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94272发布日期:2021-05-11 14:4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小家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种电饭煲,其包括内胆和设置在所述内胆内的蒸笼,蒸笼具有与内胆连通的通道,所述通道呈直筒圆柱形或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状,所述电饭煲采用大功率烹饪,以使米饭容器内的食物从所述通道喷涌溢出至所述米汤容器内,通过收集部分米汤以降低米饭中糖、淀粉等物质的含量,达到降糖的目的。使用该类电饭煲时,为使米汤上涌实现分离的效果,米和水的加入比为1:3。实际应用过程中,若用户选择了降糖程序进行烹饪,烹饪过程中会有大功率烹饪阶段以用于实现米汤沸腾,若在选择了降糖程序的前提下却未将蒸笼放入内胆内,则上述米水加入比和烹饪时的大功率会导致沸腾阶段米汤上涌并溢出到电饭煲外侧,不仅污染厨房台面,而且污染电饭煲外侧,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可以检测蒸笼内是否放置有蒸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内设置有内胆,所述内胆内放置有蒸笼,蒸笼的底壁向上凸起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内具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连通蒸笼蒸腔和内胆烹饪腔,所述导流筒上设置有被检测元件,所述烹饪器具上设置有对应的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感应检测被检测元件以确定内胆内是否放置有蒸笼。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元件设置在锅盖上。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元件设置在锅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元件为安装于所述锅盖的微动开关,当所述蒸笼内置于所述内胆且所述锅盖盖合所述锅体时,所述微动开关的触点能够与所述导流筒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元件为干簧管或霍尔元件,所述导流筒上设置有磁性件,当所述蒸笼内置于所述内胆且所述锅盖盖合所述锅体时,所述磁性件产生的磁场能够作用于所述干簧管或所述霍尔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检测元件与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锅盖包括衬盖和可拆卸的内盖,所述检测元件设置在衬盖上。

作为优选,所述蒸笼采用不锈钢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筒设置在蒸笼的中心位置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流筒上设置被检测元件,在锅体或者锅盖上设置检测元件,通过检测元件来感应检测被检测元件来获取蒸笼是否放入内胆的信息。当检测元件感应检测到被检测元件时,则说明内胆内已经放入了蒸笼,当检测元件没有感应到被检测元件时,则说明内胆内没有放入蒸笼。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导流筒凸起在蒸笼的底壁上,将被检测元件设置在导流筒上,一方面可以使得检测元件和被检测元件的距离更近,有利于消除检测误差,检测效果更加准确,另一方面,蒸笼在放入内胆时,蒸笼在转动过程中,导流筒的位移范围更小,相比于将被检测元件设置在蒸笼侧壁上,将被检测元件设置在导流筒上,无需限定的蒸笼的放置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锅盖;11、霍尔元件;12、微动开关;20、锅体;30、内胆;40、蒸笼;41、导流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内设置有内胆,所述内胆内放置有蒸笼,蒸笼的底壁向上凸起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内具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连通蒸笼蒸腔和内胆烹饪腔,所述导流筒上设置有被检测元件,所述锅体上设置有对应的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感应检测被检测元件以确定内胆内是否放置有蒸笼。用以解决用户在选择低糖饭功能时,忘记放入蒸笼导致的溢锅问题。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一种饭煲,所述饭煲包括锅体20和锅盖10,锅盖10通过铰接的方式与锅体20连接,翻转锅盖10可以盖合锅体20,当然在另一些方案中,锅盖10和锅体20也可以是分体式安装的。锅体20内可取放的设置有内胆30,内胆30上配置有蒸笼40,蒸笼40通过自身的翻边搭接在内胆30翻边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蒸笼40,蒸笼40优选采用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质的蒸笼40使用寿命长,更加健康卫生。蒸笼40的底壁和侧壁均不开设蒸笼40孔,蒸笼40的底壁中央向上凸起有导流筒41,导流筒41的结构可以是圆柱形的,也可以是圆台状的,导流筒41和蒸笼40侧壁之间的区域构成蒸笼40蒸腔,位于蒸笼40蒸腔内的液态食材和固态食材均不能从蒸腔内跑出。导流筒41内具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连通内胆30烹饪腔和蒸笼40蒸腔,烹饪时,内胆30烹饪腔内产生的蒸汽通过导流通道进入内胆30上方,并由锅盖10上的排气口排出,当内胆30烹饪腔内的米汤沸腾时,内胆30内沸腾上涌的米汤由导流通道向上溢出进入蒸笼40蒸腔内进行储存。

由于米汤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随着米汤进入到蒸笼40内后,内胆30内烹饪的米饭含糖量较低,俗称低糖饭,比较适宜老年人和高血糖患者食用。在制作低糖饭时,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米汤通过导流通道进入蒸笼40蒸腔实现米汤分离,需要加大内胆30的加热功率,实现大火力加热,持续沸腾。然而,当用户在选择低糖饭功能时,又忘记放入蒸笼40时,此时,饭煲的烹饪功率大,内胆30烹饪腔内的米水混合物沸腾剧烈,会产生溢锅的问题。

本实施例为了解决用户忘记放入蒸笼40的问题,在蒸笼40的导流筒41上设置磁性件,在锅体20或者锅盖10上设置了用于感应检测磁性件的霍尔元件11,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干簧管来检测磁性件也是可行的。由于导流筒41位于内胆30内部空间上方,更加靠近锅盖10,因此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霍尔元件11设置在锅盖10上。用户启动低糖饭制作功能时,饭煲通过霍尔元件11对蒸笼40进行检测,若检测到蒸笼40放入时,则正常开启低糖饭功能进入煮饭流程,若未检测到蒸笼40放入时,则提醒用户蒸笼40忘记放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饭煲内设置有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来自动完成蒸笼40检测,另外,控制器上还连接有报警单元,控制器反馈未检测到蒸笼40时,通过报警单元报警来提醒用户放入蒸笼40。如此,避免了用户忘记放入蒸笼40导致米汤溢锅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将磁性件作为被检测元件设置在导流筒41上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导流筒41由蒸笼40的底壁向上凸出,磁性件设置在导流筒41上更加接近锅盖10,这样使得者霍尔元件11的检测距离更近,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有效,不容易误检或者漏检;另一方面,导流筒41相对蒸笼40的侧壁,在蒸笼40转动的时候,产生的位移小,特别是导流筒41设置在蒸笼40底壁中央上时,蒸笼40转动时,导流筒41的位置几乎不改变,这样使得用户在放入蒸笼40时,不需要特别的调整蒸笼40的位置,方便了用户使用蒸笼40。

在本实施例中,锅盖10包括衬盖和与衬盖可拆卸连接的内盖,霍尔元件11设置在衬盖上。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通过内盖进行隔档,防止米汤等杂物接触到干簧管或者霍尔元件11,影响霍尔元件11的检测精度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内盖进行拆洗。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另一种方案,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检测元件和被检测元件的结构不同。

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锅盖10设置有微动开关12,内胆30内放入蒸笼40后,锅盖10与锅体20进行盖合时,微动开关12的触点能够与蒸笼40上的导流筒41进行触碰,从而使得微动开关12产生感应信号,感应信号传递到控制器,控制器即可判断内胆30放入了蒸笼40。反之,当微动开关12的触点没有被触动时,则控制器判断内胆30内没有放入放入蒸笼40,此时控制器通过报警单元提醒用户。

本实施例采用微动开关12对蒸笼40进行检测,只需要将蒸笼40本身的结构作为检测元件,例如本实施例中的导流筒41,而无需设置额外的被检测元件到蒸笼40上,有效降低了蒸笼40的制造成本。

具体的,锅盖10包括衬盖和可拆取的内盖,内盖上设置有供微动开关12穿过的通孔,内盖安装到衬盖上时,微动开关12的触点能够由通孔穿过内盖与导流筒41进行触碰。进一步的,通孔还设置有硅胶密封件,以密封微动开关12和通孔之间的间隙,防止烹饪时水蒸气和米汤进入到衬盖内。为了更加方便使得微动开关12能够触碰到导流筒41,导流筒41的开口壁向外翻出有翻边,微动开关12与翻边进行触碰,这样设置,即不影响米汤从导流筒41内的导流通道内流出,又增加了微动开关12和导流筒41接触的难度,可靠性更高。

进一步的,在另一种方案中,锅盖10上还设置有测温探头,微动开关12集成在测温探头上,微动开关12向下伸出的距离大于测温探头向下伸出的距离,如此,使得锅盖10上的结构更加精简。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