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安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10259发布日期:2020-11-13 12:5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安置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置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折叠安置架。



背景技术:

安置架是一种基础装置,可以用来放置各类物品,但是安置架的便携性较差。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出现了组装式安置架,但组装式安置架的安装和拆除极为繁琐,零部件极易丢失,且组装后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安置架,解决上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安置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自上而下地依次设有第一安置架、两个第二安置架,所述支撑架下端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上穿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顶部设有卡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安置架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可卡扣在所述卡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置架以及两个所述第二安置架均为网架式安置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置架可替换为网眼式安置架。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根连接杆和连接座,两根所述连接杆左右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架铰接,所述连接杆顶部铰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中心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槽体,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座上的槽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前端设有扣件,所述扣件一端与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扣件另一端可卡扣在所述卡件上,所述扣件上开设有贯通的开口,所述扣件上方设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一端与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锁紧件另一端穿过所述扣件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置架包括第一矩形架和第二矩形架,所述第一矩形架左端、所述第二矩形架右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一矩形架右端的底部、所述第二矩形架左端的底部各设有一个铰接件,所述第一矩形架右端与所述第二矩形架左端通过所述铰接件实现铰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铰接件分别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置架左端与所述支撑架顶部铰接,所述支撑架右端顶部设有搭置杆,第一安置架右端搭置在所述搭置杆上,所述搭置杆右端设有卡头,所述第一安置架右端设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顶部与所述第二安置架铰接,所述旋转件下端开设有弧槽,所述卡头可卡定在所述旋转件的弧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安置架可折叠,且无须多余的安装部件即可实现安置架的展开和固定,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2、采用固定机构、卡件、卡头、旋转件等来加强固定,提高安置架的稳定性;

3、安置架的类型可换,适应更多的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折叠安置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固定架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安置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铰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安置架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11、搭置杆;12、卡头;13、万向轮;2、第一安置架;21、旋转件;3、第二安置架;31、第一矩形架;32、第二矩形架;33、铰接件;4、固定机构;41、连接杆;42、连接座;43、扣件;44、锁紧件;5、连接件;6、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折叠安置架,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由四根支撑杆构成,左右侧面均带有栏杆,支撑杆之间通过三个安置架形成连接结构,每个支撑杆的底部均设有一个万向轮13,支撑架1自上而下地依次设有第一安置架2、两个第二安置架3,三者等间距设置,第一安置架2以及两个第二安置架3均为网架式安置架,支撑架1正面的下端设有固定机构4,固定机构4上穿设有连接件5,连接件5顶部设有卡件6,连接件5分别与两个第二安置架3连接,固定机构4可卡扣在卡件6上。

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安置架2左端与支撑架1顶部的左端铰接,支撑架1顶部的右端设有搭置杆11,第一安置架2的右端搭置在搭置杆11上,搭置杆11的右端还设有卡头12,第一安置架2右端对应地设有旋转件21,旋转件21顶部与第二安置架3铰接,旋转件21下端开设有弧槽,弧槽贯通旋转件21的前端或后端,旋转件21旋转后可以卡住或离开卡头12。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二安置架3包括第一矩形架31和第二矩形架32,第一矩形架31和第二矩形架32均为网架式安置架,第一矩形架31左端与支撑架1正面的左端铰接,第二矩形架32右端与支撑架1正面的右端铰接,第一矩形架31右端的底部、第二矩形架32左端的底部各设有一个铰接件33,两个铰接件33对称设置,优选的,在第一矩形架31和第二矩形架32的正面和背面都设有一个铰接件33,第一矩形架31右端的铰接件33与第二矩形架32左端的铰接件33进行铰接,从而实现第一矩形架31和第二矩形架32的铰接。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上方第二安置架3上互相铰接的两个铰接件33通过杆件与连接件5的上端连接,下方第二安置架3上互相铰接的两个铰接件33通过杆件与连接件5的下端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机构4包括两根连接杆41和连接座42,连接座42位于两组铰接件33之间,连接座42开设有贯通其底面的槽体,槽体同时还连接座42的左右侧面,方便两根连接杆41安装,两根连接杆41左右相对设置,左侧连接杆41的底部与支撑架1正面的左端铰接,其顶部铰接在连接座42左侧,右侧连接杆41的底部与支撑架1正面的右端铰接,其顶部铰接在连接座42右侧,连接座42中心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槽体,连接件5穿过连接座42上的槽体。

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座42前端设有扣件43,扣件43的一端与连接座42铰接,扣件43另一端带有凹槽,能够卡扣在卡件6上,扣件43下半部分还开设有贯通其件面的开口,扣件43的上方设有锁紧件44,锁紧件44一端与连接座42铰接,锁紧件44另一端穿过扣件43的开口,锁紧件44优选为锁扣。

工作原理:将折叠状态的安置架向左右两边展开,第一矩形架31左侧沿其与支撑架1的连接轴做顺时针旋转,第二矩形架32右侧沿其与支撑架1的连接轴做逆时针旋转,又因为第一矩形架31右侧和第二矩形架32左侧铰接,所以第一矩形架31和第二矩形架32由底面相抵的状态逐渐变为互为拱桥的状态,再变为第一矩形架31右侧面和第二矩形架32左侧面相抵的状态,两者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同理,左侧连接杆41的左端沿其与支撑架1的连接轴顺时针旋转,右侧连接杆41的右端沿其与支撑架1的连接轴逆时针旋转,同时二者分别与连接座42铰接,带动连接座42沿连接件5向下滑动,同时连接件5在第二安置架3展开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有向下的位移,将扣件43向上翻转扣在卡件6上,同时将锁紧件44向下翻转扣压在连接座42下端,锁紧,实现对扣件43的限位,最终实现连接件5和固定机构4的锁定,同时将第一安置架2沿其左端与支撑架1的连接轴顺时针旋转,第一安置架2的右侧搭置在搭置杆11上,将旋转件21沿其开口方向旋转,将旋转件21卡在卡头12上,实现安置架的伸展和固定,支撑架1底部的万向轮13便于安置架的滑移搬动。

将旋转件21沿其开口的反方向旋转,将旋转件21转离卡头12,将第一安置架2沿其左端与支撑架1的连接轴逆时针旋转,使其与支撑架1左端贴合,将锁紧件44向上翻转,释放扣件43,再将扣件43向下翻转,离开卡件6,用脚将最下方的第二安置架3向上轻轻踢动,同时将左右支撑架1向中间推动,第一矩形架31和第二矩形架32完成从侧面贴合到互为拱桥再到底面贴合的过程,连接座42沿连接件5向上滑动,同时连接件5也在竖直方向随第二安置架3的折叠向上位移,最终完成折叠。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一安置架2从网架式安置架替换为网眼式安置架,网眼优选为圆形或菱形,以适用不同的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如“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