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及含有该面板的折叠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9120发布日期:2019-11-12 21:45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面板及含有该面板的折叠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桌。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竹桌由竹竿拼接而成,桌面呈凹凸结构,作为桌子不仅美观大方,且表面防滑、不易磨损,从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但现有的竹桌多由手工扎成,结构不够严密,易散架;且加工过程中,竹竿需进行多重处理,如水热碳化处理、防虫防蛀处理等,且需要严格控制其含水率,否则,制成的竹桌容易生虫、发霉,还会受环境的影响变形开裂。现有的竹桌存在制备过程繁琐、生产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等缺陷,如何保持竹桌结构的优点,克服其存在的缺陷,是目前家具行业厂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一方面,该面板上表面具有竹桌表面的凹凸结构,美观大方且表面防滑;另一方面,该面板一体成型,结构严密,强度高,不会散架,同时其还具有易于生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桌,该折叠桌的面板为上述提供的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面板,面板一体成型,面板上表面成型有并列设置的仿竹竿状的条形凸起,条形凸起上成型有仿竹节状的凹凸结构;面板的底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设有多个,且其槽底设有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面板一体成型,上表面结构仿竹桌表面的结构,美观大方,防滑耐用,底面设置有槽底设有凸起的第一凹槽,由于凸起可以增加面板的强度,从而设置槽底设有凸起的第一凹槽可以在减轻面板重量的同时也不影响面板的强度,使面板坚固耐用,延长了面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面板美观、防滑、强度高,既可以用作桌子的桌面,也可以用作椅子的椅面,可以一块面板单独使用也可以多块面板拼接起来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叠桌,包括:两个可折叠支撑架和两块相互铰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板;可折叠支撑架分别设置在两块面板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桌美观大方,结构简单,可折叠支撑架具有折叠状态和打开状态,当需要使用时,可折叠支撑架可以打开用于支撑面板,形成桌子供人们使用;当不需要使用时,可折叠支撑架和面板均可以折叠起来,缩小存放空间,便于存放和携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的底面可以设有槽边,槽边设有多个且多个槽边和面板合围成用于容纳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支撑架的容纳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折叠桌可以包括插销,面板底面靠近两块面板接合处可以设置有插销座,两块面板接合的槽边上分别设有对应的插销孔。两块面板打开时,插销一端穿过两块面板接合的槽边上的插销孔,一端卡合在插销座上,由此,可以提高两块面板的连接强度,当作为桌子使用时,两块面板的连接部位不易因外力而向下凹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支撑架可以包括支撑条、支撑杆、直立杆脚、第一斜向折叠杆和第二斜向折叠杆,支撑杆可以绕其轴线转动,支撑条包括第一支撑条,第一支撑条和支撑杆设于面板底面且相互平行;直立杆脚设于支撑杆上;第一斜向折叠杆一端与第一支撑条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斜向折叠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斜向折叠杆的另一端与直立杆脚转动连接。由此,可折叠支撑架结构简单,便于打开和折叠,连接牢固,用于支撑面板时,可以减少桌子晃动,提高桌子使用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条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条和第三支撑条,第二支撑条和第三支撑条设于槽边内侧或者设于面板底面,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或第三支撑条互不平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斜向折叠杆上可以设有用于限制第一斜向折叠杆和第二斜向折叠杆相互转动的扣环。由此,可以防止可折叠支撑架在桌子使用过程中折叠,提高桌子使用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一个可折叠支撑架的支撑杆上可以设有“U”字型卡座,用于卡合另一个可折叠支撑架的支撑杆。由此,将可折叠支撑架和面板折叠起来时,可以使另一个可折叠支撑架的支撑杆卡合在“U”字型卡座中,从而可以防止存放和携带过程中面板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底面可以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用于放置折叠后的可折叠支撑架。由此,可以降低槽边的高度,从而减少折叠桌折叠后占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的侧边或者槽边的外侧面上可以设有第三凹槽。由此,当需要将折叠状态下的折叠桌打开时,可以将手伸到第三凹槽中,从而方便将折叠后的两块面板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的侧边或槽边上设有提手。由此,可以方便折叠桌的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折叠桌的面板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折叠桌中可折叠支撑架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折叠桌的可折叠支撑架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面板1。如图所示,该面板1一体成型,优选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面板1上表面成型有并列设置的仿竹竿状的条形凸起11,条形凸起11上成型有仿竹节状的凹凸结构12;面板1的底面设有第一凹槽13,第一凹槽13设有多个,且第一凹槽13的槽底设有凸起14。

图1~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桌。如图所示,该折叠桌包括两个可折叠支撑架2和两块相互铰接的面板1;可折叠支撑架2分别设置在面板1底面。

面板1的底面可以设有槽边15,槽边15可以是与面板1一体成型(即面板1的侧面与槽边15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在面板1的底面上,本实施例中,优选槽边15与面板1一体成型;槽边15可以设有多个,优选设有4个,槽边15和面板1合围成用于容纳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支撑架2的容纳腔。

除与其他面板结合的槽边外,本实施例中,面板其他槽边15的内侧面上优选一体成型有间隔设置的竖向的凸块5。由此,可以增强槽边15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折叠桌优选还包括插销3,面板1底面靠近两块面板1接合处设置有插销座16,两块面板1接合的槽边15上分别设有对应的插销孔17。插销座16上优选距离两块面板1接合的槽边15由远及近依次设有第一卡合孔161和第二卡合孔162,当两块面板1打开时,可以将插销3一端卡合第二卡合孔162中,一端穿过两块面板1接合处的两个槽边15上对应的插销孔17;当两块面板1需要折叠时,插销3一端卡合第一卡合孔161中,一端仅穿过插销座16所在的面板1的槽边15的插销孔17,由此,既不影响面板1的折叠,又可以使插销3可以放置在面板1底面,不易丢失。

本实施例中,可折叠支撑架2优选包括支撑条、支撑杆22、直立杆脚23、斜向折叠杆,支撑条优选包括第一支撑条211、第二支撑条212和第三支撑条213,第二支撑条212和第三支撑条213相互平行且分别设于槽边15内侧,第一支撑条211设于面板1底面且与第二支撑条212、第三支撑条213互不平行,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条211优选与垂直于第二支撑条212、第三支撑条213,且紧挨着与面板和另一面板接合的槽边,此外,第一支撑条211上还设有可供插销3穿过的通孔;支撑杆22与第一支撑条211平行,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条212和第三支撑条213转动连接;直立杆脚23设于支撑杆22上;斜向折叠杆包括第一斜向折叠杆241和第二斜向折叠杆242,第一斜向折叠杆241一端与第一支撑条2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斜向折叠杆24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斜向折叠杆242的另一端与直立杆脚23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直立杆脚23优选呈类“H”字形,包括两根竖杆和一根横杆;相应的,第二斜向折叠杆242设置为两个,其一端与第一斜向折叠杆241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直立杆脚23的其中一根竖杆连接。打开可折叠支撑架2时,只需要将直立杆脚23绕支撑杆22的轴线转动约90°即可,易于打开,可折叠支撑架2打开时,斜向折叠杆呈“Y”字形。

为提高桌子使用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斜向折叠杆241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一斜向折叠杆241和第二斜向折叠杆242相互转动的扣环25。扣环25可以是一空心柱体,套在第一斜向折叠杆241上,可以在第一斜向折叠杆241上滑动,当可折叠支撑架2打开时,将扣环25滑动至在第一斜向折叠杆241和第二斜向折叠杆242连接部位,此时扣环25紧套在第一斜向折叠杆241和第二斜向折叠杆242连接部位,从而限制第一斜向折叠杆241和第二斜向折叠杆242不能相互转动。

本实施例中,折叠桌的两个可折叠支撑架2中,优选其中一个可折叠支撑架2的支撑杆22上设有“U”字型卡座221,用于卡合另一可折叠支撑架2的支撑杆22。“U”字型卡座221可以固定连接与面板1底面,支撑杆22与“U”字型卡座221转动连接,以使支撑杆22可以绕支撑杆22的轴线转动。将折叠桌折叠起来时,另一支撑杆22没有设置“U”字型卡座221的可折叠支撑架2的支撑杆22可以卡合在“U”字型卡座221中,从而可以防止存放和携带过程中面板1打开。

本实施例中,面板1底面优选设有第二凹槽18,用于放置折叠后的可折叠支撑架2。第二凹槽18的形状与折叠后的可折叠支撑架2的形状类似,当可折叠支撑架2折叠起来置于面板1底面时,刚好可以放置在第二凹槽18内。

面板1的侧边或者槽边15的外侧面上可以设有可以供手伸入的第三凹槽19,本实施例中,第三凹槽19优选设置在槽边15的底面上(即设置在外侧面下方且贯穿整个槽边15)。面板的侧边或槽边上设有提手4,提手4可以转动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于面板1的侧边或槽边15的外侧面,也可以转动连接于槽边的内侧面。本实施例中,提手4优选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条212或第三支撑条213上与槽边15上的第三凹槽19相应的位置上,从而当折叠桌折叠起来时,提手4可以从第三凹槽中19伸出,方便人们携带折叠桌,而当折叠桌打开时,提手4可以收进面板底面而不突出在桌子侧边而影响桌子的使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