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水杯及其热能利用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99975发布日期:2019-09-17 22:4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水杯及其热能利用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水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水杯及其热能利用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水杯是指在电池供电时,水杯的杯体可呈现装饰图案或温度变化趋势等的水杯,其在水杯盛放液体功能之外,增加了趣味性和智能性,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在现有技术中,智能水杯的电量来源主要有外接充电和电池供电两种。但是,在通过外接电源进行充电时,需要匹配对应的充电设备,使用繁琐,且在缺少外接电源时无法使用,导致使用受限;采用电池供电的方式需要定期更换电池,不仅会产生废旧电池污染,且更换过程中需要拆卸设备,使用不方便;同时,杯中的热水散热较慢,无法实现快速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水杯及其热能利用系统和方法,以期至少部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水杯,包括:

外层杯体;

内胆,所述内胆套设于所述外层杯体中,并与所述外层杯体密封隔离且导热设置;所述内胆围成液体盛放腔,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层杯体之间形成有容置腔;

导热发电组件,所述导热发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热发电组件与所述内胆导热连接、并与所述智能水杯的主电池电连接,所述导热发电组件吸收所述盛放腔内的高温液体的热量、转换为电能并输出;

电磁线圈组,所述电磁线圈组安装于所述内胆的底部,并设置于所述导电发热组件与所述内胆之间,所述电磁线圈组中包括至少两个电磁线圈,各所述电磁线圈沿所述内胆的周向分布并依次与所述导热发电组件电连接,以接收所述导热发电组件输出的电能;

扰流件,所述扰流件可活动地放置于所述内胆的液体盛放腔内,并与处于通电状态的所述电磁线圈磁性连接,以便在各所述电磁线圈的依次磁性作用下在所述液体盛放腔内运动。

在智能水杯的使用过程中,内胆中盛有较高温度的液体,高温液体的热量经内胆传递到与内胆导热连接的导热发电组件上,导热发电组件将热量转换为电能后为电磁线圈组中的电磁线圈依次充电,则处于充电状态的那个电磁线圈向靠近该电磁线圈的方向吸引扰流件,待相邻电磁线圈通电而该电磁线圈断电时,处于通电状态的电磁线圈发生变化,则磁引力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扰流件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最终使得扰流件能够在内胆的盛放腔内运动,以实现扰流,从而提高盛放腔内液体的散热效率,实现快速散热和冷却,并且,若杯内为某种需要加入固体可溶物(如方糖)或液体可溶物(如蜂蜜)的饮料,则可通过搅拌实现加速溶解、防止沉淀的作用;同时,导热发电组件的吸热过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液体的散热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杯体包括:

杯筒,所述内胆套设于所述杯筒内,所述杯筒的顶部边沿安装有顶密封圈,所述导热发电组件嵌装于所述杯筒内;

底座,所述底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杯筒的底部,所述主电池安装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导热发电组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导热发电组件包括:

温差发电片,所述温差发电片包括吸热面和散热面,所述吸热面与所述内胆导热连接,并在所述所述吸热面和所述散热面之间的温度差达到阈值时,将收集到的热量转换为电能;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内胆,且实时检测所述内胆中的液体温度;

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温差发点片信号连接,并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温差发电片的启停。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发电组件还包括:

散热支撑架,所述散热支撑架固接于所述杯筒,所述温差发电片和所述控制主板均安装于所述散热支撑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线圈组包括主线缆和并联设置于所述主线缆上至少两个电磁线圈,所述主线缆通过插针与所述控制主板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线缆呈环形设置,且各所述电磁线圈沿所述主线缆的环形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电磁线圈的数量为十个,各所述电磁线圈依次通电,以便所述扰流件在被各所述电磁线圈磁性吸引下在所述液体容置腔内沿环形轨迹运动。

进一步地,导热发电组件还与所述智能水杯的主电池和用电器电连接,并为所述主电池和/或所述智能水杯的用电器供电。

在智能水杯的使用过程中,内胆中盛有较高温度的液体,高温液体的热量经内胆传递到与内胆导热连接的导热发电组件上,导热发电组件将热量转换为电能后为主电池供电,从而保证系统运行。这样,该智能水杯利用自身设置的导热发电组件,将高温液体的热量转换为电能以实现供电,无需通过外接电源进行充电时,也无需定期更换电池,从而降低了设备充电难度,扩大了使用范围,且不会造成废旧电池污染,也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能利用系统,用于如上所述的智能水杯,包括:

温度采集单元,用于实时采集并输出内胆中所盛放的高温液体的热量;

热电转换单元,用于接收高温液体的热量,并将收集到的热量转换为电能输出;

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用于实时检测所述热电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电压,并在所述输出端电压达到第一预设电压值时,发出电能储存指令;

电能存储单元,用于在收到所述电能存储指令时,接收并存储所述热电转换单元输出的电能;

电能输出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电能输出指令时,向所述智能水杯的主电池、用电器和电磁线圈组中的指定电磁线圈供电。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用于实时检测所述电能存储单元的电压;

在所述电能存储单元的电压达到第二预设电压值时,所述电能存储单元与所述智能水杯的主电池、电磁线圈组中的指定电磁线圈和用电器建立电连接,并为所述主电池充电,且为用电器和所述电磁线圈组的运行供电;

当采集到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所述电能存储单元与所述智能水杯的主电池、所述电磁线圈组以及用电器断开电连接。

该热能利用系统通过温度采集、热电转换、电压检测和电能存储将自身发热转换为电能并得以为主电池供电,从而实现用电单元的正常工作和主电池的充电,无需通过外接电源进行充电时,也无需定期更换电池,从而降低了设备充电难度,扩大了使用范围,且不会造成废旧电池污染,也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同时,该热能利用系统还能够将热量转换为电能后为电磁线圈组中的电磁线圈依次充电,则处于充电状态的那个电磁线圈向靠近该电磁线圈的方向吸引扰流件,待相邻电磁线圈通电而该电磁线圈断电时,处于通电状态的电磁线圈发生变化,则磁引力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扰流件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最终使得扰流件能够在内胆的盛放腔内运动,以实现扰流,从而提高盛放腔内液体的散热效率,实现快速散热和冷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能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实时采集并输出内胆中所盛放的高温液体的热量;

s2:将收集到的热量转换为电能输出;

s3:实时检测热电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电压,并在所述输出端电压达到第一预设电压值时,发出电能储存指令;

s4:在收到所述电能存储指令时,接收并存储所述热电转换单元输出的电能;

s5:实时检测所述电能存储单元的电压;

s6:判断所述电能存储单元的电压与预设电压的关系,在所述电能存储单元的电压达到第二预设电压值时,转向步骤s7;

s7:所述电能存储单元与所述智能水杯的主电池建立电连接,并为所述主电池充电、为电磁线圈组中的指定电磁线圈和为用电器供电;

s8:采集温度数据,当采集到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所述电能存储单元与所述智能水杯的主电池、电磁线圈组中的指定电磁线圈以及用电器断开电连接。

该热能利用方法通过温度采集、热电转换、电压检测和电能存储将自身发热转换为电能并得以为主电池供电,从而实现用电单元的正常工作和主电池的充电,无需通过外接电源进行充电时,也无需定期更换电池,从而降低了设备充电难度,扩大了使用范围,且不会造成废旧电池污染,也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同时,该热能利用方法还能够将热量转换为电能后为电磁线圈组中的电磁线圈依次充电,则处于充电状态的那个电磁线圈向靠近该电磁线圈的方向吸引扰流件,待相邻电磁线圈通电而该电磁线圈断电时,处于通电状态的电磁线圈发生变化,则磁引力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扰流件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最终使得扰流件能够在内胆的盛放腔内运动,以实现扰流,从而提高盛放腔内液体的散热效率,实现快速散热和冷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水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b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智能水杯除去外层杯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智能水杯的分解图;

图6-图8为图1所示智能水杯中导热发电组件和电磁线圈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12为图6所示电磁线圈组在电磁线圈依次通电时扰流件的运行轨迹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水杯中温差发电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1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热能利用方法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外层杯体101-杯筒102-顶密封圈103-底座105-底密封圈

200-内胆

300-容置腔

400-导热发电组件401-温差发电片及电能存储单元组件

402-温度传感器403-散热支撑架404-控制主板

500-主电池

600-电磁线圈组601-主线缆602-电磁线圈603-插针

700-扰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水杯包括用于支撑和安装内部零件的外层杯体100、用于盛放液体的内胆200,以及用于将内胆200中液体的热量转换为电能的导热发电组件400。其中,外层杯体100可以为圆筒形、方筒形或异形截面的筒形结构等,其材质可以选择塑料、玻璃或金属等各种形式。内胆200套设于所述外层杯体100中,并与所述外层杯体100密封隔离且导热设置,密封隔离是指内胆200中的液体是与外层杯体100隔离的,内胆200中的液体不会进入到内胆200与外层杯体100之间的容置腔300内,导热设置是指内胆200中液体的热量能够经过内胆200的导热进入到容置腔300内;所述内胆200围成液体盛放腔,所述内胆200与所述外层杯体100之间形成有容置腔300,所述导热发电组件40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300内,所述导热发电组件400与所述内胆200导热连接、并与所述智能水杯的主电池500电连接,所述导热发电组件400吸收所述盛放腔内的高温液体的热量、转换为电能,并为所述主电池500和/或智能水杯的其他用电器供电。

如图6-8所示,该智能水杯还包括电磁线圈组600和扰流件700,导热发电组件400输出的电能还用于为电磁线圈组600中的每个电磁线圈602在预设的时间段通电,每次为一个电磁线圈602通电;所述电磁线圈组600安装于所述内胆的底部,并设置于所述导电发热组件与所述内胆之间,所述电磁线圈组600中包括至少两个电磁线圈602,各所述电磁线圈602沿所述内胆的周向分布并依次与所述导热发电组件电连接,以接收所述导热发电组件输出的电能;所述扰流件700可活动地放置于所述内胆的液体盛放腔内,并与处于通电状态的所述电磁线圈602磁性连接,以便在各所述电磁线圈602的依次磁性作用下在所述液体盛放腔内运动。该扰流件700为能够被电磁线圈602的磁吸力作用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或者磁铁等,优选的,该扰流件700可以为被耐高温可食用材料包裹的磁铁,以便在保证磁吸力的前提下,保证液体的饮用安全。

上述电磁线圈组600包括主线缆601和并联设置于所述主线缆601上至少两个电磁线圈,所述主线缆601通过插针603与所述控制主板404通信连接,以便将控制主板404的指令传输给电磁线圈602,并控制电磁线圈组600中某个电磁线圈602通电,某些电磁线圈602断电。

为了实现磁引力方向能够呈环形变化,从而使得扰流块形成环形轨迹,以便提高扰流效果,所述主线缆601呈环形设置,且各所述电磁线圈602沿所述主线缆601的环形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电磁线圈602的数量可以为十个,各所述电磁线圈602依次通电,以便所述扰流件700在被各所述电磁线圈602磁性吸引下在所述液体容置腔内沿环形轨迹运动。

以设置十个电磁线圈的电磁线圈组600为例,电磁线圈组600驱动扰流件700运动的过程为,如图9-12所示,十个呈圆环形分布的电磁线圈分别标号01-10号,其中,以03号线圈通电为例,此时其他线圈不通电,03号线圈对扰流件700产生吸引力,扰流件700靠近03号线圈运动;通电预设时间后,03号线圈断电,依次地,04号线圈通电,其他线圈不通电,则04号线圈产生对扰流件700产生吸引力,则扰流件700自靠近03号线圈向靠近04号线圈运动,运动方向如图10中箭头所示方向;通电预设时间后,04号线圈断电,依次地,05号线圈通电,其他线圈不通电,则05号线圈产生对扰流件700产生吸引力,则扰流件700自靠近04号线圈向靠近05号线圈运动,运动方向如图11中箭头所示方向;通电预设时间后,05号线圈断电,依次地,06号线圈通电,其他线圈不通电,则06号线圈产生对扰流件700产生吸引力,则扰流件700自靠近05号线圈向靠近06号线圈运动,运动方向如图12中箭头所示方向。依次地,01-10号磁铁依次通电,则扰流件700可实现绕周向成圈运动,从而实现扰流,以加速液体冷却。

从理论上来讲,电磁线圈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十个,只要能够依次为扰流件700提供磁吸力,从而驱动扰流件700在液体中规则或不规则的运动,以实现扰流降温的目的即可。

在智能水杯的使用过程中,内胆200中盛有较高温度的液体,高温液体的热量经内胆200传递到与内胆200导热连接的导热发电组件400上,导热发电组件400将热量转换为电能后为主电池500供电,以实现电能储存,在无法提供热量时,可通过主电池500供电,从而保证系统运行;同时,导热发电组件400也可以直接为用电器供电。这样,该智能水杯利用自身设置的导热发电组件400,将高温液体的热量转换为电能以实现供电,无需通过外接电源进行充电时,也无需定期更换电池,从而降低了设备充电难度,扩大了使用范围,且不会造成废旧电池污染,也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同时,该智能水杯还能够将热量转换为电能后为电磁线圈组600中的电磁线圈依次充电,则处于充电状态的那个电磁线圈向靠近该电磁线圈的方向吸引扰流件700,待相邻电磁线圈通电而该电磁线圈断电时,处于通电状态的电磁线圈发生变化,则磁引力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扰流件700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最终使得扰流件700能够在内胆的盛放腔内运动,以实现扰流,从而提高盛放腔内液体的散热效率,实现快速散热和冷却。并且,若杯内为某种需要加入固体可溶物(如方糖)或液体可溶物(如蜂蜜)的饮料,则可通过搅拌实现加速溶解、防止沉淀的作用。

为了提高结构合理性,从而保证各功能部件的正常使用,所述外层杯体100包括杯筒101和底座103,所述内胆200套设于所述杯筒101内,所述杯筒101的顶部边沿安装有顶密封圈102,所述导热发电组件400嵌装于所述杯筒101内,所述底座10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杯筒101的底部,所述主电池500安装于所述底座103,并与所述导热发电组件400电连接,底座103与杯筒101之间设置有底密封圈105。

应当理解的是,文中所述可拆卸连接均可以为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等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具体连接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导热发电组件400具体通过温差发电片的形式实现。具体的,导热发电组件400包括温差发电片及电能存储单元组件401、温度传感器402和控制主板404。其中,所述温差发电片及电能存储单元组件401中的温差发电片包括吸热面和散热面,所述吸热面与所述内胆200导热连接,并在所述所述吸热面和所述散热面之间的温度差达到阈值时,将收集到的热量转换为电能,温差发电片及电能存储单元组件401中的电能存储单元用于储存电能;所述温度传感器402安装于所述内胆200,且实时检测所述内胆200中的液体温度,该温度传感器402可具体为设置在内胆200外侧的温感探头或测温电阻;所述控制主板404与所述温差发点片信号连接,并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402获取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温差发电片的启停,当温度传感器402获取的实时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也即当内胆200中的液体温度较低时,控制主板404向温差发电片发出停机指令,而当温度传感器402获取的温度高度预设温度时,此时内胆200中液体温度较高,则控制主板404向温差发点片发出开启指令,温差发电片启动以将热量转换为电能。

需要指出的是,在智能水杯中,可能存在一些用电器,例如图案显示单元或者温度状态显示单元等结构,这些用电器可以利用主电池500供电,也可以利用温差发电片直接供电。因此,上述控制主板404还可以用于控制温差发电片向主电池500供电或向用电器供电。例如,当检测到主电池500的电量低于阈值,且液体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则控制温差发电片与用电器电连接,从而直接向用电器供电;当检测到主电池500的电量高于阈值,或液体温度低于温度阈值时,则控制温差发电片向主电池500供电。

具体地,温差发电片包括吸热面和散热面,所述温差发电片的散热面与内胆200导热连接,其吸热面直接或间接地与散热结构连接,并在所述所述吸热面和所述散热面之间的温度差达到阈值时,将收集到的热量转换为电能。该温差发热片具体为利用塞贝克(seeback)效应实现导电的结构,具体的,塞贝克(seeback)效应或称为第一热电效应,它是指在两种不同电导体或半导体连接成的回路中存在温度差异而引起两种物质间的电压差的热电现象。由于半导体的温差电动势较大,因此可用作温差发电器,如图13所示,将p型和n型半导体的两端相互紧密接触组成一个回路,若在两种半导体的联结处的温度保持为t2(高温),而另一端开路则保持温度为t1(低温),冷热段温差为t2-t1=△t,则在回路中将产生由于温度差而引起温差电动势△u。

在一定范围的温差条件下,温差电动势与半导体冷热端温度差△t成正比,即:

δu=αab·(t1-t2)=αab·δt

式中:αab——两种不同材料的相对塞贝克系数,v/k。

为了提高散热面与吸热面之间的温差,进而保证温差发电片的使用性能,所述导热发电组件400还包括散热支撑架403,所述散热支撑架403固接于所述杯筒101,所述温差发电片和所述控制主板404均安装于所述散热支撑架403上,具体地,温差发电片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散热支撑架403的顶部,并与内胆200相贴合,以保证传热效果,控制主板404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散热支撑架403的第一侧壁。

具体的,散热支撑架403可以为门字形结构,控制主板404设置在其内侧壁上,温差发电片设置在散热支撑架403的顶部,电磁线圈组600也可安装于该散热支撑架403上。

上述需要供电的其他用电器可以为水温显示器等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杯中倒入热水(或热饮料)后,热水的热量经内胆200(内胆200为任何导热材料制成,为了保证导热性能,可采用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制作内胆200)传递到与内胆200外壁紧密贴合的温差发电片上,温差发电片产生电能,经过升压/稳压后一部分供系统运行,如热敏电阻测量此时金属内胆200的温度,进而得到杯中水的温度,如系统控制主板上mcu经过计算得出目前杯中水的温度,如温度显示器的点亮;另一部分给系统中自带的主电池500进行充电,以便使杯中水温下降到无法进行发电时,利用主电池500供电,以维持整个系统的运行。

除了上述智能水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该智能水杯的热能利用系统,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热能利用系统包括:

温度采集单元,用于实时采集并输出内胆200中所盛放的高温液体的热量;

热电转换单元,用于接收高温液体的热量,并将收集到的热量转换为电能输出;

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用于实时检测所述热电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电压,并在所述输出端电压达到第一预设电压值时,发出电能储存指令;

电能存储单元,用于在收到所述电能存储指令时,接收并存储所述热电转换单元输出的电能;

电能输出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电能输出指令时,向所述智能水杯的主电池、用电器和电磁线圈组600中的指定电磁线圈供电。该指定电磁线圈即指依次通电过程中,当前状态需通电的那个线圈,例如,上一状态是05号电磁线圈通电,则该状态下的指定电磁线圈是指06号电磁线圈。

该热能利用系统通过温度采集、热电转换、电压检测和电能存储将自身发热转换为电能并得以为主电池500供电,从而实现用电单元的正常工作和主电池500的充电,无需通过外接电源进行充电时,也无需定期更换电池,从而降低了设备充电难度,扩大了使用范围,且不会造成废旧电池污染,也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同时,该热能利用系统还能够将热量转换为电能后为电磁线圈组600中的电磁线圈依次充电,则处于充电状态的那个电磁线圈向靠近该电磁线圈的方向吸引扰流件700,待相邻电磁线圈通电而该电磁线圈断电时,处于通电状态的电磁线圈发生变化,则磁引力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扰流件700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最终使得扰流件700能够在内胆的盛放腔内运动,以实现扰流,从而提高盛放腔内液体的散热效率,实现快速散热和冷却。

进一步地,为了控制电能在主电池500充电和系统用电器使用模式之间的切换,热能利用系统还包括:

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用于实时检测所述电能存储单元的电压;

在所述电能存储单元的电压达到第二预设电压值时,所述电能存储单元与所述智能水杯的主电池500、电磁线圈组600中的指定电磁线圈和用电器建立电连接,并为所述主电池500充电,且为用电器和所述电磁线圈组600的运行供电;

当采集到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所述电能存储单元与所述智能水杯的主电池、所述电磁线圈组600以及用电器断开电连接。

除了上述热能利用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能利用方法,如图1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实时采集并输出内胆200中所盛放的高温液体的热量;

s2:将收集到的热量转换为电能输出;

s3:实时检测热电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电压,并在所述输出端电压达到第一预设电压值时,发出电能储存指令;

s4:在收到所述电能存储指令时,接收并存储所述热电转换单元输出的电能;

s5:实时检测所述电能存储单元的电压;

s6:判断所述电能存储单元的电压与预设电压的关系,在所述电能存储单元的电压达到第二预设电压值时,转向步骤s7;

s7:所述电能存储单元与所述智能水杯的主电池建立电连接,并为所述主电池充电、为电磁线圈组600中的指定电磁线圈和用电器供电;

s8:采集温度数据,当采集到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所述电能存储单元与所述智能水杯的主电池、电磁线圈组600中的指定电磁线圈以及用电器断开电连接。

该热能利用方法通过温度采集、热电转换、电压检测和电能存储将自身发热转换为电能并得以为主电池500供电,从而实现用电单元的正常工作和主电池500的充电,无需通过外接电源进行充电时,也无需定期更换电池,从而降低了设备充电难度,扩大了使用范围,且不会造成废旧电池污染,也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同时,该热能利用方法还能够将热量转换为电能后为电磁线圈组600中的电磁线圈依次充电,则处于充电状态的那个电磁线圈向靠近该电磁线圈的方向吸引扰流件700,待相邻电磁线圈通电而该电磁线圈断电时,处于通电状态的电磁线圈发生变化,则磁引力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扰流件700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最终使得扰流件700能够在内胆的盛放腔内运动,以实现扰流,从而提高盛放腔内液体的散热效率,实现快速散热和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单元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