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8091发布日期:2020-09-01 17:29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煮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煮茶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煮茶器通常采用固定式茶滤或喷淋式茶滤。固定式茶滤由于固定安装煮茶器内,茶滤内的茶叶一直浸泡在茶水中,只能在煮茶完成后取出茶滤,不方便控制泡茶时间。为克服上述缺陷,对煮茶器做出了一定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煮茶器,它能更为方便地控制茶叶的浸泡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煮茶器,它包括壶身、茶滤组件、上盖,茶滤组件安装在壶身内,上盖放置在壶身或茶滤组件的顶部,茶滤组件包括茶滤、升降环、旋转内圈、安装外圈,升降环套在茶滤的外周,茶滤的顶部设有安装边,安装边放置在升降环上,茶滤与升降环同步移动,上盖用于驱动旋转内圈与上盖同步转动,旋转内圈、安装外圈用于驱动升降环上下移动,旋转内圈的内壁上设有升降导轨,升降环的外壁上设有升降柱、导向柱,升降环外壁的升降柱插入旋转内圈内壁的升降导轨内。

所述的升降导轨为螺旋槽。

所述上盖内侧设有定位部,旋转内圈的外侧设有与所述定位部相对应的定位装置,上盖通过定位部与旋转内圈连接固定。

安装外圈内壁上设有与导向柱相匹配的纵向的导向槽,升降环的导向柱伸入安装外圈的导向槽内实现定位。

它还包括硅胶圈,硅胶圈套在安装外圈的外侧,且硅胶圈位于安装外圈与壶身的壶口之间,硅胶圈用于使安装外圈固定于壶身的壶口处。

所述的硅胶圈上设有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用于使安装外圈与壶身的壶口配合更紧密。

所述的旋转内圈的侧壁设有对向的两个缺口,所述的缺口用于供升降环的导向柱穿过。

所述的升降环的导向柱穿过旋转内圈上的缺口后套在安装外圈的导向槽内。

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结构:茶滤组件包括茶滤、升降环、旋转内圈、安装外圈,升降环套在茶滤的外周,茶滤的顶部设有安装边,安装边放置在升降环上,消费者不需取出茶滤,只需简单旋转上盖即可,上盖与旋转内圈同步转动,驱动茶滤随升降环同步上下移动,便于使茶水分离。故它能更为方便地将茶滤进行升降,以便于控制茶叶的浸泡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茶滤组件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茶滤21、升降环22、旋转内圈23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参看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壶身1、茶滤组件2、上盖3,茶滤组件2安装在壶身1内,上盖3放置在壶身1或茶滤组件2的顶部。

茶滤组件2包括茶滤21、升降环22、旋转内圈23、安装外圈24,升降环22套在茶滤21的外周,茶滤21的顶部设有安装边,安装边放置在升降环22上,茶滤21可随升降环22同步移动,上盖3用于驱动旋转内圈23与上盖3同步转动,旋转内圈23、安装外圈24用于驱动升降环22上下移动,旋转内圈23的内壁上设有升降导轨231,升降环22的外壁上设有升降柱221、导向柱222,升降环22外壁的升降柱221插入旋转内圈23内壁的升降导轨231内。

所述的升降导轨231可为螺旋槽。

所述上盖3内侧设有定位部,旋转内圈23的外侧设有与所述定位部相对应的定位装置,上盖3通过定位部与旋转内圈23连接固定。定位部可为凹凸纹路的斜面。可使上盖3转动时,带动旋转内圈23同步转动。

所述升降环22的外壁上设有升降柱221、导向柱222,安装外圈24内壁上设有与导向柱222相匹配的纵向的导向槽241,升降环22的导向柱222伸入安装外圈24的导向槽241内实现定位。

所述的旋转内圈23的内壁上设有升降导轨231,升降环22外壁的升降柱221放置在旋转内圈23内壁的升降导轨231上。升降环22由于导向柱222而轴向转动角度不变,当旋转内圈23转动时,升降柱221与升降导轨231的接触点随着旋转内圈23的转动产生高度的变化,使升降环22只能跟随旋转内圈23上的升降导轨231进行垂直的上下升降运动。

还可增设硅胶圈,硅胶圈套在安装外圈24的外侧,且硅胶圈位于安装外圈24与壶身1的壶口之间,硅胶圈用于使安装外圈24固定于壶身1的壶口处。硅胶圈使安装外圈24与壶身1的壶口紧密配合,使安装外圈24位置相对固定,不易转动或脱落。

硅胶圈上设有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用于使安装外圈24与壶身1的壶口配合更紧密。茶滤组件2放置在壶身1的壶口处时加强筋受到压力变形,能防止安装外圈24的脱落及旋转。利于为升降环22的导向柱222提供一个固定位置的纵向导向槽241。

所述的旋转内圈23的侧壁设有两个缺口,所述的缺口用于供升降环22的导向柱穿过。

所述的升降环22的导向柱222穿过旋转内圈23上的缺口后套在安装外圈24的导向槽241内。

茶滤21可为不锈钢材质的茶滤,或为玻璃材质的茶滤,或为陶瓷材质的茶滤,或为塑料材质的茶滤。以上数种材质的茶滤可匹配消费者泡不同的茶叶。

本实施例中的煮茶器在工作时,当消费者需要水浸泡茶叶时,消费者手动旋转上盖3,上盖3带动旋转内圈23同步转动,由于升降环22被安装外圈24上纵向的导向槽241限位,升降环22的导向柱222使升降环22只能上下运动,不能水平转动。茶滤21安装在升降环22上且与升降环22同步运动,因此消费者手动旋转上盖3,上盖3带动旋转内圈23转动,升降环22的导向柱222由于装配于安装外圈24的纵向的导向槽241内,升降环22只能在安装外圈的纵向导向槽241内上下滑动,使升降环22只能跟随旋转内圈23上的升降导轨231与升降环22的升降柱221的接触点高度变化而升降,茶滤21也随之升降。

消费者手动旋转上盖3能最终驱动装着茶叶的茶滤21向下运动,从而使茶叶浸泡在水中,完成泡茶动作。当泡茶结束后,消费者手动朝反方向旋转上盖3,上盖3最终驱动装着茶叶的茶滤21向上运动,使茶叶与水脱离,能很方便控制茶叶的浸泡时间。

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为简洁,易于实现,且连接可靠,便于拆卸,可非常方便对茶滤21进行手动升降,便于使茶水分离,且不需取出茶滤21,只需简单旋转上盖3即可,能很方便控制茶叶的浸泡时间,也能便于使茶叶重复浸泡。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界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结构,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