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盘固定在锅胆上的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8008发布日期:2020-03-31 16:50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热盘固定在锅胆上的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炊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锅。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是传统高压锅和电饭锅的升级换代产品,是采用电源进行烹饪的压力锅。传统的电压力锅结构通常包括锅体、锅盖和内胆,内胆放置于锅体内,锅体于内胆的底部设置有发热盘。工作时,将食材放入内胆,再将内胆放入锅体内使之与发热盘接触,之后连通电源启动加热。在传统结构中,发热盘固定在锅体上,在发热盘的上端设置有导热板,内胆在放入锅体内时承载于导热板上,因此工作过程中发热盘产生的热量需要经导热板、内胆才能作用于食材上,存在一定的热损,影响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接将发热盘固定在锅胆上的压力锅,从而减小热损,提高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热盘固定在锅胆上的压力锅,包括锅体和合于锅体上端的锅盖,所述锅体内部设置有内胆,所述内胆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种焊螺柱并通过种焊螺栓安装有发热盘,所述发热盘朝下设置有电源接头,所述锅体于内胆的下端设置有与电源接头适配的电源插座,所述电源接头可插入电源插座内实现电源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胆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发热盘设置有发热体和保护壳,所述保护壳通过种焊螺柱安装于内胆底部,所述发热体设置于保护壳内并贴合内胆底部,所述电源接头为防水接头并穿过保护壳而朝下设置。

优选的,所述电源接头可升降设置,其在升降过程中具有至少两个位置状态,其一个位置状态下电源接头的下端相对于保护壳的下端面内缩,其另一个位置状态下电源接头的下端平齐或突出于保护壳的下端面。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的外侧可上下滑动地安装有一调节座,所述调节座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保护壳的侧面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穿线口,所述调节座在上下滑动的过程中始终遮蔽穿线口,且穿线口的周侧与调节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电源接头安装于调节座上并通过安装腔及穿线口电性连接发热体。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的下端凸起设置有支撑脚。

优选的,所述锅体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放置内胆,所述电源插座设置于容置腔的底部,且容置腔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撑脚适配的凹位,使得在内胆放置于容置腔内时,支撑脚适配于凹位内、保护壳承载于容置腔底部。

优选的,所述发热体为发热管或发热管与合金铝板钎焊一体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发热体为陶瓷发热体、半导体加热器或膜加热器。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的外表面设置有植绒体并通过所述植绒体形成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发热盘上开设有若干可供种焊螺栓穿过的安装口,所述种焊螺栓穿过安装口并通过螺母将发热盘固定于内胆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发热盘直接固定在内胆的底部,可有效降低热损,并且可有效提高受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源接头的一种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源接头的一种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发热盘固定在锅胆上的压力锅,包括锅体100和合于锅体100上端的锅盖200,所述锅体100内部设置有内胆300,所述内胆300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种焊螺柱并通过种焊螺栓安装有发热盘,所述发热盘朝下设置有电源接头304,所述锅体100于内胆300的下端设置有与电源接头304适配的电源插座,所述电源接头304可插入电源插座内实现电源连接。

优选的,所述发热盘上开设有若干可供种焊螺栓穿过的安装口,所述种焊螺栓穿过安装口并通过螺母将发热盘固定于内胆300底部。

其中所述内胆30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便于发热盘的热量传导。

由于内胆300在使用过程中会进行拿取,因此优选的,所述发热盘设置有发热体301和保护壳302,所述保护壳302通过种焊螺柱安装于内胆300底部,所述发热体301设置于保护壳302内并贴合内胆300底部,所述电源接头304为防水接头并穿过保护壳302而朝下设置。这样在取出内胆300时可以通过保护壳302保护发热体301。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该发热盘设置在内胆300底部,因此在取出内胆300放置时是通过保护壳302支撑的,有鉴于此,所述电源接头304可升降设置,其在升降过程中具有至少两个位置状态,其一个位置状态下电源接头304的下端相对于保护壳302的下端面内缩,其另一个位置状态下电源接头304的下端平齐或突出于保护壳302的下端面。

这样在取出时可以手动调节电源接头304,使其上升(即相对保护壳302的下端面内缩),这样在通过保护壳302支撑时,电源接头304不会受力,既有利于内胆300的平稳,也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保护壳302的外侧可上下滑动地安装有一调节座303,所述调节座303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保护壳302的侧面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穿线口,所述调节座303在上下滑动的过程中始终遮蔽穿线口,且穿线口的周侧与调节座303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电源接头304安装于调节座303上并通过安装腔及穿线口电性连接发热体301。保护壳302外侧设置有下端开口的凹槽,凹槽的两侧壁上设置滑槽,穿线口设置于凹槽底部,调节座303安装于凹槽内并具有与滑槽适配的侧翼,调节座303与凹槽的底部为面接触,密封垫粘接于调节座303贴合凹槽底部的端面上。并且为了实现调节座303的固定,侧翼与滑槽之间设置硅胶材料或其他软质材料而使两者之间具备弹性锁紧功能。这样在滑动过程中既能实现阻尼推动效果,又可实现相对锁紧。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302的下端凸起设置有支撑脚。通过该支撑脚的设置可以避免在灶台或放置面有水渍的情况下,保护壳302浸入水渍中,便于保洁。

与之对应的,所述锅体100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放置内胆300,所述电源插座设置于容置腔的底部,且容置腔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撑脚适配的凹位,使得在内胆300放置于容置腔内时,支撑脚适配于凹位内、保护壳302承载于容置腔底部。

作为上述调节座303的另一实施方式,该调节座303转动安装于保护壳302的侧面,通过转动的方式来实现电源接头304的调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将电源接头304设置于保护壳302的底部,并将两个电极或三个电极(正负极、地线)分开设置,将电源插座设置为插槽结构,即市面上电热水壶的壶体与底座的连接方式,这样较实施例1而言无需进行对正,电源连接更为便捷。

本实用新型中的发热体30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成本、尺寸等设定为发热管或发热管与合金铝板钎焊一体的结构,又或陶瓷发热体、半导体加热器或膜加热器。

另外,所述保护壳302的外表面设置有植绒体并通过所述植绒体形成隔热层。这样在烹饪完成后取出内胆300放置于桌面上时,既可以通过该隔热层防止桌面被烫伤受损,也可以避免取出过程中人手托在保护壳302底部时被烫伤,安全性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发热盘直接固定在内胆300的底部,可有效降低热损,并且可有效提高受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实用性强。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