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外墙围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8127发布日期:2020-07-31 20:59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外墙围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夏热冬冷多台风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外墙围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中,尤其是夏热冬冷多台风地区,采用常用的雨棚外墙围护形式难以兼顾防风、防雨、防雪、遮阳的同时又满足穿堂风的功能需求及保证站台温度以及在台风暴雨时对站台本身的内部设备及装修造成破坏的隐患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适合夏热冬冷多台风地区的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维护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外墙围护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外墙围护结构,适用于夏热冬冷多台风地区,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维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外墙围护结构,包括外围护墙体;所述外围护墙体上设置有上百叶通风窗和下百叶通风窗,所述上百叶通风窗设置于所述下百叶通风窗的上方;其中所述上百叶通风窗的百叶片和所述下百叶通风窗的百叶片均沿高架站外侧到高架站内侧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围护墙体上还设有中悬窗,所述中悬窗位于所述上百叶通风窗和所述下百叶通风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百叶通风窗的相邻两个百叶片之间形成自然排风气流通道;所述下百叶通风窗的相邻两个百叶片之间形成自然新风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上百叶通风窗的百叶片与所述外围护墙体之间的夹角为30~60°。

进一步地,所述下百叶通风窗的百叶片与所述外围护墙体之间的夹角为30~60°。

进一步地,所述上百叶通风窗的相邻两片百叶片之间的间距为60~90mm。

进一步地,所述下百叶通风窗的相邻两片百叶片之间的间距为60~90mm。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悬窗包括窗框和窗扇,所述窗扇中部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窗框中部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窗扇的上部与所述窗扇的下部通过联动开关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窗扇的上部形成自然排风气流通道,所述窗扇的下部形成自然新风气流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外墙围护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维护,对夏热冬冷多台风地区气候适应性强且大大降低了运营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2)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外墙围护结构,当上百叶通风窗和下百叶通风窗开启时,上百叶通风窗形成自然排风气流,下百叶通风窗形成自然新风气流,可以有效满足防风、防雨、防雪、遮阳的同时又满足穿堂风的功能需求及保证站台温度以及在台风暴雨时对站台本身的内部设备及装修造成破坏的隐患等问题,适合雨雪台风天气;当开启中悬窗时,中悬窗的上部与上百叶通风窗形成自然排风气流,中悬窗的下部与下百叶通风窗形成自然新风气流,更适用于夏季炎热气候地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外墙围护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外墙围护结构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上百叶通风窗,2、中悬窗,3、下百叶通风窗,4、外围护墙体,5、自然排风气流,6、自然新风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外墙围护结构,包括外围护墙体4;所述外围护墙体4上设置有上百叶通风窗1和下百叶通风窗3,所述上百叶通风窗1设置于所述下百叶通风窗3的上方;其中上百叶通风窗1的百叶片和下百叶通风窗3的百叶片均沿高架站外侧到高架站内侧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外墙围护结构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维护,其中一个百叶通风窗形成自然排风气流5,另一个百叶通风窗形成自然新风气流6,对夏热冬冷多台风地区气候适用性强,防风、防雨、防雪、遮阳的同时又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适当的穿堂风,且大大降低了运营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所述外围护墙体4上还设有中悬窗3,所述中悬窗3位于所述上百叶通风窗1和所述下百叶通风窗2之间。中悬窗2可根据天气决定打开和关闭;当中悬窗2打开时,中悬窗2的下部用于将自然新风气流6引入至高架站内,中悬窗2的上部用于将自然排风气流5排出至高架站外,能够可以满足夏天更大的通风需求,更适用于夏季炎热气候的地区。

进一步地,所述上百叶通风窗1的相邻两个百叶片之间形成自然排风气流通道;所述下百叶通风窗3的相邻两个百叶片之间形成自然新风气流通道。本实施例中下百叶通风窗3用于供自然新风气流6进入高架站内,上百叶通风窗1用于供自然排风气流5排出至高架站外。本实施例中下百叶通风窗3的高度大于上百叶通风窗1的高度。

进一步地,上百叶通风窗1的百叶片与所述外围护墙体4之间的夹角为30~60°;下百叶通风窗3的百叶片与所述外围护墙体4之间的夹角为30~60°。本实施例中上百叶通风窗1的百叶片与外围护墙体4之间的夹角和下百叶通风窗3的百叶片与外围护墙体4之间的夹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都在30~60°范围内,既能够有效地防止雨雪水进入外围护墙体4内侧的站台位置处,又能在相对的外围护墙体4之间垂直轨道方向的穿堂风,避免站台闷热。

进一步地,所述上百叶通风窗1的相邻两片百叶片之间的间距为60~90mm;所述下百叶通风窗3的相邻两片百叶片之间的间距为60~90mm。本实施例中上百叶通风窗1的百叶片间距与下百叶通风窗3的百叶片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间距都在60~90mm范围内,可以将自然新风气流6引入至高架站内或将自然排风气流5排出至高架站外,同时可以防雨、防雪和遮阳。

进一步地,所述中悬窗2包括窗框和窗扇,所述窗扇中部的两侧分别通过旋转组件与所述窗框中部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窗扇的上部与所述窗扇的下部通过联动开关连接,根据天气情况,通过联动开关将窗扇的上部与窗扇的下部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闭;当处于炎热的晴朗的等温度较高的天气时,打开中悬窗2,窗扇的上部与窗扇的下部同时打开,中悬窗2的下部与下百叶通风窗3都用于将自然新风气流6引入至高架站内,中悬窗2的上部和上百叶通风窗1都用于将自然排风气流5排出至高架站外;当处于雨、雪、台风等温度较低的恶劣天气时,关闭中悬窗2,窗扇的上部与窗扇的下部同时关闭,此时,仅靠上百叶通风窗1和下百叶通风窗3通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外墙围护结构的原理为:当上百叶通风窗1和下百叶通风窗2开启时,上百叶通风窗1形成自然排风气流5,下百叶通风窗2形成自然新风气流6,可以有效满足防风、防雨、防雪、遮阳的同时又满足穿堂风的功能需求及保证站台温度以及在台风暴雨时对站台本身的内部设备及装修造成破坏的隐患等问题,适合雨雪台风天气,可以有效满足防风、防雨、防雪、遮阳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适当的穿堂风的功能需求及保证站台温度以及在台风暴雨时对站台本身的内部设备及装修造成破坏的隐患等问题,适合雨雪台风天气,解决了全封闭外墙围护形式的自然通风效果差,站台闷热,完全没有垂直轨道方向的穿堂风的问题,也解决了全开敞式雨棚防雨效果差,冬季无法保证站台温度以及在台风暴雨时对站台本身的内部设备及装修造成破坏的隐患等问题;当开启中悬窗3时,中悬窗3的上部与上百叶通风窗1形成自然排风气流5,中悬窗3的下部与下百叶通风窗2形成自然新风气流6,能够可以满足夏天更大的通风需求,更适用于夏季炎热气候的地区。本实施例提供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外墙围护结构尤其适用于夏热冬冷多台风地区,在台风登陆时高架车站能够安全保证站内设施与正常运营,不受站外恶劣气候环境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