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炒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6468发布日期:2020-05-20 01:38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炒菜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炒菜设备。



背景技术:

炒菜机是一台可以实现自动烹饪过程的智能化设备,其采用专业的烹饪程序模拟技术,无需人工看管,将准备好的主料、配料、作料全部一次性投入,设定程序后,即可自动热油、自动翻炒、自动控制火候,而无需学厨经验。现有的炒菜机不仅能实现自动炒、煎、烹、炸、爆、焖、蒸、煮、烙、炖、煲等一锅多用的功能,还可让做饭过程变得自动化和趣味化,因此炒菜机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目前炒菜机的一些功能设备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油烟处理系统存在缺陷,导致炒菜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油烟,严重损害烹饪人员的身体健康。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智能炒菜机,其包括机体和设置在所述机体中的锅体,所述锅体内设有锅铲,机体上设有用于驱动锅铲摆动的驱动装置。为了确保所述炒菜机的油烟处理效果,所述炒菜机设置有双重油烟处理结构:其中一个用于处理油烟的结构是在机体的油炸区上方设置吸烟区,所述吸烟区的一侧为进烟口,另一侧为排烟口,进烟口处设有吸烟罩,吸烟区设置有离心风机,离心风机与吸烟罩之间设有油烟分离器;另一个是在油炸区一侧设置uv管箱、将锅体的油烟吸入到uv管箱中的离心风机以及与所述uv管箱导通的油烟处理箱,所述uv管箱内设有用于将油烟氧化分离的uv管。该智能炒菜机的油烟处理存在下述缺陷:设置双重的油烟处理结构,制造成本高,结构复杂,机型较大,占地空间大,且实际应用过程中,炒菜机的功耗较大;uv管箱内采用的是油烟氧化分离技术,其利用高温燃烧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氧化反应,把油烟废气中的污染物质转化为co2和h2o等物质,从而达到的是净化的目的,在燃烧过程中,让油烟废气通过自净化催化剂,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有利于污染物的转化,这种油烟氧化分离的技术只适用油烟浓度很低的场合,这也是为什么所述炒菜机需设置吸烟区和吸烟罩的原因,在该类型的炒菜机中,所述uv管箱内的油烟处理过程仅为处理油烟的辅助手段。虽然该炒菜机产品的油烟处理效果较好,但是双重油烟处理结构所带来的弊端也成为限制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适用于烤肉机的通风及油烟处理系统,其包括由烧烤区、排风罩、风管、排风口和风机构成的通风系统,以及由烧烤区、排风罩和风管三者构成的油烟处理封闭空间,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油烟进行粗处理的过滤网和活性炭层,以及用于对油烟进行细处理的净化器,所述净化器内设置有用于对油烟进行处理的高压电极板以及臭氧释放模块,其不仅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对烟气的处理工艺复杂。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油烟处理箱,其包括箱体,箱体内装有水,箱体顶部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另一端开设有排气口;箱体的内部空间由三块上隔板和两块下隔板分隔为三个相互连通的u形区域;进气口处设置有一根连通至第一个u形区域近底部的进气管,排气口处设置有沙漏状的排气斗;三个u形区域的底部均开设有排水口,所有排水口均与同一根排水管连接,该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箱体顶部开设有加水口。该油烟处理箱能够有效净化由抽油烟机排出的油烟,但是其具有多个u形区域,其气体回路复杂,气体流动路径中的阻力较大,而且油烟共同通入处理箱内,其复杂的结构使得箱体的清理变得艰难。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炒菜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炒菜设备,包括烹饪腔和用于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翻炒的搅拌装置,所述炒菜设备还具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油烟排放口以及与所述油烟排放口连接的气体处理装置,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单元,用于分离油烟中的烟气和液体;烟气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分离出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以及抽吸单元,用于抽吸经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分离出的烟气,并用于将烟气传输至所述烟气处理单元;所述气液分离单元、抽吸单元和烟气处理单元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气体处理装置还包括集烟结构,所述集烟结构具有油烟吸入口和排气管路,所述油烟吸入口、气液分离单元、抽吸单元、排气管路及烟气处理单元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排气管路的部分区域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排放所述烟气的排气孔;以及所述烟气处理单元具有用于盛装气体处理液的腔室,所述排气管路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腔室内,且各所述排气孔均位于所述气体处理液的液面以下,所述腔室具有用于排放烟气的排气口。

所述抽吸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集烟结构内的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用于收集经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分离出的烟气,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排气管路连通。

所述集烟结构内设置有风机仓,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风机仓内,所述风机仓与所述腔室之间设置有隔板。

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包括过滤膜,且所述过滤膜相对于所述集烟结构的径向倾斜布置。

所述气液分离单元还包括过滤膜安装架,所述过滤膜安装在所述过滤膜安装架上,所述过滤膜安装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集烟结构内;或者,所述集烟结构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集烟管和第二集烟管,所述过滤膜被夹持在所述第一集烟管和第二集烟管之间。

所述集烟结构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集烟结构下游段的用于收集所述液体的集液部,所述集液部具有相互连通的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所述液体入口与所述油烟吸入口连通,且所述液体入口的内径小于所述集烟结构的内径,所述液体出口用于排放所述液体。

所述集烟结构具有供烟气流动的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在所述液体入口处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液体入口的轴线方向存在夹角。

所述液体出口与所述腔室连通。

所述集液部为形成在所述集烟结构上的集液通道,所述集液通道的轴线与水平方向存在夹角。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炒菜设备烹饪产生的油烟可经所述油烟排放口全部进入所述气体处理装置,经过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可去除油烟中的蒸汽、油水混合物、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及伴随产生的异味等,从而很好地解决了烹饪产生的油烟对厨房环境和用户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烹饪体验。

2.本实用新型中的炒菜设备被配置为,收集的油烟在进入烟气处理单元之前,首先经过流通道对油烟进行了冷凝,实现了油烟中油液与烟气的初步分离,其次经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对油烟进行了进一步的气液分离,以过滤掉油烟中的油液,降低油液可污染区域的面积,通过对油液进行收集,可方便对油液进行定期清理,且经过滤后的烟气进入烟气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可大幅提升处理效率。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油烟流动路径的方向上,所述抽吸单元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和所述烟气处理单元之间,油烟经所述气液分离单元过滤后,气体温度和湿度大大降低,对抽吸单元的风机的损伤较小,且可大幅降低风机的进风阻力,在同样的风力下,风机进风口位置形成的吸风风力更大,吸气更彻底。此外,相较于将风机设置在烟气处理单元末端,并通过负压将气体吸出的实施方式而言,该优选实施例相当于利用正压将油烟鼓入烟气处理单元,其更有利于气液混合,提高气液混合效率。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集烟结构具有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的排气管路,排气管路的一端伸入气体处理液内,且排气管路位于气体处理液内的区域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经气液分离单元分离后的烟气自所述排气孔排出,实现了多支路排气,可以使各支路的通风阻力减小,且各排气孔将气体分割成大量的小气泡,增大了表面积,可大大提高烟气与气体处理液之间的混合效率,强化气体处理液吸收尾气的效果。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实现油烟的气液分离的过滤膜相对于所述集烟结构的径向倾斜布置,从而增大了过滤膜的面积,增大了油烟与过滤膜的可接触面积,同时,倾斜布置的过滤膜对集烟结构内油烟的流速有减缓的效果,从而可增加油烟与过滤膜的接触时间,提高油烟的分离效率。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过流通道倾斜设置,便于冷凝和分离出的油液能够沿倾斜的过流通道流入集液部;所述集液部的的液体出口与所述腔室连通,可便于后期的统一清理。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智能炒菜设备的剖视图,其中箭头方向示出了油烟的流动方向。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气体处理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集烟管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第二集烟管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第二集烟管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烟气处理单元的轴测图。

其中,

1.炒菜机101.油烟排放口102.烹饪腔2.第一集烟管21.油烟吸入口22.拐角23.导流槽24.安装位3.第二集烟管31.风机安装仓32、33.拐角34.安装位35.油水流道4.过流通道5.过滤膜6.排气管路61.排气孔7.第一密封槽8.第二密封槽9.盒体91.腔室10.气体处理液11.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实施例1:

一种智能炒菜设备,包括炒菜机1,所述炒菜机1包括烹饪腔102和用于对烹饪腔102内的食物进行翻炒的搅拌装置,以实现自动烹饪。如图1所示,其给出了所述炒菜机烹饪腔102的轴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布置的实施方式,但是这不能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中炒菜机1的布置方式的限定,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炒菜机1还可被配置为,使所述烹饪腔102的轴线与所述水平面垂直,甚至水平。

上述搅拌装置可以为搅拌铲,当为搅拌铲时,搅拌铲在电机或者其他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从而实现食材的搅拌;搅拌铲可以设置在顶部也可以设置在底部;另外,搅拌装置可以为自旋的内胆,通过电机驱动内胆旋转,使得食材在重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下翻炒。

所述炒菜设备还具有与所述烹饪腔102连通的油烟排放口101,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经所述油烟排放口101排出至所述烹饪腔102的外侧。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炒菜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油烟排放口101连接的气体处理装置,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单元,用于分离油烟中的烟气和液体;烟气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分离出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本实用新型中,经所述油烟排放口101排出的油烟均进入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并经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完成油烟的气液分离、集油除油、烟气除味等,保证了最终排放出的气体的清洁度。

如图1所示,所述气体处理装置还包括集烟结构,所述集烟结构具有油烟吸入口21和排气管路6,所述油烟吸入口21、气液分离单元、抽吸单元、排气管路6及烟气处理单元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烟气处理单元具有用于盛装气体处理液10的腔室91,所述排气管路6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腔室91内,所述腔室91具有用于排放烟气的排气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排气管路6的部分区域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排放所述烟气的排气孔61,且各所述排气孔61均位于所述气体处理液的液面以下。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管路6上的若干个排气孔61可将气体分割成大量的小气泡,增大了气体能够与所述气体处理液10接触的面积,从而提高了气液混合效率,提升了烟气处理效率和烟气处理效果。相较于气体只由排气管路上的一个孔排出的实施方式而言,在排气管路上开设若干个排气孔,可实现多支路排气,且各支路的通气阻力相对较小,有利于提升气体排出速率,提高处理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集烟结构具有供所述油烟通过的过流通道4,所述油烟吸入口21设置在所述过流通道4的上游段,所述抽吸单元设置在所述过流通道4的下游段,所述过流通道4还包括用于连通所述上游段和所述下游段的中游段,所述气液分离单元位于所述上游段、所述中游段或所述下游段中的任意一段内,且需保证所述气液分离单元位于所述抽吸单元之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流通道4不仅可以作为油烟流动的通道,而且油烟在所述过流通道4内流动的过程中,会实现油水的冷凝,以实现油水与烟气的初步分离。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过流通道4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倾斜布置,以便于冷凝油水的流动。为减小所述气体处理装置的体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过流通道4具有拐角22、32、33,且所述拐角22、32、33均为圆角,圆角状的拐角,不仅减少了油污的积累,而且会大大的减小风阻,便于烟气向所述烟气处理单元流动。所述过流通道4的拐角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三个,还可以少于三个或多于三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包括过滤膜5,所述过滤膜5能够将所述油烟混合物中的大部分或所有液体阻隔,而仅允许气体通过,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其它的气液分离结构而言,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便于安装和替换。

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膜5设置在所述过流通道4内,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过滤膜5相对于所述过流通道4的径向倾斜布置,相较于气体过滤膜与过流通道4的径向一致的结构而言,本实施例中的过滤膜5倾斜设置,可以增大油烟与过滤膜5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滤效率,此外,还可以对油烟的流动速度具有减缓效果,提升油烟与所述过滤膜5的接触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过滤膜5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过流通道4内,以使所述过滤膜5的安装、拆卸和更换更加方便、易行。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集烟结构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集烟管2和第二集烟管3,所述第一集烟管2和所述第二集烟管3通过管连接的方式实现连通并构成所述过流通道4。

具体地来说,如图3至图5所示,所示第一集烟管2的一端具有所述油烟吸入口21,所述第一集烟管2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集烟管3连接的安装位24,所述第二集烟管3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集烟管2的安装位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烟管2和所述第二集烟管3通过螺钉紧固实现两者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然而,本实用新中所述第一集烟管2和所述第二集烟管3并不局限于上述螺钉连接,还可采用诸如卡扣结构等实现两者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所述过滤膜5的安装,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过滤膜5被夹持在所述第一集烟管2和第二集烟管3之间。更进一步地,为了使所述过滤膜5能够相对于所述过流通道4的径向倾斜布置,所述第一集烟管2和所述第二集烟管3彼此连通的两个端面均被配置为,与所述过流通道4的径向存在夹角,以使所述过滤膜5被所述第一集烟管2和所述第二集烟管3夹持定位后,所述过滤膜5能够相对于所述过流通道4的径向倾斜布置,以增大过滤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膜5不仅仅可以采用上述的通过所述第一集烟管2和所述第二集烟管3夹持定位的方式实现与所述过流通道4的可拆卸式连接,还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将所述过滤膜5直接粘贴在所述过流通道4的内侧壁上。

经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分离后的烟气需进入所述烟气处理单元进行烟气处理。因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通过使用排气管路6以将烟气通入所述烟气处理单元中的方式,因此为提升气体传输效率和气液混合效率,如上所述,在所述气液分离单元与所述烟气处理单元设置所述抽吸单元。

所述抽吸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集烟结构内的风机11,所述风机11的进风口用于收集经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分离出的烟气,所述风机11的出风口与所述排气管路6连通。具体地来说,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集烟管3的末端设置有风机仓31,所述风机11安装在所述风机仓31内,经所述气液分离单元过滤后得到的烟气,被吸入所述风机11,并经所述风机11排入所述排气管路6。本实用新型中,在油烟流动路径的方向上,所述风机11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和所述烟气处理单元之间,油烟经所述气液分离单元过滤后,气体温度和湿度大大降低,从而对风机11的损伤较小,且可大幅降低风机的进风阻力,在同样的风力下,风机11进风口位置形成的吸风风力更大,吸气更彻底。相较于将风机设置在烟气处理单元末端,并通过负压将气体吸出的实施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相当于利用风机11正压将油烟鼓入烟气处理单元,其更有利于气液混合,提高气液混合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风机仓31与所述腔室91之间设置有隔板,从而避免了所述腔室91内的气体处理液10进入到风机仓31内,保证了风机11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经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分离后的烟气进入所述烟气处理单元进行烟气的净化处理,而分离出的油水需要进行收集处理,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集烟结构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集烟结构下游段的用于收集所述液体的集液部,所述集液部具有相互连通的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所述液体入口与所述油烟吸入口21连通,所述液体出口用于排放所述液体,以实现所述液体的收集与清理。更为具体地来说,所述第一集烟管2面向所述过滤膜5的一端下部具有向下延伸的导流槽23,所述第二集烟管3具有与所述导流槽23对接以实现油水收集的油水流道35,所述导流槽23和所述油水流道35的接合处设置有第一密封槽7,所述油水流道35的另一端与所述腔室91连通,且所述油水流道35与所述腔室91的接合处设置有第二密封槽8。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入口的内径远远小于所述过流通道4的内径,因此,所述液体入口对所述烟气流动路径的风路损耗较小,绝大部分的烟气会沿所述过流通道4流动,并经所述风机11吸入后排放至烟气处理单元,只有极小的一部分未经分离的油烟可能会随分离出的油水进入所述集液部。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过流通道4在所述液体入口处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液体入口的轴线方向存在夹角θ,从而使得风路更不容易被分流。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集液部为形成在所述集烟结构上的集液通道,相较于设置外接管路实现油液的收集的实施方式而言,采用成型在集烟结构上的集液通道,可避免管路的安装,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液体出口与所述腔室91连通,以使收集的油水能够通入具有所述气体处理液10的所述腔室91内,可便于后期的统一清理。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所述烟气处理单元包括盒体9,所述盒体9内设置有所述腔室9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盒体9与所述第二集烟管3可拆卸地连接,使用后,可将所述盒体9自所述第二集烟管3处拆下,以方便对所述腔室91进行清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所述实施例1的原理基本相同,与所述实施例1中将所述过滤膜5夹持在所述第一集烟管2和所述第二集烟管3之间的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包括过滤膜安装架,所述过滤膜5安装在所述过滤膜安装架上,所述过滤膜安装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集烟结构内,从而实现所述过滤膜5的可拆卸式安装。具体地来说,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膜安装架包括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上均具有与所述过滤膜5相对应的镂空区域,以使所述过滤膜5的绝大部分区域通过所述镂空区域能够与油烟接触。更为具体地,所述过滤膜5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二安装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过流通道4的内壁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通过卡接结构相连,所述第二安装架与所述过流通道4的内侧壁通过卡接结构配合。当然,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与所述过流通道4的内壁之间还可以通过磁吸结构或螺钉配合等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实现装配。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