具。

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烘焙器具,烘焙器具包括:壳体;内壁,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壳体与内壁围合形成发热腔;叶轮,设置在发热腔的内部;发热元件,发热元件设置在发热腔的内部,发热元件沿叶轮径向所在平面内投影形成至少一个闭合区域,叶轮位于闭合区域内;其中,闭合区域的中心线与叶轮的轴线重合,在叶轮的轴线所在平面内,发热元件的高度与叶轮的高度具有至少部分重合区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焙器具包括壳体,内壁,叶轮和发热元件,内壁和壳体围合形成发热腔,发热元件及叶轮均设置在发热腔的内部,发热元件环绕设置,并且在沿叶轮径向所在平面内投影形成至少一个闭合区域,叶轮设置在该闭合区域内,即由叶轮向外吹出的风会至发热元件上进行加热,同时还会将发热元件附近已经被加热的空气向外吹散,提高加热效率,进而保证了烹饪效果,同时由于将发热元件形成的闭合区域的中心线与叶轮的轴线相重合,即在叶轮的径向截面上,发热元件位于闭合区域的中心处,此外发热元件的高度与叶轮的高度具有至少部分重合区域,即在叶轮的轴向截面上,发热元件与叶轮的设置位置也有部分为重合区域,这样叶轮可以高效地将发热元件围合形成的闭合区域内的热量更好地向外吹散,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保证烹饪速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烘焙器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元件在叶轮的轴线所在平面内的高度为F,叶轮的高度为E,叶轮的底面与发热元件的底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为G,F/2≤E≤F,G<E,0<G<5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发热元件在叶轮的轴线所在平面内的高度设置为F,即在叶轮的轴线所在平面内,发热元件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为F,同时叶轮的高度为E,并且叶轮的底面与发热元件的底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为G,并且限定F/2≤E≤F,这样保证了叶轮的高度不会大于发热元件的高度,使得不会因为叶轮过高而将未被加热的空气快速吹散,也不会因为叶轮过小而无法保证传热的效率;并且限定G<E,保证叶轮的底面与发热元件的底面之间的最小间距G小于叶轮的高度E,即G不会足够大到让叶轮与发热元件之间无重合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最小间距G大于0,即叶轮的底面与发热元件的底面不在同一平面上,保证可以有间隙可以便于通风,同时还要使得最小间距G小于5mm,避免间隙过大而不易传输被加热的空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闭合区域的长度为A,闭合区域的宽度为B,叶轮的直径为C,C<A,C<B,(A-C)/2≥5mm,(B-C)/2≥5mm。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定闭合区域的长度为A,设定闭合区域的宽度为B,设定叶轮的直径为C,限定C<A和C<B,即在沿叶轮径向所在平面上,叶轮的投影面积完全不超出闭合区域的投影面积,同时限定(A-C)/2≥5mm,(B-C)/2≥5mm,使得在沿叶轮径向所在平面上,闭合区域与叶轮的外边沿之间的最小间距为5mm,这样不会将叶轮与发热元件之间设置过近而使得两者之间产生干涉,同时也避免了发热元件外周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吸收热量,保证了传递热量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进风口,多个进风口集中分布在内壁上,多个进风口与叶轮的轴心相对应;多个出风口,多个出风口分布在内壁上,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与叶轮的边缘相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叶轮其轴心区域为进风区域,因此将多个进风口设置在内壁的与叶轮相对应的壁面上,并与叶轮的几何中心相对应,有利于发热腔外的气体在叶轮的作用下快速流入发热腔,提高了发热腔内部热风循环速度,缩短烹饪时长。尤其在叶轮位于发热元件的一侧时,被及时导出发热腔的气体能够快速地被发热元件加热,提高了烘焙器具整体的加热效率。可选地,叶轮设置在内壁的背部壁面与壳体之间,或设置在内壁的左、右任一侧壁面与壳体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叶轮为离心式叶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叶轮为离心式叶轮,有利于集中收集气体,并将气体分散吹向风道各处,且有利于风道内气体温度均匀分布,进而有利于发热腔内部温度均匀分布。当然,叶轮也可为混流叶轮,或选用多种叶轮组合,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位于内壁顶端的出风口的数量大于位于内壁底端的出风口的数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内壁顶端设置的出风口的数量大于内壁底端出风口的数量,这是由于在发热腔内的空气被加热后,由于热空气的轻于冷空气,因此发热腔的顶部处的热空气量会大于发热腔的底部处的热空气量,因此将顶端出风口的数量设置为大于底端的出风口的数量,保证能有更多的热量由发热腔向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方向吹去,提高了加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至少一个垂直于叶轮轴线的平面上,位于叶轮的边缘的出风口到叶轮的轴线的距离大于发热元件到叶轮的轴线的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至少一个垂直于叶轮轴线的平面上,将位于叶轮的边缘的出风口到叶轮的轴线的距离,设置为大于发热元件到叶轮的轴线的距离,即至少有一处位于叶轮的边缘的出风口,其位于发热元件的外侧,这样由叶轮吹出的风首先经过发热元件进行加热,被加热后的热风再由出风口吹出进入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所处的加热室内,这样保证了从出风口吹出的风的热量足够高,进一步提升了加热效率。

可以想到地,由于部分发热元件需要与壳体进行固定,因此在布置时可能会出现部分发热元件在出风口的外侧。

此外,出风口可以设置在靠近发热元件的第一壁面上和/或设置在远离第一壁面的第二壁面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壁中远离发热元件的壁面为第二壁面,多个出风口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设置在第二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定内壁中远离发热元件的壁面为第二壁面,通过将出风口设置在第二壁面上,使得高温气体可从第二壁面上的出风口进入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所在的加热室内部,能够降低发热元件所对应的壁面处温度较高而引起的加热室内部的温差,使得加热室内部食材,不仅能够在发热元件所在区域的热传递和热辐射受热,还能够在发热元件所不在的区域经出风口流入的高温气体而受热,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壁中靠近发热元件的壁面为第一壁面,第一壁面上设置有向发热元件方向凹陷的凹槽,凹槽与叶轮相对应,发热元件与第一壁面上非凹槽的区域相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定内壁中靠近发热元件的壁面为第一壁面,在第一壁面上设置有向发热元件方向凹陷的凹槽,凹槽与叶轮相对应,即将叶轮设置在凹槽处与壳体之间,发热元件与第一壁面上非凹槽的区域相对应,即将发热元件设置在非凹槽的区域,由于叶轮所需的厚度较小,因此使得在叶轮处将发热腔适当向内凹陷,扩大了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所在的加热室的空间,并且增加了内壁的表面积,有利于提高热传递和热辐射的传热效果。

优选地,将进风口设置在凹槽的槽底上,将出风口设置在非凹槽的区域上,这样进风口便更加贴近叶片,进风口外部的空气便更加容易被吸入到发热腔;此外,出风口所处的非凹槽的区域上,非凹槽的区域与壳体围合形成较大的空间,使得内部的空气有更大的空间被加热,进一步提高了传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固定扣,固定扣的一端设置在壳体上,固定扣的另一端折弯与发热元件相适配,并卡设在发热元件的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固定扣,固定扣的一端设置在壳体上,另一端折弯至与发热元件相适配的形状,且卡设在发热元件的表面上,使得通过固定扣将发热元件固定在壳体上,并且由于发热元件围绕在叶轮的外周,因此发热元件的总长度较长,此时可以设置多个固定扣,多个固定扣分别与发热元件的不同处相连接,提高了连接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驱动装置,设置在壳体背离叶轮的一侧上,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壳体与叶轮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驱动装置,并且设置在壳体背离叶轮的一侧上,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壳体与叶轮相连接,使得驱动叶轮进行转动,进而保证热风吹出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可安装在内壁背离所述叶轮的一侧;在食材盛放桶设置在壳体内时,叶轮的几何中心所在高度对应于食材盛放桶的中下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在食材盛放桶设置在壳体内时,将叶轮的几何中心所在高度设置为与食材盛放桶的中下部相对应,中下部即中部以下位置,这样由于被加热的空气质量较轻,低温气体集中在中下部,低温气体可以通过叶轮的几何中心处形成的负压快速地被吸入到加热室的内部,提高空气流动效率,缩短烹饪时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搅拌组件,搅拌组件设置在食材盛放桶的下方,搅拌组件至少部分伸入食材盛放桶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搅拌组件,搅拌组件设置在食材盛放桶的下方,搅拌组件至少部分伸入食材盛放桶内,使得搅拌组件可以对食材盛放桶内的食材进行搅拌作用,使得烘焙器具除了包括加热、烘培和发酵等还可以进行搅拌或者打散,提高了烘焙器具的应用场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壳体,14发热元件,16叶轮,18食材盛放桶,20固定扣,22搅拌组件,24内壁,26发热腔,28进风口,30出风口,32驱动装置,34加热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其中图6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烘焙器具,烘焙器具包括:壳体12;内壁24,设置在壳体12的内部,壳体12与内壁24围合形成发热腔26;叶轮16,设置在发热腔26的内部;发热元件14,发热元件14设置在发热腔26的内部,发热元件14沿叶轮16径向所在平面内投影形成至少一个闭合区域,叶轮16位于闭合区域内;其中,闭合区域的中心线与叶轮16的轴线重合,在叶轮16的轴线所在平面内,发热元件14的高度与叶轮16的高度具有至少部分重合区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焙器具包括壳体12,内壁24,叶轮16和发热元件14,内壁24和壳体12围合形成发热腔26,发热元件14及叶轮16均设置在发热腔26的内部,发热元件14环绕设置,并且在沿叶轮16径向所在平面内投影形成至少一个闭合区域,叶轮16设置在该闭合区域内,即由叶轮16向外吹出的风会至发热元件14上进行加热,同时还会将发热元件14附近已经被加热的空气向外吹散,提高加热效率,进而保证了烹饪效果,同时由于将发热元件14形成的闭合区域的中心线与叶轮16的轴线相重合,即在叶轮16的径向截面上,发热元件14位于闭合区域的中心处,此外发热元件14的高度与叶轮16的高度具有至少部分重合区域,即在叶轮16的轴向截面上,发热元件14与叶轮16的设置位置也有部分为重合区域,这样叶轮16可以高效地将发热元件14围合形成的闭合区域内的热量更好地向外吹散,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保证烹饪速度。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元件14在叶轮16的轴线所在平面内的高度为F,叶轮16的高度为E,叶轮16的底面与发热元件14的底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为G,F/2≤E≤F,G<E,0<G<5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发热元件14在叶轮16的轴线所在平面内的高度设置为F,即在叶轮16的轴线所在平面内,发热元件14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为F,同时叶轮16的高度为E,并且叶轮16的底面与发热元件14的底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为G,并且限定F/2≤E≤F,这样保证了叶轮16的高度不会大于发热元件14的高度,使得不会因为叶轮16过高而将未被加热的空气快速吹散,也不会因为叶轮16过小而无法保证传热的效率;并且限定G<E,保证叶轮16的底面与发热元件14的底面之间的最小间距G小于叶轮16的高度E,即G不会足够大到让叶轮16与发热元件14之间无重合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最小间距G大于0,即叶轮16的底面与发热元件14的底面不在同一平面上,保证可以有间隙可以便于通风,同时还要使得最小间距G小于5mm,避免间隙过大而不易传输被加热的空气。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闭合区域的长度为A,闭合区域的宽度为B,叶轮16的直径为C,C<A,C<B,(A-C)/2≥5mm,(B-C)/2≥5mm。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定闭合区域的长度为A,设定闭合区域的宽度为B,设定叶轮16的直径为C,限定C<A和C<B,即在沿叶轮16径向所在平面上,叶轮16的投影面积完全不超出闭合区域的投影面积,同时限定(A-C)/2≥5mm,(B-C)/2≥5mm,使得在沿叶轮16径向所在平面上,闭合区域与叶轮16的外边沿之间的最小间距为5mm,这样不会将叶轮16与发热元件14之间设置过近而使得两者之间产生干涉,同时也避免了发热元件14外周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吸收热量,保证了传递热量的效率。

如图2,图5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进风口28,多个进风口28集中分布在内壁24上,多个进风口28与叶轮16的轴心相对应;多个出风口30,多个出风口30分布在内壁24上,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30与叶轮16的边缘相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叶轮16其轴心区域为进风区域,因此将多个进风口28设置在内壁24的与叶轮16相对应的壁面上,并与叶轮16的几何中心相对应,有利于发热腔26外的气体在叶轮16的作用下快速流入发热腔26,提高了发热腔26内部热风循环速度,缩短烹饪时长。尤其在叶轮16位于发热元件14的一侧时,被及时导出发热腔26的气体能够快速地被发热元件14加热,提高了烘焙器具整体的加热效率。可选地,叶轮16设置在内壁24的背部壁面与壳体12之间,或设置在内壁24的左、右任一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叶轮16为离心式叶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叶轮16为离心式叶轮,有利于集中收集气体,并将气体分散吹向风道各处,且有利于风道内气体温度均匀分布,进而有利于发热腔26内部温度均匀分布。当然,叶轮16也可为混流叶轮,或选用多种叶轮16组合,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位于内壁24顶端的出风口30的数量大于位于内壁24底端的出风口30的数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内壁24顶端设置的出风口30的数量大于内壁24底端出风口30的数量,这是由于在发热腔26内的空气被加热后,由于热空气的轻于冷空气,因此发热腔26的顶部处的热空气量会大于发热腔26的底部处的热空气量,因此将顶端出风口30的数量设置为大于底端的出风口30的数量,保证能有更多的热量由发热腔26向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18方向吹去,提高了加热效率。

如图2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至少一个垂直于叶轮16轴线的平面上,位于叶轮16的边缘的出风口30到叶轮16的轴线的距离大于发热元件14到叶轮16的轴线的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至少一个过叶轮16直径所在平面上,将位于叶轮16的边缘的出风口30到叶轮16的轴线的距离,设置为大于发热元件14到叶轮16的轴线的距离,即至少有一处位于叶轮16的边缘的出风口30,其位于发热元件14的外侧,这样由叶轮16吹出的风首先经过发热元件14进行加热,被加热后的热风再由出风口30吹出进入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18所处的加热室34内,这样保证了从出风口30吹出的风的热量足够高,进一步提升了加热效率。

可以想到地,由于部分发热元件14需要与壳体12进行固定,因此在布置时可能会出现部分发热元件14在出风口30的外侧。

此外,出风口30可以设置在靠近发热元件14的第一壁面上和/或设置在远离第一壁面的第二壁面上。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壁24中远离发热元件14的壁面为第二壁面,多个出风口30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30设置在第二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定内壁24中远离发热元件14的壁面为第二壁面,通过将出风口30设置在第二壁面上,使得高温气体可从第二壁面上的出风口30进入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18所在的加热室34内部,能够降低发热元件14所对应的壁面处温度较高而引起的加热室34内部的温差,使得加热室34内部食材,不仅能够在发热元件14所在区域的热传递和热辐射受热,还能够在发热元件14所不在的区域经出风口30流入的高温气体而受热,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壁24中靠近发热元件14的壁面为第一壁面,第一壁面上设置有向发热元件14方向凹陷的凹槽,凹槽与叶轮16相对应,发热元件14与第一壁面上非凹槽的区域相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定内壁24中靠近发热元件14的壁面为第一壁面,在第一壁面上设置有向发热元件14方向凹陷的凹槽,凹槽与叶轮16相对应,即将叶轮16设置在凹槽处与壳体12之间,发热元件14与第一壁面上非凹槽的区域相对应,即将发热元件14设置在非凹槽的区域,由于叶轮16所需的厚度较小,因此使得在叶轮16处将发热腔26适当向内凹陷,扩大了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18所在的加热室34的空间,并且增加了内壁24的表面积,有利于提高热传递和热辐射的传热效果。

优选地,将进风口28设置在凹槽的槽底上,将出风口30设置在非凹槽的区域上,这样进风口28便更加贴近叶片,进风口28外部的空气便更加容易被吸入到发热腔26;此外,出风口30所处的非凹槽的区域上,非凹槽的区域与壳体12围合形成较大的空间,使得内部的空气有更大的空间被加热,进一步提高了传热效率。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固定扣20,固定扣20的一端设置在壳体12上,固定扣20的另一端折弯与发热元件14相适配,并卡设在发热元件14的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固定扣20,固定扣20的一端设置在壳体12上,另一端折弯至与发热元件14相适配的形状,且卡设在发热元件14的表面上,使得通过固定扣20将发热元件14固定在壳体12上,并且由于发热元件14围绕在叶轮16的外周,因此发热元件14的总长度较长,此时可以设置多个固定扣20,多个固定扣20分别与发热元件14的不同处相连接,提高了连接效果。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驱动装置32,设置在壳体12背离叶轮16的一侧上,驱动装置32的输出轴穿过壳体12与叶轮16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驱动装置32,并且设置在壳体12背离叶轮16的一侧上,驱动装置32的输出轴穿过壳体12与叶轮16相连接,使得驱动叶轮16进行转动,进而保证热风吹出的效果。

优选地,驱动装置具有2500rpm以上的转速,这样可以使得进风口处形成较大的负压,将加热室内的空气吸入到发热腔中。

进风口风流量越大,内部的空气流速越大,将发热元件表面的热量带走的越多,热效率越高,空气加热的更加充分,同时出风口风速也越大,能快速将空气的高温热量与低温实物和空气进行热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可安装在所述内壁背离所述叶轮的一侧;在食材盛放桶18设置在壳体内时,叶轮16的几何中心所在高度对应于食材盛放桶18的中下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在食材盛放桶18设置在壳体内时,将叶轮16的几何中心所在高度设置为与食材盛放桶18的中下部相对应,中下部即中部以下位置,这样由于被加热的空气质量较轻,低温气体集中在中下部,低温气体可以通过叶轮16的几何中心处形成的负压快速地被吸入到加热室34的内部,提高空气流动效率,缩短烹饪时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搅拌组件22,搅拌组件22设置在食材盛放桶18的下方,搅拌组件22至少部分伸入食材盛放桶18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搅拌组件22,搅拌组件22设置在食材盛放桶18的下方,搅拌组件22至少部分伸入食材盛放桶18内,使得搅拌组件22可以对食材盛放桶18内的食材进行搅拌作用,使得烘焙器具除了包括加热、烘培和发酵等还可以进行搅拌或者打散,提高了烘焙器具的应用场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