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真空吸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5589发布日期:2020-02-07 22:32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间真空吸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除尘风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间真空吸尘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金属或非金属矿石开采、材料加工、煤矿、建材生产企业的作业现场在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按照国家环保的要求,很多企业作业现场均安装有各种除尘器,用来对作业车间的粉尘进行收集。但是,从现状来看,各类产尘企业安装的除尘器主要是对物料转运站、下料点、出料口等位置的扬尘进行收集,对于更大范围的车间内的地面、作业平台、墙面、楼梯、建筑物角落等处的粉尘则没有专门的处理设备。这些部位的粉尘同样严重影响着现场的环境质量,在人员行走、设备运行、空气对流等情况下,极易导致二次扬尘,造成粉尘浓度升高,影响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对作业现场的粉尘处理亟待解决。

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实用新型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间真空吸尘系统,包括:

电机(1);

真空泵(2),其与所述电机(1)电连接;

除尘器(3),其出口端与所述真空泵(2)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真空泵(2)的排气端用于排气;

吸尘主管(7),其与所述除尘器(3)的进口端连接;

数个吸尘支管(8),其设置在所述吸尘主管(7)上;

数个软管(10),其一端分别与所述吸尘支管(8)连接;

数个手持清扫器(11),其分别与所述软管(10)的另一端连接;

数个吸尘头(12),其分别设置于所述手持清扫器(11)上;

卸灰阀(13),其设置在所述除尘器(3)的下方;和

输灰机(14),其设置在所述卸灰阀(13)的下方。高负压除尘器下方安装卸灰阀,其下方安装输灰机,将除尘器收集的粉尘灰输送至就近的料仓、灰仓或粉尘处理系统中。

上述除尘器(3)的出口与所述真空泵(2)的进气端通过连接管(4)连接。除尘器为耐负压设备,包括安装在内部的布袋过滤单元、集尘斗、高真空型卸灰阀、自动清灰装置及用于控制过滤系统操作的电气控制箱。其下方配备高真空型卸灰阀和水平输灰设备。除尘器要配有脉冲反吹控制器。除尘器内安装有粉尘过滤系统用于从含尘气流中清除粉尘或其他颗粒,并排送到除尘器下方相应的卸料点处。除尘器上的电气控制线尽可能配备plc控制模块,实现漏粉开关与真空泵电机连锁、系统超压自动泄压保护、卸灰阀和空压机的顺序启停、除尘器压差过高声音报警提示、除尘器配置在线清灰及停机清灰等功能。除尘器的喷吹气源可以由小型空压机提供。真空系统连接管道采用镀锌钢管或无缝钢管,采用法兰或管道连接器连接,快速接头采用带锥口的快速接头。弯管要平滑,曲率半径不小于6倍管道直径。弯管在两端安有法兰,方便拆卸以便清理积尘。管道的支承点的设置满足在拆卸管路中的任何单件体时,不需要固定相邻的其他管路部分。所有管道安装确保法兰和软连接部分有持续接地装置,以防静电积累。

上述真空泵(2)的排气端与排气管(5)的一端连接,用于排气。

上述排气管(5)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消声器(6)。

上述真空泵(2)要能够满足4套手提清扫工具同时工作时,从管道最远点抽吸足够的含尘空气,并输送至除尘器中。真空泵装有消声设备,噪音维持在或低于国家相关规定限度内。

上述吸尘支管(8)上设置有第一自闭式快速接头(91),所述软管(10)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自闭式快速接头(91)与所述吸尘支管(8)连接。

上述软管(1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自闭式快速接头(92),所述软管(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自闭式快速接头(92)与所述手持清扫器(11)连接。

真空吸尘系统配备软管和清扫器及同样数量的连接件,连接件保证软管与清扫器拆装方便,密封可靠,不漏气;管路系统中的每个软管接口各配置1个带锥口的快速接头。快速接头应保证与软管接口的密封,牢固连接且保证拆装方便,不使用的接口应能在管道内负压的作用下自动吸合,且应使接口密封,不漏气。

通过集中的管道系统,将这些吸尘点收集的粉尘输送至除尘器进行过滤处理,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放至室外大气。清扫工具包括软管和软管端头附件,配置清扫平面吸尘头和清扫角落吸尘头。

上述真空泵(2)配置有超压自动泄压装置及漏粉开关。真空泵配置超压自动泄压装置及漏粉开关用于保护真空泵。

上述吸尘支管(8)、软管(10)、手持清扫器(11)、吸尘头(12)的个数分别为1-4个。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提供的车间真空吸尘系统可广泛运用在各类金属或非金属矿石开采、材料加工、煤矿、建材生产等产尘企业的作业现场。可用于高效清扫生产作业现场地面、墙面、台阶、窗台等处的粉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间真空吸尘系统可用于高效清扫生产作业现场地面、墙面、台阶、窗台、作业平台、建筑物角落等处的粉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与车间其他除尘器配合使用。各类平台走台地面处的粉尘被车间真空吸尘系统清理后,避免了在人员行走、设备运行、空气对流等情况下,造成的二次扬尘,改善作业现场环境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间真空吸尘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车间真空吸尘系统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电机1、真空泵2、除尘器3、连接管4、排气管5、消声器6、吸尘主管7、吸尘支管8、第一自闭式快速接头91和第二自闭式快速接头92、软管10、手持清扫器11、吸尘头12、卸灰阀13、输灰机14。电机1与真空泵2电连接,真空泵2进气端与除尘器3出口用连接管4连接,真空泵2排气端与排气管5连接,在排气管5上安装消声器6。真空泵2要能够满足4套手提清扫工具同时工作时,从管道最远点抽吸足够的含尘空气,并输送至除尘器中。真空泵2装有消声设备,可使噪音维持在或低于国家相关规定限度内;真空泵2还可配置超压自动泄压装置及漏粉开关用于保护真空泵2。除尘器3进口端与吸尘主管7连接,在吸尘主管7上设置数个(1-4个)吸尘支管8,并在吸尘支管8上安装第一自闭式快速接头91,吸尘支管8通过第一自闭式快速接头91与软管10连接,软管10通过第二自闭式快速接头92与手持清扫器11连接,手持清扫器11上安装吸尘头12。除尘器3下方安装卸灰阀13,其下方安装输灰机14,将除尘器3收集的粉尘灰输送至就近的料仓、灰仓或粉尘处理系统中。

上述除尘器3为耐负压设备,包括安装在内部的布袋过滤单元、集尘斗、高真空型卸灰阀、自动清灰装置及用于控制过滤系统操作的电气控制箱。其下方配备高真空型卸灰阀和水平输灰设备。除尘器要配有脉冲反吹控制器。除尘器内安装有粉尘过滤系统用于从含尘气流中清除粉尘或其他颗粒,并排送到除尘器下方相应的卸料点处。除尘器上的电气控制线尽可能配备plc控制模块,实现漏粉开关与真空泵电机连锁、系统超压自动泄压保护、卸灰阀和空压机的顺序启停、除尘器压差过高声音报警提示、除尘器配置在线清灰及停机清灰等功能。除尘器的喷吹气源可以由小型空压机提供。真空系统连接管道采用镀锌钢管或无缝钢管,采用法兰或管道连接器连接,快速接头采用带锥口的快速接头。弯管要平滑,曲率半径不小于6倍管道直径。弯管在两端安有法兰,方便拆卸以便清理积尘。管道的支承点的设置满足在拆卸管路中的任何单件体时,不需要固定相邻的其他管路部分。所有管道安装确保法兰和软连接部分有持续接地装置,以防静电积累。

真空吸尘系统配备软管10和清扫器11及同样数量的连接件,连接件可保证软管与清扫器拆装方便,密封可靠,不漏气;管路系统中的每个软管接口各配置1个带锥口的快速接头。快速接头应保证与软管接口的密封,牢固连接且保证拆装方便,不使用的接口应能在管道内负压的作用下自动吸合,且应使接口密封,不漏气。

本实用新型通过集中的管道系统,将这些吸尘点收集的粉尘输送至除尘器进行过滤处理,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放至室外大气。清扫工具包括软管和软管端头附件,配置清扫平面吸尘头和清扫角落吸尘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