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纳夹层及收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5749发布日期:2019-11-05 22:22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纳夹层及收纳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收纳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收纳夹层及收纳箱。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收纳箱需求量也随之提升,并广泛适用于家庭收纳、其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节省空间,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然而,现有的收纳箱多为固定尺寸规格,体积固定。

目前,家居收纳领域的收纳箱一般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特别是收纳箱的夹层分类盒。在日常使用中,常常为了增加收纳箱的收纳空间而把夹层分类盒拿出来,这时候夹层分类盒就成了一个无防尘功能、也无法叠放的鸡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收纳夹层及收纳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收纳夹层,包括主体以及垂直延伸设置于所述主体四周的侧壁,二个相对的所述侧壁对称设有可翻转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一通孔,所述连接部的下方设有与所述连接部相配合的卡扣部,所述通孔最外的侧边到连接部根部的距离为h1,所述主体底边到所述卡扣部上表面的距离为 h2,所述连接部最外表面到连接部根部的距离为H,H=h1+h2。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卡扣部由所述侧壁延伸而成,所述卡扣部的中间设有一凸起,所述连接部向下翻转与所述凸起卡扣连接固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部为U形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前端为圆滑过渡的弧形结构且向所述卡扣部靠近设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收纳夹层内部设有用于将所述收纳夹层分割为若干个收纳空间的隔板。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收纳夹层的底部设有四个沿对角线分布的限位柱。

一种收纳箱,基于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收纳夹层,包括至少二个所述的收纳夹层,还包括箱盖,所述箱盖的侧面设有与所述连接部相对应的卡位部,向上翻转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卡位部卡扣连接固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收纳夹层为二个,二个所述的收纳夹层相互叠加设置,向上翻转所述连接部与位于上方的所述收纳夹层的所述卡扣部卡扣连接,将二个所述收纳夹层从下到上依次连接在一起。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收纳夹层的底部设有四个沿对角线分布的限位柱,所述箱盖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柱相对应的限位凹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收纳夹层通过向下翻转所述连接部,可将连接部与卡扣部卡接固定,实现将收纳夹层装进其他箱体结构内,当两个以上的收纳夹层从下往上重叠在一起的时候,将连接部往上翻转,扣进上一层的收纳夹层的卡扣部,形成一个稳固的层叠结构,实现收纳容量的增加。一种收纳箱通过二个收纳夹层从下往上重叠在一起的时候,将连接部往上翻转,扣进上一层的收纳夹层的卡扣部,形成一个稳固的层叠结构,实现容纳空间的拓展。向下翻转所述连接部,可将连接部与卡扣部卡接固定,从而将收纳夹层从收纳箱上拆离,收纳箱通过采用连接部与卡扣部卡扣连接的方式实现了容纳空间大小的调整,且调整方便快捷,效率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收纳夹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收纳夹层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收纳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箱体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收纳夹层 20 连接部

21 通孔 30 卡扣部

31 凸起 11 隔板

100 收纳箱 40 箱盖

41 卡位部 42 限位凹槽

12 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收纳夹层10,包括主体12以及垂直延伸设置于主体12四周的侧壁,二个相对的侧壁对称设有可翻转的连接部20,连接部20设有一通孔21,连接部20的下方设有与连接部20相配合的卡扣部30,通孔21最外的侧边到连接部20根部的距离为h1,主体12底边到卡扣部30上表面的距离为h2,连接部20最外表面到连接部20根部的距离为H,H=h1+h2。向下翻转所述连接部20,可将连接部20与卡扣部30 卡接固定,实现将收纳夹层10装进其他箱体结构内,当两个以上的收纳夹层10从下往上重叠在一起的时候,将连接部20往上翻转,扣进上一层的收纳夹层10的卡扣部30,形成一个稳固的层叠结构,实现收纳容量的增加。

具体地,如图1至图2所示,卡扣部30由侧壁延伸而成,卡扣部30 的中间设有一凸起31,连接部20向下翻转与凸起31卡扣连接固定。

具体地,如图1至图2所示,连接部20为U形结构,连接部20的前端为圆滑过渡的弧形结构且向卡扣部30靠近设置。

具体地,如图1至图2所示,收纳夹层10内部设有用于将收纳夹层10 分割为若干个收纳空间的隔板11。不同的空间可用于存放不同体积的物品。

具体地,隔板11的数量与分布位置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进行设置。

具体地,收纳夹层10的底部设有四个沿对角线分布的限位柱(图中未标示)。当收纳夹层10与箱盖40配合时限位柱起限位的作用。

具体地,如图4所示,收纳夹层10可单独设置在箱体结构内,实现对存放的物品进行分类放置。

如图3所示,一种收纳箱100,基于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收纳夹层 10,包括至少二个收纳夹层10,还包括箱盖40,箱盖40的侧面设有与连接部20相对应的卡位部41,向上翻转连接部20与卡位部41卡扣连接固定。当向下翻转时,连接部20与卡位部41分离此时可将箱盖40取出。

具体地,如图3所示,收纳夹层10为二个,二个收纳夹层10相互叠加设置,向上翻转连接部20与位于上方的收纳夹层10的卡扣部30卡扣连接,将二个收纳夹层10从下到上依次连接在一起。二个收纳夹层10从下往上重叠在一起的时候,将连接部20往上翻转,扣进上一层的收纳夹层 10的卡扣部30,形成一个稳固的层叠结构,实现容纳空间的拓展。向下翻转所述连接部20,可将连接部20与卡扣部30卡接固定,从而将收纳夹层 10从收纳箱100上拆离。收纳箱100通过采用连接部20与卡扣部30卡扣连接的方式实现了容纳空间大小的调整,且调整方便快捷,效率高。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收纳夹层10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七个等多种情况,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所需要的个数来进行叠加将收纳夹层10从下到上依次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如图3所示,箱盖40上设有与限位柱相对应的限位凹槽42。当多个收纳箱100从下到上依次叠加时,限位凹槽42与限位柱相互配合连接,对收纳箱100与收纳箱100之间进行限位,防止收纳箱100发生移位导致随意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收纳夹层通过向下翻转所述连接部,可将连接部与卡扣部卡接固定,实现将收纳夹层装进其他箱体结构内,当两个以上的收纳夹层从下往上重叠在一起的时候,将连接部往上翻转,扣进上一层的收纳夹层的卡扣部,形成一个稳固的层叠结构,实现收纳容量的增加。一种收纳箱通过二个收纳夹层从下往上重叠在一起的时候,将连接部往上翻转,扣进上一层的收纳夹层的卡扣部,形成一个稳固的层叠结构,实现容纳空间的拓展。向下翻转所述连接部,可将连接部与卡扣部卡接固定,从而将收纳夹层从收纳箱上拆离,收纳箱通过采用连接部与卡扣部卡扣连接的方式实现了容纳空间大小的调整,且调整方便快捷,效率高。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