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及其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1977发布日期:2019-10-14 16:0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及其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座椅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座椅及其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长时间坐着的人会产生肌肉酸痛或者其他不适感,严重时会引起颈椎或者腰椎酸痛。受这种折磨的人往往是都是必须长时间坐着的人,例如,从事使用计算机的工作时,不可能时时想起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因此,选择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从而减轻久坐引起的各种不适或者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专利es2020456a6涉及了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包括设置有用于搁置在地板上的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铰接弹性装置,该弹性装置能够使座椅在任何方向上摆动,并通过弹性件的作用复位。该座椅通过一个螺栓连接件进行牵制,这种结构使得座椅表面可以在任何方向上摇摆,并且通过弹性件来恢复座椅使其能够自行回归到初始位置。现有的技术中,座椅的向后摆动,大多是通过设置在座椅后部的弹性组件来实现的;而座椅的向前摆动往往是没有意义的,向前摆动幅度过大,有可能使坐立的人从座椅上滑倒而引起摔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及其支撑结构,其优势在于该支撑结构能够使座椅进行左右摆动,同时对座椅的前后摆动进行约束,进而减少座椅的前后摆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座椅的支撑结构,包括托盘支架以及设置在托盘支架上的坐板,托盘支架和坐板之间设有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上基板与坐板底部固定连接,下基板与托盘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和多个连接件,所述弹性件围绕连接件设置。这样,该座椅的摆动组件上的多个连接件的设置,可以使座椅实现左右摆动,并对座椅的前后摆动进行约束,减少座椅的前后摆动。

作为优选,连接件的上端贯穿上基板并限制上基板向上移动,连接件的下端贯穿下基板并限制下基板向下移动,且多个连接件前后呈直线设置。这样,该座椅的摆动组件上的多个连接件前后呈直线设置,可以使座椅实现左右摆动,并对座椅的前后摆动进行约束,减少座椅的前后摆动。

作为优选,上基板中央向下凸出形成第一拱起板部,下基板向上凸出形成第二拱起板部,第一拱起板部和第二拱起板部上下对应,弹性件和连接件设置在第一拱起板部和第二拱起板部的中央。这样,一方面,第一拱起板部和第二拱起板部可以增大座椅进行左右摆动的幅度;另一方面,第一拱起板部和第二拱起板部的设置可以增大基板的强度。

作为优选,在第一拱起板部和第二拱起板部各个位置的上下间距中,左侧位置的上下间距和右侧位置的上下间距均大于前侧位置的上下间距和后侧位置的上下间距。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大座椅进行左右摆动的幅度。

作为优选,第一拱起板部的中央向上凹陷形成第一限位板部,第二拱起板部的中央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二限位板部,弹性件的上端嵌入第一限位板部形成的第一限位槽内,弹性件的下端嵌入第二限位板部形成的第二限位槽内。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能够对弹性件进行限制,避免弹性件发生水平移动。

作为优选,第一限位板部上开有供连接件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限位板部围绕第一通孔的部分向下凸出形成有第一定位凸起部,第一定位凸起部的上表面形成相应的第一定位槽,第一通孔位于第一定位槽的中央,弹性件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凸起部的下表面配合的第一凹槽,连接件的上端穿过第一通孔后容纳于第一定位槽内;第二限位板部上开有供连接件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二限位板部围绕第二通孔的部分向上凸出形成有第二定位凸起部,第二定位凸起部的下表面形成相应的第二定位槽,第二通孔位于第二定位槽的中央,弹性件上设有与第二定位凸起部的上表面相配合的第二凹槽,连接件的下端穿过第二通孔后于容纳于第二定位槽内。

作为优选,连接件的上部套设有第一环形垫片,第一环形垫片嵌入第一定位槽与连接件之间的空隙内,连接件的下部套设有第二环形垫片,第二环形垫片嵌入第二定位凸起部与连接件之间的空隙内。

作为优选,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还设有减噪件,所述减噪件围绕弹性件设置;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坐板之间存在空隙。座椅进行摆动时,减噪件的设置避免上基板和下基板的直接接触,产生噪音。连接件的上端与坐板之间存在空隙,在座椅进行摆动时,避免连接件的上端与设置在上方的坐板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或者弹性橡胶件。

一种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的支撑结构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座椅的摆动组件上设有多个连接件,且多个连接件前后呈直线设置,可以使座椅实现左右摆动,并对座椅的前后摆动进行约束,减少座椅的前后摆动;第一拱起板部和第二拱起板部可以增大座椅进行左右摆动的幅度,且可以增大基板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支架与摆动组件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架、下基板和弹性件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上基板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支架和下基板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支架和摆动组件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上基板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下基板的仰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减噪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二环形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架;2、坐板;3、椅背摆动组件;4、上基板;5、下基板;6、连接件;7、弹性件;8、第三通孔;9、第一拱起板部;10、第二拱起板部;11、第一限位板部;12、第二限位板部;13、第一定位凸起部;14、第一凹槽;15、第一环形垫片;16、第二定位凸起部;17、第二凹槽;18、第二环形垫片;19、减噪件;20、扇形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座椅及其支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托盘支架1以及设置在托盘支架1上的坐板2,托盘支架1的后端设有椅背摆动组件3,托盘支架1和坐板2之间设有用于实现座椅进行左右摆动的摆动组件,如图2和图3所示,摆动组件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基板4和下基板5,上基板4和下基板5均呈长方形,且上基板4的长边与座椅的前后方向平行、下基板5的长边亦与座椅的前后方向平行,上基板4与坐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基板5与托盘支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上基板4和下基板5之间设置有弹性件7和多个连接件6,且多个连接件6前后呈直线设置,作为优选,连接件6的个数为两个,作为优选,两个连接件6的连线与座椅的前后方向平行,且两个连接件6的上端与坐板2之间存在空隙,座椅进行摆动时,避免连接件6的上端与设置在上方的坐板2相抵。连接件6的上端贯穿上基板4并限制上基板4向上移动,连接件6的下端贯穿下基板5并限制下基板5向下移动。弹性件7围绕连接件6设置。弹性件7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三通孔8,弹性件7为压簧或者弹性橡胶,弹性件7的上端与上基板4相抵,弹性件7的下端与下基板5相抵。这样,该座椅的摆动组件上的多个连接件6前后呈直线设置,可以使座椅实现左右摆动,并对座椅的前后摆动进行约束,减少座椅的前后摆动。

如图3和图4所示,上基板4中央向下凸出形成第一拱起板部9,下基板5向上凸出形成第二拱起板部10,第一拱起板部9和第二拱起板部10上下对应,弹性件7和连接件6设置在第一拱起板部9和第二拱起板部10的中央,这样,一方面,第一拱起板部9和第二拱起板部10可以增大座椅进行左右摆动的幅度;另一方面,第一拱起板部9和第二拱起板部10的设置可以增大基板的强度,在第一拱起板部9和第二拱起板部10各个位置的上下间距中,左侧位置的上下间距和右侧位置的上下间距均大于前侧位置的上下间距和后侧位置的上下间距。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大座椅进行左右摆动的幅度。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拱起板部9的中央向上凹陷形成有第一限位板部11,第二拱起板部10的中央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二限位板部12,弹性件7的上端嵌入第一限位板部11形成的第一限位槽内,弹性件7的下端嵌入第二限位板部12形成的第二限位槽内,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能够对弹性件7进行限制,避免弹性件7发生水平移动。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第一限位板部11上开有供连接件6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限位板部11围绕第一通孔的部分向下凸出形成有第一定位凸起部13,第一定位凸起部13的上表面形成相应的第一定位槽,第一通孔位于第一定位槽的中央,如图3所示,弹性件7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凸起部13的下表面配合的第一凹槽14,连接件6的上端穿过第一通孔后容纳于第一定位槽;第二限位板部12上开有供连接件6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二限位板部12围绕第二通孔的部分向上凸出形成有第二定位凸起部16,第二定位凸起部16的下表面形成相应的第二定位槽,第二通孔位于第二定位槽的中央,弹性件7上设有与第二定位凸起部16的上表面相配合的第二凹槽17,连接件6的下端穿过第二通孔后于容纳于第二定位槽。这样,可以弹性件7上的第一凹槽14与第一拱起板部9上的第一定位凸起部13相配合,弹性件7上的第二凹槽17与第二拱起板部10上的第二定位凸起部16相配合,可以限制弹性件7发生转动。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件6的上部套设有第一环形垫片15,第一环形垫片15嵌入第一定位槽与连接件6之间的空隙内,连接件6的下部套设有第二环形垫片18,第二环形垫片18的结构如图11所示,第二环形垫片18嵌入第二定位凸起部16与连接件6之间的空隙内。

连接件6为铆钉或者螺栓。

如图2和图10所示,上基板4和下基板5之间还设有减噪件19,减噪件19可以为海绵,减噪件19围绕弹性件7设置。座椅进行摆动时,减噪件19的设置避免上基板4和下基板5的直接接触,产生噪音。减噪件19呈四边形,减噪件19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四通孔,且减噪件19的四个角位置开设有扇形切口20,弹性件7设置在减噪件19的第四通孔内。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指定方向仅仅是为了便于表述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以及相互配合的关系。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