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80674发布日期:2020-08-18 16:3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智能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厨具包括烹饪器皿和食用料下料装置,在使用烹饪器皿进行烹饪时,利用食用料下料装置自动添加食用料至烹饪器皿,从而实现全自动化烹饪。

在烹饪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多种不同的食用料至烹饪器皿中,因此现有的食用料下料装置通常设有多个食用料容器以容置不同的食用料,每个食用料容器设有一个独立的出料口,这样在烹饪过程中,需令烹饪器皿移动至对准将要下料的食用料容器的出料口以接收食用料,因此,现有的智能厨具需另设移动机构令烹饪器皿能分别移动至对准各个出料口,从而导致现有的智能厨具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智能厨具的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厨具,包括烹饪器皿和用于自动添加食用料至烹饪器皿的食用料下料装置,所述食用料下料装置包括多个容料件,每个容料件设有出料口,在每个容料件的出料口处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中设有下料腔,常态下活动块上的下料腔连通容料件的出料口以容纳待下料的食用料,各个容料件的出料口处的活动块分时共用同一个下料位,活动块移动至其下料腔到达下料位则排出所述待下料的食用料。

优选地,所述活动块在其下料腔到达下料位的状态下挡住容料件的出料口。

优选地,所述食用料下料装置包括转盘和驱动装置,所述下料位设在转盘的转轴处,多个活动块围绕转盘的转轴处,转盘绕其转轴处转动则带动活动块转动至分时对准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活动块移动至其下料腔到达下料位,以实现所述分时共用。

优选地,所述转盘的转轴是竖置的,所述活动块的下料腔下端敞开,常态下下料腔下端被挡住以容纳待下料的食用料,下料腔到达下料位则下料腔下端不被挡住以排出所述待下料的食用料。

优选地,所述下料腔上端敞开,所述容料件7是竖向设置的容料管道,所述出料口设在容料件的底端以连通下料腔敞开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食用料下料装置包括用于驱动转盘绕其转轴处转动的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蜗杆、蜗轮、转杆和法兰,所述法兰固定安装在转盘的转轴处,所述转杆固定安装在法兰上,所述蜗轮同轴安装在转杆上,所述蜗杆同轴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转轴上,且蜗杆与蜗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轴承,所述转杆穿过所述轴承。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是推拉式电磁铁。

优选地,所述食用料下料装置包括用于令活动块复位的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食用料是调味料。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因为食用料下料装置的各个容料件的出料口处的活动块分时共用同一个下料位,活动块移动至其下料腔到达下料位以排出所述待下料的食用料,即不同出料口所排出的待下料的调味料都移动至同一个下料位进行下料,所以采用该食用料下料装置的智能厨具只需令烹饪器皿对准该食用料下料装置的下料位即可接收不同出料口所排出的食用料,而无需另设移动机构令烹饪器皿分别移动至对准各个出料口,故能降低采用该食用料下料装置的智能厨具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厨具的结构图;

图2是食用料下料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食用料容器的结构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转盘的结构图;

图7是旋转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图4中的食用料容器在下料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架;2-转盘;3-旋转装置;4-食用料容器;5-推拉式电磁铁;6-连接件;7-容料管道;8-下料结构;9-活动块;10-下料腔;11-凸块;12-导柱;13-复位弹簧;14-横向导槽;15-通孔;16-安装位;17-下料位;18-方孔;19-导孔;20-圆孔;21-驱动电机;22-电机固定座;23-蜗杆;24-蜗轮;25-转杆;26-轴承;27-法兰;101-烹饪器皿;102-食用料下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能够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智能厨具如图1所示,包括烹饪器皿101和用于自动添加食用料至烹饪器皿101的食用料下料装置102,食用料下料装置102位于烹饪器皿101上方。

本实施例中,食用料下料装置102自动添加至烹饪器皿101的食用料是调味料,食用料下料装置102如图2所示,包括安装架1、转盘2、旋转装置3和食用料容器4。转盘2安装在安装架1的下方,转盘2的转轴是竖置的,旋转装置3安装在安装架1的上方,且旋转装置3可驱动转盘2绕其转轴处转动;食用料容器4有四个,这四个食用料容器4围绕转盘2的转轴处安装在转盘2上;在靠近转盘2的位置设有一个推拉式电磁铁5,推拉式电磁铁5通过连接件6安装在安装架1下方,推拉式电磁铁5具有可活动的伸缩杆,在推拉式电磁铁5得电时伸缩杆伸出,在推拉式电磁铁5失电时伸缩杆回缩,由于推拉式电磁铁5是现有常规器件,在此不再赘述其详细结构和工作原理。

食用料容器4如图3所示,包括容料管道7和下料结构8,容料管道7竖向设置,容料管道7的底端设有出料口,下料结构8安装在容料管道7底端的出料口处,在下料结构8中横向嵌入有活动块9。如图4所示,活动块9开设有竖向贯穿自身的下料腔10,即下料腔10的上端和下端都敞开,下料腔10上端对准容料管道7的出料口,下端被下料结构8挡住,则在常态下,容料管道7中的食用料会有部分落入至下料腔10中,此时落入至下料腔10中的食用料被下料结构8挡住从而不会掉落下料。

如图5所示,活动块9相对的两侧外横向凸出有一个凸块11,在各个凸块11上横向伸出有一根沿着活动块9的导柱12,每根导柱12外环绕有一根复位弹簧13,凸块11、导柱12和复位弹簧13组成复位机构,下料结构8在对应复位机构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容纳复位机构的横向导槽14,横向导槽14的靠近导柱12末端处开设有供导柱12穿过的通孔15,复位弹簧13一端顶在凸块11上,另一端顶在通孔15的边缘处,则在常态下复位弹簧13使得活动块9的下料腔10恰好对准容料管道7。

转盘2如图6所示,在转盘2的围绕其转轴处开设有四个安装位16,安装位16下表面密封,上表面敞开以嵌入安装食用料容器4的下料结构8;在转盘2的转轴处开设有一个下料位17,下料位17上表面密封,下表面敞开并对准烹饪器皿101。在安装位16与下料位17之间的壁上开设有供活动块9穿过的方孔18和供导柱12穿过的导孔19,在安装位16的朝向转盘2的边缘一侧开设有供推拉式电磁铁5的伸缩杆穿过的圆孔20。食用料容器4的下料结构8嵌入安装在转盘2的安装位16上后,导孔19对准导柱12的末端,则方孔18和圆孔20分别对准活动块9相对的两侧。

旋转装置3如图7所示,包括驱动电机21、电机固定座22、蜗杆23、蜗轮24、转杆25、轴承26和法兰27。法兰27固定安装在转盘2的转轴处上表面,轴承26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的上表面,转杆25一端穿过轴承26和安装架1后固定安装在法兰27上,另一端与蜗轮24同轴安装;电机固定座22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的上表面,驱动电机21固定安装在电机固定座22上,蜗杆23同轴安装在驱动电机21的转轴上,且蜗杆23与蜗轮24啮合。

推拉式电磁铁5和驱动电机21分别电性连接plc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在需要令其中一个食用料容器4下料时,plc控制器控制相关电路令驱动电机21启动,驱动电机21启动后其转轴带动蜗杆23同步转动,蜗杆23转动则驱动蜗轮24转动,蜗轮24转动则带动转杆25同步转动,转杆25转动则带动转盘2同步转动,直至转盘2转动至需下料的食用料容器4的活动块9被推拉式电磁铁5的伸缩杆对准;然后plc控制器控制相关电路令推拉式电磁铁5得电,推拉式电磁铁5得电后其伸缩杆穿过转盘2上的圆孔20后伸入至转盘2的安装位16,从而推动活动块9,使得活动块9压缩复位弹簧13后带动下料腔10和导柱12伸入至转盘2的下料位17中,此时食用料容器4如图8所示,活动块9的下料腔10与容料管道7的出料口错开,且下料腔10下端不再被下料结构8挡住,从而使得位于下料腔10内的食用料从下料位17敞开的下表面掉落至烹饪器皿101中,此时活动块9的被推拉式电磁铁5的伸缩杆推顶的部位作为挡部以挡住容料管道7的出料口,使得位于容料管道7内的其他食用料不会掉出。

在下料完成后,plc控制器控制相关电路令推拉式电磁铁5失电,推拉式电磁铁5失电后其伸缩杆复位不再推压活动块9,则复位弹簧13复位推动活动块9复位,活动块9复位后其下料腔10重新对准容料管道7的出料口,且下料腔10下端重新被下料结构8挡住,则容料管道7中的部分食用料落入至下料腔10中等待下一次下料。

本实施例中,在令其他食用料容器4下料时,其他食用料容器4的活动块9也被驱动从而带动其下料腔10移动至同一个下料位17以排出待下料的食用料,即各个活动块9分时共用同一个下料位17,从不同食用料容器4的容料管道7的出料口所排出的待下料的食用料都在同一个下料位17进行下料,所以采用食用料下料装置102的智能厨具只需令烹饪器皿101对准食用料下料装置102的下料位17即可接收不同食用料容器4的容料管道7的出料口所排出的食用料,而无需另设移动机构令烹饪器皿101分别移动至对准各个出料口,故能降低采用食用料下料装置102的智能厨具的成本。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