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玻璃窗的加固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7023发布日期:2020-01-15 00:58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用于玻璃窗的加固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玻璃窗的加固元件,更具体地说,涉及施加到窗玻璃和窗框上以防止玻璃破裂后玻璃碎块散落的元件。



背景技术:

由于美观和建筑功能方面的优点,现代建筑越来越多地使用玻璃幕墙或大面积的玻璃窗作为其外围结构或装饰结构。但是随着近年来台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天气的频繁发生,对于玻璃幕墙或玻璃窗的结构安全性产生了极高的要求。玻璃由于其自身的材料特性所限,在地震或强风产生的压力下容易开裂或破碎,或者从窗框中脱离。如果玻璃或者玻璃碎片从高空落下,则会对附近的行人造成巨大的危险。

现有技术中已经广泛采用了钢化玻璃,以提高玻璃自身的机械性能。不同于未经处理的传统玻璃,经过钢化处理的玻璃在破碎时会变成为颗粒状的小碎块,而不会分裂成尖锐的碎片。但是在从高空坠落的情况下,即使是没有尖锐棱角的玻璃碎块,对地面的行人仍然具有致命的威胁。为了防止破碎的玻璃碎块飞散,通常在玻璃表面加装安全玻璃贴膜(securitywindowfilm,例如pet膜)。贴上安全玻璃贴膜后,破碎的玻璃碎块会被粘附在膜上,不易飞散。但受到诸如强台风的巨大冲击或地震震动之后,安全玻璃贴膜无法抵受这样的冲击力,粘附在膜上的玻璃碎块仍然有可能飞脱,对建筑物中的人员或地面的行人造成伤害,而风雨入侵对建筑物内部结构也会造成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在玻璃窗和窗框的接缝处涂抹结构性密封胶,将玻璃的边缘与窗框粘接在一起,从而降低破碎的玻璃坠落的可能性。但是,结构性密封胶的固化通常较长时间才能完成(通常为3至4天),并且常用的结构性密封胶材料毒性较强,又具有难闻的气味,不适合作为室内侧的玻璃加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玻璃窗的加固元件,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特别适合于钢化玻璃窗或者贴附有安全玻璃贴膜的玻璃窗的加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玻璃窗的加固元件,所述加固元件在安装状态下粘附于玻璃的边缘部分和与其邻接的相应的一部分窗框所限定的区域,所述加固元件包括具有底面和顶面的基板层和粘附于所述基板层的底面的粘附层,其中所述基板层一体化地形成,包括第一平面部分、第二平面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是可折叠的,其中,当所述中间部分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分形成可调节的角度,以致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分分别适于紧贴于所述一部分玻璃和相应的所述一部分窗框,当所述中间部分处于非折叠状态时,相连的所述第一平面部分、所述中间部分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分呈大体上扁平的构型并且所述三个部分的相应底面一起限定出一个连续的平面表面,以及所述粘附层至少覆盖所述基板层的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分的底面,以形成所述加固元件的第一黏着面和第二黏着面,分别用于粘附于所述一部分玻璃和相应的所述一部分窗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固元件,粘附层还覆盖所述基板层的所述中间部分的底面以形成中间黏着面,使得所述加固元件能粘附于由所述一部分玻璃和相应的所述一部分窗框限定的过渡弯道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固元件,中间部分的尺寸做成该中间部分是可折叠的。更具体地,所述中间部分的横截面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分的横截面厚度。在安装状态下,加固元件的中间部分必然需要折叠,因此需要调整中间部分的尺寸以便于折叠。当厚度较小时,中间部分更容易弯曲,可以避免由于过度弯曲造成的材料破裂,也可以减少安装状态下的材料疲劳产生的破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固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附层由双面胶带所提供,其中所述双面胶带的一面粘附于所述基板层,另一面用于提供所述第一黏着面和第二黏着面。可以使用一条较宽的双面胶带粘附于基板层的大部分,也可以使用两条双面胶带分别粘附于基板层的第一平面部分和第一平面部分。对于中间部分是否覆盖有粘附层不作特别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固元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附层包括分别粘附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分上的双面胶带以及涂覆于所述中间部分的粘性材料。对于第一平面部分、第二平面部分和中间部分使用不同的双面胶带和粘性材料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加固元件与不同的窗户材料(玻璃、窗框、密封胶)之间的粘合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加固元件中,所使用的双面胶带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具有高粘附力的双面胶带,例如聚氨酯泡沫胶带或丙烯酸泡沫胶带等。类似地,所使用的粘性材料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具有高粘附力的粘性材料,例如丁基橡胶粘合剂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固元件,其基板由柔性材料制成。例如,所述柔性材料可以是人造橡胶。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基板能够适应玻璃窗及窗框的各种形状,包括玻璃及窗框表面的微小的凹凸不平,以及不为规则矩形的窗户形状,柔性材料能够随着玻璃窗和窗框的邻接区域的形状而适当弯曲,从而实现最大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加固元件能够用于加固各种类型的玻璃窗,所述玻璃包括钢化玻璃窗,其表面上施加了安全玻璃贴膜。当玻璃的表面上施加了安全玻璃贴膜时,加固元件的第一平面部分和第二平面部分中之一粘附于所述安全玻璃贴膜。

为了增加所述基板层与所述粘附层之间的粘合,在所述基板层的底面与所述粘附层之间还施加增粘剂。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玻璃窗的加固元件,能够提高玻璃窗的抗压力和抗强风性能,减少玻璃坠落的可能性。经模拟试验检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加固元件加固的玻璃窗能够抵抗高冲击力,也能够抵抗台风或地震的影响,减少发生玻璃从窗框脱出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玻璃窗的加固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所述加固元件为处于非折叠状态时呈现的扁平构型。

图2是图1所示的玻璃窗的加固元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玻璃窗的加固元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隐去一部分基板层。

图4是安装有图1所示的加固元件的玻璃窗的一部分的立体截面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玻璃窗的加固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所述加固元件为处于折叠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理解,在附图中各个部分的尺寸不按比例描绘,仅作示意说明,不代表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真实尺寸。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玻璃窗的加固元件(1)大体上为细长的条形形状,包括基板层和粘附于所述基板层的粘附层。所述基板层具有顶面和底面,包括一体化地形成的第一平面部分(11)、第二平面部分(12)和中间部分(13)。中间部分(13)被设计成可折叠的,第一平面部分(11)和第二平面部分(12)随着折叠的中间部分(13)可成角度配置,并且这一角度随着中间部分(13)折叠程度的大小是可调节的。如图所示,中间部分(13)的横截面厚度小于第一平面部分(11)和第二平面部分(12)的横截面厚度,以便于折叠以及调节折叠角度以调节第一平面部分(11)和第二平面部分(12)之间的角度,更好地适配于玻璃窗和窗框之间限定的区域。加固元件(1)的基板层可由柔性橡胶材料制成,例如黑色人造橡胶。当然,其他合适的材料也可用于制成本实用新型的基板层。

所述粘附层包括覆盖第一平面部分(11)的底面的第一黏着面(21)、覆盖第二平面部分(12)的底面的第二黏着面(22)和覆盖中间部分(13)的底面的中间黏着面(23)。本实施例的粘附层由一条较宽的双面胶带所提供,即第一黏着面(21)、第二黏着面(22)和中间黏着面(23)由相同的材料一体化的构成。替换地,粘附层可包括第一黏着面(21)、第二黏着面(22)和中间黏着面(23),其中第一黏着面(21)和第二黏着面(22)由双面胶带所提供,中间黏着面(23)由涂覆于中间部分(13)的粘性材料所提供。所使用的双面胶带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具有高粘附力的双面胶带,例如聚氨酯泡沫胶带或丙烯酸泡沫胶带等。所使用的粘性材料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具有高粘附力的粘性材料,例如丁基橡胶粘合剂等。为了增加所述基板层的底面与所述粘附层的粘合性能,可以在所述基板层的底面涂布诸如树脂胶粘剂的增粘剂,然后施加粘附层。

在图1中,加固元件(1)为处于未被使用的非折叠状态。如图1所示,载有粘附层的一体形成的第一平面部分(11)、中间部分(13)和第二平面部分(12)展开后呈大体上扁平的构型,其中第一平面部分(11)、中间部分(13)和第二平面部分(12)与所述粘附层接触的相应底面一起限定出一个连续的平面表面。图2和图3所示的加固元件(1)处于使用时的折叠状态,第一平面部分(11)和第二平面部分(12)相对于中间部分(13)的折叠成角度面对,以适合于玻璃窗和窗框的转角区域。在图3中,隐去基板层的一部分以更清晰地示出由第一黏着面(21)、第二黏着面(22)和中间黏着面(23)组成的粘附层。

图4示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加固元件(1)的玻璃窗的一部分,以及放大的细节图。如图4所示,加固元件(1)安装于窗户上,窗户包括玻璃(2)、密封胶(3)和窗框(4)。此处的玻璃(2)采用钢化玻璃,在玻璃窗的表面上设置了安全玻璃贴膜(未示出)。玻璃(2)经由密封胶(3)安装于窗框(4)内。在图4中,玻璃(2)安装成大致平行于窗框(4)的平面。应当理解,如果在窗框为其他形状时,窗框和玻璃也可以成其他角度。而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加固元件由柔性材料制成并且中间部分(13)的横截面厚度小于第一平面部分(11)和第二平面部分(12)的横截面厚度,所以第一平面部分(11)和第二平面部分(12)可以相对于中间部分(13)折叠成相应的角度,以形成紧密的贴合。

密封胶(3)用于填充玻璃(2)和窗框(4)之间的空隙,在图4中,密封胶(3)从接缝中溢出,形成过渡弯道部分,使得玻璃(2)平滑地过渡至窗框(4)而不形成直角形的转角。在此情况下,中间部分(13)无须过多地弯曲即可贴合于玻璃(2)和窗框(4)之间的邻接区域。也应当理解,在密封胶填充较少时或不使用密封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中间部分的横截面厚度较小的加固元件,使得中间部分产生较大的折叠,从而贴合至玻璃和窗框的转角处。

如图4所示,中间部分(13)折叠后整个加固元件(1)基本上形成l形,适合于玻璃窗和窗框所限定的转角区域。第一平面部分(11)通过第一黏着面(21)紧贴地粘附至玻璃(2)的安全玻璃贴膜,第二平面部分(12)通过第二黏着面(22)紧贴地粘附至窗框(4),中间部分(13)通过中间黏着面(23)紧贴地粘附至密封胶(3)。由于加固元件(1)的中间部分(13)通过中间黏着面(23)粘附于玻璃(2)和窗框(4)之间的过渡弯道部分,因此进一步增强加固元件(1)与窗框(4)和安全玻璃贴膜的对应表面之间的接合,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加固元件(1)的抗冲击性。

由于玻璃(2)、窗框(4)和密封胶(3)的材料各不相同,为了实现更好的粘合强度,第一黏着面(21)、第二黏着面(22)和中间黏着面(23)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双面胶带或粘合材料形成。由于整个加固元件(1)牢固地附着于玻璃(2)和窗框(4)之间的区域,因此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挡诸如强台风等造成的冲击力,将安全玻璃贴膜更牢固地保持并固定在窗框,从而使得附连在安全玻璃贴膜上的玻璃碎块保持在窗框,防止玻璃碎块四处散落。

虽然图4只示出了玻璃窗的一部分,但是通过参考图1-3的立体示意图能够理解,长条形的用于玻璃窗的加固元件(1)能够安装至常见的矩形玻璃窗的四条边框,对玻璃窗进行整体加固。

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玻璃窗的加固元件(1)的第二实施例,图中显示所述加固元件处于折叠状态。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第二实施例的加固元件(1)大体上为细长的条形形状,其基板层包括一体化地形成的第一平面部分(11)、第二平面部分(12)和中间部分(13)。加固元件(1)的粘附层包括覆盖第一平面部分(11)的第一黏着面(21)和覆盖第二平面部分(12)的第二黏着面(22)。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上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加固元件(1)的中间部分(13)没有设置黏着面,其对玻璃窗的加固通过粘附层的第一黏着面(21)和第二黏着面(22)提供。经本发明人测试发现,这种结构的加固元件也能对玻璃窗提供足够的加固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玻璃窗的加固元件一体形成,易于制造,而且安装快速方便,具有令人满意的外观。该加固元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折叠成不同的角度,从而可牢固地粘附到玻璃或安全玻璃贴膜和窗框,抵抗诸如台风或人为破坏的冲击性高。

以上通过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玻璃窗的加固元件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精神的情况下,能够对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并且其仍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