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35612发布日期:2020-07-17 17:3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面条加工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面条在制作生产过程中,需对面粉进行多道工序加工使其成为柔软的面团,在将面团进行反复多次的拉伸变细,使面团变成具有柔韧性及粗细均匀的面条,但是这种制作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对面团进行拉伸才能使其细化成面条。为此,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采用筷子(一种细长的金属棒,可以用于缠绕面条)对面条进行拉伸,先将待拉伸的面条卷绕到两根筷子的外圈,然后通过增大筷子之间的距离而使得筷子组上的面条被拉伸,从而提高面条拉伸的效率。但是采用该方法拉伸面条完成后,容易有残留在筷子表面的面渣,而筷子需要循环使用,筷子表面存在面渣容易影响筷子卷绕拉伸面条的效果,故需将其表面的面渣去除,但是由于筷子表面的面渣经过晾干后具有一定的硬度难以去除,采用水洗以及人工手动的方法清洁筷子表面的面渣效率太低,在一些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面条的情况下,无法满足筷子清洁干净后立即投入使用的快速循环过程,从而大幅降低了面条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筷子进行拉伸面条后残留在筷子表面的面渣去除困难导致面条生产的效率下降的缺陷。本发明所需解决的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筷子表面面渣的去除装置,提高筷子表面面渣的去除效率,从而提高面条生产的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包括:

对转辊子组,所述对转辊子组包括至少两个辊子,所述辊子之间设置有面渣去除通道,所述面渣去除通道两侧的辊子转动方向不同使得筷子可以从所述面渣去除通道的入口进入,从所述面渣去除通道的出口退出,所述辊子表面设置有除渣层,所述筷子进入所述面渣去除通道后和所述除渣层相接触;

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设置于面渣去除通道出口下方用于使所述筷子可以保持固定角度通过所述面渣去除通道;

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对转辊子组相连接用于提供所述对转辊子组转动所需的动力;

刮刀装置,所述刮刀装置设置于所述辊子外表面用于去除辊子表面面渣。

优选地,所述除渣层至少包括设置于金属表面的网格状凹凸纹理或螺旋状凹凸纹理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刮刀装置包括:

刮刀刀头,所述刮刀刀头与所述辊子表面接触配合,用于去除所述辊子表面的面渣;

刀头角度调节结构,所述刀头角度调节结构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调节杆,两根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均采用铰接的方式与所述刮刀刀头相连接,两根所述调节杆的中部均与固定块内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刮刀刀头之间采用球铰链进行固定,所述固定块与所述调节杆之间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

优选地,所述刮刀装置与所述辊子转动的切向方向的夹角为120°-150°之间的任意一个角度。

优选地,所述导向装置为可自由转动的圆杆,所述圆杆端部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圆杆表面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圆杆与所述筷子之间摩擦力的螺纹。

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对转辊子组下方用于提供转动动力;

带轮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辊子中的任意一个所述辊子通过带轮结构直接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从动轴,所述从动轴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且所述从动轴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辊子中的另一个所述辊子通过带轮结构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下料斗;

所述下料斗设置于所述面渣去除通道的入口处便于所述筷子进入所述面渣去除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通过将筷子放入对转辊子组之间形成的面渣去除通道内,由于辊子组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转动,且转动方向不同,从而使得筷子可以从面渣去除通道的入口进入并从出口退出,使得筷子整体可以经过面渣去除通道。并且由于辊子表面设置有用于除面渣的除渣层,使得在除渣层与筷子接触摩擦过程中可以将筷子表面的面渣去除。在面渣去除通道的出口处设置导向装置可以使筷子在经过面渣去除通道保持与辊子切向角度不变,使除面渣过程更加平稳,提高除面渣效果。并在辊子的表面设置刮刀装置,通过刮刀装置去除辊子表面的除渣层上粘附的面渣,使除渣层保持良好的除面渣效果,从而使得筷子表面面渣的去除效率大幅提升,进而提高面条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刮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调节刮刀角度后的刮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对转辊子组;2、导向装置;3、动力装置;4、刮刀装置;5、筷子;6、下料斗;7、面渣去除通道;11、辊子;31、电机;32、带轮结构;33、从动轴;41、刮刀刀头;42、刀头角度调节结构;111、除渣层;421、调节杆;422、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包括对转辊子组1、导向装置2、动力装置3、刮刀装置4。

对转辊子组1包括至少两个辊子11,辊子1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各辊子11的轴线相互平行,辊子11组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上,辊子11在动力装置3的驱动下转动。相邻辊子11之间设置有面渣去除通道7,面渣去除通道7两侧的辊子11转动方向不同使得筷子5可以从面渣去除通道7的入口进入,从面渣去除通道7的出口退出,辊子11表面设置有除渣层111,除渣层111为设置在辊子11表面的一层凹凸不平的结构,由于筷子5进入面渣去除通道7后和除渣层111相接触,从而使得除渣层111上凹凸不平的结构对筷子5表面的面渣发生摩擦,从而使筷子5表面的面渣在转动的除渣层111作用下从筷子5表面脱落得以去除。

为了使得筷子5在通过面渣去除通道7时,始终保持和辊子11切向的角度基本不变,使得除渣过程比较稳定,故在面渣去除通道7出口下方设置用于使筷子5可以保持固定角度通过面渣去除通道7的导向装置2,当筷子5从面渣去除通道7里退出时,筷子5的前端刚好可以置于导向装置2的上面。导向装置2具体可以为一个平板状的支撑板或者为可以转动的圆柱体的支撑杆。通过设置导向装置2可以使得筷子5可以始终保持与两辊子11圆心连线垂直的角度通过面渣去除通道7,从而使得除渣过程比较稳定,保持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的除面渣效果。

为了保持辊子11表面的除渣层111的除渣效果,故在辊子11外表面设置用于去除辊子11表面面渣的刮刀装置4,刮刀装置4包括长条状与除渣层111表面接触配合的刮除机构,且刮除机构的宽度不短于除渣层111的宽度,以确保刮刀装置4的刮除效果可以作用到除渣层111全部表面。通过采用刮刀装置4刮除除渣层111上的粘附的面渣,从而使得除渣层111可以保持一个比较干净的状态对筷子5表面进行除渣,保证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仍具有良好的除面渣效果,不会受粘附在辊子11表面的面渣的影响。

通过使用动力装置3驱动对转辊子组1,并使用对转辊子组1中的面渣去除通道7对筷子5进行去除面渣的工作,由于面渣去除通道7两侧的辊子11表面设置有除渣层111,从而在转动的除渣层111作用下对筷子5表面的面渣进行摩擦去除,从而实现去除筷子5表面面渣的效果,并且为了使得筷子5在通过面渣去除通道7的过程中比较的平稳,在面渣去除通道7的出口处设置导向结构,在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使得筷子5可以保持固定角度通过面渣去除通道7,使得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的除面渣效果得以保持。并且在辊子11的表面设置刮刀装置4用于去除由筷子5表面粘附到除渣层111表面的面渣,从而使得除渣层111不会受到粘附在其表面的面渣的影响,故而使得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在长时间工作后其除面渣效果可以得以保持。综上,采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可以高效且稳定的去除筷子5表面的面渣,进而提高面条生产的效率。

为了提高除渣层111去除筷子5表面面渣的效果,进一步地,除渣层111至少包括设置于金属表面的网格状凹凸纹理或螺旋状凹凸纹理中的一种,可以通过在辊子11表面直接加工使辊子11表面具有网格状或者螺旋状的凹凸纹理,进而提高除渣层111的表面粗糙度,使除渣层111与筷子5表面的面渣接触摩擦时产生更大的摩擦力,从而提高除渣层111去除筷子5表面面渣的效果。

为了提高刮刀装置4刮除辊子11表面面渣的效果,进一步地,刮刀装置4包括刮刀刀头41、刀头角度调节结构42。其中刮刀刀头41采用硬质耐磨的金属制成(t12高碳工具钢、高锰钢等),刮刀刀头41与辊子11表面接触配合,用于去除辊子11表面的面渣,刀头的宽度大于除渣层111的宽度,由于刀头与辊子11表面接触,并且辊子11处于转动状态,从而使得处于辊子11表面的面渣可以得以去除。刀头角度调节结构42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调节杆421,两根调节杆421的一端均采用铰接的方式与刮刀刀头41相连接,两根调节杆421的中部均与固定块422内活动连接,当需要调节刮刀刀头41与辊子11表面的贴合角度时,只需改变两根调节杆421的伸出量(如图3、图4所示),从而使得刮刀刀头41的角度改变,进而改变刮刀与表面的配合角度,达到调节刮刀装置4去除面渣的效果,进而根据不同的实际生产情况调节刮刀角度,提高刮刀装置4刮除辊子11表面面渣的效果。

为了便于调节刮刀装置4中刮刀刀头41的角度,进一步地,调节杆421与刮刀刀头41之间采用球铰链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固定块422与调节杆421之间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调节杆421表面设置外螺纹,在固定块422内部设置与调节杆421表面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从而使得在需要对刮刀装置4的刮刀刀头41进行角度调节时,只需要旋动调节杆421,便可以实现对刮刀刀头41进行角度调节。

为了确保刮刀装置4具有良好的刮除清洁效果,进一步地,刮刀装置4与辊子11转动的切向方向的夹角为120°-150°之间的任意一个角度,刮刀刀头41与辊子11转动方向的切向线为钝角(120°-150°),当刮刀装置4与辊子11转动的切向方向的夹角过大时(例如180°),刮刀装置4作用在辊子11表面的清洁力度不足,使得刮刀装置4的清洁效果不佳;反之,当刮刀装置4与辊子11转动的切向方向的夹角过小时(例如90°),刮刀装置4与辊子11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大,虽然清洁效果比较好,但是刮刀装置4的磨损比较大,故而使得刮刀装置的使用寿命大幅缩短,所以采用该范围的配合角度可以避免刮刀刀头41与辊子11表面产生严重的冲突,又可以确保刮刀刀头41可以与辊子11表面具有足够大的角度,以确保刮刀装置4的刮除效果。

为了使得筷子5在退出面渣去除通道7后可以快速的离开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防止其影响后续筷子5进行面渣清洁,进一步地,导向装置2为可自由转动的圆杆,圆杆端部与动力装置3相连接,通过与动力装置3相连接,使得圆杆可以转动,且圆杆上与筷子5接触位置的切向速度方向和筷子5原本运动方向相同,从而在圆杆转动的带动下,可以使得筷子5加速离开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

为了提高导向装置2对筷子5提速退出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的效果,进一步地,圆杆表面设置有用于提高圆杆以及筷子5之间摩擦力的螺纹,由于螺纹可以增大圆杆与筷子5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筷子5受到的朝其原本运动方向上的作用力也更加大,进而使得筷子5在处于导向装置2上时可以得到更好的提速效果,进而使得筷子5可以快速离开筷子表面面渣去除装置内。

为了使得各个辊子11的转动同步,进一步地,动力装置3包括电机31、带轮结构32、从动轴33。动力装置3只设置单独的一个电机31对辊子11进行驱动,从而使得各个辊子11可以具有相同的转速。电机31设置于对转辊子组1下方用于提供转动动力,相邻的两个辊子11中的任意一个辊子11通过带轮结构32(皮带和皮带轮的组合)直接与电机31的输出轴相连接;电机31的输出轴上还设置有齿轮,并且和设置在从动轴33上的齿轮啮合,而相邻的两个辊子11中的另一个辊子11通过带轮结构32与从动轴33相连接,从而使得相邻的两个辊子11之间的转动方向不同,实现对转的效果。

为了便于将筷子5放入到对转辊子组1的面渣去除通道7内,进一步地,还包括下料斗6(如图1所示);下料斗6呈敞口结构,下料斗6的下部分为倾斜的平面,下料斗6设置于面渣去除通道7的入口处,且下料斗6下部分的平面和面渣去除通道7两侧辊子11的圆心相连线垂直,并且下料斗6下部分的平面的内表面与面渣去除通道7下侧的辊子11表面相切,使得从下料斗6流出的筷子5可以以固定角度平稳的进入到面渣去除通道7内,免去手动放入筷子5到装置内部的风险与麻烦,降低放料(筷子5)的难度,提高放料速度。

本发明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