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4910发布日期:2019-11-15 21:2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生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市面上的卧式吸尘器、便携两用棍式吸尘器,只要使用到旋风锥分离灰尘的吸尘器,基本上都是一级分离的形式,这种结构对大颗粒的灰尘(如麦片、纸碎、豆类等等)分离效果良好。但是对头发、带状物、面粉等灰尘,分离效果比较差,尤其当旋风锥上缠绕带状物时,分离细如类似面粉的灰尘能力就会丧失,只能通过过滤布或者海帕拦截过滤,这样很容易造成过滤布或者海帕堵塞,造成产品吸尘能力很快的丧失,这时需要立刻清理旋风锥和清洗过滤布或者海帕,否则严重导致电机无法散热而烧毁。

另外,现有的部分卧式吸尘器、便携两用棍式吸尘器,其吸尘器还直接使用过滤布或者海帕对灰尘直接拦截过滤,这种方式当吸入为类似面粉的灰尘时,吸尘能力更容易激剧的下降,导致产品无法就行吸尘或者严重导致电机无法散热而烧毁。

且相关技术中的吸尘器需要频繁的清理旋风锥或者清洗过滤布或者海帕,导致造成用户使用上的不便,同时容易导致电机无法散热而烧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吸尘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尘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且清理频率小的吸尘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机体和安装于所述机体的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尘桶、分别贯穿所述尘桶的进尘口和出气口、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进尘口连通的进尘通道、分别装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第一级分离单元和第二级分离单元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和所述第二级分离单元的盖板,所述盖板设有贯穿其上的排气孔;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的轴向垂直于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包括导风圈和设置于所述导风圈内的塔型旋风分离装置,所述导风圈与所述进尘通道连通且所述导风圈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塔型旋风分离装置设与所述导风圈连通的格栅排气孔,所述格栅排气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风圈内的气流方向相切;所述第二级分离单元的轴向水平设置,所述第二级分离单元沿气流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的下游并与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连通形成串联;所述第二级分离单元包括抵接于所述导风圈的支架和固定于所述支架的多个相互形成并联的轴流圆柱离心装置;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支架和所述轴流圆柱离心装置,且所述盖板、所述支架及所述导风圈共同围成气室,所述气室与所述塔型旋风分离装置的出气端连通;每一所述轴流圆柱离心装置包括呈圆柱形的壳体、部分延伸至所述壳体内部的排气管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顶端并与所述壳体内连通的进气口道,所述排气管的顶端抵接于所述盖板并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壳体的底端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进气口道与所述气室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尘通道靠近所述导风圈的一端与所述导风圈相切设置并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道由多个倾斜设置的叶片围成,并使得由所述进气口道进入所述壳体内的气气呈切向进入。

优选的,多个所述轴流圆柱离心装置的尺寸均相同。

优选的,多个所述轴流圆柱离心装置的尺寸相异。

优选的,所述尘桶包括底壁,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壁以及连接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的侧壁,所述进尘口贯穿所述侧壁设置,所述出气口贯穿所述顶壁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卡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与所述尘桶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级分离单元卡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与所述支架形成可拆卸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通过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对灰尘(如麦片、纸碎、豆类、头发、带状物、面粉等)分离,同时通过增加多组第二级分离单元对逃逸的灰尘进行分离,可以实现对灰尘的99.9%进行分离,极大程度提高了吸尘器的吸尘效果;另外,该结构避免主要通过使用滤布或者海帕拦截逃逸的灰尘,一方面减少了对滤布或海帕的清洗频率,另一方面使得该吸尘器的电机不会出现因灰尘堵塞滤布或海帕而无法散热而导致烧毁的现象,有效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吸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吸尘装置的立体结构剖面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气流流向;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第一级分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第二级分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第二级分离单元的轴流圆柱离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与盖板配合;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第一级分离单元和第二级分离单元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同时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机体100和安装于所述机体100的吸尘装置200。

所述吸尘装置200包括尘桶1、进尘口2、出气口3、进尘通道4、排气孔5、第一级分离单元6、第二级分离单元7以及盖板8。

所述尘桶1包括底壁11,与所述底壁11相对的顶壁12以及连接所述底壁11和所述顶壁12的侧壁13。所述尘桶1呈圆柱型或圆锥型或方柱型等,其形状不限。

所述进尘口2和所述出气口3贯穿所述尘桶1设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尘口2和所述出气口3的位置可设置在所述尘桶1的任意位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尘口2贯穿所述侧壁13设置,所述出气口3贯穿所述顶壁12设置。

所述进尘通道4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并与所述进尘口2连通。

所述排气孔5贯穿所述盖板8设置。

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6和所述第二级分离单元7分别装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

所述盖板8同时盖设于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6和所述第二级分离单元7。

具体的,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6其轴向垂直于水平设置,即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6的轴向与水平方向垂直。

具体的,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6装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其包括导风圈61和设置于所述导风圈61内的塔型旋风分离装置62。所述导风圈61呈圆柱桶状,其与所述进尘通道4连通且所述导风圈61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10连通开口611;所述塔型旋风分离装置62设与所述导风圈61连通的格栅排气孔62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格栅排气孔6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风圈61内的气流方向相切,实现旋风离心灰尘分离,避免阻碍和降低灰尘气体流的速度而导致降低旋风分离灰尘的能力,这样的结构使得大颗粒的灰尘和碎屑可以被可靠地收集并储存,同时具有相对较低的再次夹带的风险。

更优的,所述进尘通道4靠近所述导风圈61的一端与所述导风圈61相切设置并相互连通,形成切向连通结构,实现旋风离心灰尘分离。该切向连通结构使带灰尘的气流进入所述导风圈61时达到最大的切向速度和切向分离力,以提高灰尘的分离率。

所述第二级分离单元7装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所述第二级分离单元7的轴向水平设置,即所述第二级分离单元7的轴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级分离单元7沿气流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6的下游并与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6连通形成串联,即气流将二者顺向连通。

具体的,所述第二级分离单元7包括抵接于所述导风圈61的支架71和固定于所述支架71的多个相互形成并联的轴流圆柱离心装置72。

所述盖板8盖设于所述支架71和所述轴流圆柱离心装置72,且所述盖板8、所述支架71及所述导风圈61共同围成气室20,所述气室20与所述塔型旋风分离装置62的出气端连通。经所述塔型旋风分离装置62除尘后的流程进入所述气室20内。

每一所述轴流圆柱离心装置72包括呈圆柱形中空状的壳体721、部分延伸至所述壳体721内部的排气管722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721顶端并与所述壳体721内连通的进气口道723。所述排气管722的顶端抵接于所述盖板8并与所述排气孔5连通,所述排气孔5与所述出气口3连通;所述壳体721的底端与所述收容空间10连通。所述排气管722与所述壳体721的内壁间隔设置,形成气流运动空间,所述进气口道723与所述气室20连通。上述结构使得气室20内的气流可通过所述进气口道723进入于所述轴流圆柱离心装置72,实现二次除尘分离。

具体的,所述排气管722沿壳体721的轴向延伸至所述壳体721内的长度为壳体长度的1/4~1/3,综合空气与灰尘密度的因素,结构该延伸长度,便于干净空气上升由排气管722排出。延伸过长,干净的气流不容易流进排气管722,延伸过短,气流中的灰尘未最大程度分离出来即由排气管722排出,分离效果欠佳。

更优的,所述进气口道723由多个倾斜设置的叶片7231围成,并使得由所述进气口道723进入所述壳体721内的气气呈切向进入。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带灰尘的气体进入所述壳体721内时达到最大的切向速度和切向分离力,再次以提高灰尘的二次分离率,从而达到更强的吸尘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轴流圆柱离心装置72的尺寸可以均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或均相异。其排布方式不限,只要使各所述轴流圆柱离心装置72的所述进气口道723与所述气室20(即与所述塔型旋风分离装置62)沿气流形成串联连通即可。而多个所述轴流圆柱离心装置72相互间为并联,即同时独立接收所述塔型旋风分离装置62流出的气流,有效提高吸尘效率和强度。

为了实现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6和所述第二级分离单元7的清洗便捷,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6卡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且与所述尘桶1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级分离单元7卡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且与所述尘桶1以及所述支架71形成可拆卸连接,方便拆卸清洗。

参图3、图6及图7,以箭头标示为气流,以方便清楚形象描述气流走向,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工作原理具体如下:

沿气流走向位于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6的下游包含多个并联地按任意非规则或者规则方式排布的尺寸相同或者尺寸不同的轴流圆柱离心装置72,多个轴流圆柱离心装置72形成第二级分离单元。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6与第二级分离单元7从气流的流动的路线看二者形成串联,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100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灰尘分离效率达到99.9%以上。而两个串联在一起的第一级分离单元6和第二级分离单元7的存在提升了吸尘器100的吸尘性能,而下游的第二级分离单元7的气体的流量变化几乎很少,不会影响该单元保持其分离效率的能力。

所谓“分离效率”,指的是第一级分离单元6和第二级分离单元7将夹带的微粒从气流中分离出去的能力。

所谓“旋风离心灰尘分离”,指的是当带灰尘的气体沿着圆筒(如导风圈61)的切向进入圆筒的内部运行时,气体在圆筒内做旋转运动,夹带颗粒大的灰尘或者杂物或者密度大的空气流,是在外侧运行的,而在接近圆筒的中心位置,是密度小的干净空气气流(内涡旋排气流)。当气体不断的涌入时,迫使气体沿圆筒向底部运行,气流(外涡旋离心进气流)向下运行进入尘桶内,而干净的气流(内涡旋排气流)向上排走。

第一级分离单元6的塔型旋风分离装置62外形大致为圆柱形或者接近圆形的椭圆形,塔型旋风分离装置62的最外侧是圆柱形或者接近圆形的导风圈61,夹带灰尘及颗粒物的气流z,在塔型旋风分离装置62与导风圈61之间的流动,紧贴着导风圈61做环行离心运动,基本干净的气流y,靠着格栅排气孔621的外缘做圆周运动,并逐渐穿过格栅排气孔621,向第二级分离单元7流去,流入气室20。

其中,进尘口2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型和其他等等),与导风圈61连接的进尘通道4形成切向入口结构,使带灰尘的灰尘气体获得最大的切向速度和切向分离力。由进尘通道4切入导风圈61做圆周运动,从而获得向外飘的切向分离力。带灰尘及颗粒物的气流z,紧贴着导风圈61做环行离心运动,通过开口611,将灰尘及颗粒物排入到尘桶1中。

基本干净的气流y,沿着第一级分离单元6的格栅排气孔621的外缘做圆周运动,并逐渐穿过格栅排气孔621。

此时气体进入第二级分离单元7,气流y经所述气室20从进气口道723进入壳体721向下方运动,进气口道723与壳体7212是相切的,气流y在壳体721与排气管722之间的圆形通道做圆周运动,气流y这时再次被离心力分离出两股空气流,即做圆周运动的气流中,最外层的是密度大的带颗粒物的气体,内层是密度小的干净气体,密度大夹带灰尘的气流y由于气体持续压力作用下,继续向壳体721的底端运动,灰尘被带入排放到尘桶1中,干净的空气流x,由于密度小,则向壳体721的顶端方向运动,从排气管722中排出。

第二级分离单元7可以设置成尺寸的大小不一样或者一样,并可按任意非规则或者规则方式排布的组合,主要是根据尘桶1的空间大小进行排布,数量不限。分离出来的灰尘排入到尘桶1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通过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对灰尘(如麦片、纸碎、豆类、头发、带状物、面粉等)分离,同时通过增加多组第二级分离单元对逃逸的灰尘进行分离,可以实现对灰尘的99.9%进行分离,极大程度提高了吸尘器的吸尘效果;另外,该结构避免主要通过使用滤布或者海帕拦截逃逸的灰尘,一方面减少了对滤布或海帕的清洗频率,另一方面使得该吸尘器的电机不会出现因灰尘堵塞滤布或海帕而无法散热而导致烧毁的现象,有效提高其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